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變生肘腋最難防 上

?宋,鎮江府。

鎮江三山,自西向東爲金山、北固山、焦山,三山環抱北固灣。而最東面的焦山和最西面的金山都是浮於大江之上,焦山更是有“江中浮玉”的美稱。

金山和焦山扼守大江咽喉,也將鎮江府水師的戰船遮擋住,即使在北岸也看不清北固灣中的情況。自從趙文義知鎮江府之後,配合着蘇劉義和張世傑在鎮江各處大興土木。

三山之上都是營寨林立,甚至勝於北面揚州。焦山作爲鎮江西面大江上的咽喉,自然也是重中之重。沿着並不算大的山體,一層一層的營寨堡壘已經有了雛形,大江上更是鎮江府水師戰船來來往往,一來熟悉水性,二來向島上運輸修築堡壘的材料。

憑藉着鎮江府三山,無論是水上張順還是陸上蘇劉義,都有信心將整個大江攔腰折斷。

一葉扁舟悠悠,分開浪濤。雖然在衆多來往的船隻中,這一葉扁舟很是不起眼,但是那一面在船頭上高高飄揚着的“蘇”字戰旗就讓江上不少船隻主動避讓。

整個鎮江府,除了鎮海軍四廂都指揮使蘇劉義,還真沒有別的姓蘇的將軍。

小船如飛,很快就靠上了焦山碼頭。雖然焦山各處還在緊張的修築,但是至少碼頭等處都已經有了樣子。站在碼頭上的正是鎮海軍四廂都虞候張世傑和鎮江府水師都統張順,甚至還有另外兩道身影,鎮江府知府趙文義和通判郭昶。

此時趙文義和這麼多葉應武的心腹將領站在一起,已經能夠說明這個曾經一直被架空的隆興府知府,終於還是倒向了葉應武,真正開始履行他做爲鎮江府知府的職責。

“任忠(蘇劉義的字)兄來的何其晚也?”張世傑站在碼頭上忍不住打趣道。

蘇劉義苦笑一聲,徑直從小船跳上碼頭:“某將今天的事宜安排了一下,畢竟鎮海軍新建,事情未免多了一些。這一次諸位都是匆匆忙忙的趕過來,可是有什麼事情?”

張世傑並沒有想要回答的意思。而是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蘇劉義心中一緊,張世傑不在這裡說,自然也是害怕人多流露了風聲。這一次張世傑讓自己上焦山說是有要事相商,蘇劉義還以爲是焦山營寨修築的問題。所以輕裝簡從就趕了過來,卻沒有想到整個鎮江府的重要文武幾人都在此處。

這是蘇劉義始料不及的,說明這一次肯定不只是鎮江府一方的事情了。而能夠讓張世傑這麼鄭重把人都請過來,唯一的原因就是西面天武軍出事了。而且讓蘇劉義奇怪的是,站在張世傑身後還有一個人。只是穿着一身再簡樸不過的灰袍,卻有一種沉穩的氣概在其中,最讓蘇劉義奇怪的是,這個人自己從未見過,作爲鎮海軍四廂都指揮使,這不應該的。

除非張世傑一直刻意瞞着自己。

“這位兄臺是?”蘇劉義忍不住看向那名灰衣男子。

“夷洲島屯駐大兵都統制,李嘆。”灰衣男子微笑着拱手說道。

夷洲島?!蘇劉義一驚,不過他畢竟出自是詩書世家(蘇軾後代),對於這些今古稱呼還是很清楚的,當即就反應過來。夷洲島不過就是毗羅耶島在三國兩晉前後的稱呼,一直在和“流求”這個稱呼並用,只不過進入宋朝之後方纔逐漸被人稱呼爲“毗羅耶”。

不過無論如何,這座島據蘇劉義所知,不過就是一座荒島而已,只是不知道這位李嘆自稱“夷洲島屯駐大兵都統制”,是想要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還是確確實實就是夷洲島上人。

蘇劉義驚奇,身邊的趙文義表情自然也很是古怪,不過在場的其他人。張順的哥哥張貴就在夷洲島,所以這對於他來說並不是秘密,而郭昶負責錦衣衛和六扇門的消息來往、張世傑當初也是負責水師調度,他們兩個知道自然必然的。

只不過這一次李嘆在鎮江府文武面前公然亮相。說明夷洲島這個秘密葉應武已經不打算在天武軍內部隱藏下去了。

不過李嘆並沒有接着說話,蘇劉義和趙文義也很識趣的不追問。

幾個人都是有些尷尬的沉默,片刻之後就走入了焦山山腳下的議事堂。剛剛邁過門檻,張世傑便微微皺眉看向郭昶,郭昶也不遲疑,等待所有人進來之後。隨手將大門關上,方纔輕聲說道:

“就在今日上午,在大江之上六扇門截獲了一條小船,船上人形跡可疑,一番搜查下來發現從臨安某位相公寫給對岸揚州李安撫(南宋末年名將李庭芝,鎮守揚州,在正史上將在半年後移鎮荊湖,統領援救襄陽之重任)的。雖然未曾署名,但是確認是翁應龍的筆跡無疑。”

“信上怎麼寫?”蘇劉義看向郭昶。

沉吟片刻之後,郭昶從懷中將信紙拿出來,一共兩張,遞給蘇劉義和趙文義:“信上翁應龍代替賈似道要求李庭芝按兵不動,並且隨時做好隻身前去荊湖的準備,甚至命令李庭芝······提防鎮江府鎮海軍和鎮江府水師。”

“此事當真?”蘇劉義狠狠一拍椅子扶手,微微眯眼,“翁應龍明明知道鎮江府在咱們的嚴密控制之下,怎麼會這麼傻乎乎的從鎮江府渡江?豈不是要將這個信件送到咱們手裡?”

郭昶苦笑一聲:“事情沒有那麼簡單,這信使甚至沒有從建康府和嘉興府走,而是直接從臨安出海,想要沿着海岸從北,不過終究還是在大江江口讓我們抓了一個正着。”

“大江江口?”蘇劉義和趙文義都看出對方眼中的驚訝,在自己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六扇門竟然已經向東擴展到了大江江口,這一次也多虧了六扇門能夠截下來這封密信,否則被賈似道和李庭芝暗中算計了自己還不知道。

“不光是李庭芝。”郭昶緊接着說道,“很有可能荊湖各處的都統和安撫使都接到了賈似道的信件,並且六扇門也懷疑,賈似道很可能暗中與北方蒙古韃子勾結。”

張世傑顯然也不知道這些情況,畢竟這只是六扇門的猜測,並沒有找到確切證據。所以也沒有通知他的必要,當即沉吟片刻之後,張世傑輕聲說道:“賈似道如此作爲,謀求的是什麼?”

“這也是某前來的原因。”李嘆卻是突然開口。“賈似道這種事情做得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在他心中,天武軍遠遠要比蒙古韃子厲害,而且也更能威脅到他的地位,尤其是使君大鬧鎮江府和平江府。整個江南亂作一團,更讓賈似道意識到天武軍不可遏抑的坐大了,若是在不將天武軍剷除的話,這當朝相公之位恐怕就要和他無緣了。”

“這不是禍起於蕭牆麼,都已經什麼時候了竟然還在想着這些事情,在背後捅刀子。”張順面色陰沉,“照某看來,大不了咱鎮江府水師和鎮海軍直接南下進臨安,清君側!”

“不可!”張世傑和蘇劉義幾乎是同時拍案而起,而趙文義則是一臉震驚。

張順是天武軍中葉應武嫡系的嫡系。實際上對於自己頭上那個官家根本就沒有放在眼裡,只要使君一聲令下,他絕對第一個衝進臨安,把那個**無道的官家和賈相公拉下來一刀砍了,讓咱家使君當這個天下人的官家!

或許也正是因爲知道張順是這樣的性格,有這樣的想法,所以葉應武當時將張世傑和蘇劉義兩員沉穩大將放在這裡,也有想要暫時鎮住他的意思,而且天武軍當中除了張順一直以來的頂頭上司蘇劉義以及葉應武的親姊夫張世傑,恐怕有手腕鎮住張順的人還真找不出來別的。就算是張貴都沒有這個能耐。

張世傑和蘇劉義自然知道不能這麼莽撞,趙文義更是震驚於張順的言論,這分明就是要造反啊!雖然已經上了賊船,趙文義卻並不知道這些傢伙肚子裡面早就憋着壞想要將皇帝拉下馬了。現在突然聽聞,自然是心中萬分震驚。

不過對此他也只能苦笑一聲,都已經到這個地步了,自己只能跟着向下走了,管他什麼的,這個官家自己又何嘗看得順眼?這個大宋。已經腐朽的難以扶持了。

——————————————————

溳水上。

夜色已經愈發深沉,宋軍水師害怕驚動隨州城中的蒙古駐軍,所以都是一點兒燈火都沒有。郢州水師和興州水師各抽調水性好的士卒在冰冷刺骨的江水當中探路,後面蒙衝戰船和樓船緩緩的跟進。

範天順靠在座艙的椅背上,閉着眼睛,已經忙碌了一天,整整一天都是在提心吊膽當中度過的,導致現在無邊的疲憊不斷的蔓延上來。有了黑夜作爲掩護,想要被蒙古人發現的可能更低了。

而且更主要的是,天空中並沒有星辰明月,昏暗的天色更難讓人發現大軍走過和戰船前進的蛛絲馬跡。

只要能夠在溳水平安撤出去,這一戰天武軍就算是大勝而歸了,整個蒙古騎兵像是被耍猴子一樣四處亂跑,兩支南下的精銳步騎都被天武軍聚而殲之,這樣的損失,這樣的恥辱,忽必烈胸懷再寬廣也不可能繼續容忍,恐怕就連阿術也逃不過懲罰。

從懷中掏出來還帶着體溫的書信,雖然沒有燈火,範天順卻也知道上面寫的什麼。

放任天武軍在光州全軍覆沒,不要有任何動作,若能如此,自當高官厚祿,此去仕途坦蕩。

賈相公,你倒是打得好算盤啊!範天順忍不住苦笑一聲,可是若是按照賈似道設想的,自己就不應該進入溳水,就算是進來了也應該抓緊撤退,將興州水師扔在這裡。

如果可以的話,最好還將所有的燈火都點起來,讓蒙古韃子發現這支膽大包天的船隊和更加膽大包天的天武軍步卒。若是如此作爲,範天順敢斷言天武軍能夠逃出生天的寥寥可數。

然而範天順並沒有做,什麼都沒有做,只是在黑暗中輕輕摩挲着這封信,忍不住悵然嘆息一口氣。賈相公,你知不知道,這樣的話根本就是將整個大宋推向深淵?天武軍若是沒有了,難道你真的以爲憑藉着襄陽城中那十五萬大軍,就能夠守得住這江山社稷嗎?

重新將信件收起來,範天順霍然站起身。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何況你賈似道還算不上“君”。某範天順可不是當初的武穆王,就算是十二道金牌又能如何?

下定決心,範天順推門走出船艙,冰涼的夜風撲面而來,隱隱約約可以聽見前面士卒們忙碌的聲音。興州水師和郢州水師的戰船交錯前進,所以在黑暗中範天順甚至都分辨不出來左右船隻到底是誰的。

只不過他此時並不知道的是,左右戰船上,手持神臂弩的士卒都是大氣不敢喘一聲,只等待着一聲令下,他們就可以讓一側郢州水師戰船上所有站立的士卒全都死在這裡!

劉師勇的坐船就在範天順的坐船後面,只不過黑暗中誰都看不清誰,所以範天順並不知道,但是這並不代表着劉師勇不知道,他的旗艦本來就一直跟着範天順的坐船。

因爲葉應武當時說的很清楚,只要範天順有什麼異動,劉師勇可以直接動手。很明顯葉使君已經察覺到賈似道肯定會在背後弄出來什麼幺蛾子,所以讓劉師勇嚴加堤防範天順。

站在船頭上,可以大約看見那道獨自一人走出船艙的身影。劉師勇輕輕吸了一口涼氣,範都統,你是一個英雄,可不要在這個時候做出來什麼傻事,到時候不要怪劉某手下不留情。

劉師勇很清楚,現在前後包圍着範天順坐船的都是興州水師戰船,而且戰船上下士卒都已經潛伏好了,能夠在範天順有所異動的第一刻讓他嚐到背叛友軍的滋味。

只不過讓劉師勇驚訝的是,一葉扁舟晃晃悠悠的從前面船上放下,很快就來到了自己的坐船邊上。

“這可是劉都統的坐艦,某家荊湖水師都統範將軍求見。”一聲低沉的呼喊從下面傳來。

劉師勇忍不住皺了皺眉,這個時候範天順過來是什麼意思?不過此時也容不得他猶豫,揮了揮手,兩側埋伏好的弓弩手全都小心翼翼的退去,劉師勇親自迎接範天順上船。

範天順的臉上帶着絲絲苦澀,見到劉師勇一句話都不說,卻是一咬牙從懷裡掏出來一封書信遞給劉師勇。雖然沒有預料到範天順竟然這樣坦誠相待,劉師勇在詫異的同時,也已經猜想到這封書信是什麼,不過他並沒有接過來。

這種東西,自己既然已經是使君的屬下,帶領這天武軍爲數不多的水師船隊,就不能和這些東西沾邊,否則到時候有理都說不清。

然而就在兩個人有些尷尬的時候,一朵煙花卻是突然從最前面的一艘水師戰船上騰空而起,旋即在漆黑的夜幕當中炸響!

周圍曠野,都爲之短暫光明!

“怎麼回事?!”幾乎是在同時,劉師勇和範天順都看出對方眼中的驚訝,而且恐怖和害怕的感覺從腳後跟一直蔓延衝破頭頂!

如此明亮的煙花,就算蒙古韃子是瞎子,也會發現在溳水上的船隊!別說能不能接應天武軍,這溳水上雲集的郢州水師和興州水師能不能全身而退都是一個問題。

第一百一十一章 勁風浩蕩遍瀘州 下第一百九十章 調虎離山莫驚蛇第四百七十三章 博羅浪潮生第五百四十三章 中流擊水浪難遏(下)第二十一章 誰人解風情第三百五十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駭浪化爲塵 下第五百三十一章 遺民淚盡胡塵裡(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秦時明月漢時關(下)第九十二章 夏風煙塵 中第四百五十八章 大將敢負荊第二百三十五章 春風不渡漢 中第一百四十章 平江風雷動 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孤軍血染此山巔 中第五百八十八章 荒塞烽煙百道馳(上)第四百九十九章 百戰碎鐵衣第一百二十六章 瀘州長怨 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帝蹕臨南海(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錚然一葉秋第五百零一章 無邊光景一時新第三百九十九章 驟雨打芭蕉第一百九十三章 變生肘腋最難防 下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路風波多險惡(下)第五百三十二章 幽燕可伐歟曰可第二百二十九章 炮聲震天滿江紅 上第一百八十章 神鬼莫測風雲譎第五百八十四章 天下還須更多才第六百五十六章 今夜紗廚枕簟涼(中)第三百二十四章 笑儒冠自來多誤第二百一十八章 陰雲漫籠郢州城 中第六百六十一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上)第六百七十二章 蓋州大屠殺第十一章 釣魚乃願者上鉤第四百九十一章 欲使滄濤寧第二百六十七章 敗寇常含怨第三百八十三章 市井十洲人第六百四十七章 回從揚子大江頭(上)第十七章 勸君且飲此杯酒第三百二十七章 天火焚盡百年運第三百六十一章 千里江山寸許長(下)第二百零八章 三軍輒動齊朝北 上第四百九十三章 江山已非昨第一百五十七章 雲虎匯聚鎮江府第三百五十九章 千里江山寸許長(上)第六百四十七章 回從揚子大江頭(上)第四百零九章 鐵騎踏關山第六百六十八章 宣父猶能畏後生第二百五十一章 靜觀風雲譎 下第三百七十三章 兩手挽天河(下)第六百一十九章 家家城下招魂葬(下)第四百八十九章 鎌倉黑潮生第三百四十九章 弄潮扶旗任西東(下)第六百五十八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靜聽瓦釜鳴第三百七十二章 兩手挽天河(上)第二百五十七章 春意浮江漢 中第六百一十章 燭龍銜火飛天地(中)第四百七十二章 戈壁星辰動第一百三十六章 江南雲軒翥 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當永樂第一百三十章 看此間潮滅 下第六十五章 煙雨誰撐傘 下第六百一十一章 燭龍銜火飛天地(下)第六百四十四章 世路風波多險惡(上)第五百二十九章 日月重開漢唐天(下)第四百五十九章 永樂開新政第六百一十章 燭龍銜火飛天地(中)第三百二十九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四百八十七章 瀚海百丈冰第二百一十八章 陰雲漫籠郢州城 中第二百五十四章 駭浪化爲塵 下第五百一十九章 吹面不寒楊柳風第五百五十四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不改舊時意第二百七十四章 誇功入此門第五百二十九章 日月重開漢唐天(下)第二百六十八章 東來故人稀第六百六十二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下)第一百零三章 四方風雲動 下第六百八十二章 勢入浮雲亦是崩(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春雨潤春山第三百一十五章 淮口潮生催曉渡(下)第七十一章 乾坤朗朗 下第五百八十九章 荒塞烽煙百道馳(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御駕眺西洋第三百四十章 繁紅一夜經風雨(上)第五百六十七章 底事崑崙傾砥柱(中)第三百五十九章 千里江山寸許長(上)第四十六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下第十章 且將老卒驅新卒終章 浪淘沙(大結局)第三百二十五章 春江潮水連海平第二百二十八章 進退反覆何彷徨 下第四百一十八章 白骨滿疆場第五百三十五章 燕雲遼海塵萬丈(上)第三百九十八章 御駕眺西洋第五百六十三章 幾時真有六軍來(上)第一百九十章 調虎離山莫驚蛇第一百八十三章 蘄黃紛亂幾處煙 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敗寇常含怨
第一百一十一章 勁風浩蕩遍瀘州 下第一百九十章 調虎離山莫驚蛇第四百七十三章 博羅浪潮生第五百四十三章 中流擊水浪難遏(下)第二十一章 誰人解風情第三百五十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駭浪化爲塵 下第五百三十一章 遺民淚盡胡塵裡(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秦時明月漢時關(下)第九十二章 夏風煙塵 中第四百五十八章 大將敢負荊第二百三十五章 春風不渡漢 中第一百四十章 平江風雷動 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孤軍血染此山巔 中第五百八十八章 荒塞烽煙百道馳(上)第四百九十九章 百戰碎鐵衣第一百二十六章 瀘州長怨 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帝蹕臨南海(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錚然一葉秋第五百零一章 無邊光景一時新第三百九十九章 驟雨打芭蕉第一百九十三章 變生肘腋最難防 下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路風波多險惡(下)第五百三十二章 幽燕可伐歟曰可第二百二十九章 炮聲震天滿江紅 上第一百八十章 神鬼莫測風雲譎第五百八十四章 天下還須更多才第六百五十六章 今夜紗廚枕簟涼(中)第三百二十四章 笑儒冠自來多誤第二百一十八章 陰雲漫籠郢州城 中第六百六十一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上)第六百七十二章 蓋州大屠殺第十一章 釣魚乃願者上鉤第四百九十一章 欲使滄濤寧第二百六十七章 敗寇常含怨第三百八十三章 市井十洲人第六百四十七章 回從揚子大江頭(上)第十七章 勸君且飲此杯酒第三百二十七章 天火焚盡百年運第三百六十一章 千里江山寸許長(下)第二百零八章 三軍輒動齊朝北 上第四百九十三章 江山已非昨第一百五十七章 雲虎匯聚鎮江府第三百五十九章 千里江山寸許長(上)第六百四十七章 回從揚子大江頭(上)第四百零九章 鐵騎踏關山第六百六十八章 宣父猶能畏後生第二百五十一章 靜觀風雲譎 下第三百七十三章 兩手挽天河(下)第六百一十九章 家家城下招魂葬(下)第四百八十九章 鎌倉黑潮生第三百四十九章 弄潮扶旗任西東(下)第六百五十八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靜聽瓦釜鳴第三百七十二章 兩手挽天河(上)第二百五十七章 春意浮江漢 中第六百一十章 燭龍銜火飛天地(中)第四百七十二章 戈壁星辰動第一百三十六章 江南雲軒翥 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當永樂第一百三十章 看此間潮滅 下第六十五章 煙雨誰撐傘 下第六百一十一章 燭龍銜火飛天地(下)第六百四十四章 世路風波多險惡(上)第五百二十九章 日月重開漢唐天(下)第四百五十九章 永樂開新政第六百一十章 燭龍銜火飛天地(中)第三百二十九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四百八十七章 瀚海百丈冰第二百一十八章 陰雲漫籠郢州城 中第二百五十四章 駭浪化爲塵 下第五百一十九章 吹面不寒楊柳風第五百五十四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不改舊時意第二百七十四章 誇功入此門第五百二十九章 日月重開漢唐天(下)第二百六十八章 東來故人稀第六百六十二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下)第一百零三章 四方風雲動 下第六百八十二章 勢入浮雲亦是崩(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春雨潤春山第三百一十五章 淮口潮生催曉渡(下)第七十一章 乾坤朗朗 下第五百八十九章 荒塞烽煙百道馳(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御駕眺西洋第三百四十章 繁紅一夜經風雨(上)第五百六十七章 底事崑崙傾砥柱(中)第三百五十九章 千里江山寸許長(上)第四十六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下第十章 且將老卒驅新卒終章 浪淘沙(大結局)第三百二十五章 春江潮水連海平第二百二十八章 進退反覆何彷徨 下第四百一十八章 白骨滿疆場第五百三十五章 燕雲遼海塵萬丈(上)第三百九十八章 御駕眺西洋第五百六十三章 幾時真有六軍來(上)第一百九十章 調虎離山莫驚蛇第一百八十三章 蘄黃紛亂幾處煙 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敗寇常含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