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匯合武陵蠻

兩天後,依靠行軍地圖以及喬裝打扮,劉行一行人抵達了辰陽(後辰溪)縣。

這裡距離武陵山區不過二百餘里,山路的確不好前行,不過對於劉行一行人來說卻不成問題。甚至在進入山區之前,他們喬裝改扮,潛入過縣城把他們獵殺的一些狼皮熊皮什麼的出售,價錢被壓得低無所謂,反正也是順勢而爲,順便買了點乾糧和物資備用。

對於這些陌生的山民,這裡的官員也沒有在意,到底武陵郡的山脈太多,山民也有不少,偶爾出現一些以前沒見過的山民,其實也沒什麼好奇怪的。前線並沒有傳來敵軍入侵的消息,這意味着他們的確也沒必要太大驚小怪。

估計怎麼都沒辦法想象,和他們交易的十幾個山民,居然是敵國部隊喬裝改扮而成。若非劉行的目的並非是攻城略地,辰陽縣只怕已經被攻下來了。

武陵山和武夷山在這個時代都差不多,這片區域裡面完全沒有行政單位。或許存在不少的村落什麼的,但偌大的區域裡面卻是一個縣城都沒有。

往南也要二百五十餘里纔到武陵郡最南端的鐔成縣,當地若非靠近交州,平時守軍只怕不足一百人,自從蜀漢建立,那裡成爲前線據點,是故守軍提升到了五千餘人。

在辰陽縣那裡卻也是打聽到了一些消息,這次夏侯兄弟據說是在遷陵和酉陽那邊出兵。也曾經在辰陽和沅陵兩地採購過軍糧,卻也是小宗買賣。一則是就近補給,二則也是爲了促進當地的經濟。

只可惜不知道人數有多少,只知道武陵蠻和蜀漢軍已經進行初步戰鬥。若非考慮放火燒山沒什麼好處,只怕夏侯兄弟早就把山給燒沒了,不管如何都比直接打山地戰輕鬆。

目前,夏侯兄弟還不清楚武陵蠻的核心所在,而後者在幾次偷襲無果,直接被碾壓的情況下,無奈只能收縮防線。

“帶路吧!”進入到了武陵山區,就算是劉行他們也沒有了優勢。山地戰的經驗還在,但是要在陌生的山地環境裡面戰鬥,戰鬥力難免下降。

這次帶路的,便是武陵蠻派出來的使者,據說是當代蠻王的兒子,名叫沙摩柯,今年也不過是十歲上下。到底是山裡長大的孩子,沙摩柯十歲長得就和別人十四五歲差不多,力氣也相當於普通成年人般,天知道長大後會是怎麼樣。

遺憾的是,他雖然能說漢話,本身對漢文化卻是一知半解,對兵法韜略更是不明所以。山地戰或許擅長,畢竟武陵山這裡便是他的老家。但是離開武陵山,實力同樣要大打折扣。

軍方不少將領都覺得,沙摩柯是一個好苗子,可惜不是華夏共和國的人。關鍵他還是武陵蠻王的繼承人……不過內務部的賈詡還是建議,不妨拉攏他進入軍方,這樣說不得以後能更好的控制南四郡山民。

是故劉行這段時間也在和他打好關係,送給他一些小玩意,使得沙摩柯也把劉行當成了大哥哥一樣。不過對於族人以外的存在,少年依然保持着一顆戒備的心,倒是少年老成。

進入了熟悉的山區後,沙摩柯在山林之中東竄西竄的,若非有指南針和軍用地圖導航,還真不知道這小子帶着他們繞了一大圈子。

這地圖是李煜親自給出來的,幾乎是把這個時代武陵山一帶的地形完全標註了出來。沙摩柯沒有學過看不懂,劉行他們卻看得明白,明顯這小子就是在帶着他們繞圈子。

甚至於,他們經過簡單的測量,還推斷出了大概的方向和位置,不考慮繞圈圈的那些路線,已經大概推斷出武陵蠻所在的核心區域在哪裡。當然,誰都有屬於自己的秘密,沙摩柯維護武陵蠻的秘密,他們自然也要維護地圖的秘密。

大家就這樣配合着演戲,最後進入到了核心區域。

告別了鬱鬱蔥蔥的樹林和山地,他們來到了一個類似盆地的環境之中。在山谷之中居然坐落着大量的木屋,甚至是窩棚一樣的存在,這裡便是武陵蠻最大的聚落。

“沙兒你回來了?他們是那邊過來的使團?”老蠻王親自帶人迎接,似乎早就知道沙摩柯已經回來一樣。

如此不難看出,沙摩柯或許並非單純帶着他們繞圈子。或許是避開武陵蠻的埋伏區域,又或者是直接進入埋伏區域,以便認識他的人向老蠻王彙報。若是後者,那麼劉行他們下次膽敢繼續按照這條路不告而來,那麼說不得就要倒黴了。

“阿爹,他們不是使團,而是過來支援的士卒!他們這次出動了一千人,在零陵和桂陽都留下來三百人,這位是劉行劉將軍,負責這次的總指揮!”沙摩柯知道父親誤會了,於是上前解釋道。

老蠻王聞言不免眉頭一皺,他派兵是希望禍水東引,引華夏共和國和蜀漢死磕,這樣他們的壓力就消失了。至於說什麼的要帶着四郡之地,連同上面的山民投靠胡夏共和國之類的話語,更多是外交用語。

先不說南四郡本來就不是他的地盤,且說他只是武陵蠻的蠻王,或許在其他三郡的蠻族裡面也有一定的威望,但絕對做不到,讓他們服從自己的命令,跟着他投靠誰誰誰。

當然,那些都不重要。目前華夏共和國居然只派了一千人出來,這顯然是不打算和蜀漢死磕,這樣他的計劃就必須要改變。但對於這四百人,他還是很不屑的,他武陵蠻一下子就能號召十幾萬人,不考慮糧食問題甚至能拉起一百萬人。

武陵蠻男女都是不錯的戰士,整個武陵山區,二百多萬武陵蠻還是有的。扣除小孩和老人,剩下的都可以作爲戰士參戰。一直以來大漢奈何不了他們,深居高山佔據地利人和是一點,龐大的戰兵數量也是關鍵。

華夏共和國來人少也就算了,爲首的居然還是一個黃毛小子!這讓老蠻王更加不爽!

劉行今年不過二十一歲,去年剛剛及冠,說是黃毛小子也不足爲過。但劉行從180年就加入李煜麾下,學文幾年,學武又幾年,從底層做起到這一步,哪次不是依靠自己的能力上去的?

他是大漢皇族,這個身份非常敏感,所以李煜沒有給他任何特權,但也對他開放所有胡夏共和國公民的權利。他走到這一步,完全是他自己的實力,和其他無關。看到蠻王那不屑的眼神,劉行只是露出了冷冽的眼神,卻也是一晃即過。

“華夏共和國中校,越野將軍劉行,見過沙族長!”劉行緩緩上前,自報家門。

“中校是何職位?”老蠻王疑惑的問了句,不是鄙視,而是真的不明白這個職位。按說他對大漢的那些軍職,多少還是瞭解的,但中校是什麼官職卻的前所未聞。

“中校乃是華夏共和國去年頒佈的軍銜制度等級之一,從剛剛入伍的二等兵,高一級的一等兵,到軍士長下士中士上士,到准尉少尉中尉上尉,之後纔到準校少校中校上校和大校。更上一級則是少將中將和上將,最高一級則是元帥。

劉某乃是越野將軍,按照編制麾下可以統御五千人,只是目前軍隊尚未擴招,所以麾下目前只有一千人。對應的軍銜,便是中校!”劉行據實回答。

還有一件事他沒有說,那就是隨着科技的進步,華夏共和國準備進行新的改編,有些武器即將被淘汰,有些軍中也即將進行改編。依靠人數打仗的時代會逐漸被淘汰,少數精英的散兵作戰將成爲主流。

換言之,以前大漢一個校尉掌管五千人不奇怪,在華夏共和國一個校尉說不得真的只能執掌一千人。劉行不過是中校,到時候只怕麾下只能統御五百人,除非他晉級爲上校。不過據說軍事編制和官職也會發生改變,具體不得而知。

五千人的隊伍,在大漢甚至是蜀漢,統御者差不多也是一方將領。夏侯惇和夏侯淵兩人,麾下就各有五千士卒。老蠻王也沒想到,這劉行看起來年輕,居然已經是夏侯兄弟一個級別的存在,到底是放下了一些輕視之心。

劉行帶來的這四百多人,在他看來的確不夠看,要讓他徹底尊敬對方仍任重道遠。

“我們這次來只有兩個意思!”劉行懶得和老蠻王廢話,“根據華夏共和國,最高人民代表大會的決定。委派我們一千人潛入蜀漢之中,與各位進行接洽。

目的只有兩個:幫助你們對付蜀漢的大軍;幫助你們遷徙到華夏共和國境內,享受平等的公民權利。初期的安置費用華夏政府會安排妥當,在華夏共和國境內,各位能夠承包到屬於你們的土地,甚至有錢也能夠在城市裡面買到屬於你們的房屋……”

“我們什麼時候要遷徙到華夏共和國去?”老蠻王立刻反駁道。

“夏侯兄弟已經開闢出了一條道路,他們並不着急,也看得出來蜀漢打算把武陵徹底開發出來,斷絕你們繼續反覆的可能性。你們要麼遷徙到南中,要麼遷徙到交州的山區,否則被剿滅不過是遲早的事情。但是遷徙到別的地方,你們雖然也是從頭開始,本質上的地位和權利卻是沒有改變,依然是低賤沒有戶籍的山民!

或者說,你們打算和夏侯兄弟,甚至是蜀漢大軍死磕?目前他們在關中已經逐漸穩定了下來,到時候會有更多的軍隊投入到剿滅你們的行動之中,你們能抵抗多久?就算你們都有血性,也該爲你們族內的老弱婦孺,還有後代們的幸福和未來考慮吧?”劉行也曾經擔任過文官,要說辯論能力,在軍中不考慮參謀和陳韜,他便是最厲害的存在。

根據情報,夏侯兄弟的確是徵調了不少的民夫,使用水泥混凝土,在遷陵縣修了一條道路,直接朝着武陵山和核心區域修造過來。武陵蠻的存在已經讓蜀漢感到厭惡,隨着軍備和道路修造技術的提升,他們看來已經打算一勞永逸。

老蠻王不傻,自然明白,頓時表情也變得嚴肅起來……

第95章 三猛士應召第122章 工會與野望第70章 丁原討董卓第85章 李煜的強勢第68章 第一次遠征第164章 血虐倭國軍第35章 趙雲私訪記(上第103章 暗中的爭鬥第99章 關羽和典韋第93章 坑慘了糜竺第80章 引來了大魚第93章 悲催公孫瓚第17章 大決戰序幕第19章 制度的推行第65章 門徒徐元直第52章 曹操統西域第36章 趙雲私訪記(下)第58章 幸福的煩惱第95章 收官的時刻第143章 血虐王凌部第143章 血虐王凌部第123章 工會大整頓(上)第108章 徐福說趙風第153章 海外探險熱第109章 天降的緣分第51章 陳韜的密告第164章 血虐倭國軍第170章 帝國的動作第96章 歐陽行遭舉第138章 戰禍又重啓第11章 村子的危機第34章 自治區印象第124章 絲路的重啓第114章 全民大掃盲第11章 李文戲孟獲第151章 安民和訴苦第34章 領地建設忙第26章 某乃劉玄德第16章 就職的演說第91章 純粹欺負人第154章 道家練氣術第117章 匯合武陵蠻第30章 拜訪陵陽令第32章 事了返鄉去第112章 善後大撤退第111章 作物大封鎖第144章 遭遇地道戰第95章 三猛士應召第106章 陳氏的決定第44章 戰士們出征第135章 金瓜石金礦第46章 張衡佔漢中第53章 建黨準備時第120章 張角託後事第24章 誰也別想走第83章 貨幣與經濟(下)第106章 呂布吞徐州第151章 安民和訴苦第83章 少東家糜竺第169章 登陸番禺港第66章 大建設開始第83章 貨幣與經濟(下)第77章 英烈紀念碑第17章 大決戰序幕第5章 大義的名義第116章 卞玲瓏有孕第62章 狠狠刷聲望第25章 全殲白波軍第11章 李文戲孟獲第116章 卞玲瓏有孕第117章 匯合武陵蠻第18章 最後大決戰第114章 新的波瀾起第166章 戰爭的陰雲第71章 天下大勢定第35章 交心卞玲瓏第90章 開價攬二賢第12章 羣牛變火牛第63章 深山工業區第75章 出征與風波第136章 瘋狂的假幣第69章 戰馬的補充第51章 提議開絲路第101章 獻上投名狀第41章 張氏遭滅族第148章 小樣玩死你第19章 制度的推行第71章 天下大勢定第100章 神兵贈猛將第93章 坑慘了糜竺第79章 商人的雲集第17章 絕對的碾壓第42章 王幸要行動第38章 公開或辭職第23章 特種兵初戰第130章 各自的姻緣第98章 感恩的黃忠第27章 痛踩劉玄德第63章 深山工業區第90章 開價攬二賢
第95章 三猛士應召第122章 工會與野望第70章 丁原討董卓第85章 李煜的強勢第68章 第一次遠征第164章 血虐倭國軍第35章 趙雲私訪記(上第103章 暗中的爭鬥第99章 關羽和典韋第93章 坑慘了糜竺第80章 引來了大魚第93章 悲催公孫瓚第17章 大決戰序幕第19章 制度的推行第65章 門徒徐元直第52章 曹操統西域第36章 趙雲私訪記(下)第58章 幸福的煩惱第95章 收官的時刻第143章 血虐王凌部第143章 血虐王凌部第123章 工會大整頓(上)第108章 徐福說趙風第153章 海外探險熱第109章 天降的緣分第51章 陳韜的密告第164章 血虐倭國軍第170章 帝國的動作第96章 歐陽行遭舉第138章 戰禍又重啓第11章 村子的危機第34章 自治區印象第124章 絲路的重啓第114章 全民大掃盲第11章 李文戲孟獲第151章 安民和訴苦第34章 領地建設忙第26章 某乃劉玄德第16章 就職的演說第91章 純粹欺負人第154章 道家練氣術第117章 匯合武陵蠻第30章 拜訪陵陽令第32章 事了返鄉去第112章 善後大撤退第111章 作物大封鎖第144章 遭遇地道戰第95章 三猛士應召第106章 陳氏的決定第44章 戰士們出征第135章 金瓜石金礦第46章 張衡佔漢中第53章 建黨準備時第120章 張角託後事第24章 誰也別想走第83章 貨幣與經濟(下)第106章 呂布吞徐州第151章 安民和訴苦第83章 少東家糜竺第169章 登陸番禺港第66章 大建設開始第83章 貨幣與經濟(下)第77章 英烈紀念碑第17章 大決戰序幕第5章 大義的名義第116章 卞玲瓏有孕第62章 狠狠刷聲望第25章 全殲白波軍第11章 李文戲孟獲第116章 卞玲瓏有孕第117章 匯合武陵蠻第18章 最後大決戰第114章 新的波瀾起第166章 戰爭的陰雲第71章 天下大勢定第35章 交心卞玲瓏第90章 開價攬二賢第12章 羣牛變火牛第63章 深山工業區第75章 出征與風波第136章 瘋狂的假幣第69章 戰馬的補充第51章 提議開絲路第101章 獻上投名狀第41章 張氏遭滅族第148章 小樣玩死你第19章 制度的推行第71章 天下大勢定第100章 神兵贈猛將第93章 坑慘了糜竺第79章 商人的雲集第17章 絕對的碾壓第42章 王幸要行動第38章 公開或辭職第23章 特種兵初戰第130章 各自的姻緣第98章 感恩的黃忠第27章 痛踩劉玄德第63章 深山工業區第90章 開價攬二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