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半世交親隨逝水(下)

葉應武靜靜看着秋山景色,一言不發。

他多多少少已經能琢磨出來趙雲舒想要表達的意思。之所以士農家族選擇在這個時候鼓動風潮,實際上並不是因爲大明“窮兵黷武”,因爲這只是一個並不怎麼高明的宣傳口號和藉口,真正讓他們下定決心的自然還是北伐的勝利和國內局勢的日趨穩定。

對於一個想要挑起風潮的人來說,最好的時機不是動亂之中,因爲這很容易就讓整個風潮脫離自己的掌控,甚至最後自己都有可能捲入其中、粉身碎骨,而不是在背後漁翁得利;也不是在徹底穩定下來,到時候整個王朝的威嚴已經確立,朝廷擁有可以抽調的大量強大軍隊,在這種情況下搞事情和飛蛾撲火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最多在青史上留下臭名。

所以最合適的時機便是天下大勢將要穩定卻沒有徹底穩定的時候,因爲在此時捲動風潮,朝廷沒有足夠的軍隊快速抽調回來,而且外面的敵人都已經被消滅的差不多了,不用害怕出事。

最典型的例子自然就是隋朝末年,楊玄感在隋煬帝還擁有相當強大根基和軍隊的情況下起兵,自然身敗名裂;而所謂的十八路反王更是將天下攪得大亂,最後整個天下大勢已經徹底脫離他們的掌控,結果隋朝末年亂哄哄起兵的不少,最後卻讓在晉陽處於半割據狀態的李淵漁翁得利、長驅長安拿下了關中,進而拿下了天下。

而此時的大明,顯然處於剛剛度過了動亂的過渡期,也是最容易有人捲動風潮的危險期。所以面對這涌動的暗流,葉應武毫不猶豫的下令六扇門出擊,以震撼人心之手腕直接拿下幕後主使,這不只是因爲葉應武在戰場上浴血衝殺磨礪出來的果斷性格,更是因爲他很清楚,養虎爲患將會爲自己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

已經有人開始捲動風潮,就以爲這一段日子,大明不可能安安穩穩的渡過,不是每一個王朝都能開創漢唐大業,短命的秦朝和隋朝都曾經有過輝煌,成爲華夏上下五千年歷史中不可忽略的浪花,只不過這浪花再怎麼洶涌,最後還是在短短几年裡迅速凋零。

這也是葉應武一直小心翼翼的原因,因爲他走到這一步,已經喪失了作爲穿越者大多數的優勢,接下來的道路他也只能摸索着向前走。他想要開創的是有如漢唐一樣偉大甚至改變了一個民族的王朝,而不是讓大明像秦朝和隋朝那樣曇花一現。

葉應武帶着大明走出了動亂,戰勝了蒙古,這並不代表着他的任務已經結束,很顯然這一次險些捲起的風潮意味着更多的挑戰即將到來。而很顯然,葉應武作爲君王,是不可能和文天祥他們勾肩搭背、稱兄道弟的,正如趙雲舒所說,葉應武想要如此,但是文天祥他們也不可能真的放下心來,反而有可能因爲葉應武有違君道的行爲而惶恐不安。

所以葉應武這一次敲打他們一番,利大於弊。

“接下來的路,不好走啊。”葉應武忍不住喃喃感慨一聲。

趙雲舒的手頓了一下,將一朵已經開放的菊花折下來,嗅了嗅香氣,轉身遞給葉應武。葉應武怔了一下,旋即微笑着將這一朵雛菊插入趙雲舒烏黑的秀髮之中,潔白的花朵和女孩的笑容相映成輝。

美好的事物自然而然的會讓人心情舒暢。葉應武也不由得笑道:“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正應了此情此景。”

“其實夫君沒有必要這麼擔憂,”趙雲舒迎着葉應武的目光,輕輕握住他的手,“夫君一路上坎坷艱辛都走過來了,無論是阿術、伯顏還是忽必烈,最後都成了夫君的手下敗將,夫君還有什麼好擔心和害怕的。當初夫君還只是一個小小的興國軍團練使,可曾想過有一天會戰勝遠比自己強大的忽必烈麼?”

葉應武怔了一下,陷入沉思。當時的自己,還真的沒有想過有一天能夠和忽必烈一較高低,就算是偶爾有這樣的想法,也只是一笑了之,畢竟當時的襄陽和阿術的十多萬蒙古大軍主力,就像壓在葉應武頭頂上的一座山,葉應武必須要孤注一擲打贏襄陽之戰,那種情況下哪裡還有心情幻想以後的敵人?

“而夫君以弱勝強,一路走過來手下敗將無數。現在夫君身爲大明之君主,反而是強大的一方,而且夫君和大明的軍隊位於明處,六扇門和錦衣衛位於暗處,明暗配合、陽謀與陰謀相互搭配,又有什麼樣的敵人能夠打敗夫君?”趙雲舒鄭重的說道,看着葉應武的眼神之中滿滿都是堅定的神色,“篳路藍縷,以啓山林,夫君打下了江山,難道還怕守不住麼?”

葉應武輕輕呼了一口氣,這句話說的對啊,自己雖然是依靠對於歷史的先知拿下了江山,但是也是從屍山血海之中殺出來的,而且後來的幾次北伐也都是憑藉個人的能力組織的,和掌握的歷史進程已經沒有多少關係了。所以自己已經拿下了江山,守江山難道比打江山還要難麼?

此時此刻的自己,已經不是當初那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瘦弱男生了,而是君臨天下的大明皇帝,若是還怕了怎麼守天下,豈不是笑話。

“某這應該算是膽小還是當局者迷?”葉應武嘆息一聲,自己還沒有趙雲舒看得明白,讓他多少有些無奈。

“都不算,”趙雲舒微笑着伸手放在葉應武臉上,輕輕摩挲着,相比於初見的時候,葉應武臉上曾經的棱角分明已經圓潤了不少,也讓他身上的殺氣少了一些,王者之氣多了一些,“夫君只是做的很優秀,只是自己沒有意識到罷了。”

葉應武輕笑一聲,擡頭看着天空,一片片樹葉在風中緩緩飄落,而亭子前的菊花悄悄的綻放。

既然自己沒有辦法改變文天祥等人做出的選擇,那自己也就只能選擇做一個君王,這樣倒也好,至少之後的道路應該怎麼走,葉應武可以說了算,雖然這好像會更累一些,但是既然都已經來了,就不能白來一趟。

涼風吹過,更多的秋葉飄落,而趙雲舒輕輕打了一個哆嗦。葉應武解開外衣披在她的肩頭上,將女孩攬在懷中:“別人的道路不好走,但是某自己探查出來的道路,應該很通暢。既然已經沒有別的選擇,那就不妨先走出第一步。”

趙雲舒靠在葉應武的肩頭,微笑着說道:“妾身還有後宮這麼多姊妹,都願意爲夫君吶喊助威。”

葉應武輕輕呼了一口氣,下定決心一般說道:“某看這個案子,夏士林一個人恐怕應付不了,不如給他派上兩個幫手。”

——————————--

“陳相公,夏相公!”汪立信微笑着走進大堂,衝着早就等候在此的御史臺監察御史陳宜中和刑部尚書夏士林一拱手。

“誠甫兄(汪立信表字),你還跟我們兩個客氣麼?”陳宜中佯作生氣,笑着說道。

汪立信急忙正色說道:“與權兄(陳宜中表字)這句話可讓小弟惶恐啊,鐵面閻王和小弟不客氣,那小弟豈不是要扒一層皮?”

陳宜中和夏士林對視一眼,都露出一抹笑容。這個玩笑不假,一旦監察御史不客氣對你下手,恐怕哪個官員都跑不了到牢裡面走一遭。不過很快他們臉上的笑容就收斂,陳宜中若有所思,而夏士林則有些緊張的打量着這兩位。

“長話短說,這一次陛下旨意說的清楚,夏尚書作爲主審,我二人奉陪左右席,所以夏相公請上座吧。”汪立信微笑着做了一個請的手勢。而夏士林輕輕呼了一口氣,緩緩坐下。

夏士林在前朝就是刑部尚書,或者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傀儡,畢竟他每天接到的大案子基本都和賈似道一黨有關,可是對於這位權傾朝野的平章軍國事,夏士林哪裡敢多說什麼,所以在葉應武拿下臨安、南宋滅亡之後,夏士林緊接着向葉應武效忠,應該算是前朝老臣之中,除了江萬里一黨之外官職最高的,葉應武也毫不猶豫的將刑部尚書又還給了他。

但是葉應武嘉獎可不代表夏士林就沒有自知之明,他沒有多少功勞,也不是元戎臣子,頂多就是一個動作比較快的騎牆派,而刑部尚書這個職位看上去威風凜凜,實際上牽涉了太多,讓夏士林如履薄冰。不過好在大明草創,大量提拔年輕有爲的官員,再加上爲了北伐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所以並沒有多少需要麻煩刑部的,讓夏士林這個刑部尚書雖然緊張,但是沒有多少麻煩。

而現在,麻煩就送到夏士林面前了。京城中這幾個家族雖然算不上真正的權貴之家,但是都是耕讀傳家,在前朝就有不少官員出自其中,到了大明,雖然有些凋敝,但是新科進士之中也有四五個出自這些家族的,如果不是因爲這件事,以後也少不了延續家族的入仕傳統。

讓夏士林來判決這些家族的罪名,不啻於將夏士林直接推到了和這些士族相對立的一面,而夏士林的這兩個副手,更是讓夏士林心驚肉跳,一個吏部尚書,一個監察御史,都不是善與之輩,一個掌管官員彈劾,一個掌管官員升遷,陛下讓他們兩個來坐鎮,有些驢頭不對馬嘴的感覺,但是夏士林很清楚,這是明擺的在向其餘暫時安靜下去的家族們示威,你們家族想要延續,就得入仕,而現在掌管入仕的兩個官員是堅決站在陛下這一邊的,應該怎麼選擇,就不用說了。

而陳宜中和汪立信坐在下首,對視一眼,面無表情。

夏士林或許沒有考慮到,但是他們兩個多少能夠揣摩出來爲什麼葉應武會點出他們兩個。陳宜中背後的溫州陳氏和汪立信背後的徽州汪氏,一個是新崛起的家族,一個是根基深厚的家族,都是各大士族中的代表,而葉應武將他們兩個推到這個位置上來,自然是要逼着他們兩個或者說站在他們兩個身後的家族表態了。

其實陳家和汪家也沒有太多可以迴旋的餘地了,隨着王爚和章鑑等人的表態,天下士林儼然已經成了朝廷的擁躉,原本就只是士林一部分的新老士族並沒有其餘的選擇,只是大多數士族還不想就這麼簡單低頭罷了。

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利益和麪子的問題。

陳家是藉助海上絲綢之路崛起的,早就已經算是一個半士半商的家族了,和商人階級有着分不開的關係,所以他們就算是沒有表態,所有人也都知道陳家會站在哪一邊。

而徽州汪氏作爲徽州大士族,一旦振臂一揮,徽州士族必然羣起相應。在後世徽州並不怎麼重要,還因爲爲了發展旅遊而改名“黃山”,又要改回來,鬧得沸沸揚揚,但是在這個時空中,徽州絕對是江南重鎮,所謂的安徽實際上就是徽州和安慶這兩個重鎮的合稱,而徽州商貿發達、文風昌盛、士族林立,絕對是士林相當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徽州汪氏的選擇也變得愈發重要起來。

現在已經暗暗下定決心的陳宜中和還在猶豫的汪立信面對面一坐,顯然都在暗自揣摩對方的心思。而夏士林終於開口打破這有些尷尬的沉默:“兩位相公,可要帶人犯?”

汪立信點了點頭,剛想要說話,而陳宜中伸手一擺:“且慢。”

“陳相公可有什麼要說的?”夏士林一怔。

而汪立信隱約察覺到什麼,緩緩坐直身子,目光有些不善看向對面的陳宜中,對於這位監察御史,他可沒有什麼好印象,也不想有什麼好印象。

陳宜中微微一笑,向着皇宮的方向拱了拱手:“我三人雖然同朝爲官,但是還是第一次奉陛下的旨意坐在一起處理此件案子,能夠與兩位相公共事,是陳某的榮幸,不過陳某以爲,在帶人犯之前,我等三人是不是應該商討一下,此次應該從嚴還是從寬?”

夏士林輕輕吸了一口涼氣,霍然扭頭看向汪立信,好一個陳宜中,這是在逼宮了!

汪立信臉色也是沉了一下,陳宜中顯然鐵了心要站在陛下這一邊跟着一起打壓士農家族,現在他這一問,就是在逼着汪立信代表徽州汪氏表態。雖然汪立信不知道這是陳宜中自作主張還是葉應武的指示,但是他清楚自己無論說什麼,都要代表徽州汪氏甚至是整個徽州的各個家族表態了。

陳宜中似笑非笑的看着汪立信,如果他開口說“從嚴”的話,那就等於代表徽州士族公開支持朝廷了,而如果他說“從寬”的話,陳宜中敢保證,汪立信這個位置是坐不穩當了。這就是一個只有兩個選項又不能放棄的選擇題,擺在了汪立信的面前。

以葉應武麾下忠犬自詡的陳宜中,當然琢磨出來陛下的心思,所以毫不猶豫的撲了上來。

看上去在場的三個人各懷心思、猶豫不決,但是實際上陳宜中已經暗中站在朝廷這邊,而夏士林常年作爲騎牆派,自然也看得出來此時朝廷勢大,站在哪邊也不用說,這場面一下子變成了兩個人壓迫汪立信。

汪立信顯然沒有料到會出現這樣的局面,頓時微微晃動一下,如坐鍼氈。

手撐着桌子,夏士林什麼都沒說,一副靜靜看戲的樣子,有陳宜中頂在前面,他能不捲入就不捲入。

“陛下的第一道旨意要求的是從嚴處理,而第二道旨意則下令我等見機行事,但是陛下的心思也不用說,所以······”汪立信艱難的一個字一個字說道,擡頭看向陳宜中,已經滿頭大汗。

第五百七十章 刀槍突出陣勢橫(中)第八十一章 青山依舊第九十九章 夏夜迷蹤 下第三百七十四章 一洗瘴蠻煙(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有城巍峨 下第十六章 萬民送恩公第六百零三章 南洋重有風潮起(下)第九十八章 夏夜迷蹤 中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雨下西樓第四十五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中第四百八十七章 瀚海百丈冰第七十二章 是非成敗 上第六百三十七章 草上飛騎諭三軍(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平江風雷動 下第四十七章 晨曦初照第四百九十六章 欲將輕騎逐第一百零四章 孤村寥落烽煙裡第五百二十六章 又近一年四月時(下)第十六章 萬民送恩公第五百四十七章 洛陽陌上三軍集第三百二十八章 巍巍廣廈盡崩塌第一百四十八章 正如晨曦好第三百三十四章 爲君王取舊山河(上)第六十二章 南風漸起 下第五十六章 神兵天降 上第二十章 滕王閣上點江山第四百九十四章 雪中總哀情第四百九十五章 人命更關天第四百九十八章 決戰合蔡鎮(爲書友狼狗保衛奴隸第一更)第二百八十九章 風檣遙天際第四百三十八章 春風滿神州第六百五十七章 今夜紗廚枕簟涼(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風雪雜錯虎頭山 上第五十五章 誰的末路 下第三百零二章 遙望中原誰是主(中)第四十六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下第六百五十六章 今夜紗廚枕簟涼(中)第五百七十章 刀槍突出陣勢橫(中)第四百一十九章 萬死未肯降第四百七十二章 戈壁星辰動第五百四十二章 中流擊水浪難遏(中)第三百三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中)第六百二十章 此去天北非本意第一百八十一章 青山南北殺聲烈第一百七十五章 百里蓬蒿盡飛煙第四百五十五章 日落永昌陵第四百六十四章 思我漢唐地第五百一十三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二百七十七章 我既載譽歸 下第三百九十章 漢軍旗正飄(上)第二百零三章 兵來如水輕迴轉 中第十二章 惟願海波平 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春風知我心第五十章 密雲不雨 下第三十章 天武赤旗揚九穹第五百四十一章 中流擊水浪難遏(上)第五百一十五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第三百七十二章 兩手挽天河(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看此間潮滅 上第六百五十一章 滿載一船深秋色(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敗寇常含怨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金座下看單于(上)第三百七十四章 一洗瘴蠻煙(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有杏不須梅第五百六十一章 海天龍戰血玄黃(中)第六百七十章 學院派系的崛起第三百六十九章 相對坐調笙第四百三十八章 春風滿神州第四十七章 晨曦初照第二百六十三章 春雨潤春山第四百二十章 明王定濟州第三百八十一章 笳鼓萬貔貅(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壯氣如蛟吞千里(中)第四百六十六章 萬里人歸來第三百六十七章 陋巷織布聲第二百四十四章 引弓向天北 中第二百一十五章 風雪雜錯虎頭山 中第五百九十一章 畫角吹風邊月明(中)第二百章 殘雪未消春猶遠 中第四百六十章 比如先造人第四百一十章 長風向河洛第四十二章 赤血染青山 上第五百五十五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中)第四百七十一章 陽關白雪路第五十七章 神兵天降 下第四百一十一章 流星探馬歸第四百零五章 刀兵紛亂閃第一百一十八章 激流暗涌 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萬民當隨此一人第五十三章 誰的末路 上第四百九十八章 決戰合蔡鎮(爲書友狼狗保衛奴隸第一更)第一百四十八章 正如晨曦好第六百一十六章 待浮花浪蕊都盡(中)第六百七十三章 黃雲滿天血滿城(上)第六十八章 青石路遠 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非是英雄非小人 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一種相思兩處愁第五百九十三章 相別四月終得還第十五章 餘孽何聊生第六百七十九章 胡危命在破竹中(上)
第五百七十章 刀槍突出陣勢橫(中)第八十一章 青山依舊第九十九章 夏夜迷蹤 下第三百七十四章 一洗瘴蠻煙(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有城巍峨 下第十六章 萬民送恩公第六百零三章 南洋重有風潮起(下)第九十八章 夏夜迷蹤 中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雨下西樓第四十五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中第四百八十七章 瀚海百丈冰第七十二章 是非成敗 上第六百三十七章 草上飛騎諭三軍(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平江風雷動 下第四十七章 晨曦初照第四百九十六章 欲將輕騎逐第一百零四章 孤村寥落烽煙裡第五百二十六章 又近一年四月時(下)第十六章 萬民送恩公第五百四十七章 洛陽陌上三軍集第三百二十八章 巍巍廣廈盡崩塌第一百四十八章 正如晨曦好第三百三十四章 爲君王取舊山河(上)第六十二章 南風漸起 下第五十六章 神兵天降 上第二十章 滕王閣上點江山第四百九十四章 雪中總哀情第四百九十五章 人命更關天第四百九十八章 決戰合蔡鎮(爲書友狼狗保衛奴隸第一更)第二百八十九章 風檣遙天際第四百三十八章 春風滿神州第六百五十七章 今夜紗廚枕簟涼(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風雪雜錯虎頭山 上第五十五章 誰的末路 下第三百零二章 遙望中原誰是主(中)第四十六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下第六百五十六章 今夜紗廚枕簟涼(中)第五百七十章 刀槍突出陣勢橫(中)第四百一十九章 萬死未肯降第四百七十二章 戈壁星辰動第五百四十二章 中流擊水浪難遏(中)第三百三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中)第六百二十章 此去天北非本意第一百八十一章 青山南北殺聲烈第一百七十五章 百里蓬蒿盡飛煙第四百五十五章 日落永昌陵第四百六十四章 思我漢唐地第五百一十三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二百七十七章 我既載譽歸 下第三百九十章 漢軍旗正飄(上)第二百零三章 兵來如水輕迴轉 中第十二章 惟願海波平 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春風知我心第五十章 密雲不雨 下第三十章 天武赤旗揚九穹第五百四十一章 中流擊水浪難遏(上)第五百一十五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第三百七十二章 兩手挽天河(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看此間潮滅 上第六百五十一章 滿載一船深秋色(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敗寇常含怨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金座下看單于(上)第三百七十四章 一洗瘴蠻煙(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有杏不須梅第五百六十一章 海天龍戰血玄黃(中)第六百七十章 學院派系的崛起第三百六十九章 相對坐調笙第四百三十八章 春風滿神州第四十七章 晨曦初照第二百六十三章 春雨潤春山第四百二十章 明王定濟州第三百八十一章 笳鼓萬貔貅(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壯氣如蛟吞千里(中)第四百六十六章 萬里人歸來第三百六十七章 陋巷織布聲第二百四十四章 引弓向天北 中第二百一十五章 風雪雜錯虎頭山 中第五百九十一章 畫角吹風邊月明(中)第二百章 殘雪未消春猶遠 中第四百六十章 比如先造人第四百一十章 長風向河洛第四十二章 赤血染青山 上第五百五十五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中)第四百七十一章 陽關白雪路第五十七章 神兵天降 下第四百一十一章 流星探馬歸第四百零五章 刀兵紛亂閃第一百一十八章 激流暗涌 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萬民當隨此一人第五十三章 誰的末路 上第四百九十八章 決戰合蔡鎮(爲書友狼狗保衛奴隸第一更)第一百四十八章 正如晨曦好第六百一十六章 待浮花浪蕊都盡(中)第六百七十三章 黃雲滿天血滿城(上)第六十八章 青石路遠 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非是英雄非小人 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一種相思兩處愁第五百九十三章 相別四月終得還第十五章 餘孽何聊生第六百七十九章 胡危命在破竹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