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事了返鄉去

楊浪這一晚對楊賜說了很多,尤其是慫恿楊賜在百官之上設置一個國會,並訂立憲法的這個概念,約束君王的行爲。

這個行動可以是在袁閥上位之後搞,也可以是在現在就搞,不管如何對大家都有好處。

自古以來,孟子就有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對於世家來說這其實還有另一層意義:沒有到達那個程度之前,那麼就以自己家族利益爲基礎進行發展;但家族發展到了一定程度,那麼就要上位當皇帝的了。

縱觀整個華夏曆史,莫過於此。鋒芒過露的世家,最後總是不知不覺就被其他世家推上位,東漢的袁閥,魏晉時代的司馬閥都是如此。

換言之在華夏,扣除少數朝代的特殊情況,皇帝基本上都是被迫去當的。誠然當皇帝可以獲得更大的權柄,但若是阻止不了世家的發展,那麼最終也會落得改朝換代,被新上任的皇帝追殺的下場。

是故每代皇帝,都如同報復性一樣,不斷的針對世家(唐明)。又或者試着如何和世家和平共處,大家相安無事(晉宋)。都說二十四史是二十四家史,何嘗不是這二十四的世家的抗戰史?君權贏了,國家延長十年二十年;臣權贏了,國家壽命縮短十年二十年。

老牌世家們最懂得深藏鋒芒,就算隴西李氏,弘農楊氏都有族人當過皇帝,卻在認可皇帝的族人身份同時,也在不斷與之作對,家族傳承纔可以得到保全罷了。

那麼不妨換個角度考慮問題,比如說一開始就限制君王,讓他成爲一個吉祥物。名義上統御天下,實際上天下卻由世家門閥來共同治理。這樣是不是,就能規避不少的風險。

楊浪的意思就是逐漸內閣,由地方縣城全部有產者,共同投票,選出一個議員進入國會。君王要制定什麼政策,訂立什麼法律,所有議員都需要進行表決,三分之二以上的議員同意,政策才能施行。

不得不說,楊賜的確是被說動了。按照這個邏輯,君主也不能肆意妄爲,看到某個產業比較賺錢,就要收爲國有或者皇室專營。說不得,甚至皇室本身也是壟斷資本主義,也壟斷了某種產業。

但不管如何大家把蛋糕分好了,一則可以避免新的競爭者,二則也能避免誰鋒芒過露被推上高位。大家的利益都能得到保證,關鍵風險可以得到規避。尤其重要的是,楊賜必須要承認,若糧食價格暴跌,家族必須要另外尋找出路,否則經濟會制約家族的發展。

楊賜表示需要考慮考慮,實際上這就意味着他已經被說動。楊浪不會多廢話,繼續說下去說不定反而適得其反。

在楊府休息了一天,他便是回到了軍營之中,先李煜彙報了在楊府的情況。對於結果而言,李煜覺得已經非常不錯。畢竟觀念不可能轉變得那麼快,再則楊賜雖然是族長,但本身也不能真正代表整個弘農楊氏,是故和族人商量商量,那也是理所當然的。

“對了!他還問了屬下,主公要不要答應與楊氏聯姻的事情……”楊浪舊事重提,顯然也是在楊府的時候,被楊賜嘮叨得厲害。

“聯姻就算了,且不說一南一北雙方聯姻也沒有什麼實際的好處,只說我的愛情觀不太一樣,只要真正讓我心動的女人,雙方之間有了愛情,這樣我纔會有成親的想法。

更別說卞玲瓏待我不薄,我也不能辜負了她。再則也不好讓堂堂弘農楊氏的嫡女,來給我當個侍妾對吧?”李煜搖了搖頭回道。

“這是主公您的決定,屬下話已經傳達,任務已經完成。”楊浪卻是推得一乾二淨。

其實李煜不知道的是,楊賜當時還有一個任務下達給楊浪。主要是楊閥的人已經探聽到,李煜的妻子卞玲瓏認了個乾妹妹叫做謝環,與楊浪關係不錯。是故若無法促成李煜和楊氏的聯姻,那麼就讓楊浪抓緊時間把謝環拿下,如此雙方依然有一層聯姻關係在。

雙方本來已經有點感情,楊浪說真的還真不希望這感情背後,帶上家族的利益。不過只怕就算日後他們兩人是因爲感情走到了一起,別人也只會認爲這是一場聯姻吧?

“好了,在雒陽的事情也差不多了。通告全軍,明天開拔,返回自治區!”李煜也懶得繼續就這件事情說下去,直接下達了軍令。

“那麼快就回去了?不在雒陽走動走動?”楊浪很是疑惑,要知道這雒陽可是世家門閥聚集的地方,誰來到這裡不逗留幾天,去各大門閥那裡走動走動。

“他們也不會待見我,去了也是白去。更別說早些時候還把袁閥的府邸給炸了,說不得別人還在想辦法暗害我,留下來給他們下手的機會不成?關鍵是老子頭裡有事,沒時間繼續在這裡浪費時間!”李煜笑了笑,把劉宏的詔書給拿了出來。

楊浪一看,頓時倒吸了一口涼氣。這劉宏怎麼回事,一口氣就把十多個縣城給送到了自治區的麾下,關鍵他看過地圖,武夷山和仙霞嶺一帶偌大的範圍,幾乎相當於也附送了。

關鍵是,官職居然也提升了。自治區相當於提升到了郡級,換言之以後李煜就是郡守,不過感覺就統治範圍而言,已經不下於州牧;武職也提升,官至建威將軍,這可不是什麼雜號將軍,貨真價實的大漢常設軍職。

下轄五個雜號將軍,偏將裨將校尉若干,顯然他們升遷也是必然。

袁渙被升爲郡丞,顯然還是爲了牽制和限制李煜;另外還有安排個名爲荀衍的,擔任長史職位,卻是相當於頂了程昱的官職。

楊浪不知道荀衍是誰,但基本上可以肯定應該是來自潁川荀氏的族人。如此才華而言,應該不會差,就是不知道能力如何。

另外還有那麼幾個沙子,主要就是這十個縣的縣令,李煜不能免除。縣丞以下他可以任免,但縣令必須要留下來。或許是作爲制約,果然劉宏不會讓李煜那麼輕易擴張勢力。

好處就是武將方面,劉宏沒有安排沙子進來。想來也知道,就算進來,只怕也會被徹底架空,是故也就不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了。

軍隊允許提升到五萬人,但還是沒有旨意不得離開自治區範圍內,否則形同造反。後面這條其實有沒有沒有意義,李煜沒事也不可能拉着軍隊到處亂晃。

事情就是這樣,難怪李煜要那麼急着回去,原來是地盤增加了,正打算回去好好看看自己的新地盤。這不屁股後面長了刺,坐不住了啊!

別的將領應該已經知道了這件事情,聖旨似乎是昨天就已經傳下來了,只因爲他休沐所以並不知道而已。楊浪對此自然沒什麼意見,他也懶得在這裡呆下去了。

都說雒陽是名利場,但名利場最是累人。除非真的有這個必要,否則一般人還真不打算牽扯進來。且不說那羣老狐狸,就如同盯着肥雞般算計着自己,只說無邊無際的應酬也是頗爲煩人。

大軍第二天就開拔,劉宏的確待李煜不薄,臨別的時候贈送了不少的軍糧。另外在軍備方面那也給了五千把環首刀,五千面盾牌,五千套鱗甲,十多套精良鎧甲,馬匹都給了八百多匹,都是上好的戰馬,關鍵有公有母,完全可以留着後續繁衍起來。

待李煜離開時,天下黃巾軍已經平定,剩下些許賊寇只需要地方加強戒備就好。義勇軍已經不需要,是故朝廷就下達了命令,各地義勇軍有功者賞,但同時也勒令所有義勇軍就地解散。若過了期限尚未解散者,視同造反。

如此,世家們只怕也不好光明正大組建義勇軍了。再加上北軍五校和朱儁他們陸續迴歸,雒陽的防備也開始提升,就算世家再組建起二十萬義勇軍,也無濟於事了。且到時候,就不是什麼如今勤王,而是光明正大清君側或者造反了!

雒陽沒有了危機,那麼李煜的大軍也就沒必要留着。後者也知道這點,這本來就是他北上勤王的主要原因。與之相對的,什麼黃巾軍則連配角都算不上。

說來也是真是諷刺,全國最大的叛軍居然不是主角,反而是那些打着勤王旗號組建起來的義勇軍纔是正主。好在一切麻煩,否則萌芽前消失,這次勤王算是成功了。

“感覺不是滋味啊!”回去的路上,李文不免抱怨起來。

“有什麼好抱怨的?”李煜回頭問了句。

“打得不過癮,打得比較過癮的也就是白波黃巾了,但依然打得不爽!”李文抱怨道。

其他幾個將領雖然也沒說什麼,但看得出他們此刻心裡也不是很滿意。這一路北上幾乎是順風順水的,打了一場碾壓級別的戰爭,但實際上卻一點都沒有技術含量。

“說到底,黃巾軍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訓練,甚至不少將領都沒有學習過兵法韜略。若這樣你們還輸給他們,我可不饒了你們!要敵人的話,以後要多少有多少,關鍵是這次不少人經歷了戰鬥,見了血,這便是大收穫!

以前我就常聽人說過‘不見血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就算平時鍛鍊得再好,沒有殺過人,沒有和別人拼殺過的士卒,總是少了一份血性!

看看如今後面這二萬餘士卒,他們的精氣神和剛剛出徵時相比,可提升了不少!”李煜卻是覺得這次出動的目的已經達到。一則避免了劉宏被人換下來的危險,二則也讓這些士卒得到了鍛鍊,這就是最好的結果。

說到底還是那句話,戰爭只是政治的延續,政治目的達到了,也不需要繼續用兵了!

大軍回程的時候卻是比來時慢了不少,到底是衣錦還鄉,也不着急,是故就慢慢前進,五六天後才渡河回到了自治區範圍。

“我們又回來了!”踏入自治區範圍內的第一時間,李煜微微一笑。

第2章 黃巾亂爆發第143章 血虐王凌部第80章 各方的反應第133章 漁業帶船業第81章 經濟來掛帥第174章 獻策與懷疑第57章 匆匆又兩年(下)第20章 第二次趕集第135章 金瓜石金礦第69章 劉辯被死亡第87章 劉備的機會第130章 各自的姻緣第175章 五年的和平第46章 戰後慶功宴第134章 發現夷州島第7章 華麗的逆襲第139章 血染的風采第61章 墨門的暴露第148章 小樣玩死你第135章 金瓜石金礦第55章 兵委和政委第18章 國有與承包第118章 向我們證明第73章 共和國建立第52章 曹操統西域第13章 祖橫的報復第14章 追上張曼成第1章 大海商糜勝第125章 八大集團軍第51章 陳韜的密告第80章 引來了大魚第97章 遷至桃源鎮第30章 楊浪說楊賜第152章 貫通的海路第39章 公開審判會第151章 安民和訴苦第28章 鬧劇與演講第58章 幸福的煩惱第137章 孫堅霸交州第56章 後續人才至第61章 墨門的暴露第144章 遭遇地道戰第113章 戰後的餘韻第70章 丁原討董卓第67章 江夏蠻作亂第94章 何人不識君第144章 遭遇地道戰第173章 奪取海岸線第65章 大動亂開始第59章 決策進行時第86章 廬江自治區第2章 山越非山越第119章 與張角初見第39章 公開審判會第8章 進擊的李煜第129章 巧救步練師第134章 發現夷州島第127章 最後的寧靜第98章 感恩的黃忠第6章 真實的底層第160章 第二代問題第82章 新穎的客店第93章 坑慘了糜竺第26章 初見卞玲瓏第76章 無人能阻擋第104章 李煜的後手第32章 事了返鄉去第103章 暗中的爭鬥第111章 輜重遭焚燬第88章 幕後的黑手第155章 系統的變化第92章 騷動的夜晚第33章 墨門與劉宏第15章 徹底服帖了第145章 祖郎部請援第164章 血虐倭國軍第66章 得傳國玉璽第124章 絲路的重啓第10章 孟獲來邀戰第167章 提前的演變第141章 輕取汝南郡(上)第62章 亂世的序幕第64章 各方的反應(下)第69章 戰馬的補充第103章 暴力型革命第102章 豐收的季節第46章 戰後慶功宴第113章 戰後的餘韻第66章 大建設開始第65章 門徒徐元直第38章 傳承者林銘(下)第51章 陳韜的密告第1章 主事欲興師第39章 好壞兩消息第73章 別小看世家第109章 劉備的崛起第173章 奪取海岸線第87章 劉備的機會第12章 祖橫要復仇第45章 純粹欺負人
第2章 黃巾亂爆發第143章 血虐王凌部第80章 各方的反應第133章 漁業帶船業第81章 經濟來掛帥第174章 獻策與懷疑第57章 匆匆又兩年(下)第20章 第二次趕集第135章 金瓜石金礦第69章 劉辯被死亡第87章 劉備的機會第130章 各自的姻緣第175章 五年的和平第46章 戰後慶功宴第134章 發現夷州島第7章 華麗的逆襲第139章 血染的風采第61章 墨門的暴露第148章 小樣玩死你第135章 金瓜石金礦第55章 兵委和政委第18章 國有與承包第118章 向我們證明第73章 共和國建立第52章 曹操統西域第13章 祖橫的報復第14章 追上張曼成第1章 大海商糜勝第125章 八大集團軍第51章 陳韜的密告第80章 引來了大魚第97章 遷至桃源鎮第30章 楊浪說楊賜第152章 貫通的海路第39章 公開審判會第151章 安民和訴苦第28章 鬧劇與演講第58章 幸福的煩惱第137章 孫堅霸交州第56章 後續人才至第61章 墨門的暴露第144章 遭遇地道戰第113章 戰後的餘韻第70章 丁原討董卓第67章 江夏蠻作亂第94章 何人不識君第144章 遭遇地道戰第173章 奪取海岸線第65章 大動亂開始第59章 決策進行時第86章 廬江自治區第2章 山越非山越第119章 與張角初見第39章 公開審判會第8章 進擊的李煜第129章 巧救步練師第134章 發現夷州島第127章 最後的寧靜第98章 感恩的黃忠第6章 真實的底層第160章 第二代問題第82章 新穎的客店第93章 坑慘了糜竺第26章 初見卞玲瓏第76章 無人能阻擋第104章 李煜的後手第32章 事了返鄉去第103章 暗中的爭鬥第111章 輜重遭焚燬第88章 幕後的黑手第155章 系統的變化第92章 騷動的夜晚第33章 墨門與劉宏第15章 徹底服帖了第145章 祖郎部請援第164章 血虐倭國軍第66章 得傳國玉璽第124章 絲路的重啓第10章 孟獲來邀戰第167章 提前的演變第141章 輕取汝南郡(上)第62章 亂世的序幕第64章 各方的反應(下)第69章 戰馬的補充第103章 暴力型革命第102章 豐收的季節第46章 戰後慶功宴第113章 戰後的餘韻第66章 大建設開始第65章 門徒徐元直第38章 傳承者林銘(下)第51章 陳韜的密告第1章 主事欲興師第39章 好壞兩消息第73章 別小看世家第109章 劉備的崛起第173章 奪取海岸線第87章 劉備的機會第12章 祖橫要復仇第45章 純粹欺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