第六百零四章 緣何如此絆人心(上)

“告訴前線張世傑,朕給他半個月的時間,半個月之內無論是能不能戰勝蒙古韃子、取得多少戰果,都得停止進攻。”葉應武伸手輕輕揉着額角,雖然昨天晚上並不能說休息得不好,但是畢竟今天早晨起來還和趙雲舒一場盤腸大戰,又去和自家爹爹攤牌,要說不累那是不可能的,“還有,鎮海軍和兩淮軍也不能閒着,現在山西西北的戰場不大,擺不下這麼多軍隊,那就讓他們向長城外進攻,就算是最後還得退回來,能從蒙古韃子手中搶到一點兒是一點兒,能夠搶到什麼東西都給朕弄回來。”

蘇劉義點了點頭,提筆在笏板上寫的飛快,蒙古人現在主力大軍被困在岢嵐水一帶,而留守的軍隊則和向東進攻的八剌部糾纏、交替掩護着且戰且退。如果不是八剌部缺少糧草和軍隊補充,所以進攻一直不是太快的話,恐怕現在蒙古人的都城和林都已經被八剌拿下來了。

而因爲蒙古的軍隊都在西線和岢嵐水一帶,蘇劉義可以想象此時中部和東部草原上的空虛,兩淮軍和鎮海軍的騎兵雖然不多,但是將靠近邊境的部落攪得天昏地暗還是可以的。

內憂外患,蒙古韃子這日子可不好過,在這一剎那,蘇劉義甚至有一種在蒙古人身上看到當初前宋的錯覺。同樣都是內憂外患,只是很可惜,現在的蒙古顯然沒有一個人能像葉應武當初帶領大明那樣帶領他們力挽狂瀾,就算是蒙古戰神忽必烈,也已經成了苟延殘喘的老人,蘇劉義強行抑制住自己的思緒不去想象,一旦病重的忽必烈撒手人寰,那麼大明將會面對的將是如何有利的局面。

三百年不遇,三百年不遇啊!

雖然這樣的局面蒙古人曾經遭遇過,就在忽必烈回軍爭奪大汗之位的時候,但是那時候畢竟蒙古人的主力大軍都還在,就算是宋軍真的有膽量追擊,忽必烈照樣能夠回頭狠狠地咬一口,更何況當時的南宋,又何嘗不是家裡的爛攤子根本收拾不乾淨?

此時此刻在這大殿之上,蘇劉義竟然有些恍惚,甚至不知道這一路的風雨、一路的坎坷艱辛是怎麼走過來的。

不過畢竟是過來了。

“蘇卿家?”葉應武沉聲說道。

蘇劉義的手腕輕輕抖了一下,急忙擡頭,顯然意識到自己剛纔走神了,蘇劉義急忙站起來想要請罪,葉應武卻是直接伸手壓了壓,直接將剛纔蘇劉義沒有聽見的問題重複了一遍:“蘇卿家,你說現在天雄軍和神策軍在西域打的這麼狠,是不是有些過了?”

怔了一下,蘇劉義頓時明白葉應武在擔心什麼:“陛下是說伊爾汗國和欽察汗國等會聯起手來對付咱們?”

葉應武點了點頭:“蒙古韃子這一次在南洋發起的進攻就能夠看出這個趨勢,伊爾汗國如果不是和北面的幾個汗國達成了什麼協議,更或者是已經在秘密聯手,是不可能抽調出來這麼多軍隊的。”

“臣以爲,這是必然。”蘇劉義輕輕吸了一口氣,鄭重說道,“本來欽察汗國、窩闊臺汗國、伊爾汗國和察合臺汗國就是蒙古的四大汗國、同氣連枝,之前他們兵戎相見,更主要的還是因爲在外沒有敵人,自然會兄弟鬩牆,現在大明崛起,蒙古韃子只要不傻就應該知道繼續這樣下去就只能自取滅亡,無論是和咱們較量較量也好、自保也罷,他們最終聯起手來也是必然,所以還不如現在快刀斬亂麻,直接將還沒有反應過來的察合臺汗國和窩闊臺汗國徹底擊敗,到時候我大明在西域面對之壓力也會小一些。”

“此言不假啊!”葉應武眉毛一挑,“剛纔是朕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如果就此在西域停下的話,恐怕面對的就不是海都部的遊兵散勇,而是幾大汗國的主力了,倒不如直接將戰線推到天山甚至蔥嶺,有險可守。不過現在南洋戰事即將開始,北伐也還在進行,西域路途遙遠,朝廷可還能轉運糧草支援西域麼?這一旦沒有了糧草,西域又應該如何駐守?”

蘇劉義沉聲說道:“現在距離南洋戰事還有半個月,而南洋本來就有足夠的糧食囤積,之所以將糧草向北運輸,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南洋溼熱,糧草並不適合保存。而隨着中原的穩定,春耕夏收都正常進行,已經能夠供給西域征戰之軍隊,只是現在轉運之馬車隊伍太少,各地商賈有深入西域經驗的商隊不多,咱們就算是徵調恐怕也徵調不到。”

“這個朕想樑炎午和高達他們有本事向西進攻,就有能耐解決這個問題。”葉應武沉聲說道,“要說在沙漠之中認路,恐怕誰都比不過西域本地人吧,至於這西域本地人,恐怕還是樑炎午他們手中比較多。”

“陛下所言甚是!”蘇劉義這才發現自己倒是忽略了這一點,西域已經落入大明手中,那些西域小部落也都已經投靠大明,至於其餘就算是原本和大明沒有打過交道的西域人,也明白在大明的兵鋒之下應該做出怎樣的選擇。數百年前這些西域胡人在唐軍面前做出的選擇就已經證明了。

他們會是很好的嚮導和勞力的。

“既然西域要打,那便打。”葉應武輕輕呼了一口氣,下定決心不再對遠在天邊的西域戰事多說什麼。樑炎午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而王進和高達一個是葉應武的心腹、一個是忠心耿耿的老將軍,將西域交給他們葉應武還是放心的。

雖然他知道現在大明在這種四面開戰的情況下很難維持太久,但是葉應武就算是拼了命也得把這各處的戰爭維持下去,顯然蘇劉義還有朝野官員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是所有人都在咬牙堅持,盡力將最後一點兒資源運送向前線,就算是有人抱怨,也不妨礙他們爲了這一場場關乎到國運的戰爭而拼命。

三百年來,華夏丟的太多太多了,太多到這一代人如果不拼命的話,就會重新墜入又一個三百年甚至更長的黑暗深淵之中。

就算是榨乾大明最後一絲精血,也要把周圍虎視眈眈的這些敵人打趴下,也要把整個國家從四面環敵的險境之中帶出去。走過這一段狹窄艱難的道路,前面就是光明和希望。

更何況最坎坷的收復河洛和北伐幽燕,不是已經過來了麼?

“蘇卿家你先告退吧。”葉應武輕聲說道,“剛纔朕的旨意迅速吩咐下去,不可耽誤。”

“臣遵旨!”蘇劉義急忙拱手。

而葉應武並沒有多看蘇劉義,目光落在輿圖上,北面張世傑能不能速戰速決,西面高達和王進可不可以最快掃平西域,而南面南洋之戰,一向沉穩的馬塈面對手中並不多的軍隊和來勢洶洶的敵人,又會打算怎麼打?

“夫君,休息一下吧。”陸婉言親自端過來蔘湯放在葉應武桌子上,“這烏雞蔘湯最是滋補,夫君這幾天爲了南洋戰事操勞,應當好好休息纔是,畢竟這戰事纔剛剛開始,夫君以後辛苦勞累還多,若是一開始就累壞了可不好。”

葉應武點了點頭,隨手將詳細描述南洋軍隊構成的資料放下,笑着說道:“某又不是待在這御書房不出去了,這幾天也就是看了些資料,召集了幾個大臣吩咐一下具體事宜,你們倒是好一番雞飛狗跳,基本上一兩個時辰就送上來煲湯不說,這午餐晚宴的更是豐盛,某估計再多呆兩天,恐怕北伐道路上顛簸下去的那些贅肉可都要長出來了。到時候也像劉皇叔那樣感慨‘髀肉復生’,爲之奈何?”

陸婉言看着葉應武雖然吐槽,不過還是乖乖的將湯喝下去,不由得柔柔一笑:“就算是夫君髀肉復生,妾身還有後宮的姊妹們也願意夫君一直留在這宮中,留在我等的身邊。雖然姊妹們都很清楚,夫君也有相同的心意,之所以出去也有無可奈何之處,所以姊妹們並不怨恨夫君,但是能夠讓夫君在身邊多留一天終歸是好的,只要在家,自然要好好地養着夫君了。”

陸婉言她們的心意葉應武自然很清楚,這些年自己登上皇位之後,在外征戰的日子卻也一直沒有少多少,自己在前面衝殺,而這些妻妾們就只能在後方擔驚受怕,害怕哪一天前線就傳來了戰敗甚至是葉應武遭遇不測的消息,葉應武出征一趟回來人又黑又瘦,而後宮這些妃嬪們又何嘗不是人人憔悴了很多。

所以現在葉應武回來,她們在心疼的同時,自然也想抓緊讓葉應武補充更多的營養,也想能夠把自家夫君拴在身邊。畢竟現在天下大勢已定,葉應武以後沒有什麼大事恐怕就很少會出去了。

“聖人云:‘窮家富路’,你們這可是反其道而爲之,”葉應武從諸多的事務之中好不容易脫身出來,眼痠頭痛,正好找個機會放鬆一下,忍不住開口調笑,“就不怕老天爺都不願意麼?”

陸婉言秀眉微蹙,直接伸手拽過湯煲:“既然夫君這麼在意,那就別喝了,妾身這就讓人收拾了。”

“哎哎哎,別!”葉應武急忙伸手拽住湯煲,“今天上早朝之前就吃飯,下了早朝又是召見幾個大臣,一直沒有歇口氣的時候,算起來某這早飯可都已經吃了兩三個時辰,肚子早就咕咕叫了,婉娘你可不能這麼狠心,某剛纔說錯了,說錯了還不行麼!”

陸婉言哼了一聲,眉眼之間卻是滿滿的笑意和幸福感,自家夫君雖然貴爲一國之主,但是在後宮之中從來都沒有帝王的威嚴姿態,甚至一直以後宮爲家而不是爲宮廷,這就使得後宮相比於歷朝歷代都看上去頗爲和諧,就算是心中有爭風吃醋之心的妃嬪們,瞭解葉應武的心思之後也不敢輕易嘗試,到時候迎接她們的可能就是掌嘴的掌風了。

砸了砸嘴,葉應武不得不感慨一聲,這御膳房到底是匯聚天下名廚的地方,這煲湯的滋味就是好,哪怕是已經品味完,依舊回味無窮。只是可惜御膳房千百年傳下來的規矩,任何菜品都不能分量足,這對於久在軍中征戰、食量不小的葉應武來說纔是最痛苦的。

意識到葉應武沒有說出來的意思,陸婉言急忙說道:“妾身這就讓御膳房準備午餐吧,夫君是回去還是直接送到這御書房中來?”

葉應武卻是一把抓住陸婉言的手,含笑說道;“今天中午咱們就不用御膳房忙活了,吃了這麼多天的御膳房,也應該換換口味。某就讓小陽子包下‘天外樓’的雅間,今天也出去品嚐一下這京師新開第一酒樓的味道。”

“夫君倒是打算帶誰前去?”陸婉言有些無奈的說道,“後宮衆多姊妹之中,惠娘和格桑兩個妹妹,還得三四天才能回到南京,而絮娘和瓊娘兩位妹妹都在六扇門那邊幫着夫君整理送上來的南洋消息諜報,可不一定抽開身。現在後宮之中只有琴兒姊姊和舒兒妹妹正在教微兒還有昭兒讀書學琴,怕是夫君只能找到這幾個人了,其餘的陳氏姊妹夫君要是覺得可以帶着也行。”

葉應武皺了皺眉,突然間發現自家老婆們也很忙啊。

“算了,有幾個是幾個吧,不過還是要人多熱鬧一些,你去到爹爹和孃親那裡問一下,另外某會令人前去兄長和姊姊那裡邀請,咱們這一大家子自從大明成立以來,除了逢年過節有限的幾次,可是從來沒有團圓過。”葉應武笑着說道,“是應該聚一聚。絮娘和瓊娘那邊也告訴一聲,能來就來,這樣的機會可不多。”

雖然不知道葉應武爲什麼會有此突發奇想,不過婉娘還是答應下來,旋即秀眉微蹙:“臣妾記得夫君好像說今天下午還要召見戶部和吏部的幾位尚書、侍郎商量向南北轉運糧草的事情?這樣可不是要耽誤了?”

“某中午不喝酒便是,用不了多長時間咱們不也就散場了麼,你看現在這太陽還遠遠沒有到正午呢!”葉應武既然已經決定了,就沒有更改的意思,且不說他是大明皇帝,金口玉言,而且試問這普天之下,又有誰有本事能夠讓葉應武更改主意?

葉應武想要突然間來這麼一個聚會,也是因爲剛纔有感於陸婉言的話,自己在外征戰,好不容易回到家中,結果這幾天又在爲了各處戰場糧草調動以及南洋戰場的佈置忙的暈頭轉向,根本沒有考慮過家中聚餐的問題,就算是中午晚上聚在一起,也一直都有一個或兩個的不在,而葉應武更是因爲事務纏身,所以往往都是吃上幾口便離開,否則陸婉言她們也不會心疼的一直往這邊送湯送點心,就是害怕自家夫君餓到。

自己在外,她們牽掛着自己,而現在自己回家了,也還需要她們牽掛着,葉應武就算是鐵石心腸,也應該有所感懷,更何況他兩世爲人,又經歷了從一個浪蕩衙內到大明皇帝的變化過程,實際上更容易感慨人世的滄桑變化,也更知道珍惜眼前的美好。

眼前的,不只是自己的女人,也是家人,更是親人,不能只有她們付出而自己熟視無睹。

感受到葉應武的手溫熱甚至有些微微顫抖,陸婉言心中一動,迎着葉應武的目光,看着他鄭重的點了點頭。

“好,妾身聽從夫君吩咐。”陸婉言嫣然一笑,親自端起來湯煲向屏風後面走去。

而葉應武閉上眼睛靠在龍椅上,輕輕嗅着風中還殘留的一抹香氣,而剛纔陸婉言的笑容還殘留在他的腦海中,下意識的向窗外看去,那幾株葉應武無比熟悉的樹木,原本枯黃的枝葉在這個時候彷彿重新嫩綠。

第五百三十七章 燕兵夜娖銀胡觮(上)第四百零六章 炮打登州城第三百六十四章 寶馬嘶歸紅旆動(下)第六百五十三章 大將龍旗掣海雲(中)第五百八十七章 秦時明月漢時關(下)第三十九章 千軍北渡江 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龍戰於野 中第四百八十九章 鎌倉黑潮生第四百一十二章 鶯歌雜軍鼓第三百章 燈火闌珊處第二百七十章 駐足東南望第三百零三章 遙望中原誰是主(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瀘州長怨 下第九十二章 夏風煙塵 中第六百八十七章 待細把江山圖畫第一百二十三章 有城巍峨 下第二百六十八章 東來故人稀第一百四十一章 平江風雷動 中第六百六十二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下)第六百六十一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上)第三百九十二章 陳州起邊釁第六百五十章 滿載一船深秋色(上)第五百四十三章 中流擊水浪難遏(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誇功入此門第三百零一章 遙望中原誰是主(上)第四百六十九章 引虎入蕭牆第二百七十一章 將軍賦采薇第三百三十五章 爲君王取舊山河(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街小雨潤如酥第四百二十章 明王定濟州第二百五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中)第四百六十一章 議論聲紛紛第三百八十二章 海上生明月第二百五十六章 春意浮江漢 上第四百六十章 比如先造人第七十五章 天意難違 上第一百零一章 四方風雲動 上第五十九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四百六十三章 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第十七章 勸君且飲此杯酒第二百四十六章 民心不可違 上第六百二十六章 半世交親隨逝水(上)第二百八十章 有客踏月來第五百二十四章 朕不負天下百姓第二百九十四章 焰明水月間第三十二章 軍寨兩重天第六百三十六章 草上飛騎諭三軍(中)第五百八十八章 荒塞烽煙百道馳(上)第二十二章 街頭且聽綠綺臺第四百二十四章 輕騎卷雪塵第一百一十三章 龍戰於野 中第四百一十章 長風向河洛第四百一十一章 流星探馬歸第五百九十章 畫角吹風邊月明(上)第四百六十三章 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第四十三章 赤血染青山 下第三百一十二章 壯氣如蛟吞千里(下)第五百七十一章 刀槍突出陣勢橫(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中流擊水浪難遏(下)第六百三十二章 日照金戈萬馬動(上)第二百六十一章 夢裡江南好 下第四百一十一章 流星探馬歸第六百七十二章 蓋州大屠殺第一百二十章 激流暗涌 下第五十一章 螳螂捕蟬,黃雀何在 上第五百六十九章 刀槍突出陣勢橫(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天火焚盡百年運第五十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何在 下第三百零三章 遙望中原誰是主(下)第十八章 道左相逢是故人第三百零五章 錦襜突騎渡江初(中)第九十四章 觥籌交錯任風流第六百零四章 緣何如此絆人心(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挽弓襄陽射天狼 中第三百零七章 十萬貔虎控雕弓(上)第二百七十四章 誇功入此門第二百九十三章 觥籌金明滅第三百八十二章 海上生明月第六百五十三章 大將龍旗掣海雲(中)第六百四十八章 回從揚子大江頭(中)第三十七章 驚變 下第六百二十一章 暗潮生渚風滿席(上)第一百零六章 曾經滄海難爲水 下第二百一十六章 風雪雜錯虎頭山 下第五百七十章 刀槍突出陣勢橫(中)第三百五十二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三山籠煙障第五百三十章 遺民淚盡胡塵裡(上)第五百一十三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六百零六章 金戈淬火鋒芒銳(上)第四百六十九章 引虎入蕭牆第一百一十一章 勁風浩蕩遍瀘州 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瓊海深處空足音第六百三十六章 草上飛騎諭三軍(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有城巍峨 中第三百三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中)第四百零二章 雪滿後樂園(下)第五十五章 誰的末路 中第六百一十一章 燭龍銜火飛天地(下)第六百八十一章 勢入浮雲亦是崩(上)
第五百三十七章 燕兵夜娖銀胡觮(上)第四百零六章 炮打登州城第三百六十四章 寶馬嘶歸紅旆動(下)第六百五十三章 大將龍旗掣海雲(中)第五百八十七章 秦時明月漢時關(下)第三十九章 千軍北渡江 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龍戰於野 中第四百八十九章 鎌倉黑潮生第四百一十二章 鶯歌雜軍鼓第三百章 燈火闌珊處第二百七十章 駐足東南望第三百零三章 遙望中原誰是主(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瀘州長怨 下第九十二章 夏風煙塵 中第六百八十七章 待細把江山圖畫第一百二十三章 有城巍峨 下第二百六十八章 東來故人稀第一百四十一章 平江風雷動 中第六百六十二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下)第六百六十一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上)第三百九十二章 陳州起邊釁第六百五十章 滿載一船深秋色(上)第五百四十三章 中流擊水浪難遏(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誇功入此門第三百零一章 遙望中原誰是主(上)第四百六十九章 引虎入蕭牆第二百七十一章 將軍賦采薇第三百三十五章 爲君王取舊山河(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街小雨潤如酥第四百二十章 明王定濟州第二百五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中)第四百六十一章 議論聲紛紛第三百八十二章 海上生明月第二百五十六章 春意浮江漢 上第四百六十章 比如先造人第七十五章 天意難違 上第一百零一章 四方風雲動 上第五十九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四百六十三章 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第十七章 勸君且飲此杯酒第二百四十六章 民心不可違 上第六百二十六章 半世交親隨逝水(上)第二百八十章 有客踏月來第五百二十四章 朕不負天下百姓第二百九十四章 焰明水月間第三十二章 軍寨兩重天第六百三十六章 草上飛騎諭三軍(中)第五百八十八章 荒塞烽煙百道馳(上)第二十二章 街頭且聽綠綺臺第四百二十四章 輕騎卷雪塵第一百一十三章 龍戰於野 中第四百一十章 長風向河洛第四百一十一章 流星探馬歸第五百九十章 畫角吹風邊月明(上)第四百六十三章 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第四十三章 赤血染青山 下第三百一十二章 壯氣如蛟吞千里(下)第五百七十一章 刀槍突出陣勢橫(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中流擊水浪難遏(下)第六百三十二章 日照金戈萬馬動(上)第二百六十一章 夢裡江南好 下第四百一十一章 流星探馬歸第六百七十二章 蓋州大屠殺第一百二十章 激流暗涌 下第五十一章 螳螂捕蟬,黃雀何在 上第五百六十九章 刀槍突出陣勢橫(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天火焚盡百年運第五十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何在 下第三百零三章 遙望中原誰是主(下)第十八章 道左相逢是故人第三百零五章 錦襜突騎渡江初(中)第九十四章 觥籌交錯任風流第六百零四章 緣何如此絆人心(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挽弓襄陽射天狼 中第三百零七章 十萬貔虎控雕弓(上)第二百七十四章 誇功入此門第二百九十三章 觥籌金明滅第三百八十二章 海上生明月第六百五十三章 大將龍旗掣海雲(中)第六百四十八章 回從揚子大江頭(中)第三十七章 驚變 下第六百二十一章 暗潮生渚風滿席(上)第一百零六章 曾經滄海難爲水 下第二百一十六章 風雪雜錯虎頭山 下第五百七十章 刀槍突出陣勢橫(中)第三百五十二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三山籠煙障第五百三十章 遺民淚盡胡塵裡(上)第五百一十三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六百零六章 金戈淬火鋒芒銳(上)第四百六十九章 引虎入蕭牆第一百一十一章 勁風浩蕩遍瀘州 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瓊海深處空足音第六百三十六章 草上飛騎諭三軍(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有城巍峨 中第三百三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中)第四百零二章 雪滿後樂園(下)第五十五章 誰的末路 中第六百一十一章 燭龍銜火飛天地(下)第六百八十一章 勢入浮雲亦是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