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大義的名義

楊浪得到吩咐後,權衡了利弊,最終只帶着十多個好手出發。本人甚至做了點化妝,再加上墨門傳下來的斂息之法,把自己喬裝成爲一個商隊的護衛。

其他人則假裝成一支商隊,採買好了貨物之後,浩浩蕩蕩朝着長安前進。

與此同時,四支五千人的叢林小隊,出現在了交州興古郡。這裡在原本的時空裡面,會在建興三年(225年)由劉備設置,不過在這個時空卻是早早被華夏共和國佔據。同時經過五年的時間,已經初步在原有的蠻族部落基礎上,建立起十多個縣城,郡治在宛溫市,也就是後世的雲南省丘北縣一帶。

目前興古郡的郡守,乃是來自交州世家,並且在鬱林郡擔任過縣令的韓藏。原本在一個新設立的郡裡面擔任郡守,韓藏其實並不是很高興。但上任之後才發現自己錯了,華夏共和國對這裡非常看重,並且派出了不少的人力物力,發展這裡的經濟和道路,甚至教育和衛生的投入也是非常巨大。

不僅如此,八大集團軍的李文部和陳韜部,也在這裡集結起來,四萬部隊外加五萬建設軍團每天的伙食和開銷,就支持起了這個郡的經濟。再加上如今交州那邊的運輸條件也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同時至少三十多條木質鐵路也已經開始通車,從番禺那邊倒宛溫這裡也秘密鋪設了一條鐵路。

如今鐵路已經快要完工,火車頭和車廂也已經準備就緒,隨時可以通車。在這五年的時間裡,興古郡的發展速度非常迅速,迅速到嚇人。韓藏很快就發現,這裡的經濟和繁華程度,已經超過了鬱林郡,甚至是南海郡,他這個郡守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最終,當四支部隊開始集結,準備開始戰鬥的時候,他才意識到原來在五年前開始,華夏共和國已經做好了對大漢帝國開戰的準備,這裡將作爲前線陣地使用,也難怪國家會對這裡那麼看重。

只是他想不明白,南中地區到處都是蠻荒,千里無人煙絕對不是一句笑話。猛獸和野人一大堆,道路也不方便,按照他的想法,要打巴蜀,也應該是先把武陵或者南郡打下來,然後再通過上庸直接打入漢中地區,又或者通過三峽地區西去巴蜀。

從南中這裡出發,甚至爲此開發出了興古郡,是不是有點捨近求遠的意味?

他當然不知道李煜真正的目標,這在共和國裡面都是絕密。在持續不斷的肅反運送之中,李煜確保了人大代表大會裡面,不會再出現漢魂成員的情況。終究還是小心爲妙。

“所以說我們要穿透這片原始的叢林,然後直接殺入永昌郡,並且把南方絲綢之路給奪回來,是這樣吧?”陳韜看了看軍事地圖,這是一張衛星地圖軍用地圖,上面有明確是地形以及比例尺,正因爲這樣才讓人覺得這次行動是那麼的……不合邏輯。

這張地圖的來源,那當然是保密,反正李煜不會說,別人也沒有這個技術去解釋。最多是感覺,應該是在某個程度的高空之中,拍攝下來的地圖。問題是什麼東西能夠讓人抵達那麼高的高度……以這個時代大部分人的知識水平而言,當然想不明白,也不敢想明白,顯然不少人也因此想歪了。

按照計劃,他們需要把整個永昌郡南部,連同建寧郡給打下來。這些地方在地圖上看都是山脈和叢林,完全是蠻荒地帶。該死的是除了建寧郡北部,大部分都沒有城鎮存在。

他們要面對的,是絕對的蠻荒,同時還有該死的瘴氣和猛獸!就算把這些地方打下來,也幾乎沒有鎮守的必要,這裡除了少數的野人以外,完全沒有文明的存在。

按說,他們只需要把永昌郡不韋縣周圍的地盤都給打下來就好。大漢帝國在這裡雖然也有投入人力物力進行建設,對永昌郡南部的投入並不多,偌大的地盤裡面根本沒有任何村落或者城鎮。

“元首給我們的任務就是這樣,看看這裡,元首的意思很明確,那就是建設這裡,成爲新的港口城市,如今九真日南兩郡也開始出現移民。華夏共和國的移民還會陸續進行,我們會佔據這偌大的半島,最終成爲我們西去印度地區,甚至是羅馬地區的前線補給城市。”李文拿出更大的地圖,比劃着對陳韜說道。

“只是如今華夏都還沒有統一,我們考慮這些是不是太早了點?”陳韜反駁道。

“記住,我們是軍人,軍人的職責就是服從命令!”李文並不打算和他磨嘰下去。

“喏!”陳韜也不好繼續說些什麼,立刻準備好,隨着李文宣佈戰鬥安排。

這次行動分成四路進行戰鬥,分別朝着建寧郡南部、永昌郡南部、牂牁郡全郡和永昌郡不韋縣發動進攻。這四路大軍主要由李文親自事實,陳韜部則作爲鎮守部隊,重點鎮守牂牁郡和建寧郡南部地區;同時交州的國防部隊,也會調集到這裡進行鎮守。

李文部在完成戰鬥之後,將重點鎮守不韋縣,確保南部絲綢之路的貫通,還有這裡的所有權絕對掌握在華夏共和國手中。

五萬建設兵團會結合當地百姓,最大限度的開荒,並且修出一條土路,確保後勤補給。同時也會有專門的衛生部隊,專門處理南方的煙瘴和疾病問題。

“我知道,大家其實想不明白,爲什麼我們要捨近求遠,繞開武陵和南郡,甚至是河內和河東郡,直接在南方這種蠻荒地區打出局面!

我只想告訴你們,在我們的西邊,穿越了偌大的蠻荒只有,有一條通往華夏之外的絲綢之路,即將打通。

這條道路會讓我們的敵國,也就是大漢帝國變得更加的強大和富裕,這會提升我們以後攻打對方時的難度,但若這條道路歸我們所有,那麼將成爲我國最重要的財政來源!

所以,我們要把這條道路奪下來,它只能屬於我們華夏共和國!”隨着部隊集結完畢,李文和陳韜登山高臺,鄭重的宣佈道。

與此同時,華夏共和國也正式對外發出聲明:大漢帝國過多幹涉域外諸國內政,其殘暴和貪婪令人髮指。華夏共和國出於人道主義的理念,不允許大漢帝國再這樣過多的干預他國的政治。並且勸誡大漢帝國,徹底放棄南部絲綢之路的建設。

在後世這種制裁多了去了,無非就是不想讓別人強大起來,當然如同核武這種玩意,發展中國家若是研究並持有這玩意,也的確有點危險,不過本質上還是爲了打壓別人。

李煜也差不多是把這個概念拿過來,直接把大漢帝國定義成了流氓國,要制裁它!

是的,這是一次正義的戰爭,主要是大漢帝國對印度地區的國家,做出了太多不人道的事情。給當地百姓造成了太多的傷痛,必須要接受制裁。最終制裁的結果,就是讓他放棄南方絲綢之路,這條商路應該被更加人道而且正義的國家掌控,比如華夏共和國……好吧,說這番聲明之後,李煜覺得自己都要吐了。

大漢帝國對此自然是嗤之以鼻,不過卻也是在積極備戰,似乎他們已經意識到了,華夏共和國就算得不到他們的答覆,也會出兵干預南方絲綢之路。同樣不出意料的是,大漢共和國支持華夏共和國的言論,認爲大漢帝國必須要放棄絲綢之路,至少也應該大家分享。

在龐大的利益面前,兄弟情似乎也變得無足輕重,或者說到了現在這玩意已經根本不值一文。大漢帝國佔據了絲綢之路這件事情,讓劉協已經眼紅了很久,他們也希望能夠得到北方絲綢之路的份額。

問題是這兩條道路,都是大漢帝國花費了不少的人力財力才修建起來的,自然不可能分給別人。這種空手套白狼的手段,讓劉辯非常的不爽。

關鍵是隨着大漢共和國的支持,使得這次事情就有了定性。大漢帝國成爲了醜陋的侵略者,而華夏共和國則是正義使者,試圖在大漢帝國手中,解救受苦受難的印度諸國。

問題是,真正有那麼一天,華夏共和國真的會那麼做嗎?這種事情,到時再說吧!又或者說,真的到了那個程度,還又誰會在乎那些?說不得印度那些如同部落般的國家,根本不知道華夏內部發生了什麼事情!

幾乎是同一時間,得到了信號的部隊們,開始直接發動了進攻。在偌大的南方叢林裡面,人數多根本沒沒有任何意義,而且如今也準備進入夏季,這裡會有大量的降雨。先不說對火器的使用會有很大的影響,這裡的地形也並不適合火器使用。

於是很常見的獵弓,還有冷兵器成爲了主流武器,人數也不需要多,五千人直接兵分數路發動進攻,聯絡則主要依靠隨身攜帶的通訊器完成,相隔距離不能超過十里,否則就會失靈,無法取得聯絡。

早在五年之前,大漢帝國就在建寧和牂牁郡安排了三萬部隊進行鎮守。五年下來,在煉體方面,尤其是在製藥方面大漢帝國進步都很快,有大量的南蠻和異域俘虜給他們實驗,要得到數據並不困難。是故五年下來,在可控的進行煉體和服藥下,這三萬部隊至少也在煉體中期修爲,不少將領甚至已經是暗勁中期修爲。

其中已經投靠了大漢帝國的蠻將孟獲孟憂,以及烏戈國國主兀突骨,也分別鎮守兩地。其中孟獲更是帶着一萬部隊,鎮守不韋。此刻更是收到了消息,第一時間開始整兵備戰。

第165章 分裂的倭國第16章 幕後的帝王第36章 墨門的拜訪第3章 華夏的變化第99章 關羽和典韋第118章 向我們證明第132章 海軍的狂想第19章 大軍至雒陽第12章 信號發給誰第112章 李煜要大婚第170章 帝國的動作第59章 決策進行時第98章 感恩的黃忠第79章 商人的雲集第95章 三猛士應召第171章 嗜血的怪物第172章 真正的怪物第168章 和平的演變第6章 喋血的叢林第152章 貫通的海路第116章 輕兵入荊南第69章 戰馬的補充第5章 第一天行軍第20章 入朝見天子第86章 加深的合作第74章 屠殺與救人第2章 山越非山越第38章 傳承者林銘(下)第28章 啓程回雒陽第36章 墨門的拜訪第38章 傳承者林銘(下)第172章 真正的怪物第84章 蔡邕和顧雍第55章 人事和人才第32章 事了返鄉去第3章 華夏的變化第12章 羣牛變火牛第116章 輕兵入荊南第59章 決策進行時第93章 悲催公孫瓚第1章 我不是山越第112章 善後大撤退第97章 遷至桃源鎮第45章 戲忠親筆信第3章 華夏的變化第6章 種子大派發第43章 荀採要出嫁第19章 制度的推行第43章 只能去反抗第113章 雕版印刷術第18章 戰後的安排第101章 獻上投名狀第130章 各自的姻緣第64章 徐福找上門第104章 李煜的後手第132章 海軍的狂想第108章 徐福說趙風第11章 村子的危機第148章 小樣玩死你第21章 冬日入侵者第48章 武夷山部落第27章 痛踩劉玄德第23章 特種兵初戰第31章 愉快的初會第122章 工會與野望第18章 國有與承包第87章 泄露的情報第70章 丁原討董卓第154章 道家練氣術第116章 輕兵入荊南第98章 感恩的黃忠第159章 倭國有金礦第73章 共和國建立第75章 出征與風波第115章 劉宏建漢魂第21章 河東徐公明第11章 李文戲孟獲第142章 輕取汝南郡(下)第87章 泄露的情報第85章 董卓的隕落第101章 獻上投名狀第36章 趙雲私訪記(下)第79章 商人的雲集第19章 高歌鬧革命第165章 分裂的倭國第76章 朝廷文書到第86章 加深的合作第52章 自治區通過第36章 墨門的拜訪第10章 死間的啓用第19章 大軍至雒陽第98章 感恩的黃忠第167章 提前的演變第16章 幕後的帝王第70章 丁原討董卓第81章 經濟來掛帥第43章 只能去反抗第68章 第一次遠征第121章 人造鬼打牆第100章 神兵贈猛將
第165章 分裂的倭國第16章 幕後的帝王第36章 墨門的拜訪第3章 華夏的變化第99章 關羽和典韋第118章 向我們證明第132章 海軍的狂想第19章 大軍至雒陽第12章 信號發給誰第112章 李煜要大婚第170章 帝國的動作第59章 決策進行時第98章 感恩的黃忠第79章 商人的雲集第95章 三猛士應召第171章 嗜血的怪物第172章 真正的怪物第168章 和平的演變第6章 喋血的叢林第152章 貫通的海路第116章 輕兵入荊南第69章 戰馬的補充第5章 第一天行軍第20章 入朝見天子第86章 加深的合作第74章 屠殺與救人第2章 山越非山越第38章 傳承者林銘(下)第28章 啓程回雒陽第36章 墨門的拜訪第38章 傳承者林銘(下)第172章 真正的怪物第84章 蔡邕和顧雍第55章 人事和人才第32章 事了返鄉去第3章 華夏的變化第12章 羣牛變火牛第116章 輕兵入荊南第59章 決策進行時第93章 悲催公孫瓚第1章 我不是山越第112章 善後大撤退第97章 遷至桃源鎮第45章 戲忠親筆信第3章 華夏的變化第6章 種子大派發第43章 荀採要出嫁第19章 制度的推行第43章 只能去反抗第113章 雕版印刷術第18章 戰後的安排第101章 獻上投名狀第130章 各自的姻緣第64章 徐福找上門第104章 李煜的後手第132章 海軍的狂想第108章 徐福說趙風第11章 村子的危機第148章 小樣玩死你第21章 冬日入侵者第48章 武夷山部落第27章 痛踩劉玄德第23章 特種兵初戰第31章 愉快的初會第122章 工會與野望第18章 國有與承包第87章 泄露的情報第70章 丁原討董卓第154章 道家練氣術第116章 輕兵入荊南第98章 感恩的黃忠第159章 倭國有金礦第73章 共和國建立第75章 出征與風波第115章 劉宏建漢魂第21章 河東徐公明第11章 李文戲孟獲第142章 輕取汝南郡(下)第87章 泄露的情報第85章 董卓的隕落第101章 獻上投名狀第36章 趙雲私訪記(下)第79章 商人的雲集第19章 高歌鬧革命第165章 分裂的倭國第76章 朝廷文書到第86章 加深的合作第52章 自治區通過第36章 墨門的拜訪第10章 死間的啓用第19章 大軍至雒陽第98章 感恩的黃忠第167章 提前的演變第16章 幕後的帝王第70章 丁原討董卓第81章 經濟來掛帥第43章 只能去反抗第68章 第一次遠征第121章 人造鬼打牆第100章 神兵贈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