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南地北號聲急(中)

看着漸漸走遠的蒙古巡邏隊,徐晨屏住呼吸,小心翼翼的從衣襟之中拿出來摺疊好的輿圖,爲了這一次行動,大明錦衣衛也可以說是費盡心血,單單是這份還帶着斑斑血跡的輿圖,就能夠證明錦衣衛付出了多少代價。

當然徐晨現在也沒有功夫在意這麼多,因爲他他現在的首要任務,甚至是唯一任務,就是帶着第一旅拿下長城隘口,死死卡住幽燕蒙古軍隊撤退的最後一條道路!

或許也只有做到了這一點,徐晨才能夠對得起那些爲大明流血犧牲的將士們,對得起爲繪製這一張輿圖而付出生命代價的錦衣衛密探。

“這裡是房山,”藉助夕陽的光芒,徐晨伸手指着輿圖上一點,“往前就是盧溝橋,也是之前已知的蒙古韃子軍隊主要佈防的地方,繼續往北就是懷來和懷柔,從這兩個地方向東北就可以抵達古北口,向西北則是居庸關。如果蒙古韃子想要退入草原,幽燕西北側的居庸關和東北側的古北口是最好的選擇,另外還有更偏東北的喜逢口和錦州。”

頓了一下,徐晨環顧四周,幾名指揮使和都頭都下意識的豎起耳朵:“天武軍現在渡過易水直接向西北方向進攻,一來是想要進攻大同府,二來也是爲了進攻居庸關,這也就意味着居庸關對於蒙古韃子來說已經成爲一條死路,而鎮海軍正是從遼東直插錦州,封死蒙古韃子走遼東退往塞外的道路,所以現在就剩下了一條道路可以供蒙古韃子選擇。”

幾名指揮使和都頭都點了點頭。

古北口,這是蒙古韃子幽燕守軍想要撤退的最佳選擇,也是兩淮軍第一旅的目標所在。

“現在看來,因爲天武軍的動作,蒙古韃子顯然正在重新安排佈置兵力,導致原本輿圖上一些標註已經不準確。”第一旅督導顧潮在一旁沉聲說道,他雖然身披戰甲,但是難以掩飾臉上的一份青澀和幹勁,作爲兩淮軍最出色的一名年輕指揮使,在重組第一旅的時候被王安節破格提拔成爲督導。王安節所考慮到的,自然就是在顧潮身上帶有的屬於年輕人的蓬勃朝氣和鬥志,正好可以和徐晨的穩重相得益彰。

“蒙古韃子兵力不足,因爲咱們主力戰軍的攻勢變化而做出一些調整也在情理之中,”徐晨點頭說道,“今天吃一塹長一智,以後行軍路上切記要小心,萬萬不可提前暴露。按照輿圖上的標記,蒙古韃子在幽燕西側佈置的兵力並不多,現在在房山就遇到了蒙古韃子的巡邏隊,說明繼續向前的話肯定還有更多咱們不知道的阻礙。”

就在這時,一名明軍斥候快步而來,低聲說道:“啓稟旅長、督導,有一支蒙古韃子騎兵正在向咱們這邊過來,估計用不了一刻鐘的時候就到了,估摸着有百十號人,應該也是蒙古韃子的巡邏隊。”

徐晨和顧潮對視一眼,心中都忍不住咯噔一聲。

原本以爲蒙古韃子增加了房山駐軍也就罷了,沒有想到甚至連一直作爲主力的騎兵都派上來了。估計再過不了多久,第一旅就要遇到蒙古韃子主力了。而箇中原因,不用想也很清楚,因爲大明天武軍正勢如破竹,蒙古人肯定要採取動作,尤其是房山以及後面的盧溝橋一線,正是幽燕可以作爲屏障的最後一線,面對渡過易水的天武軍,蒙古軍自然也不敢放慢腳步。

“走吧,讓弟兄們都小心着點兒,一點兒聲響都不能發出。”徐晨當機立斷收起來輿圖,沉聲說道,“後衛騎兵現在就頂上去,嚴密注視蒙古韃子的走向!”

統帶騎兵的幾名都頭同時低低應了一聲。第一旅已經習慣了這幾天來的晝伏夜出,紛紛默不作聲的跟上前面袍澤的身影,整支軍隊在黃昏之中快速的向前行進。而坑窪之中的騎兵,也陸續上馬,兩支騎兵隊伍跟上大隊,剩下的兩支隊伍則成掎角之勢向着蒙古韃子騎兵來的方向壓過去。

這兩支隊伍人數並不多,總共也就是兩百人,帶隊的兩名都頭一名姓李,一名姓白,都是兩淮軍中多年征戰的老將,也是一步步從基層爬上來的,否則也不可能將最重要的騎兵隊伍交給他們帶領。

兩人搭檔多年,此時都是繃着臉,誰都沒有說話。作爲一支突擊隊伍的後衛騎兵,或許他們平時沒有什麼露臉的機會,但是每一個人身上的擔子都不輕,畢竟第一旅這一次執行的任務堪稱絕密不說,更是將會影響甚至說是決定整個北伐戰局,所以擔當後衛的騎兵便顯得尤爲重要,尤其是他們要一直打起十二分精神,掃清所有在後面可能跟上來的蒙古韃子尾巴。

之前實際上蒙古韃子的注意力都讓兩淮軍吸引走了,所以第一旅一直沒有暴露行蹤的危險,但是現在隨着天武軍對居庸關的進攻,蒙古人自然而然對這一條道路嚴加封鎖防守,第一旅自然也要迎來自己的挑戰。

現在就是這兩個都上陣的時候。

因爲天武軍剛剛渡過易水,距離這房山還有一段距離,所以巡邏的蒙古騎兵看上去也有些漫不經心,一隊騎兵晃晃悠悠的沿着已經長滿荒草的道路緩緩前進,也難怪明軍斥候能夠在發現他們之後,還能遠遠的甩下他們趕回去報信。

“現在還是黃昏時候,按照蒙古韃子這個巡邏的方向,估計過不了多久就能走到剛纔咱們駐紮的地方,”白都頭白越微微皺眉說道,“咱們剛纔人踩馬踏的痕跡,就算是故意做了清掃,也很容易暴露,尤其是那些因爲人馬走過被折斷的荒草,根本遮掩不住。”

李都頭李信嗯了一聲:“所以咱們不能這麼放任蒙古韃子過去,至少也得讓他們換個方向。”

白越一揚手裡的馬鞭,指了指自己身前身後埋伏的騎兵:“那咱們就不妨來當一次天武軍。”

李信頓時明白了白越的意思,房山距離天武軍現在抵達的易州並不算近,但是也算不上遠,所以在這裡發現天武軍的斥候,當爲情理之中。手指搭在勁弩扳機上,李信微微側頭看向白越,笑着說道:“這些天憋屈,咱們也終於能囂張一回了。”

話音未落,手指已經鬆開,箭矢呼嘯而去。

蒙古騎兵之中領隊的一名什長應聲而倒。

“好!”白越大叫一聲,手中馬刀一下子揚起,“放箭!”

兩百餘名明軍騎兵手中的勁弩同時顫抖一下,無數的箭矢撲入蒙古騎兵當中。顯然這一小隊蒙古騎兵也沒有預料到竟然會在這個地方遭遇明軍的埋伏,更沒有預料到這明軍的數量着實不少,本來就只有上百人的蒙古騎兵斥候隊伍頓時亂作一團。

“殺!”李信一馬當先,衝了出去,身後的明軍騎兵也都紛紛策動戰馬。

雖然被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嚇了一跳,並且丟掉了一半人的性命,但是蒙古騎兵還是展現出來他們的鬥志,倖存的人也都毫不畏懼的直接迎上越來越近的明軍騎兵。

一多一少兩股洪流很快撞在一起。

“信哥,不要戀戰!”白越一刀劈開一名蒙古士卒,大聲吼道。

李信點了點頭,畢竟他們的主要目的是引開這些蒙古人,而不是在這裡和蒙古韃子糾纏不休。不過還不等李信下令撤退,黑壓壓的人影再一次從蒙古騎兵來的方向出現。

李信和白越的臉一下子沉下來,白越不由得苦笑一聲:“還真是人算不如天算,這一次是跑不了嘍!”

馬槊橫掃過去,將一名蒙古士卒砸下馬背,白越沉聲說道:“天無絕人之路,蒙古韃子還沒有過來,信哥你帶着人向南走,某帶着弟兄們擋一陣子,蒙古韃子不知道咱們的虛實,必然不敢追擊的!”

李信猛地縱馬向前一步,手中馬槊接連刺穿了兩名蒙古騎兵的胸膛,鮮血迸濺在李信的甲冑和臉上,這個實際上已經時過中年的都頭猛地回頭笑道:“你我平時兄弟相稱,我李信添爲長兄,哪裡有讓自家兄弟送死的道理!”

白越心頭一熱,便要向前:“大不了你我今日就和蒙古韃子拼到底!”

只不過出乎他意料的是,李信並沒有接着向前,反而橫過馬頭,攔在白越前面,一邊拽住馬繮,李信一邊沉聲說道:“白老弟,別鬧,這兩百人衝擊蒙古韃子數千人的隊伍,只會被人家吃的渣都不剩,但是如果留下一隊阻攔的話,剩下一隊將士還能夠活下來,只有這些人活着,咱們的犧牲纔不會被忘記。”

手中馬槊隔開劈砍過來的兵刃,李信接着說道:“賢弟你更不要忘了,咱們留下來斷後是爲了什麼,如果沒有人引着蒙古韃子向南的話,恐怕第一旅的行蹤就要暴露了。”

白越還想要爭辯,李信卻已經直接拍馬重新殺入亂軍之中。遠處趕來支援的那一支蒙古步騎也已經越來越近,想必是房山的蒙古守軍聽到了動靜。李信麾下的騎兵紛紛追上自家都頭的身影,手中馬刀和馬槊閃動着耀眼的光芒。雖然只有區區百人,但是馬蹄在山坡上刨動塵土,煙塵滾滾,一時間竟然有千軍萬馬衝鋒的姿態。

而前面趕來支援的蒙古步騎顯然也怔住了,沒有弄清楚敵人的虛實,一時間竟然不敢快速向前。而趁着這個絕佳的機會,白越麾下的騎兵將還在勉強支撐的最後幾名蒙古騎兵全部挑落馬下,這個時候自然沒有留活口的必要。白越手底下的幾名十將都回頭看向自家主帥,顯然請求下一步指示。

喉頭滾動一下,白越知道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向南撤退!”

四個字彷彿重若千鈞,從白越的口中吐出來,幾乎耗盡了他全部的力氣。

幾名十將和其餘騎兵將士雖然有些吃驚,不過也隱約明白白越這樣做的目的,大明軍人,自然應該服從軍令。所有士卒緩緩調轉馬頭,最後看了一眼前面幾乎幫助他們擋住全部敵人身影的那百餘名騎兵將士,什麼都沒說,只是默默的跟上白越的身影。

李信感受到身後那一隊騎兵離開,頓時輕輕呼了一口氣,看向身邊的將士們。上百張年輕的臉龐上滿滿都是鬥志,一雙雙眼睛死死盯住越來越近、幾乎是自己數十倍的敵人,沒有絲毫的畏懼,更沒有因爲同伴的離開而想要退縮。

李信很清楚自己甚至已經不需要問什麼“有沒有信心”,因爲這都是多此一舉,將士們的眼神無形之中早就告訴了他答案。

煙塵落定,蒙古韃子顯然也看清楚,站在自己面前的只有區區百餘名明軍騎兵。隊伍中的騎兵同時向兩側展開,兜住有可能的退路,甚至還有一隊騎兵根本沒有進攻,而是調轉馬頭去追趕白越那一隊人馬,畢竟在蒙古人看來,數千人去對付百十號人,未免殺雞用牛刀。

大隊的蒙古步卒如同潮水,在中間涌上來。

李信握緊繮繩,所有明軍騎兵在他身邊散開。

千言萬語到了喉嚨邊,都化作一個簡簡單單卻又帶着無盡戰意的字。

“殺!”李信手中馬刀向前一指,縱馬衝下山坡。

“殺!”明軍騎兵跟上李信,大聲吼道。

——————————————————-

“讓弟兄們跟上!”黑暗中傳來一聲低低的呼喊。

“跟上,後面的別掉隊了!”很快此起彼伏的喊聲響起、

火把的光芒照亮這一支在道路上飛快前進的隊伍,大部分將士都是微微弓腰,說明長途跋涉之後甚是疲憊,而軍中的十將、都頭們前後跑動,以防有人堅持不住。在這個地方甚至能夠看到波光粼粼的大海,而沿着這一條有些崎嶇的道路向前,山巒逐漸打開,一道奔騰入海的河流呈現在眼前。

還不等軍隊走到山坳拐角處,後面就傳來了停下休整的命令。

哨騎從黑暗中竄出來,直接奔向中軍位置。

伸手在輿圖上敲了一下,王大用沉聲說道:“前面就是大淩河了,過了大淩河便是錦州,而在大淩河北側則是開義。咱們這一路上過來,沒有看到蒙古韃子半點了兵卒,這可不是什麼好事。”

站在旁邊的王虎臣點了點頭,他們可不會天真的認爲蒙古韃子把所有的軍隊都調走了,畢竟錦州是幽燕和遼東的咽喉要道,一旦讓明軍拿下錦州,遼東的鎮海軍就可以源源不斷的進入長城,和南面的明軍其餘主力戰軍夾攻幽燕的蒙古守軍,所以就算是蒙古並不打算從幽燕撤退向遼東,也不會輕易放棄這座城鎮。

正是因爲明白這個道理,鎮海軍這一路上雖然一直在急行軍,但是哨騎向四周着實放出去不少,而地方上的錦衣衛也是全力配合,結果還是沒有發現蒙古韃子軍隊的身影,現在能夠確定的就只有開義和錦州這兩座城鎮有蒙古軍隊,而且人數頗多。

開義是扼守大小淩河防線的重鎮,也是錦州的最前沿防線,所以蒙古韃子在此處雲集重兵,倒也在情理之中。開義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說錦州。顯然在和大明的多次交手之後,蒙古也吸取到不少防守的經驗,不再單純依靠城鎮和明軍逐個的爭奪,因爲擁有火器的明軍很明顯在攻城傷有優勢,只要防守人數較少,很快就可以攻下城池。

當初明軍幾次北伐,主要都是依靠這種戰術快速向前推進。

而蒙古顯然也開始吸取經驗教訓,此次明軍北伐尚未開始,就先收縮防線、集中兵力,避免被各個擊破,而後開始依託山勢地利構築防線,擺出哪怕是一道河流、一處山頭都要和明軍爭奪的架勢。

第五十五章 誰的末路 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因荷而得藕第五百四十五章 胡馬猶自窺晉山(中)第五百一十七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三百八十四章 帝蹕臨南海(上)第五百九十一章 畫角吹風邊月明(中)第二百四十九章 靜觀風雲譎 上第四十八章 密雲不雨 上第四百四十三章 浪向海天涌第四百二十八章 霜冷金錯刀第四百六十一章 議論聲紛紛第六百五十五章 今夜紗廚枕簟涼(上)第六百四十七章 回從揚子大江頭(上)第三百二十六章 臨安血淚長凝噎第一百一十章 勁風浩蕩遍瀘州 中第三百零六章 錦襜突騎渡江初(下)第二百零一章 殘雪未消春猶遠 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淮口潮生催曉渡(上)第五百四十七章 洛陽陌上三軍集第一百三十五章 江南雲軒翥 中第六百八十五章 夢裡關山相與歸第六百七十四章 黃雲滿天血滿城(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凝寒殺機重第五百零三章 風回小院庭蕪綠第三百三十九章 旋抹紅妝看使君(下)第六百六十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甚於畫眉樂第十章 且將老卒驅新卒第三百二十八章 巍巍廣廈盡崩塌第一百五十章 只道是尋常 中第三百章 燈火闌珊處第十五章 餘孽何聊生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南地北號聲急(中)第五百二十七章 日月重開漢唐天(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春雨潤春山第四百九十二章 風雪戰江東第六百五十五章 今夜紗廚枕簟涼(上)第四百零九章 鐵騎踏關山第五百八十五章 秦時明月漢時關(上)(爲書友鋣夜魔皇加更)第一百零二章 四方風雲動 中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雪滿弓刀第五百七十一章 刀槍突出陣勢橫(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春意浮江漢 上第二百四十六章 民心不可違 上第五百零四章 羌笛何須怨楊柳第四百七十五章 滄海落日圓第十七章 勸君且飲此杯酒第五百零五章 威風百虎齊奔箭第一百九十章 調虎離山莫驚蛇第三百七十九章 旗揚海天南(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袍澤何懼空奮戰 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寶馬嘶歸紅旆動(上)第五百三十八章 燕兵夜娖銀胡觮(下)第五百七十七章 回首江山青如發(中)第五百七十六章 回首江山青如發(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有城巍峨 下第五百一十三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八十章 大局底定 下第九十二章 夏風煙塵 中第一百二十三章 有城巍峨 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鐵馬冰河恨 中第四百四十五章 王率土之濱第一百六十章 多景樓上笑古今 下第三十四章 馬蹄碎雨來第三百零七章 十萬貔虎控雕弓(上)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南地北號聲急(上)第三百章 燈火闌珊處第八十一章 青山依舊第五百零一章 無邊光景一時新第三百零九章 十萬貔虎控雕弓(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陸門多恩怨 中第八十五章 恩怨分明 上第一百零八章 除卻巫山不是雲 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靜觀風雲譎 上第六百五十八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上)第三百二十八章 巍巍廣廈盡崩塌第二百三十章 炮聲震天滿江紅 中第五百二十一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三百三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中)第六百六十八章 宣父猶能畏後生第六百六十二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下)第五百七十七章 回首江山青如發(中)第五百九十八章 名播蘭馨妃后里(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民心不可違 上第四百三十章 萬衆披肝膽第八十三章 整軍備武 中第三百六十七章 陋巷織布聲第一百七十五章 百里蓬蒿盡飛煙第二百四十三章 引弓向天北 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龍戰於野 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青蛟入江誰人敵第三百九十三章 邊關鼓號響第六百六十二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我既載譽歸 下第六百七十四章 黃雲滿天血滿城(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赤血燃燒 中第二百零二章 兵來如水輕迴轉 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進退反覆何彷徨 下第三十二章 軍寨兩重天第四百二十三章 絕域催戰雲
第五十五章 誰的末路 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因荷而得藕第五百四十五章 胡馬猶自窺晉山(中)第五百一十七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三百八十四章 帝蹕臨南海(上)第五百九十一章 畫角吹風邊月明(中)第二百四十九章 靜觀風雲譎 上第四十八章 密雲不雨 上第四百四十三章 浪向海天涌第四百二十八章 霜冷金錯刀第四百六十一章 議論聲紛紛第六百五十五章 今夜紗廚枕簟涼(上)第六百四十七章 回從揚子大江頭(上)第三百二十六章 臨安血淚長凝噎第一百一十章 勁風浩蕩遍瀘州 中第三百零六章 錦襜突騎渡江初(下)第二百零一章 殘雪未消春猶遠 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淮口潮生催曉渡(上)第五百四十七章 洛陽陌上三軍集第一百三十五章 江南雲軒翥 中第六百八十五章 夢裡關山相與歸第六百七十四章 黃雲滿天血滿城(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凝寒殺機重第五百零三章 風回小院庭蕪綠第三百三十九章 旋抹紅妝看使君(下)第六百六十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甚於畫眉樂第十章 且將老卒驅新卒第三百二十八章 巍巍廣廈盡崩塌第一百五十章 只道是尋常 中第三百章 燈火闌珊處第十五章 餘孽何聊生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南地北號聲急(中)第五百二十七章 日月重開漢唐天(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春雨潤春山第四百九十二章 風雪戰江東第六百五十五章 今夜紗廚枕簟涼(上)第四百零九章 鐵騎踏關山第五百八十五章 秦時明月漢時關(上)(爲書友鋣夜魔皇加更)第一百零二章 四方風雲動 中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雪滿弓刀第五百七十一章 刀槍突出陣勢橫(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春意浮江漢 上第二百四十六章 民心不可違 上第五百零四章 羌笛何須怨楊柳第四百七十五章 滄海落日圓第十七章 勸君且飲此杯酒第五百零五章 威風百虎齊奔箭第一百九十章 調虎離山莫驚蛇第三百七十九章 旗揚海天南(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袍澤何懼空奮戰 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寶馬嘶歸紅旆動(上)第五百三十八章 燕兵夜娖銀胡觮(下)第五百七十七章 回首江山青如發(中)第五百七十六章 回首江山青如發(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有城巍峨 下第五百一十三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八十章 大局底定 下第九十二章 夏風煙塵 中第一百二十三章 有城巍峨 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鐵馬冰河恨 中第四百四十五章 王率土之濱第一百六十章 多景樓上笑古今 下第三十四章 馬蹄碎雨來第三百零七章 十萬貔虎控雕弓(上)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南地北號聲急(上)第三百章 燈火闌珊處第八十一章 青山依舊第五百零一章 無邊光景一時新第三百零九章 十萬貔虎控雕弓(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陸門多恩怨 中第八十五章 恩怨分明 上第一百零八章 除卻巫山不是雲 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靜觀風雲譎 上第六百五十八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上)第三百二十八章 巍巍廣廈盡崩塌第二百三十章 炮聲震天滿江紅 中第五百二十一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三百三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中)第六百六十八章 宣父猶能畏後生第六百六十二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下)第五百七十七章 回首江山青如發(中)第五百九十八章 名播蘭馨妃后里(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民心不可違 上第四百三十章 萬衆披肝膽第八十三章 整軍備武 中第三百六十七章 陋巷織布聲第一百七十五章 百里蓬蒿盡飛煙第二百四十三章 引弓向天北 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龍戰於野 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青蛟入江誰人敵第三百九十三章 邊關鼓號響第六百六十二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我既載譽歸 下第六百七十四章 黃雲滿天血滿城(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赤血燃燒 中第二百零二章 兵來如水輕迴轉 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進退反覆何彷徨 下第三十二章 軍寨兩重天第四百二十三章 絕域催戰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