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丁原討董卓

同一天,曹操抵達漢中,帶着麾下這數萬大軍,連同馬騰加入劉辯麾下。劉辯也一改以前的木納,雖然沒有直接把這些臣子當成棋子來使喚,卻也是迅速整頓軍隊,安撫人心。

低調了許多年的劉辯,此刻完全露出了他隱藏起來的獠牙和利爪。無論是治國安邦,還是兵法韜略,居然都絲毫不遜色。以至於之後收到這個消息的李煜,都不由得懷疑這劉辯是不是穿越者。

後來仔細一想也就釋然了,其實歷史上,劉辯根本連表現的機會都沒有,甚至真正治政的機會都沒有就死了。就算有一身的才華,又有什麼意義?結果最後落得木納膽怯,懵懂而無能的名號,也算是天下第一奇冤。

很難想象,一個十四歲的孩子,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漢中的力量整合了起來。

與此同時,衛茲居然也開始舉族搬遷到了這裡。顯然也意識到劉協沒辦法順利就番,於是索性全力幫助劉辯。大量的物資和錢財匯聚過來,衛茲也因此成爲了劉辯的錢袋子,協助荀彧總管漢中這裡的財政。

荀彧的妻子唐氏,父親乃是唐衡,而唐衡是劉辯妻子唐妃的叔父,是故荀彧和劉辯也就成了連襟。如此荀氏也是最大限度的幫助劉辯,除了荀悅和荀衍在特區服務,荀諶尚未出仕,家族裡面最出名的兩個子弟荀彧和荀攸,都來到了劉辯的麾下聽用。

荀氏在潁川書院的人脈也開始迅速發揮出來,大量的寒門或者世家弟子,也第一時間隨着荀彧前往,其中就有曹操早期的軍師婁圭,還有鍾繇、毛玠和杜襲等。

武官方面,有曹操、曹仁、曹洪等曹氏將領,夏侯惇和夏侯淵兩兄弟,更有馬騰,以及逐漸成長起來的馬岱和馬超。小一點的還有馬鐵和馬休,另外曹操他們在西北也收服了不少的將領,其中就有名爲閻行的猛將,更有樑興、侯選、成宜、楊秋、馬玩、張橫、李堪和程銀這本來應該是韓遂八部將的存在。

當劉辯穩定了漢中,正打算開始打出旗號,把益州全部納入麾下的時候。卻不想雒陽那邊,董卓居然連同世家宣佈了他的死亡,這讓劉辯不免心痛,好在卻也在預料範圍內。

荀彧早些時候,已經告訴了他這個可能性,但沒想到董卓居然真的敢那麼做,真是枉費劉宏對他百般維護的栽培!

“姐夫,爲今之計,我等該如何是好?”劉辯只能把荀彧招了過來問計。唐妃是荀唐氏的族妹,所以私下爲了表示親近,劉辯就叫荀彧姐夫。

“陛下若要稱呼臣,可稱呼官職或者表字即可,姐夫二字,臣受之有愧。再則以陛下的身份,也不宜過多親近某個臣子!”荀彧卻是先就稱呼上的問題進行上諫。

這是真的把劉辯當成自己人了,否則的話這番話根本沒必要說。

“朕明白了……那以文若之見,如今我等該如何是好?”劉辯點了點頭,虛心受教。

“這世道已經開始動亂起來,到底還是誰強誰才能說了算。我等不需理睬,關鍵是儘快把整個益州都給打下來纔是關鍵。好在益州牧不得人心,五斗米教已經開始準備煽動百姓起事,到時候我等趁機攻佔整個益州便是!”荀彧緩緩說道。

“那朕是否要打出自己的旗號?”劉辯不免問道。

“善!不管別人承不承認,陛下必須要打出旗號,讓天下人明白,在雒陽的那些都是一羣亂臣賊子,甚至可以號召天下英傑討伐之。

比起沒有正統意義的陳留王殿下,陛下您更具有大漢法統!雖然未必會有什麼實際意義,但至少不會讓我們變得被動!甚至在攻打益州的時候,還能夠帶來不少便利!”荀彧點了點頭,把打出旗號的好處說了出來。

“那有勞文若立刻通告左右文武,前來大殿議事!”劉辯點了點頭,立刻下達了命令,這個時候基本上是爭分奪秒,慢了一步就被動一些。

與此同時,在特區裡面,得知如今的局勢發生瞭如此變化後,很多人的心情都變得很古怪。少數人比如袁渙和荀衍,他們最初是希望能認可朝廷,但顯然劉協已經成爲傀儡,而董卓和門閥把持的雒陽,是否符合法統這點也值得懷疑。

好在荀衍很快就收到了家族那邊的來信,表示讓他繼續呆在特區幫助李煜。更告訴他劉辯已經抵達漢中,即日將在益州正式登基。

至於李煜這裡,荀緄的意思是繼續讓他幫助李煜,能勸他服從劉辯的話最好,不行也最好要促成特區和劉辯的結盟關係。

實在到了某個關頭,他和荀悅兩人,最好全心全意幫助李煜。兩人到底是旁系或者庶出,就算放棄也不會太心痛,但若是李煜能成事,那麼至少可以保全荀氏。得到信件之後,荀衍私下和荀悅商量了一晚上,最後已經不糾結於是否要聽從雒陽朝廷的問題。

袁渙見荀衍閉上了嘴巴,也知道事情有蹊蹺,只是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索性也閉上嘴巴,看看到底未來會走向何處。

在李煜府邸的密室裡面,他小心翼翼把傳國玉璽給放了進去。只要有了這個,至少在大勢所趨的情況下,他能夠讓一切變得更符合法統性。說到底這本來就是錦上添花的存在,誰沒有實力就隨便把它拿出來,甚至直接稱帝,那就會如同原本歷史上的袁術一樣倒黴。

就算擁有它的消息泄露出去一樣麻煩,孫堅就這樣直接被亂箭射死。說起來,現在孫堅那廝,似乎還在當着他的長沙太守吧?

據說丁原已經開始南下,卻不知道是去投奔劉辯,還是去了雒陽。或許誰都不知道,丁原的侄女,便是曹操的正妻丁氏。通過曹操,丁原其實就是隱藏着的帝黨。君不見歷史上董卓要廢立,他卻直接跳出來,反應如此劇烈?!

這次丁原南下,卻不知道是不是信了劉辯已經死去的消息,所以打算去雒陽扶持劉協吧?只能說古代的消息傳遞太糟糕了,只怕他在幷州那個偏遠的地方,還沒有得到消息,說劉辯已經前往巴蜀,曹操也跟了過去的消息。

李煜更關心的是,他是否會和董卓打起來,關鍵是,呂布會不會依然殺了丁原,加入董卓的麾下。歷史到這裡其實已經開始大幅度的改變,但只怕還有些旁枝末節在歷史的自我修復作用下,有可能會依然出現。

只是如今門閥和董卓混在了一起,這諸侯討董是否會有,只怕都是未知之數!

如今,特區已經有部分的官員,主要還是社會黨的黨員們,開始鼓動自己獨.立,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主義政權。不過李煜還打算觀望一番,畢竟要當出頭鳥,也應該是益州那位先帶頭纔好。他吸收火力的效果,比自己不知道強大了多少,何必要費神當出頭鳥?

同一時間,雒陽皇宮之中。

劉協已經完全淪爲了傀儡,至少他被董卓和世家,直接推上了皇帝的位置上,接受了羣臣們的膜拜,算是真正當上了皇帝。但是他一點都高興不起來,只因爲董卓和門閥的聯合起來,幾乎是把他徹底架空。

說難聽點,他如今不管發佈什麼政令,符合世家和門閥利益的那麼沒問題。若是相反,則政令甚至連出皇宮都沒辦法做到。

私下,他甚至聽說,門閥算讓董卓組建名爲國會的東西。後者卻似乎並不打算這樣,只想着當一個權臣。兩者之間的矛盾開始昇華,逐漸演變成西涼軍和禁軍之間的爭鬥。打破這個平衡的,便是丁原的到來!

董卓沒有按照先帝的命令,把劉協帶到巴蜀,丁原顯然已經意識到了他背叛的這個事實。又得知劉辯已經死去的消息,頓時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他麾下數萬大軍每天消耗的糧食可不少,不能耽誤太久,他正在爲這個頭痛着。

“義父,執金吾楊彪求見,他帶來了大批的糧食和補給!”呂布卻是在這個時候走進營房裡面,向他彙報道。或許知道丁原不會見,所以把楊彪送來物資的事情也說了出來。

“讓他進來!”果然是知父莫若子,哪怕是義子,丁原聞言臉色頓時好了許多。

“屬下楊彪,見過丁州牧!”楊彪不多時便面帶笑容進入了營帳之內,向丁原作揖。

“楊大人無需客氣,此番前來,不知所謂何事?”丁原並不打算和他廢話太多,在整個雒陽裡面,執金吾雖然有軍權,但實際上還是一條小魚小蝦,不值一提。

“屬下此番前來,是希望丁州牧能發義軍,消滅董卓逆賊,與我等諸位朝臣,共建共和!”楊彪拱手,鄭重其事的說道。

“共和?”丁原算是第一次聽說這個詞彙。

“事情其實是這樣的……便是這樣,共和制度能夠避免君主亂權,也能保證君主能千秋萬代永存不滅。對大漢還是對我們都有好處,丁州牧不妨考慮考慮?”楊彪把共和制還有它的好處,關鍵還是如今的世道變化都給說了出來,顯然他也看到丁原的臉色越來越凝重,知道對方已經上鉤。

憲法和國會的概念,丁原是第一次聽說。在劉辯已經身亡,劉協還小的情況下或許這是對他和漢室最有利的結果。關鍵是若他能進入國會,也必然會是權臣的一份子,不得不說這個誘.惑很大。

楊彪表示禁軍會第一時間起兵,幫助他討伐董卓,勝算非常大。

丁原想了想,權衡了利弊之後,便答應了下來。次日,起幷州數萬大軍,兵臨雒陽城下,其更是揚言,要董卓放棄兵權,告老還鄉,否則便要奉天討賊!

第18章 戰後的安排第18章 最後大決戰第55章 人事和人才第110章 劉備的算計第139章 血染的風采第103章 暗中的爭鬥第11章 李文戲孟獲第23章 特種兵初戰第114章 全民大掃盲第67章 江夏蠻作亂第7章 完虐雜牌軍第34章 自治區印象第4章 征程的起點第77章 英烈紀念碑第22章 白波軍現狀第110章 劉備的算計第120章 調戲蜀漢軍第53章 建黨準備時第167章 提前的演變第157章 仿若曾相識第112章 李煜要大婚第34章 領地建設忙第109章 天降的緣分第10章 李文VS李懿第35章 交心卞玲瓏第39章 公開審判會第55章 兵委和政委第38章 公開或辭職第83章 貨幣與經濟(下)第136章 瘋狂的假幣第31章 愉快的初會第116章 輕兵入荊南第168章 和平的演變第78章 紙廠出新紙第112章 李煜要大婚第133章 漁業帶船業第29章 自治區擴充第21章 冬日入侵者第110章 劉備的算計第20章 第二次趕集第28章 啓程回雒陽第55章 兵委和政委第151章 安民和訴苦第59章 甘寧的震撼第66章 大建設開始第101章 墨門的瑰寶第15章 徹底服帖了第113章 雕版印刷術第108章 徐福說趙風第100章 忽悠與意外第156章 系統的來歷第68章 事了拂衣去第111章 輜重遭焚燬第35章 交心卞玲瓏第118章 管寧的族弟第77章 兩炮定宛陵第54章 自治區成立第43章 只能去反抗第93章 悲催公孫瓚第11章 李文戲孟獲第125章 八大集團軍第29章 自治區擴充第3章 李煜的外掛第146章 雙方的算計第92章 騷動的夜晚第76章 朝廷文書到第89章 羣雄討李煜第153章 海外探險熱第102章 豐收的季節第19章 制度的推行第10章 李文VS李懿第100章 神兵贈猛將第46章 張衡佔漢中第87章 泄露的情報第174章 獻策與懷疑第159章 倭國有金礦第2章 新都城壽春第104章 李煜的後手第146章 雙方的算計第24章 墨門徒楊浪第47章 初訪武夷蠻第111章 輜重遭焚燬第68章 事了拂衣去第81章 初至自治區第158章 大修煉時代第131章 良政或惡政第66章 得傳國玉璽第120章 張角託後事第70章 真正的目的第133章 漁業帶船業第一年春節第105章 門閥級峰會第167章 提前的演變第1章 主事欲興師第40章 李煜入墨門第51章 陳韜的密告第41章 楊浪說戰爭第36章 墨門的拜訪第132章 海軍的狂想
第18章 戰後的安排第18章 最後大決戰第55章 人事和人才第110章 劉備的算計第139章 血染的風采第103章 暗中的爭鬥第11章 李文戲孟獲第23章 特種兵初戰第114章 全民大掃盲第67章 江夏蠻作亂第7章 完虐雜牌軍第34章 自治區印象第4章 征程的起點第77章 英烈紀念碑第22章 白波軍現狀第110章 劉備的算計第120章 調戲蜀漢軍第53章 建黨準備時第167章 提前的演變第157章 仿若曾相識第112章 李煜要大婚第34章 領地建設忙第109章 天降的緣分第10章 李文VS李懿第35章 交心卞玲瓏第39章 公開審判會第55章 兵委和政委第38章 公開或辭職第83章 貨幣與經濟(下)第136章 瘋狂的假幣第31章 愉快的初會第116章 輕兵入荊南第168章 和平的演變第78章 紙廠出新紙第112章 李煜要大婚第133章 漁業帶船業第29章 自治區擴充第21章 冬日入侵者第110章 劉備的算計第20章 第二次趕集第28章 啓程回雒陽第55章 兵委和政委第151章 安民和訴苦第59章 甘寧的震撼第66章 大建設開始第101章 墨門的瑰寶第15章 徹底服帖了第113章 雕版印刷術第108章 徐福說趙風第100章 忽悠與意外第156章 系統的來歷第68章 事了拂衣去第111章 輜重遭焚燬第35章 交心卞玲瓏第118章 管寧的族弟第77章 兩炮定宛陵第54章 自治區成立第43章 只能去反抗第93章 悲催公孫瓚第11章 李文戲孟獲第125章 八大集團軍第29章 自治區擴充第3章 李煜的外掛第146章 雙方的算計第92章 騷動的夜晚第76章 朝廷文書到第89章 羣雄討李煜第153章 海外探險熱第102章 豐收的季節第19章 制度的推行第10章 李文VS李懿第100章 神兵贈猛將第46章 張衡佔漢中第87章 泄露的情報第174章 獻策與懷疑第159章 倭國有金礦第2章 新都城壽春第104章 李煜的後手第146章 雙方的算計第24章 墨門徒楊浪第47章 初訪武夷蠻第111章 輜重遭焚燬第68章 事了拂衣去第81章 初至自治區第158章 大修煉時代第131章 良政或惡政第66章 得傳國玉璽第120章 張角託後事第70章 真正的目的第133章 漁業帶船業第一年春節第105章 門閥級峰會第167章 提前的演變第1章 主事欲興師第40章 李煜入墨門第51章 陳韜的密告第41章 楊浪說戰爭第36章 墨門的拜訪第132章 海軍的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