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海外探險熱

雖然是火山島,但島上的火山也都是睡火山,本身並沒有那麼多的硫磺儲量。不過多年下來大量鳥類在那裡棲息,硝石的儲量還是比較高的。

關鍵是這裡有淡水,適合人類居住,而且西面便是廣陵郡鹽瀆縣附近;往北便是朝鮮半島,歷史上公孫康曾經在這裡設置帶方郡;往東便會經對馬海峽,至倭國九州島地區。

在金瓜石獲取大量的貴金屬之後,李煜對海外的貴金屬礦藏,是越來越眼紅。僅僅依靠一個金瓜石,根本沒辦法滿足華夏龐大的市場需要。爲了維持貨幣的穩定,更多更多的新幣投入到市場之中,已經開始慢慢變得迫切起來。

李煜甚至覺得,乾脆發行紙幣算了,但後來卻無奈的發現,由於早些時候的貨幣危機,使得人們對於品相不太好的貨幣,都有很大的牴觸心理。至於貨幣,一張紙就代表一定程度的貴金屬什麼的,暫時還沒辦法讓百姓接受。

他也算是自作自受,通過製造假幣的確是賺了一筆,甚至可以再玩假幣,賺取更多的好處。但是這樣百姓對於貨幣的敏感程度會進一步提升,對發行紙幣會產生阻礙。

要推廣紙幣,也得有足夠的貴金屬作爲儲備。以目前的儲備來說,發行紙幣還太早了一些。這又牽扯到了海外的貴金屬礦藏,李煜需要更多的金銀,來作爲儲備金!

新一屆的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和以往不同的是,隨着194年的到來,扣除軍方、政方和李煜這個元首外,來自各地的人大代表也出現了變更。前一屆的人大代表,已經任滿卸職,除了少數還會連任一屆外,大部分都解除職務。

按照《憲法》的規定,人大代表以五年爲一屆,最高可以連任兩屆。新的人民代表將在新佔領的地區裡面選拔出來,甚至早些時候搬遷過來的五溪蠻等少數民族,也會選出代表進入人民代表大會。

經過討論結果,華夏共和國出兵兩千人,在濟州島建立濟州島海軍基地。其中一千五百人爲海軍,五百人邊防戰士。同時,允許軍人攜帶家屬前去,五年內免土地承包費用,同時每個過去的家屬,都將可以分配到六十平方米的宅基地。

本國的船隻,可以在當地的商業碼頭進行靠岸,並在當地獲得食物和淡水的補給。最後又決定在當地建立一個船塢,專門承攬船隻維修的業務。

以濟州島作爲中轉點,探險船隊可以深入朝鮮半島進行探索,並且和當地百姓進行通商;也可以直接前往幽州的遼東郡和樂浪郡,甚至是冀州渤海郡進行交易;往東,甚至可以作爲探索九州島的前線基地。

李煜私下調查了一下資料,僅僅是九州島就有將近十多座金礦牀,不少後世還在開採。放在東漢時代,這些礦產甚至是地表就有不少,根本沒有人去開採。

倭國也並不以金銀作爲主流貨幣,甚至因爲冶煉技術的落後,甚至沒辦法進行提純。金銀在當時的倭國並沒有太大的價值,說不得一把好一點的鐵質菜刀,都能兌換三十多斤的金礦或者銀礦石。

公元194年4月,探險隊再次回來,在濟州島以東,朝鮮半島和九州島之間發現島嶼。李煜都不需要看地圖,就知道那應該是對馬島。

值得高興的是,在對馬島上也有淡水資源,同時探險隊員還在河流之中發現了一塊重達二十斤的狗頭金,這次也作爲戰利品送了回來展示。至於狗頭金的歸宿,按照華夏共和國的規定,歸探索者所有,他們可以直接拿去銀行或者首飾店,兌換成等價的金幣後瓜分。

對馬島有金礦,李煜首先想到的是嚴原金石城,東漢年間似乎還沒有這座城池存在。不過既然叫做金石城,那麼城池周圍說不得就有金礦存在。

於是國家派出了一直地質探索部隊,前去對馬島進行探索。不過估計下次回來,得是在195年前後。若是發現金礦,那麼按照規定,發現對馬島的探險隊,將在三年內,獲得相當於當年開採礦石價值的一成。

別看一成不多,若是年產金礦一百噸的話,那就有十噸的金礦。三年若技術進一步提高,使得開採量提升的話,那麼收入會進一步提高,三年下來少說都有五十噸金礦的收入。

就算有船員進行瓜分,五十噸金礦兌換成金幣,也足夠他們優哉遊哉過一輩子了!

探險就是那麼暴利,李煜就是要塑造出這種氛圍,這樣才能夠鼓勵他們去探索,幫助華夏共和國發現海外領土和資源。再說,最後他們賺到的錢,其實也是在華夏共和國內部進行消費,不僅會通過稅收回到國庫,也會促進當地的消費和經濟。

人民代表大會上,甚至通過了《探險法》這個規定。規定不管是針對國內未開發的區域,還是針對國外甚至是海外的探索,都可以遵從這部法律。同時也規定,海外探索到的島嶼,可以探險者的名字,後者由探索者進行命名。

於是濟州島就變成了潘生島,只因爲發現這座島嶼的探險隊隊長就叫這個名字;對馬島也被命名爲李寧島,因爲探險隊副隊長叫這個名字。

有了這支探險隊作爲榜樣,又有十多支探險隊開始組建起來,開始往北,或者往東,甚至是往南進行探索。憑藉着更先進更大的遠洋船隻,朝着那些未知的領域進行探索。

少數人直接搞到了世界地圖,實際上這是李煜秘密賣出去的。由於有了不少港口的座標,他們也大概估計了一下東部和南部島嶼的座標,然後開始出航試探。

更多人想要出海,但是他們根本不具備這個條件,先不說海船就價值不菲,只說航海技術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練就的本事。好在華夏大地上的市場也沒有徹底飽和,本身也不需要那麼着急開發域外領土,所以倒也不急着出去。

時間一點點的過去,外出探險的熱潮開始慢慢淡薄下來,每次出海都充滿了未知,很大程度都是要碰運氣。一次來回也需要好幾個月,甚至一兩年的時間,故而並不能真正把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吸引過去。

經過文宣部的宣傳和教育,新佔領土的百姓已經安定了下來,並且開始重建家園。關羽和黃忠這次進攻,已經最大限度的避免破壞居住環境,但兵鋒所向難免會有所波及。更別說隨着大量的世家北上,使得市場出現了不少的空缺,很多問題陸續出現,好在官員能力不錯,總算是有驚無險。

事情到了這一步,安定工作幾乎可以告一段落,高層又把注意力放在了別的地方。比如教育工作,畢竟新佔領區域太過於廣闊,不少部門也沒有足夠的人手進行填補。今年和明年的大學畢業生,甚至都不需要考公務員,就能直接安排工作。

這一批大學生裡面就包括了不少的歷史名人,比如黃忠的兒子黃敘;蔡邕的弟子顧雍;同時魯肅也將被外放爲南陽太守;化名爲黃亂的張角長子;以及潘方的兒子潘臨。

其他還有不少歷史上沒有名字的存在,他們成績有好有壞,畢業後會根據成績情況,安排不同級別的職務。至於某些副作用也在考慮之中,內務部和檢察局都會落實監督工作。

與此同時,去年通過臨時公務員考試,成爲縣吏的公務員,也將在明年面臨一次升遷。工作能力出色,考覈爲優秀的縣吏,將根據成績進行升遷,不少人或許會直接升爲局長或者縣丞。當然,這部分肯定是極少數的存在。

財政開始寬裕一些,李煜又開始考慮在新佔領區,開設學校和醫院,滿足當地啓蒙和醫療需要。就單純啓蒙需要而言,已經有不少老牌的夜校在當地開設分校,這極大緩解了當地的教育需要。不少有點家財的人,都報名學習,爭取早日脫盲。

醫療方面沒什麼辦法,這年頭醫生短缺則是無法否定立刻解決的問題。醫學院每年都有畢業生,但沒有實習三年,誰也不敢貿然讓他們獨當一面。

好在隨着地盤的增加,李煜的聲望值最大值也獲得了提高,已經高達兩千萬。科技的提升,也使得各種黑科技產品的兌換金額有所下降,甚至不少科技的時空壁壘維護費也下降了不少。

花費了一千多萬聲望值後,李煜兌換出了書籍形態的《赤腳醫生手冊》。這本書非常適合南方地區使用的醫療手冊,後來甚至出現了北方版本。

李煜購買的這本,就是完善版,可以完全適應整個華夏大地各個區域的醫療需要。

這本書裡面不僅有傳統的草藥學,臨牀診斷學,甚至也包括了簡單的外科手術,以及食療和營養學等全方位的學識。當然,這本書最後的作者,也變成了李煜。

之後他把這本書交給了印刷總局,此刻這裡已經開始改用蒸汽活字印刷技術,使得書本的印刷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爲了印刷這本書,其他書本的印刷進度,都適當延後。

好在這本書的實用性,已經經過了華佗的檢驗,雖然很多東西他也沒辦法立刻吃透,但已經存在的驗方和醫療手段,他經過查看之後已經證實有效。甚至表示,有空想要和李煜切磋切磋,卻是讓後者苦笑不已。

既然是確實有效,而且考慮到國家醫療水平的情況,國家自然是撥款印刷了大批的書籍,分發到各地政府,由當地學習並且培訓一批‘赤腳醫生’。直至194年8月,印刷出來的書籍才滿足各地的需要,到了這個時候,這本書的後續印刷,纔開始對外進行銷售。

不出所料的是,只要有點條件的人,都購買了這本書籍,作爲家庭醫療保健參考。其熱銷程度,幾乎是每家都要有一本的程度。隨着這本書的熱銷,李煜再次獲得了大量的聲望,更多的人成爲他的崇拜者,至少也是追隨者。

這本書,更是熱銷華夏大地,甚至隨着絲路,輸送到國外……

第115章 人口搶奪戰第123章 孫堅的逆襲第26章 某乃劉玄德第59章 決策進行時第4章 王越的情報第2章 山越非山越第41章 張氏遭滅族第40章 李煜入墨門第99章 關羽和典韋第18章 國有與承包第141章 輕取汝南郡(上)第111章 輜重遭焚燬第18章 最後大決戰第17章 絕對的碾壓第66章 大建設開始第106章 呂布吞徐州第175章 五年的和平第106章 陳氏的決定第5章 大義的名義第83章 貨幣與經濟(下)第56章 匆匆又兩年(上)第55章 兵委和政委第153章 海外探險熱第7章 完虐雜牌軍第110章 劉備的算計第79章 商人的雲集第121章 人造鬼打牆第3章 朝廷的應對第2章 山越非山越第26章 某乃劉玄德第4章 王越的情報第47章 初訪武夷蠻第151章 安民和訴苦第142章 輕取汝南郡(下)第174章 獻策與懷疑第89章 羣雄討李煜第95章 三猛士應召第10章 李文VS李懿第74章 屠殺與救人第70章 真正的目的第154章 道家練氣術第15章 漢聯合帝國第173章 奪取海岸線第43章 只能去反抗第19章 高歌鬧革命第88章 幕後的黑手第114章 新的波瀾起第22章 白波軍現狀第85章 董卓的隕落第28章 啓程回雒陽第146章 雙方的算計第89章 羣雄討李煜第29章 離別和贈禮第124章 絲路的重啓第13章 祖橫的報復第162章 奴國的求援第165章 分裂的倭國第162章 奴國的求援第63章 各方的反應(上)第10章 死間的啓用第60章 大肚子山民第165章 分裂的倭國第116章 卞玲瓏有孕第5章 大義的名義第25章 墨家與共產第22章 白波軍現狀第99章 幫呂布自立第67章 高唱自由歌第98章 感恩的黃忠第46章 張衡佔漢中第70章 真正的目的第66章 大建設開始第103章 暴力型革命第9章 強殲兀突骨第113章 戰後的餘韻第119章 與張角初見第10章 孟獲來邀戰第35章 交心卞玲瓏第42章 王幸要行動第100章 忽悠與意外第140章 碾壓淳于部第17章 正式的就職第98章 感恩的黃忠第93章 悲催公孫瓚第119章 四百虐三千第99章 關羽和典韋第2章 黃巾亂爆發第173章 奪取海岸線第13章 帝國的變故第60章 大肚子山民第86章 廬江自治區第48章 祖家來親戚第66章 大建設開始第128章 要不你娶我第30章 楊浪說楊賜第27章 痛踩劉玄德第160章 第二代問題第119章 與張角初見第125章 悄然的變化第126章 瘟疫大爆發
第115章 人口搶奪戰第123章 孫堅的逆襲第26章 某乃劉玄德第59章 決策進行時第4章 王越的情報第2章 山越非山越第41章 張氏遭滅族第40章 李煜入墨門第99章 關羽和典韋第18章 國有與承包第141章 輕取汝南郡(上)第111章 輜重遭焚燬第18章 最後大決戰第17章 絕對的碾壓第66章 大建設開始第106章 呂布吞徐州第175章 五年的和平第106章 陳氏的決定第5章 大義的名義第83章 貨幣與經濟(下)第56章 匆匆又兩年(上)第55章 兵委和政委第153章 海外探險熱第7章 完虐雜牌軍第110章 劉備的算計第79章 商人的雲集第121章 人造鬼打牆第3章 朝廷的應對第2章 山越非山越第26章 某乃劉玄德第4章 王越的情報第47章 初訪武夷蠻第151章 安民和訴苦第142章 輕取汝南郡(下)第174章 獻策與懷疑第89章 羣雄討李煜第95章 三猛士應召第10章 李文VS李懿第74章 屠殺與救人第70章 真正的目的第154章 道家練氣術第15章 漢聯合帝國第173章 奪取海岸線第43章 只能去反抗第19章 高歌鬧革命第88章 幕後的黑手第114章 新的波瀾起第22章 白波軍現狀第85章 董卓的隕落第28章 啓程回雒陽第146章 雙方的算計第89章 羣雄討李煜第29章 離別和贈禮第124章 絲路的重啓第13章 祖橫的報復第162章 奴國的求援第165章 分裂的倭國第162章 奴國的求援第63章 各方的反應(上)第10章 死間的啓用第60章 大肚子山民第165章 分裂的倭國第116章 卞玲瓏有孕第5章 大義的名義第25章 墨家與共產第22章 白波軍現狀第99章 幫呂布自立第67章 高唱自由歌第98章 感恩的黃忠第46章 張衡佔漢中第70章 真正的目的第66章 大建設開始第103章 暴力型革命第9章 強殲兀突骨第113章 戰後的餘韻第119章 與張角初見第10章 孟獲來邀戰第35章 交心卞玲瓏第42章 王幸要行動第100章 忽悠與意外第140章 碾壓淳于部第17章 正式的就職第98章 感恩的黃忠第93章 悲催公孫瓚第119章 四百虐三千第99章 關羽和典韋第2章 黃巾亂爆發第173章 奪取海岸線第13章 帝國的變故第60章 大肚子山民第86章 廬江自治區第48章 祖家來親戚第66章 大建設開始第128章 要不你娶我第30章 楊浪說楊賜第27章 痛踩劉玄德第160章 第二代問題第119章 與張角初見第125章 悄然的變化第126章 瘟疫大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