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金戈淬火鋒芒銳(中)

當“爲爹爹賀、爲大明賀”這八個字從葉昭涵口中清晰地說出時候,葉應武不知不覺得眼眶已經溼潤。眼前站着的這個總角小兒長大了,而葉應武對他的印象甚至還停留在當時自己在雪地中焦急的轉圈終於見到孩子的時候、停留在牙牙學語的時候。

孩子長大了,自己也快要步入而立之年,雖然朝野之間還在感慨陛下的年輕,但是看着眼前這些孩子、這些大明未來的日月星辰,葉應武也不由得感慨自己還是要變老了。

不過好在他並沒有什麼值得後悔的,因爲他把自己的青春全都傾注在了北伐事業上,而那些被他寄予厚望的將士們也終於一路一直打到了北面、一直打到了幽燕、一直打到了西域、也一直打到了南洋。短短几年間,拓地千萬裡者,唯有此陛下!

只是要說真的有什麼遺憾的,葉應武擡頭看向滿桌默默注視着他的人們,妻子親人濟濟一堂。這些年葉應武大多數都在南征北戰,心中最過意不去的,就是虧待了她們。

不過葉應武知道,陸婉言她們只是在背後默默支持着他、爲他擔驚受怕,從來沒有說有葉應武在前方浴血廝殺,後宅還會起火的事情。葉應武很清楚,自己對妻妾的要求和對軍隊的要求是一樣的,要質量不要數量,這也就意味着身邊的這些人絕對都是天之驕女,按理說這樣的天之驕女面對面,很難成爲朋友,尤其是這是後宮而不是一個府邸的後宅,古往今來充斥的都是勾心鬥角和陰謀權鬥,但是葉應武的後宮一直很平靜,自陸婉言以降當真可以稱得上是妃嬪和睦,這在古來這麼多帝王的後宮之中可是不常見的,若是被誰知道了,說不定還從地底下爬出來找葉應武取經。

但是葉應武自己心知肚明,這些聰明的女孩們,只是將一切爭風吃醋之心都遮掩下來,不只是她們知道葉應武本身不喜歡後宅有什麼爭鬥,更因爲她們清楚葉應武在外奔波主持的南征北戰是大明立國存亡之根本,而大明之存亡更是這個家存亡之根本,葉應武在外浴血奮戰保衛這個國、這個家,她們就算是再怎麼看不慣誰,也都只會把秘密藏在心底。自家男人在前面征戰,後宅哪有爭風吃醋搗亂的道理?

伸手揉了揉葉昭涵的小腦袋,葉應武將杯中酒一飲而盡,而葉昭涵頓時怔住了,看了一眼杯子,顯然婉娘她們事出急迫,並沒有交代孩子應該怎麼辦,不過葉昭涵擡頭一看自家爹爹的動作,竟然也有樣學樣,將杯中的水一口喝乾淨,還把杯子倒過來晃了晃。

葉應武哈哈笑着將兒子親自送到座位上,方纔坐回去,沉聲說道:“某在外征戰忙碌,這家中還是兄長、姊姊還有婉娘你們支撐着,辛苦了。雖然現在家中還有很多人沒來,但是咱們能夠到的都已經到了,某在此以此酒敬諸位。”

在座的都站了起來,而葉應武的目光在每一個人身上掃過,心中最柔軟的地方彷彿都被觸動。

千言萬語說不盡,但是自己終究和家人在一起。

————————————————--

將軍山。

陽光灑在山間,刻意保留甚至還多加修復的抗金故壘上灑滿樹葉枝杈的影子,風吹過,斑駁搖晃,發出沙沙的聲音。如果不是那些時不時升騰起來的煙柱以及遠遠都能聽見的呼喊聲,恐怕誰都想象不到,轉過這一面的青山,便是大明最大的工坊,也是整個大明工業生產的心臟所在——將軍山工坊集羣。

一條在原本快要荒蕪的官道基礎上重新修建的直道,一直通到山後面。兩側的樹木高大,交相掩映。在樹木斑駁的陰影下,能夠看到兩條高出地面的鐵軌,雖然相比於另外一個時空的鐵路,這些鐵軌只有簡單的路基,甚至連枕木都沒有,但是知道將軍山體系的人,誰都不會質疑這些鐵軌的作用。

來自各地的鐵和木頭便是用鐵軌上來往運作的大車拉入將軍山的作坊之中,而讓蒙古人聞風喪膽的火炮、大批的火銃和箭矢,也是從這裡一直拉出去運往前線。

現在在鐵軌上運行的大車還都是用馬拉,但是這已經足夠了,畢竟這些鐵軌能夠讓大車快速前進,相比於使用輪子的馬車速度快了很多,並且載重也多了不少,甚至只要馬匹訓練得當,就算是隻有一兩個人在這裡駕馭,也能夠驅趕着大車向前,節省了大量的人力。

這種鐵軌運行大車的形式,將軍山還是獨一份,有實驗性質的成分在其中,畢竟現在大明南北前線還是戰火紛飛,需要大量的火器和箭矢,將軍山現在鐵和銅尚且入不敷出,何談在全國都鋪設這樣的鐵軌。更何況這種鐵軌一旦運做起來,對於馬匹的要求很高,畢竟大車動起來,速度很快,除非是現在將軍山使用的河西駿馬帶蒙古壯馬的方式,普通的駑馬在大車加起速來甚至很難跑過大車,到時候會發生什麼可就難以預料了,說不定就是車毀人亡。

全國上下,能夠使用上好的河西駿馬來拉車的,這將軍山還是獨一份。但是所有軍隊都知道,將軍山當得起這份殊榮,畢竟大家這些年和蒙古韃子拼殺而能夠佔據上風,歸根結底就是器械強大,已經完全能夠抵消蒙古騎兵對明軍步卒所佔據的優勢,否則現在還不知道打成什麼樣呢,就算是被大明將士奉爲神明的大明皇帝葉應武,成名之戰也是憑藉那上百門飛雷炮,而後來他指揮的每一場被譽爲奇蹟的大戰之中,除了依靠明軍將士的鬥志之外,主要依靠的還是這火器。

對於將軍山,對於工部那些默默無聞卻是北伐大功臣的工匠們,不管朝野的清流名儒怎麼說這些奇巧淫技,軍隊是萬分敬佩甚至敬仰的。

因爲沒有將軍山,就沒有他們的功勳。

算來葉應武到將軍山的次數並不多,因爲很多新式火器在經過校驗之後都是直接拉到前線,以應對緊急戰事,甚至有的時候工部官員和工匠會一路跟上去,就是因爲這些新式器械性能還不穩定,如果出了什麼問題,他們能夠儘量解決。

而工部的分工也很明確,陳元靚一直帶隊在外面奔波,郭守敬則是坐鎮這將軍山,畢竟郭守敬是工部尚書,代表工部,長期在外終歸不好。

今日葉應武前來將軍山,對於將軍山來說絕對算得上大事,整個將軍山上下着實雞飛狗跳一番不說,郭守敬更是早早的帶着工部官員在前來將軍山的官道上等候着。

“恭迎陛下!”不等葉應武勒住戰馬,郭守敬已經率先迎上來,身後的工部官員都是上前行禮。

葉應武久在南北征戰,這些年工部官員調動實際上他只是看到了名字和履歷就下定決斷,所以在場的這些工部官員竟然有一半都不認識。

站在郭守敬右手邊的兩名中年男子上前一步,恭敬說道:“臣工部右侍郎鄧牧參見陛下。”

“臣工部郎中周密參見陛下。”

“幾位卿家平身。”葉應武微笑着說道,自從章鑑從工部尚書的位置上告老還鄉之後,原本就是作爲尚書培養的郭守敬便自然而然的頂上去,相應的原本作爲右侍郎的陳元靚提拔爲左侍郎,繼續和郭守敬搭檔。至於陳元靚留下來的空檔,葉應武當時想到的便是鄧牧。

可以說鄧牧和周密這兩個人是他親自提拔上來的,不過算來今天還是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相見,畢竟之前在正旦大禮或者其餘大典上,以他們兩個的官職,還沒有資格站在前排,葉應武自然也就是最多遠遠的看一眼。所以葉應武也有些好奇的打量這兩個人。

鄧牧和周密實際上也就是三十歲,而且兩人私交甚密,這一次能夠被葉應武拔擢,一起在工部任職,自然讓兩人甚是欣喜。在葉應武來的那一個時空中,這兩位兄臺在這宋末也可以說是大名鼎鼎了。

周密自不用說,《武林舊事》書盡了臨安的繁華,也書盡了一個前朝遺臣的悽慘心境,而他也因爲《武林舊事》中《觀潮》這一篇文章被選入語文課本而家喻戶曉。葉應武正是看中了周密善於著書立說的本事,讓他帶領一羣對機械感興趣的書生負責圖紙的繪製和工坊的規劃設計,從而可以讓火器的製作方法流傳下來,畢竟想到在另外一個時空中,因爲種種原因,很多古人發明的先進器械都沒有流傳,而後人費盡心思想要復原卻又無能爲力,葉應武便有一種心痛的感覺。

祖先的智慧結晶不能只傳一代,只有代代相傳、代代改進,才能夠對得起發明它們的祖先所付出的血汗。

而鄧牧作爲周密的好友,更是文理通吃,其在道家思想的主體上另闢蹊徑,獨創一門學問,否定封建君主專制,思想之中已經帶着後世的獨立自由味道,在當時絕對算得上是異人,而他自己也一直自稱“三教外人”,與世俗格格不入,不管是因爲被大多數世人排斥的原因,還是因爲鄧牧本身愛好的原因,在除了研究文章思想之外,他對於機械也頗爲精通,雖然比不上著書立說的陳元靚和專精此道絕對算得上一代宗師的郭守敬,但是其能力也強過其餘人多矣,否則葉應武也不會將鄧牧提拔到工部右侍郎的位置,讓他做這工部實打實的第三人。

現在對於大明來說,不缺少錢糧,也不缺少足夠馳騁天下的軍隊,缺少的是人才,尤其是在火器這等一直被看做是“奇巧淫技”方面上的人才,葉應武讓鄧牧和周密搭檔,也是出於培養人才的考慮,以兩人的本事,或許很難做到有如郭守敬那樣各個方面通吃,成爲十足十的機械全才,但是至少兩人對於理工和文學都頗有精通,再加上思想端正,來培養人才是再好不過。

在另外一個時空中,歐洲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第三次工業革命走了足足兩百年,而且這還不算之前大航海時代的資本積累時間,所以葉應武很清楚,想要作爲開拓者的身份一步步走到和自己來的那個時空相同的科技發展水平上,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更何況葉應武作爲了一個十足的文科生,這些初始火器的製造方法實際上都是從歷史書上學來的,一旦科技繼續向前發展,恐怕葉應武也多做不了什麼了,所以葉應武就沒有計劃着能夠在自己還活着的時候見到大明的科技有質的飛躍。

歐洲人在大航海時代進行原始資本積累,進行了足足兩百年,再加上後來的殖民地拓展,有三百餘年,而大明現在的資本滿打滿算也就是積攢了南宋以來的百年,而且中間因爲戰亂不斷,所以多有損失,就算是現在葉應武已經拼盡全力將所有可以用來進行資本積累的道路都給大明打開,但是畢竟這個過程還是需要時間的。

所以葉應武需要的是一個體系,一個能夠源源不斷培養能夠和今天站在自己眼前的這幾個人相比肩甚至還要勝過他們的人才的體系。只有這昂,正在開枝散葉的科技之樹纔不會在這黃金一代之後慢慢凋零,使得葉應武的一切努力都付之東流,而華夏也再一次倒退到另一個時空中同樣的位置上,再一次經歷那些讓葉應武、讓每一個後來者不堪回首的過往。

在這個時代已經五六年了,葉應武已經能夠深刻的認識到歷史車輪的沉重有時候就算是自己這隻闖進來的小蝴蝶再怎麼扇動翅膀都沒有辦法改變,但是他還是要竭盡全力,還是要努力試一試。

畢竟他不能白來一趟,畢竟那些前赴後繼衝向敵人的將士們不能白白的倒下!

“走,咱們進去!”葉應武朗聲說道,“讓某看看你們都弄出來了多少好東西!”

“陛下請!”一提到自己的發明創造,郭守敬便來了精神,這個幾乎快把將軍山當成自己的家、吃住很多恨不得都在這裡的工部尚書,將自己近乎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在了這青山間的工坊之中,葉應武能夠親自來查看,對於他來說自然是無上的光榮。

而鄧牧和周密小心打量着葉應武,這個年輕得有些過分卻又創造了太多奇蹟的皇帝陛下,臉上那一抹期待神色是沒有辦法遮掩的。

“牧心(作者按:鄧牧字),你怎麼看?”周密看着走在前面的葉應武,輕輕努了努嘴。

一直表情肅然的鄧牧,順着周密的目光看過去,沉默了片刻,用只有兩個人才能聽見的聲音說道:“不管怎麼說,自商君變法以來,士農工商,工商者最爲卑賤,而陛下自登基以來都是一視同仁,單單就是陛下這個做派,某便看得過去。至少陛下走的道路,和之前那些不管賢明與否的君主,走的道路不同,或許這一條道路是死路,但是至少現在還是一條康莊坦途。所以且走,且看着吧。”

周密輕輕哆嗦一下,顯然沒有想到這個摯友兼同僚竟然就在這大庭廣衆之下說出如此一番話來,不過好在周圍跟着的官員和工匠,都將注意力放在前面葉應武身上,並沒有在意低聲說話的他們兩個。不過一想自家這好友素來執拗的性格,再加上對於君主制度一直以來都有的不滿,周密反而覺得他說出這一段話來倒是沒有什麼不對的,更何況這段話細細品味似乎還真的有那麼些道理。

眼前這位陛下,走的可不就是一條和其餘帝王不同的道路麼,至於結果如何,大家就一起並肩走下去,一起看着!

第二百零六章 戰火如荼遍滄浪 中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地同此悲第五百八十章 禹地悉歸龍虎掌(中)第三百七十章 颯颯風聲凜第一百零六章 曾經滄海難爲水 下第二百四十章 鐵馬冰河恨 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鐵馬冰河恨 中第五十八章 天下無閒棋第一百四十三章 茶香花解語第六百二十八章 半世交親隨逝水(下)第五百五十章 天南地北號聲急(下)第二百四十章 鐵馬冰河恨 上第六百六十二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下)第七十三章 是非成敗 中第五百五十章 天南地北號聲急(下)第六百六十八章 宣父猶能畏後生第六百三十九章 一腔熱血勤珍重(中)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地有正氣第一百九十四章 青蛟入江誰人敵第五百五十章 天南地北號聲急(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恩怨不妨對飲茶第五百七十三章 畢竟還我萬夫雄(中)第四百五十九章 永樂開新政第三百九十一章 漢軍旗正飄(下)第九十二章 夏風煙塵 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瀘州長怨 中第四百四十八章 赤霞滿京城第一百八十九章 誰向東行誰向西第三百五十六章 提攜玉龍爲君死(上)第六百三十五章 草上飛騎諭三軍(上)第六百七十八章 馭勁風長驅直躍第一百五十六章 恩怨不妨對飲茶第三百四十章 繁紅一夜經風雨(上)第八十三章 整軍備武 中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雨下西樓第七十六章 天意難違 中第二百三十二章 此戰威名震今古第二百三十五章 春風不渡漢 中第五百四十三章 中流擊水浪難遏(下)第四百零三章 陌上馬蹄輕第五百五十九章 萬里長城永不倒(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陸門多恩怨 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天下還須更多才第四百一十四章 深閨夢裡人第五百八十八章 荒塞烽煙百道馳(上)第五百三十七章 燕兵夜娖銀胡觮(上)第九十四章 觥籌交錯任風流第五百零二章 庭下如積水空明第六百四十七章 回從揚子大江頭(上)第九十七章 夏夜迷蹤 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鐵馬冰河恨 下第五百一十二章 月下大火連天燃第一百二十二章 有城巍峨 中第二百四十一章 鐵馬冰河恨 中第一百七十八章 清泉汩汩夜無光第二十四章 把柄落手中第一百零六章 曾經滄海難爲水 下第一百一十章 勁風浩蕩遍瀘州 中第四百三十三章 喋血長安道第五百三十一章 遺民淚盡胡塵裡(下)第三百八十七章 將軍當死國(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孤軍血染此山巔 中第四百零一章 雪滿後樂園(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因荷而得藕第二百七十五章 迎風看天武第二百零八章 三軍輒動齊朝北 上第四百一十七章 夜幕臨孤城第四百三十三章 喋血長安道第四百四十二章 門泊萬里船第六百八十一章 勢入浮雲亦是崩(上)第二百五十章 靜觀風雲譎 中第六百七十八章 馭勁風長驅直躍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首江山青如發(下)第六百八十二章 勢入浮雲亦是崩(下)第三百零八章 十萬貔虎控雕弓(中)第六百三十七章 草上飛騎諭三軍(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當以重任委任君 下第四十二章 赤血染青山 上第二百九十四章 焰明水月間第一百六十七章 此生莫將韶光負第一百九十章 調虎離山莫驚蛇第二百三十四章 春風不渡漢 上第三百一十五章 淮口潮生催曉渡(下)第二百八十九章 風檣遙天際第五百四十三章 中流擊水浪難遏(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雪落開城府第二百零五章 戰火如荼遍滄浪 上第四百二十六章 濃雲籠川陝第三百零五章 錦襜突騎渡江初(中)第五百九十四章 相思一夜情多少第四百三十四章 引弓西北望第四百八十一章 高麗山河變第三百六十二章 寶馬嘶歸紅旆動(上)第六百六十九章 新型階級的產生第五百六十章 海天龍戰血玄黃(上)第六百零六章 金戈淬火鋒芒銳(上)第三百八十七章 將軍當死國(下)第四百六十一章 議論聲紛紛第五百八十七章 秦時明月漢時關(下)第五百九十四章 相思一夜情多少
第二百零六章 戰火如荼遍滄浪 中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地同此悲第五百八十章 禹地悉歸龍虎掌(中)第三百七十章 颯颯風聲凜第一百零六章 曾經滄海難爲水 下第二百四十章 鐵馬冰河恨 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鐵馬冰河恨 中第五十八章 天下無閒棋第一百四十三章 茶香花解語第六百二十八章 半世交親隨逝水(下)第五百五十章 天南地北號聲急(下)第二百四十章 鐵馬冰河恨 上第六百六十二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下)第七十三章 是非成敗 中第五百五十章 天南地北號聲急(下)第六百六十八章 宣父猶能畏後生第六百三十九章 一腔熱血勤珍重(中)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地有正氣第一百九十四章 青蛟入江誰人敵第五百五十章 天南地北號聲急(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恩怨不妨對飲茶第五百七十三章 畢竟還我萬夫雄(中)第四百五十九章 永樂開新政第三百九十一章 漢軍旗正飄(下)第九十二章 夏風煙塵 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瀘州長怨 中第四百四十八章 赤霞滿京城第一百八十九章 誰向東行誰向西第三百五十六章 提攜玉龍爲君死(上)第六百三十五章 草上飛騎諭三軍(上)第六百七十八章 馭勁風長驅直躍第一百五十六章 恩怨不妨對飲茶第三百四十章 繁紅一夜經風雨(上)第八十三章 整軍備武 中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雨下西樓第七十六章 天意難違 中第二百三十二章 此戰威名震今古第二百三十五章 春風不渡漢 中第五百四十三章 中流擊水浪難遏(下)第四百零三章 陌上馬蹄輕第五百五十九章 萬里長城永不倒(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陸門多恩怨 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天下還須更多才第四百一十四章 深閨夢裡人第五百八十八章 荒塞烽煙百道馳(上)第五百三十七章 燕兵夜娖銀胡觮(上)第九十四章 觥籌交錯任風流第五百零二章 庭下如積水空明第六百四十七章 回從揚子大江頭(上)第九十七章 夏夜迷蹤 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鐵馬冰河恨 下第五百一十二章 月下大火連天燃第一百二十二章 有城巍峨 中第二百四十一章 鐵馬冰河恨 中第一百七十八章 清泉汩汩夜無光第二十四章 把柄落手中第一百零六章 曾經滄海難爲水 下第一百一十章 勁風浩蕩遍瀘州 中第四百三十三章 喋血長安道第五百三十一章 遺民淚盡胡塵裡(下)第三百八十七章 將軍當死國(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孤軍血染此山巔 中第四百零一章 雪滿後樂園(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因荷而得藕第二百七十五章 迎風看天武第二百零八章 三軍輒動齊朝北 上第四百一十七章 夜幕臨孤城第四百三十三章 喋血長安道第四百四十二章 門泊萬里船第六百八十一章 勢入浮雲亦是崩(上)第二百五十章 靜觀風雲譎 中第六百七十八章 馭勁風長驅直躍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首江山青如發(下)第六百八十二章 勢入浮雲亦是崩(下)第三百零八章 十萬貔虎控雕弓(中)第六百三十七章 草上飛騎諭三軍(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當以重任委任君 下第四十二章 赤血染青山 上第二百九十四章 焰明水月間第一百六十七章 此生莫將韶光負第一百九十章 調虎離山莫驚蛇第二百三十四章 春風不渡漢 上第三百一十五章 淮口潮生催曉渡(下)第二百八十九章 風檣遙天際第五百四十三章 中流擊水浪難遏(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雪落開城府第二百零五章 戰火如荼遍滄浪 上第四百二十六章 濃雲籠川陝第三百零五章 錦襜突騎渡江初(中)第五百九十四章 相思一夜情多少第四百三十四章 引弓西北望第四百八十一章 高麗山河變第三百六十二章 寶馬嘶歸紅旆動(上)第六百六十九章 新型階級的產生第五百六十章 海天龍戰血玄黃(上)第六百零六章 金戈淬火鋒芒銳(上)第三百八十七章 將軍當死國(下)第四百六十一章 議論聲紛紛第五百八十七章 秦時明月漢時關(下)第五百九十四章 相思一夜情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