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第231章 宋遼保塞決戰

第231章 宋遼保塞決戰

卯時末辰時初,陰雲暗日暮靄中,天地慢慢地變白,從灰霧朦朧裡,視野變得日益開闊。

隆冬十二月,河北並未下雪。但狂風呼嘯,天氣變得十分寒冷。

宋軍士兵一大早就起來做早操活動筋骨,連綿十多裡的營寨各類哨聲、鼓聲絡繹不絕,操練的聲音此起彼伏,聲勢震天。

如今宋軍士氣正旺,反觀遼軍那邊則暗淡了許多,除了那兩發火炮造成的恐懼以外,最重要的是他們從九月份南下,遼國那邊物資準備得比較倉促,冬衣並不齊全。

將士們還穿着秋衣,秋衣也很保暖,但隨着天氣越冷,草原以及幽州北方漸漸下起雪,溫度越來越低,秋衣的作用就小了許多,讓他們難以承受這冰寒。

耶律宗真知道不能再拖下去,范仲淹可以不急但他急。拼國力拼消耗拼不起,強硬攻城攻不下,那就只能選擇與對方在野外嘗試決一死戰了。

隨着蒼涼的號角聲迴盪在遼軍營寨,離保塞城池十多裡地外的金臺驛遼軍大營突然從死一般的沉寂中甦醒起來,乒乒戰鼓聲、哞哞號角聲、叮噹鑼鼓聲、尖銳口哨聲,在各營中不停迴響。

一隊隊全副武裝的士兵從夯土寨牆的垛口後面冒出頭,弓上弦刀出鞘。

到處都是鐵甲葉子呼啦嘩啦的碰撞聲、焦急惱怒的催促聲、齊整整的吶喊聲,還有簡短急促的號令聲、尖銳的警哨聲以及咚咚腳步聲,都讓寨牆上下亂成一鍋粥。

大概過了半個時辰,成羣結隊的遼軍士兵就在各自的首領帶領下出了營寨,於寨外結成軍隊。

這些士兵着裝不一,陣型也較爲零散。基本上是遼國的部族軍、南京州縣漢軍、渤海軍以及其餘屬國軍,種類複雜,兵種繁多,以步卒爲主。

而遼國最精銳的騎兵是朝廷宿衛軍,又名爲皮室軍。

他們在打野外遭遇戰時是主力,打城池戰中則是後方監督,一旦步卒攻破城池,皮室軍就會一擁而上,將城池裡的一切財物洗劫乾淨。

是的。

這就是遼國的打仗以及後勤方式。

遼國不依賴後勤補給線,也不會給士兵們發糧餉,士兵收入來源只有兩個——“打草谷”和“犒軍錢”。

前者是縱兵搶劫,後者則是獲得勝利之後,把戰利品分發給士兵,充當犒軍賞賜。

所以遼國士兵打打四處劫掠的順風仗還行,一旦遇到那種堅壁清野,野外沒什麼東西搶,打那種堅硬的城池又攻不下來的情況,軍心士氣就會跌落到谷底。

遼興宗耶律宗真此時騎在馬背上,二十餘歲的年紀身強力壯,目光望向遠處山坡下的浩瀚如海洋般的軍隊,眉宇間沒有一絲喜色。

現在遼國前期準備的糧草已經用得差不多,又從宋軍與宋國百姓那搶不到食物、財物,原本士氣高漲想跟着他找宋國這快肥肉狠狠地咬一口的遼國上下士兵,都已經失望透頂。

這下搞得耶律宗真都後悔了南下的決定。

裝聾作啞,等宋國那邊的情況就好。如果宋國繼續繳納歲貢,權當無事發生。要是他們不再繳納歲貢,他還可以指責宋國撕毀盟約,再與李元昊聯合南下。

但李元昊此時被打殘,不能幫他牽制宋國西北的兵力,現在自己顯然有點獨木難支。打又打不破,攻又攻不下,真就是左右爲難。

眼下也只能拼一把,殊死一搏。打贏了回家繼續喝酒吃肉,等着宋國送錢。打輸了萬事皆休,基本涼涼。

“出發!”

耶律宗真也不是個瞻前顧後的人,既然做了決定,那就貫徹到底。

他手中舉起了象徵遼國皇帝的寶刀,向身邊負責傳遞消息的塘騎喝道:“告訴將士們,此戰若勝,河北之地,縱馬隨意他們劫掠。若是敗了,我們就只能撤回草原吹冷風。今年能否過個好年,就全看這一戰!”

“是!”

塘騎們紛紛勒轉馬匹,前往山下傳遞消息。

緊接着山坡上的大纛旗幟開始搖動,下方各部落首領見到之後,便開始催促着本部落的士兵向前進軍。

其餘塘騎也是一傳十十傳百,四散而去,把耶律宗真的命令傳達給各處將領。

遼軍一路往西南方向,他們並不是要朝那邊的保塞城去,城池上夾着的大炮已經將遼國士兵嚇破了膽,現在再讓他們去進攻保塞,那無疑是會讓全軍崩潰。

所以遼軍目標直指宋軍那邊尚未建成的營寨。

范仲淹那邊接到遼國來襲的消息,便沒有絲毫猶豫,立即下達了軍令,各部將領紛紛按照之前的部署,出營寨擺開陣勢準備迎敵。

他爲什麼不守營寨呢?

原因很簡單,營寨還未建好,防禦力並不強,一旦寨壘被遼軍攻破,會導致軍心渙散,可能會面臨大軍直接潰敗的情況。

因此我們經常能在史書裡看到,兩軍對壘,若是其中一方剛剛抵達戰場,結營時倉促迎戰,將領往往不是選擇在還未佈置好的營寨內防禦,而是軍隊出去,在外面與敵人打。

如定邊之戰中,沐英與敵人對峙,營寨未建好,敵人前來挑釁,他便領兵出營,大敗敵軍。

宋軍這邊第一個出營的是各部騎兵。

在斥候偵查到了遼軍有大規模集結的動向後,宋國騎兵也是馬上做出應對。騎兵速度快,出營後迅速前進到距離營地二三裡的地方,然後停止立定,擺好隊列後開始警戒。

接着,步兵各部按照位置方向遠近依次出營,在距離營地二十步距離四面列陣警戒,排列出烏壓壓一片人海的陣勢,位於保塞城池周邊。

范仲淹親自上陣,雖然是文官沒有穿戰甲,但卻騎着戰馬,威風凜凜地在寨上發出各種各樣的指示。

大概過了半個多時辰,十多萬大軍就已經集結得差不多。從營寨往左看去,密密麻麻的人頭一眼望不到頭。從營寨往右看去,依舊是密密麻麻的人頭無邊無際。

各營之間大量的騎兵來回穿插,這些就是塘騎,也可以稱之爲偵察兵、探馬、斥候,他們的作用不僅僅在於偵查敵人的動向,還要負責把主將的命令傳達給各部,統一協調這樣的大軍團作戰。

隨着老範一聲令下,大軍便洶涌向前,前方便是保塞城池。城中王德用也已經調撥起了兵馬,城頭上不斷冒出宋軍的腦袋,向北方地平線觀望。

宋軍依託着保塞城池,城西大軍六萬,城東大軍五萬,城北陣前還有兩萬,城中一萬多人,外圍遊弋了三萬騎兵,再加上目前已經馳援過來的滄州、清州、河間府等地三萬多援軍,宋軍總兵力達到了二十餘萬。

若是站在城頭上觀望的話,就會看到無比壯觀的場景,保塞城池東西兩側,至少七八里連綿出不知道多少個宋軍步卒方陣,烏壓壓像是海洋的浪潮一樣涌動,完全看不到盡頭在哪裡。

他們的外圍是全副武裝,持盾穿重甲的神武衛,裡面又有槍矛兵、刀盾兵、投彈手、弓弩手等等各類兵種。騎兵第一個出營,列陣時卻又站在了步兵後面。

因爲在這樣的大規模戰爭當中,主將已經很難再起到指揮到各都、各營、各軍、各廂,只能依靠各級編制下的軍官和將領。

所以主將往往需要掌握一定機動部隊,一旦出現各營崩潰的現象,就立即派出人手前去補充作戰。

而這樣的機動部隊只能由騎兵擔任。

等到了晌午時分,遠方的地平線上,便已經出現了浩瀚的遼軍。他們同樣組建成了步兵方陣,區別在於遼國騎兵衆多,所以不僅僅把騎兵安排在後方,還在兩翼以及主陣當中摻雜了大量遼軍騎兵。

這顯然是耶律宗真打算孤注一擲,最前面的基本上都是遼國的重騎兵和重步兵,就算中了手榴彈也不會受傷,他們測試過了,頂多就是腦震盪,被爆炸產生的衝擊力炸得嗡嗡響。

只不過他們還發現重步兵一旦中彈,要是重心不穩摔倒的話,說不好就會在人堆密集的戰場上被活活踩死。就跟用鈍器打重步兵一樣,甲沒有破,裡面的人沒了。

但遼國上層決定瞞住這個消息,只要重騎兵和重步兵抗過了第一波手榴彈,讓其餘步兵和騎兵殺到宋軍軍陣中,打亂對方陣型,那就萬無一失!

遼軍大軍徐徐前進,大地都彷彿在顫抖。他們的人數不比宋軍少多少,同樣是如海浪潮涌,浩浩蕩蕩地鋼鐵洪流涌來。

等遼軍到了距離宋軍方陣三裡,距離保塞城池四里外,大軍便已經停下。

要是以往就絕對不是這個距離。

像澶州之戰的時候,遼軍與宋軍可是相距不到一里,要不是遼軍大將蕭撻凜被神射一般的八牛弩一弩爆頭,恐怕遼軍還敢再靠近一點。

到了這個距離之後,遼人停下腳步,緊接着耶律宗真又派來了一名騎士,過來向范仲淹下最後通牒。

既只要范仲淹答應耶律宗真的條件,那麼雙方就還有挽回的餘地。

一旦戰事開啓,那宋國就萬劫不復了。

范仲淹只給了一個回覆——滾!

耶律宗真聽到後,勃然大怒,在後方小山坡上,下達了總攻的命令。

隨着蒼涼的號角聲音響徹整個戰場,無數遼軍士兵便在各部首領的催促下,開始繼續向前邁步。

四里!

三裡!

二里!

宋國火器始終沒有發威!

因爲“七梢炮”“九梢炮”的射程,基本都在二三百步之間,只有“十三梢炮”能達到四五百步。

而霹雷火球能夠被投石車扔出一里外,是投石車安在好幾丈高的城樓上。

沒有了居高臨下,投石車的射程會大大減少。

一里!

遼國大軍越來越近,很多宋國前排的士兵已經出現了一陣騷亂,目光都緊張地看向如潮水般涌來的敵軍。

“投石車準備!”

各部宋軍後陣,投石車開始紛紛拉動牛筋弦,抱着霹雷火球的士兵小心翼翼地把陶罐放上去,另外一個士兵則掏出了火鐮。

很快遼軍越來越近,已經到了三百步左右,也就是四百二十米的樣子,即將進入投石車射程範圍。

“放!”

大量的宋軍將領下達了命令。

幾秒鐘後,命令傳遞給投石車陣營,緊接着士兵用火鐮點燃引線,隨着“嗡”的一聲,牛皮筋鬆開,再“咻”的一聲,投勺便狠狠地把陶罐投擲了出去。

無數個陶罐在天空中劃過一道絢爛的弧度,很多都滋滋冒着灰煙,隨後精準地落入了遼國士兵的軍陣裡。

“砰!”“砰!”“砰!”“砰!”“砰!”“砰!”

爆炸聲音此起彼伏。

有不少直接在空中爆炸,有的引線在半空中被風吹熄,但大部分陶罐都順利落入遼軍陣中,爆發出巨大的響聲。

遼國軍陣頃刻間引發了很多騷亂,不少士兵被炸死炸傷,還有的甚至想跑。

但遼國軍法嚴明,各部落首領和將領紛紛彈壓住騷亂,喝止士兵重新排列出陣勢,然後繼續向前。

沒有人衝鋒。

在距離三四百米就發足狂奔,體力再好的人跑到對方陣前,都已經累得沒有體力,只是無畏送死而已。

所以最正確的打法,就是頂着敵人的炮火,到靠近約五十米處,再開始衝鋒突襲。

很快騷亂被止住,遼軍繼續向前,彷彿沒有畏懼死亡。

下一刻宋軍第二波霹雷火球扔了過來。

山坡上耶律宗真緊張地看着這一刻,而在宋軍後方,范仲淹也在望着這一幕。

遼軍士兵不是悍不畏死,而是在殘酷的軍法下,不得不去送死。

不過好在沒有成批的火炮,光靠霹雷火球殺傷力很有限,連鐵片都破不開遼軍的重甲士兵,更何況陶瓷碎片。

所以即便是兩波洗禮,遼軍還是能穩住陣腳。

片刻後,遼軍就已經靠近到了二百步,他們保持着走路的速度,預計三分鐘後,雙方就會短兵相接。

這三分鐘當中,宋軍充分發揮火力優勢,不斷投射霹雷火球。

到一百步,雙方的弓弩手終於發揮出威力,密密麻麻的箭支取代了天上的陶罐,宛如烏雲一樣,將天空都籠罩。

叮叮噹噹的聲音響徹不絕!

便在此時,遼軍繼續往前推進,已經不足五十步。

宋軍後方的投彈手,紛紛舉起了手榴彈,他們能扔出去的距離,其實也就二十來步,大概三十多米。

這就足夠了!

三十步時,遼軍總攻正式開始!

頃刻間,隨着一聲令下,無數遼國士兵,如潮水一樣向着宋軍涌來!

而就在這剎那,後方宋軍高坡之上,兩門大炮,緩緩地被拉了上去,炮口發射出詭異的光,直指遼軍陣地!

 

第508章 萬國來朝(3)第346章 遼夏聲東擊西231.第228章 宋遼主力相遇173.第171章 開封來了個包黑子139.第138章 趙允讓的試探第75章 我要當狀元!第382章 遼宋決戰,遼皇吐血198.第195章 月色很美,多看看(二合一)153.第152章 趙禎有子與元豐改制第525章 沿途的風景301.第297章 拿張元當替罪羊154.第153章 制度必須乾淨,職責必須明確265.第261章 CPU技術已然大成!第70章 島國?辦它!第372章 政制院黨派劃分第59章 三易回河185.第183章 《官家在求情》184.第182章 保不住了255.第251章 李白蘇軾來了也得有政績第33章 晏殊的心事275.第271章 要裁軍,先建軍,做最壞打算。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305.第301章 搞個長久計劃第413章 大宋的戰爭之王第436章 嵩山見佛,佛在心裡第85章 知皇城司,偶爾當個人第490章 大宋的體量翻了七八倍第96章 開封府再出陰計第517章 女真反叛,遼國內亂。第456章 將領請滅遼,幽燕世家歸108.第108章 呂夷簡的取捨306.第302章 釜底抽薪309.第305章 儂智高歸順169.第167章 新春詩第一第331章 大化學家趙禎135.第135章 罷免一司第74章 賜同進士出身?狗都不當!297.第293章 不堪一擊109.第109章 生命不息,CPU不止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孫當不了皇帝第86章 執掌皇城司第399章 邁入大一統王朝292.第288章 皇帝終究是老虎第96章 開封府再出陰計301.第297章 拿張元當替罪羊第13章 朕要打死他!297.第293章 不堪一擊161.第160章 搞錢!搞錢!搞錢!第516章 不會再餓肚子了第102章 大宋這個樣子你很光榮?302.第298章 李元昊自願上供317.第313章 大宋天軍!221.第218章 耶律宗真騎虎難下173.第171章 開封來了個包黑子198.第195章 月色很美,多看看(二合一)第505章 天命在宋第518章 國家利益至上第343章 全城搜捕第387章 我賦予的權力,天不遂人願318.第314章 給我轟!185.第183章 《官家在求情》第38章 自然資源的缺少第500章 阿拔斯的救世主308.第304章 第一個八年計劃第70章 島國?辦它!130.第130章 羊也有咬人的一天第433章 民生大於天230.第227章 火炮,瞄準!第337章 以汴梁爲核心打造經濟圈第377章 棄子攻殺278.第274章 我有個新思路246.第242章 政制院換屆238.第235章 挺起自己的腰桿,把脊樑骨接上113.第113章 回不去了?280.第276章 將門的多事之秋第77章 出宮,刺青第363章 大宋海軍125.第125章 東方一極戰略271.第267章 慶曆三年來了第514章 大閱兵,大宋百姓的軍隊第427章 目標西域,一朝雪恥第74章 賜同進士出身?狗都不當!110.第110章 官家真的變得不一樣了第7章 趙禎是二傻子和蠢笨驢第30章 趙駿的身份(求追讀,求推薦票)第51章 茶商們的反擊第472章 不怕失敗,大膽試錯!第377章 棄子攻殺第14章 好幾層樓高的高人!第68章 剛纔外面人多,是朕不對(第八更)第422章 再端份菜上大宋的餐桌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孫當不了皇帝第439章 對王安石進行思想教育第357章 河口之戰,輕鬆獲勝第461章 謀西域第425章 一眼看去,便是萬家燈火107.第107章 願與高人共襄盛舉(祝大家中秋第60章 上架感言第100章 包圍開封府233.第230章 你要戰,那便戰
第508章 萬國來朝(3)第346章 遼夏聲東擊西231.第228章 宋遼主力相遇173.第171章 開封來了個包黑子139.第138章 趙允讓的試探第75章 我要當狀元!第382章 遼宋決戰,遼皇吐血198.第195章 月色很美,多看看(二合一)153.第152章 趙禎有子與元豐改制第525章 沿途的風景301.第297章 拿張元當替罪羊154.第153章 制度必須乾淨,職責必須明確265.第261章 CPU技術已然大成!第70章 島國?辦它!第372章 政制院黨派劃分第59章 三易回河185.第183章 《官家在求情》184.第182章 保不住了255.第251章 李白蘇軾來了也得有政績第33章 晏殊的心事275.第271章 要裁軍,先建軍,做最壞打算。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305.第301章 搞個長久計劃第413章 大宋的戰爭之王第436章 嵩山見佛,佛在心裡第85章 知皇城司,偶爾當個人第490章 大宋的體量翻了七八倍第96章 開封府再出陰計第517章 女真反叛,遼國內亂。第456章 將領請滅遼,幽燕世家歸108.第108章 呂夷簡的取捨306.第302章 釜底抽薪309.第305章 儂智高歸順169.第167章 新春詩第一第331章 大化學家趙禎135.第135章 罷免一司第74章 賜同進士出身?狗都不當!297.第293章 不堪一擊109.第109章 生命不息,CPU不止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孫當不了皇帝第86章 執掌皇城司第399章 邁入大一統王朝292.第288章 皇帝終究是老虎第96章 開封府再出陰計301.第297章 拿張元當替罪羊第13章 朕要打死他!297.第293章 不堪一擊161.第160章 搞錢!搞錢!搞錢!第516章 不會再餓肚子了第102章 大宋這個樣子你很光榮?302.第298章 李元昊自願上供317.第313章 大宋天軍!221.第218章 耶律宗真騎虎難下173.第171章 開封來了個包黑子198.第195章 月色很美,多看看(二合一)第505章 天命在宋第518章 國家利益至上第343章 全城搜捕第387章 我賦予的權力,天不遂人願318.第314章 給我轟!185.第183章 《官家在求情》第38章 自然資源的缺少第500章 阿拔斯的救世主308.第304章 第一個八年計劃第70章 島國?辦它!130.第130章 羊也有咬人的一天第433章 民生大於天230.第227章 火炮,瞄準!第337章 以汴梁爲核心打造經濟圈第377章 棄子攻殺278.第274章 我有個新思路246.第242章 政制院換屆238.第235章 挺起自己的腰桿,把脊樑骨接上113.第113章 回不去了?280.第276章 將門的多事之秋第77章 出宮,刺青第363章 大宋海軍125.第125章 東方一極戰略271.第267章 慶曆三年來了第514章 大閱兵,大宋百姓的軍隊第427章 目標西域,一朝雪恥第74章 賜同進士出身?狗都不當!110.第110章 官家真的變得不一樣了第7章 趙禎是二傻子和蠢笨驢第30章 趙駿的身份(求追讀,求推薦票)第51章 茶商們的反擊第472章 不怕失敗,大膽試錯!第377章 棄子攻殺第14章 好幾層樓高的高人!第68章 剛纔外面人多,是朕不對(第八更)第422章 再端份菜上大宋的餐桌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孫當不了皇帝第439章 對王安石進行思想教育第357章 河口之戰,輕鬆獲勝第461章 謀西域第425章 一眼看去,便是萬家燈火107.第107章 願與高人共襄盛舉(祝大家中秋第60章 上架感言第100章 包圍開封府233.第230章 你要戰,那便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