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夏風煙塵 上

?“恭迎知軍。”

左側文官,右側武官,所有人“騰”的站了起來,目光炯炯。整個議事堂上瀰漫着肅穆的氣氛。

依舊是文官陸秀夫領頭,武官蘇劉義領頭,而大步走進議事堂的葉應武卻並沒有像文官一身官服很是莊重,也沒有像武官甚至都披上了輕甲,手中按着佩劍,似乎隨時都準備出去廝殺。映入一衆文武眼簾的是一身黑袍、身形修長帶着絲絲肅殺之氣的年輕人。

雖然葉應武依舊是一貫的便裝,但是眉目之間上位者的氣質卻是一點兒都不差的。看着這個大步而來的青年,即使是蘇劉義和陸秀夫這兩個文武官員的領頭者,都下意識的輕輕吸了一口涼氣,舒緩一下浮躁而激昂的內心。

議事堂葉應武后方的牆上便是一幅巨大的木圖,和葉應武書房裡面那個相比也是多呈不讓,甚至還要精細三分,只不過這幾個月倒還真的沒有用過幾次。

上面平凡無奇的灰色布稠“霍”的摘下,入眼是山河萬里。無論是轉戰沙場的武將,無論是滿腹詩書的文官,都被這剎那間萬里山河之廣闊所震撼,下意識屏住了呼吸。

無數的目光凝聚在那木圖之上,天武軍所在的興國軍就在木圖的正中央,不過是咫尺之地,但是在座的心裡都一清二楚,就是這咫尺之地,支撐起了炎宋王朝荊湖防線的東部。只不過此時葉應武既不像平時一樣端詳興國軍周圍的州府,也沒有像那天晚上一直盯着東南一角,而是將目光投向了襄陽以西,甚至是重慶以西。

“瀘州?”蘇劉義作爲久經沙場的將軍,第一個注意到在葉應武注視的那片區域裡最應該被關注的地方。川蜀咽喉,瀘州神臂城。

看了蘇劉義一眼,葉應武緩緩說道:“合州釣魚城,瀘州神臂城,襄陽樊城,相對中西部而言,大宋和蒙古韃子在這裡對峙,釣魚城有張將軍坐鎮,襄樊更是屯駐大軍,而只有這正對着潼川的瀘州,只有高將軍率領一支精銳鎮守,但是終歸是單薄之處,若是阿術想要拿下襄樊,就算不掃清襄樊兩側,也會將我們和瀘州死死壓制住,而上一次黃麻之戰便是因此。”

“使君是害怕劉整會趁着蜀中沿漢水援救襄陽、兵力空虛的時候攻下瀘州?瀘州此地爲入蜀之咽喉,若是瀘州有失,恐怕整個川中不保。”蘇劉義看着木圖上犬牙交錯的彼此,皺着眉頭說道,葉應武什麼意思就算是紙上談兵的將軍也能看的出來,更何況他蘇劉義。

只不過蘇劉義想不到的是,真正的歷史上,川中宋軍孤軍奮戰,竟然比宋朝皇室支撐的時間還要長,不可以不說是一種莫大的諷刺。

“可是從興國軍到瀘州,若是走大江的話,必將需要繞過夔州路重慶府,而且還有潼川,重慶城外、通川城中,這兩處有劉整屯駐大軍,若是天武軍千里迢迢前往瀘州,必須要闖過這兩關。”此事關乎到剛剛發展起來的六扇門和錦衣衛的安危,一向謹慎的章誠自然不會放過這些很明顯的細節,當下裡毫不避諱的站起來說道。

葉應武倒是詫異的看了章誠一眼,按理說這傢伙都是偷偷示意王進和江鎬說的,這一次倒是這麼着急的站了起來,還真的不怎麼符合他的性格,不過看着章誠微微皺着的額頭,葉應武也能猜到雖然名義上章誠只負責六扇門,但是實際上錦衣衛、六扇門剛剛發展起來,相互配合相互呼應,章誠和馬廷佑實際上更像是一個剛剛發展起來的組織的左右護法,而這個組織效忠的對象,不是炎宋朝廷,也不是江萬里等人,而是天武軍的使君葉應武。

知道這些日子章誠也是費盡了心思,現在提出這個問題,與其說是擔憂重慶和潼川的宋軍,不如說是擔心剛剛成立的錦衣衛和六扇門能不能勝任這一次掩護大軍行動的任務。

“不用天武軍傾巢而出,畢竟興國軍此地是襄樊側翼重鎮,沒有天武軍在此鎮守,一旦有失襄樊危矣。”葉應武對於章誠一針見血的提議,只是微微一笑,接着說道,“百戰都,只需要出動百戰都就好了,而且這樣的話可以從南岸潛行,在瀘州渡江。不過這就需要六扇門和錦衣衛的全力配合了。”

“百戰都精銳,聽從使君差遣,定不辱使命!”作爲天武軍中軍都指揮使並百戰都的指揮使,楊寶霍然起身,怒吼道。無論葉應武怎麼吩咐,百戰都作爲整個天武軍最鋒利的劍,平日裡藏拙,就是爲了等到需要的時候,一劍霜寒八百州!

葉應武微微點頭,百戰都是他掌握在手中的最核心的力量,也是對他絕對忠誠的力量,見到楊寶毫不猶豫的應和,甚至根本沒有在意葉應武到底讓百戰都做什麼,葉應武又怎能不滿意。對於百戰都,葉應武並不打算將其塑造成一支擁有獨立精神的軍隊,而是由自己全權控制、以忠誠於葉應武爲崇高信仰的親信部隊,然後通過百戰都進而影響整個天武軍甚至整個宋軍。

見到楊寶已經表態,一衆武官自然是微微昂首,甚至王進和江鎬等人還躍躍欲試,彷彿想說不用百戰都,從天武軍他們麾下抽調五百名士卒,也能沿江西進扭轉大局!

一向慎言的章誠見到楊寶站出來堅持,自然不再說什麼,和馬廷佑在一側正襟危坐,彷彿計劃已經確定,所以他們只等着下去落實了。至於和武官曆來是對着幹的陸秀夫、謝枋得等文官,皺着眉頭對視一眼,從葉應武胸有成竹的話中,他們已經聽出來這一次葉應武是勢在必得,說不定在心中已經考量了很久了,所以憑着他們幾個人想要讓葉應武改變主意十有八九是不可能的。

不過還有一點,百戰都西進,在武官們看來,肯定是葉應武親自隨軍了,但是對於這一個還沒有立足安穩的小團體來說,團體的核心竟然帶着一支精銳西進,傳出去豈不是讓人笑掉大牙。

謝枋得衝着陸秀夫使了一個眼色,但是陸秀夫確實微微搖頭,一言不發。雖然不明白陸秀夫在想些什麼,謝枋得卻知道這個平日裡看上去穩重深沉的中年人,也不是易於之輩,既然他不想說那最好還是遂了陸秀夫的意見。

見到麾下文武竟然出乎意料的沒有人反對,葉應武也是愣了片刻,旋即笑道:“既然百戰都已經出動,那麼某便走一次,新卒的訓練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等到這些士卒可以成軍,便是出發之時,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看着微微噙笑的葉應武,蘇劉義咬了咬牙,還是站出來說道:“啓稟使君,非是末將認爲使君難當重任,而是使君作爲天武軍四廂都指揮使,又是興國軍的知軍,按理說應該坐鎮此處,如此輕兵急進的事情,還請交給末將。但請使君放心,末將肯立下軍令狀,若是不能以奇兵突出擊敗劉整,末將提頭來見!”

一句“提頭來見”,下面一衆武官已然是熱血沸騰,更何況每次都是葉應武親自領軍,還沒有誰立過軍令狀,說起來這還是江鎬、王進這些本來就不是什麼冷靜從容之輩的年輕人第一次見到立軍令狀的場面,又怎能不激動?

剛纔勉強按捺住的衝動,再一次涌上心頭。

“末將願率左廂精銳前往!”

“末將願率前廂精銳前往!”

甚至就連剛剛當上右廂都指揮使的張順,若不是看到葉應武已經有些冰冷的目光,恐怕也跟着呼啦啦站起來了。

整個議事堂中剎那間反倒是安靜下來。

王進和江鎬看着葉應武冰冷如利劍的眼神在自己身上掃過,忍不住齊齊的打了一個寒戰。不過葉應武似乎並沒有打算理這兩個傢伙,最後只是直直的看着蘇劉義,良久之後方纔嘆息一聲:“蘇將軍,提頭來見,又是何必。小子才疏學淺,現在怕還當不起獨當一面的重任,所以率領百戰都西進遠比留守興國軍要好。反觀將軍,已然是兩淮沙場上廝殺出來的猛將,在此處統籌全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蘇劉義也是一時熱血上頭,現在突然意識到自己這麼做不妥的地方太多了。且不說提頭來見,自己帶着百戰都西進,等於將葉應武手中的親衛精銳和殺手鐗抽調走了,若是自己是葉應武的話,沒有懷疑這個副都指揮使是不是覬覦自己的位置就已經不錯了,還能如此心平氣和的說話已是罕見。

當下裡蘇劉義後退一步,徑直單膝跪地抱拳說道:“是末將考慮不周,一時興起,還望使君恕罪!”

這才參悟透其中的關竅,王進和江鎬忍不住對視一眼,滿滿的都是無奈,不過他們也知道還用不到自己來請罪,當看到葉應武隨意的衝着這邊微微點頭,他們兩個就悄無聲息的坐下了。

然後葉應武方纔走上前扶起來蘇劉義,看着這個甚至有些驚慌的大將,葉應武在心中忍不住輕輕嘆息一聲,鄭重的拍了拍蘇劉義的肩膀,用只有臺上葉應武、蘇劉義和陸秀夫三個人才能聽到的聲音說道:“放心,以後有的是獨當一面的時候。”

蘇劉義固然是一怔,就連聽者無心的陸秀夫,也沒這句話裡面呆着的深刻的意味所鎮住了。葉應武這麼說,只是想表示對於蘇劉義的賞識,還是想說,跟着某葉應武混飯吃,以後某葉應武飛黃騰達了,早晚有你出人頭地的機會!

無論如何,至少葉應武表面上的意思是對於蘇劉義鼓勵的,一直被朝廷打壓的蘇劉義心中一暖,也不想去參悟這背後是什麼意思,只是鄭重的一點頭。就憑這賞識提拔之恩,以後葉應武就算是做出來什麼事情,他蘇劉義也不會坐視不管,說什麼也要幫扶一把。

而陸秀夫神色有些複雜的看了葉應武一眼,什麼都沒有說。至少現在,無論如何天武軍和興國軍不能沒有這個二十歲的年輕人,甚至煌煌炎宋也不能離開他的身影。

不只是蘇劉義和陸秀夫,甚至葉應武也不知道自己這句有些隨口說出來的話,到底想要寄託些什麼,是隻是對蘇劉義的鼓勵,還是說自己從內心中已經有了睥睨天下的野心,而這句話只不過是無心之下將自己內心的意思給帶了出來?

輕輕吸了一口涼氣,葉應武環顧四周,因爲不知道他說的是什麼,座下的文武有的一臉茫然,有的則在竊竊私語,而葉應武身邊蘇劉義依舊是誠懇的模樣,而陸秀夫微微皺了皺眉,旋即又一切都恢復正常,葉應武甚至沒有看出來陸秀夫看向自己的目光之中有其他的內容。無奈之下有些做賊心虛的葉使君,只能勉強按捺住心中的不安。蘇劉義和陸秀夫沒有察覺到什麼意思固然是最好,就算是察覺到了又能怎樣,反正都已經是自己這個小團體核心的人物了。

不同於臺上葉應武心中那個有些忐忑,王進、江鎬等人依舊是心中熱切不減,江鎬更是站起來說道:“啓稟使君,百戰都雖然鋒銳,但是畢竟只是區區五百人,是不是整個天武軍應該擺出向北佯動的架勢,至少可以吸引阿術甚至劉整的注意力。”

“末將以爲可也,天武軍擺出向北的架勢,不僅可以掩護瀘州方向,甚至還可以掩護黃州遷移百姓。”王進當即站出來應和,在這種事情上,就算他平日總是和江鎬爭來爭去,也一定會和江鎬站在一起。

從小處說,天武軍甚至兩淮水師矛頭向北,可以讓葉應武和百戰都更安全;往大處說,在身前有襄陽大軍壓境的關鍵時刻,作爲蒙古統帥的阿術,在麾下士卒沒有對方多的時候,面對來自側翼的壓力,十有八九會採取防守的架勢。而這樣的話,就會將阿術的注意吸引到和瀘州相反的方向,甚至還可以掩護黃州將百姓遷移南下。

從小從大,無論如何都讓葉應武無法拒絕。

可是沒有葉應武坐鎮,陸秀夫和蘇劉義能不能把大軍安安全全的帶過江,再帶回來?對於這一點,葉應武還真的沒有太大的保票,畢竟天武軍若是隻有數千人北上,肯定不會使得阿術因此而轉移注意,甚至會懷疑是調虎離山,而如果大軍齊上,有可能刺激的阿術放手一搏,那麼對於剛剛成立的天武軍來說,不啻於當頭一棒。

葉應武並不認爲兩萬新卒就能夠抵擋得住滾滾而來的蒙古鐵騎。

見到葉應武看向自己,也感受得到議事堂中陡然緊張起來的氣氛,蘇劉義微微吸了一口氣,略有些詼諧幽默的說道:“這一次末將依舊願立軍令狀,還請使君准許!”

“太早了。”沒有想到這一次葉應武依舊是淡淡說道,“某又不是今天便啓程,待到走那一天再給你不遲。難道某葉應武就那麼討厭,你們這一幫子都急切切的來立軍令狀好把某趕走不成?”

不只是蘇劉義,下面的一衆文武也是一怔,旋即鬨堂大笑。

蘇劉義也有些尷尬的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苦笑道:“是末將孟浪了,還請使君恕罪。”

葉應武輕輕搖了搖頭:“一而再再而三,某還懶得恕罪呢,既然蘇將軍如此有誠意,那麼到時便將天武軍交給你,兩萬精銳若是把阿術嚇得不敢動彈,就算將功補過,若是不能,軍法伺候!”

下面又是笑聲陣陣,蘇劉義自然老臉更紅,重重一點頭。

第一百七十九章 沖天焰火明漢水第一百二十六章 瀘州長怨 下第三十四章 馬蹄碎雨來第三百一十二章 壯氣如蛟吞千里(下)第六百零九章 燭龍銜火飛天地(上)第二百一十八章 陰雲漫籠郢州城 中第一百九十五章 非是小人非英雄 上第六百三十二章 日照金戈萬馬動(上)第四百八十一章 高麗山河變第五百九十八章 名播蘭馨妃后里(下)第二十六章 某以腹心待君第六百一十七章 待浮花浪蕊都盡(下)第四十章 千軍北渡江 中第一百三十四章 江南雲軒翥 上第六百二十八章 半世交親隨逝水(下)第六百一十六章 待浮花浪蕊都盡(中)第六十六章 青石路遠 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靜觀風雲譎 上第五十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何在 下第三百八十四章 帝蹕臨南海(上)第五百四十六章 胡馬猶自窺晉山(下)第五百六十二章 海天龍戰血玄黃(下)第二百零七章 戰火如荼遍滄浪 下第一百零七章 除卻巫山不是雲 上第七十八章 大局底定 上第三百零八章 十萬貔虎控雕弓(中)第一百零四章 孤村寥落烽煙裡第一百四十二章 平江風雷動 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誇功入此門第四十六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變生肘腋最難防 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鐵馬冰河恨 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中)第十六章 萬民送恩公第四百一十八章 白骨滿疆場第四百三十二章 杳杳神京路第三百一十五章 淮口潮生催曉渡(下)第五百零九章 雲邊雁斷胡天月第二十一章 誰人解風情第四百五十七章 忘戰者必危第三十二章 軍寨兩重天第五百二十七章 日月重開漢唐天(上)第六百一十章 燭龍銜火飛天地(中)第五百零四章 羌笛何須怨楊柳第三十一章 江北壯士英第二百三十八章 詩酒笑年華 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瀘州長怨 中第六百七十二章 蓋州大屠殺第六百二十四章 月中霜裡鬥嬋娟(上)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南地北號聲急(上)第三百八十章 笳鼓萬貔貅(上)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漠孤煙直第一百七十八章 清泉汩汩夜無光第三百三十九章 旋抹紅妝看使君(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觥籌金明滅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當永樂第四百零五章 刀兵紛亂閃第五百九十四章 相思一夜情多少第一百四十章 平江風雷動 上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南地北號聲急(中)第五十章 密雲不雨 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難做旁人壁上觀第四百九十一章 欲使滄濤寧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河萬里流第二百二十四章 袍澤何懼空奮戰 中第三百一十九章 夜雨銀漢截天流第一百七十三章 當以重任委任君 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風雪雜錯虎頭山 上第六百零二章 南洋重有風潮起(上)第三十九章 千軍北渡江 上第十章 且將老卒驅新卒第六百五十五章 今夜紗廚枕簟涼(上)第二百六十四章 三山籠煙障第一百二十五章 瀘州長怨 中第五十六章 神兵天降 上第六百三十七章 草上飛騎諭三軍(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清泉汩汩夜無光第五百二十二章 禍起於蕭牆之內第八十一章 青山依舊第二百零七章 戰火如荼遍滄浪 下第四百七十章 艨艟破神風第四百零八章 朔風袖底生(下)第六百六十二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下)第三百九十一章 漢軍旗正飄(下)第三十九章 千軍北渡江 上第六百七十八章 馭勁風長驅直躍第一百一十三章 龍戰於野 中第四百一十八章 白骨滿疆場第二百零八章 三軍輒動齊朝北 上第四百八十六章 鐵甲過遼山第四百三十六章 酒不醉人醉第五百八十五章 秦時明月漢時關(上)(爲書友鋣夜魔皇加更)第五十五章 誰的末路 下第五百三十一章 遺民淚盡胡塵裡(下)第六百一十三章 將軍百戰身名裂(下)第三百七十章 颯颯風聲凜第四十二章 赤血染青山 上第二百一十七章 陰雲漫籠郢州城 上第四十二章 赤血染青山 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幸而逢君未嫁時
第一百七十九章 沖天焰火明漢水第一百二十六章 瀘州長怨 下第三十四章 馬蹄碎雨來第三百一十二章 壯氣如蛟吞千里(下)第六百零九章 燭龍銜火飛天地(上)第二百一十八章 陰雲漫籠郢州城 中第一百九十五章 非是小人非英雄 上第六百三十二章 日照金戈萬馬動(上)第四百八十一章 高麗山河變第五百九十八章 名播蘭馨妃后里(下)第二十六章 某以腹心待君第六百一十七章 待浮花浪蕊都盡(下)第四十章 千軍北渡江 中第一百三十四章 江南雲軒翥 上第六百二十八章 半世交親隨逝水(下)第六百一十六章 待浮花浪蕊都盡(中)第六十六章 青石路遠 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靜觀風雲譎 上第五十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何在 下第三百八十四章 帝蹕臨南海(上)第五百四十六章 胡馬猶自窺晉山(下)第五百六十二章 海天龍戰血玄黃(下)第二百零七章 戰火如荼遍滄浪 下第一百零七章 除卻巫山不是雲 上第七十八章 大局底定 上第三百零八章 十萬貔虎控雕弓(中)第一百零四章 孤村寥落烽煙裡第一百四十二章 平江風雷動 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誇功入此門第四十六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變生肘腋最難防 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鐵馬冰河恨 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中)第十六章 萬民送恩公第四百一十八章 白骨滿疆場第四百三十二章 杳杳神京路第三百一十五章 淮口潮生催曉渡(下)第五百零九章 雲邊雁斷胡天月第二十一章 誰人解風情第四百五十七章 忘戰者必危第三十二章 軍寨兩重天第五百二十七章 日月重開漢唐天(上)第六百一十章 燭龍銜火飛天地(中)第五百零四章 羌笛何須怨楊柳第三十一章 江北壯士英第二百三十八章 詩酒笑年華 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瀘州長怨 中第六百七十二章 蓋州大屠殺第六百二十四章 月中霜裡鬥嬋娟(上)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南地北號聲急(上)第三百八十章 笳鼓萬貔貅(上)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漠孤煙直第一百七十八章 清泉汩汩夜無光第三百三十九章 旋抹紅妝看使君(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觥籌金明滅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當永樂第四百零五章 刀兵紛亂閃第五百九十四章 相思一夜情多少第一百四十章 平江風雷動 上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南地北號聲急(中)第五十章 密雲不雨 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難做旁人壁上觀第四百九十一章 欲使滄濤寧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河萬里流第二百二十四章 袍澤何懼空奮戰 中第三百一十九章 夜雨銀漢截天流第一百七十三章 當以重任委任君 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風雪雜錯虎頭山 上第六百零二章 南洋重有風潮起(上)第三十九章 千軍北渡江 上第十章 且將老卒驅新卒第六百五十五章 今夜紗廚枕簟涼(上)第二百六十四章 三山籠煙障第一百二十五章 瀘州長怨 中第五十六章 神兵天降 上第六百三十七章 草上飛騎諭三軍(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清泉汩汩夜無光第五百二十二章 禍起於蕭牆之內第八十一章 青山依舊第二百零七章 戰火如荼遍滄浪 下第四百七十章 艨艟破神風第四百零八章 朔風袖底生(下)第六百六十二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下)第三百九十一章 漢軍旗正飄(下)第三十九章 千軍北渡江 上第六百七十八章 馭勁風長驅直躍第一百一十三章 龍戰於野 中第四百一十八章 白骨滿疆場第二百零八章 三軍輒動齊朝北 上第四百八十六章 鐵甲過遼山第四百三十六章 酒不醉人醉第五百八十五章 秦時明月漢時關(上)(爲書友鋣夜魔皇加更)第五十五章 誰的末路 下第五百三十一章 遺民淚盡胡塵裡(下)第六百一十三章 將軍百戰身名裂(下)第三百七十章 颯颯風聲凜第四十二章 赤血染青山 上第二百一十七章 陰雲漫籠郢州城 上第四十二章 赤血染青山 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幸而逢君未嫁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