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降服關張(上)

劉備的死,對於高謹是最爲有利的。到了傍晚,高謹與關張陳三人回到城中,回到住所歇了一日,詢問了城內的政務,又將關張二人招來。

要令關張對他死心塌地,單純的籠絡手段是行不通的,曹操給予關羽如此多的優渥,錦衣玉食,財物美女,又進封侯爵,最後還是落了一個掛印而去的下場,高謹不能走曹操的老路,因此,高謹決心從另一個方面入手。

撫慰了二人一番,高謹面容一變,對張飛道:“你妄殺糜芳,可知罪嗎?”。

張飛此時總算恢復了理智,大聲嚷道:“知罪便是。”

關羽見高謹面色不善,連忙爲張飛請罪道:“主公,翼德只是失手,還望主公寬恕。”

高謹鐵面無私的道:“失手?莫非只是一個失手。便可誤了一人的性命?”

關羽闔目不語,他心中已經打定主意,若是高謹重重懲戒張飛,他說不得要挾了張飛遠遁了。倒是張飛頗有些敢作敢當的氣概,高聲道:“請主公降罪。”

高謹冷冷的望了張飛一眼,最後目光落在關羽身上:“雲長認爲我該怎麼處置?”

關羽沉吟片刻道:“請主公做主。”

高謹這才道:“原本是殺人償命,但念翼德是無心之失,便輕饒了他一次,重打三十軍棍,貶爲小吏戴罪立功。”高謹頓了頓,目光落在關羽身上:“雲長與翼德既是兄弟,我也不願行株連,只不過方纔雲長爲他求情,你們既情同手足,就一道貶爲小吏。”

“翼德、雲長,你們可服氣嗎?”。

張飛硬氣的道:“服!”

關羽亦是點頭,這不算最壞的結果,說起來他對官職倒是並不介意,亦是道:“主公明斷。”

高謹微微一笑:“那麼,你們明日就去治所報道,素聞雲長和翼德是高義之士,想必不會戴罪脫逃。”高謹一句話算是給自己上了保險,先給他們一個大帽子,讓他們只能老老實實的呆在這徐州做個小吏,斷絕他們逃脫的念頭。

果然張飛、關羽二人俱被高謹激將,紛紛道:“斷不會逃脫。”

……………………………

卻說張飛、關羽到了治所報道,治所中署理公務的陳宮早已接到了高謹的暗示。親自見過二人,道:“二位既是小吏,就必須熟知規矩,這些規矩都需記牢,可明白嗎?”。

說完叫人念出幾個條陳,俱都是橫行不法之類的規矩,張飛、關羽道:“大人,多記牢了。”

陳宮便道:“現在治所的事務多是招納安置流民,你們便立即換了皁衣,去城東的村落,聽從劉保長的安排。”

張飛、關羽領命,一齊出了治所,張飛頗有些不滿的咕噥道:“保長算是什麼東西,你我兄弟竟要聽從他的安排,實在可恨。”

關羽勸道:“三弟,你我現在是戴罪之身,忍住這口氣便是。”

張飛想起昨日向高謹的保證,便不再說話了,滿不情願的與關羽到了城東的村落,打聽了王保長的住址,原來這城東建起了不少的新村。都是安置流民用的,許多流民成百上千的被安置在一處處荒地,隨後搭建起草廬,便算是有了棲息之地,官府又發了耕具,租借耕牛、良種,令他們在劃定的荒地內耕作,這新村裡到處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羣,熱鬧非凡,因爲開耕的季節剛剛過去,許多人有了空閒,因此顯得很是熱鬧。…。

張飛、關羽尋到王保長的住處,稟明瞭來意,王保長倒是長得面善,八尺來高,背有些駝了,不過腿腳很是利索,對關張二人道:“早就稟明治所要他們派兩個幫手來,竟不成想兩個官爺竟這樣的強壯,如此甚好,晌午就要到了,我們一起到桃花莊運粥水來。”

說完套了車,坐上車轅,請關張二人坐在車上,一面道:“百姓以食爲天,若是這粥水送的遲了,說不定又會鬧出什麼亂子,這些流民雖然感戴東武侯的恩德,總算有了安生立命之所。卻也絕不能讓他們餓了肚子,早點運粥水來,讓他們早早填飽肚子纔是正理,否則說不定又要鬧將起來。”

“這世道,我看就是徐州這裡還能有點活路,到處都是打仗,多少人衣不蔽體啊,再加上官府盤剝,誰還活的下去?不打仗的地方也有,荊州那邊就較爲太平,可也難活,咱們這些苦人沒有土地,給大家族們耕種,一年從開春忙到年尾,也最多落個填飽肚子罷了,遇到荒年還不是賣兒賣女?”

“中原一代的曹司空倒是在施行屯田,可也不容易,每年辛苦下來,全部繳了府庫,到了閒時,還要操練打仗,算來算去,還是這徐州最好。”

關羽、張飛很少接觸這樣的底層。倒是覺得他們說出來的話很是新鮮,不說關羽,連張飛多豎着耳朵聽,張飛忍不住道:“那徐州有什麼好的?”

王保長道:“好處多着呢。”一邊趕着牛,一邊道:“就說這開荒歷朝歷代都常見,可二位官差可見過施粥一年讓流民開荒的嗎?見過一州的賦稅說免就免三年的嗎?到了徐州,大家才相信找到了個安生之所,單憑東武侯這份氣魄,大家便知道他對咱們這些草民是極好的。能在他的轄下安頓,那自然是再好不過。”

關羽聽着意動,若有所思。說起來劉關張三人的關係那是再好不過,可是三人的性格卻是各異,尤其是關羽張飛真可謂是截然相反。關羽愛護部下卻驕矜士大夫,張飛則尊敬士大夫虐待部下。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性格反差,很大程度上是由他們的出身決定的。

先說關羽。關羽從前曾賣過棗子,爲什麼會賣棗?自然是因爲殺了人。關羽會成爲殺人逃犯說明了他的出身。如果他出身貴族或者豪門,在東漢末年這種黑暗的政治環境中,自然算不得什麼事。而他會受辱,受辱後會殺人,殺人後會逃跑說明他就是個普通的平民。他在辛苦的逃往中一定會擔驚受怕,備受屈辱,就算在生活相對安定的涿州販棗生涯也不平靜,可謂嚐盡了世間的苦楚。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關羽更明白下層的處境,並且對上層的世家大族產生了某種怨恨的心理。後世曾對關羽有一個相當精闢的評價:“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善待卒伍”自然可以理解爲關羽能夠明白士卒的處境,能夠體恤他們。

而“驕於士大夫”,則是因爲面對真正的士大夫,關羽便自然而然的產生了輕視之心。

孫權給兒子求婚,不嫁也就算了,關羽竟然說出“吾虎女安肯嫁汝犬子乎”這樣傷人的話。

從出身聯繫到後來的行爲,關羽的性格十分明顯,那就是憎惡上層貴族而重視普通的士卒和百姓,也正是因爲如此,他纔會死心塌地的跟隨劉備,劉備本身就以愛民著稱,現在聽王保長一席話,令關羽陷入深思。…。

而張飛來說,他的性格就簡單的多了,對張飛來說,國家和君的代表不是別人,而是他的哥哥劉備。他罵呂布時說:“我哥哥是金枝玉葉,你是何等人,敢稱我哥哥爲賢弟!”且莫小看這個“金枝玉葉”,這是張飛跟隨服從擁戴劉備的基礎。他後來曾說:“哥哥乃漢朝宗派,莫說漢中王,就稱皇帝,有何不可!”一句話揭示了隱藏在張飛靈魂深處的秘密。忠義在張飛身上基本是統一的。但忠高於義。他怒鞭督郵時,主要原因不是因爲督郵是害民賊,而是“督郵逼勒縣吏,欲害劉公”。

他怒鞭督郵的目的不是救民,而是爲了保護哥哥不受別人欺辱。古城會要殺關羽,也是忠高於義的表現。關羽投降了哥哥的敵人曹操,既不忠,且不義,所以他要殺此不忠不義之人。長阪坡大戰時,他懷疑趙雲背叛他的哥哥反投曹操去了,於是要“親自尋他去,若撞見時,一槍刺死了!”

在劉備打江山的艱苦鬥爭中,他屢立汗馬功勞。徐州時捉劉岱,長阪橋退曹兵,取武陵,奪巴郡時擒嚴顏,戰馬超,智敗張郃取瓦口關,立下赫赫戰功。在這些出生入死的戰爭中,張飛的勇武性格深入人心。

所謂“人中呂布,馬中赤免。”在戰場上無人敢輕視呂布,他卻視呂布如無物。在虎牢關時,他面對無人可敵的呂布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酣戰呂布,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衆諸侯人馬,“都看得呆了”。在徐州時,呂布來投劉備,“只見張飛扯劍上廳,要殺呂布”。這很使呂布惱火,曾恨罵張飛說:“環眼賊,你累次渺視我!”在張飛面前,呂布顯得很渺小。

張飛還是唯一的遇見曹操使其不戰而退的大將。曹操從關羽口中聞知“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大驚,回顧左右,“令寫於衣袍襟底以記之”。曹操是一個在矢石交攻之際從不慌神的統帥,戰濮陽時呂布的畫戟擊在他頭盔上他沒有慌神,戰馬超時他割須棄袍被追得繞樹而走沒有慌神,但在長阪橋遇張飛就不同了,“卻說曹操懼張飛之威,驟馬望西而走,冠簪盡落,披髮奔逃。”

不過張飛雖然忠勇,卻又是胸無城府之人,做事適性任情,真率坦蕩,一片天真爛漫。當年在涿鹿時,當劉備看着招軍榜文慨然長嘆時,背後一人厲聲說:“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此人便是張飛。然後他又自報家門,主動提出“當招募鄉勇,與公同舉大事”的建議。在酒店又遇見關羽,邀到他家莊上,他又倡議“我三人結爲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

劉備、關羽、張飛第一次見面,素昧平生,沒有張飛的快口,就不會有結義的事發生,他們會立即風流雲散開的。在征討黃巾起義的鬥爭中,張飛“要斬護送軍人以救盧植”,要殺“怠慢了玄德”的董卓,無不是這個性格的展現。在關羽溫酒斬華雄後,他面對十八路諸侯,高聲大叫:“俺哥哥斬了華雄,不就這裡殺入關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時!”國有常刑,軍有紀律,軍事鬥爭要由統帥節制調遣,方能取得勝利。張飛置此於不顧,面對有爵位的衆諸侯,以步弓手的低微身份,快人快語,大呼小叫,提出作戰意見,率真到“糞土當年萬戶侯”的地步。…。

劉備從陶謙手中得到徐州後,呂布來投。曹操恐二人同心合力進犯許都,於是用“二虎競食”之計,命劉備除掉呂布。劉備看出了曹操的用心,認爲,殺掉勢窮來投的呂布是不義的,不上其當。張飛卻不顧大局,不僅持劍要殺呂布,還叫着說:“曹操道你是無義之人,教我哥哥殺你!”劉備分析了情勢,關羽點頭稱是,張飛仍說:“我只要殺此賊以絕後患!”適性任情,堅持己見,到了固執的地步。

“劉玄德三顧草廬”用張飛的性格陪襯劉備的求賢若渴,雖然重點寫劉備,但張飛的性格比劉備更鮮明。劉備第一次去隆中,未遇諸葛亮,惆悵不已,張飛只說:“既不見,自歸去罷了。”第二次準備去隆中前,他又說:“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喚來便了。”他的這番話受到其兄的斥責,他不明白“孔明當世大賢,豈可召乎”的道理。行無數裡,忽然朔風凜凜,瑞雪霏霏,他忘記其兄剛纔說的孔明是當世大賢的話,又說:“天寒地凍,尚不用兵,豈宜遠見無益之人乎!”

劉備對他的錯話雖然多次“叱止之”,可他還是有話非說不可,決不藏掖半句。第三次去隆中前,他先批評哥哥錯了,後又說:“量此村夫,何足爲大賢。今番不須哥哥去,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條麻繩縛將來!”話語坦率到出格的地步。當劉備拱立階下,恭候諸葛亮睡醒時,他又大怒,對關羽說:“這先生如何傲慢!見我哥哥侍立階下,他竟高臥,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後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幸虧關羽勸住了他,不然他會因一把火而葬送其兄的千秋事業的。

劉備請出諸葛亮之後,以師禮待之。他又批評其兄的師禮太過頭。劉備回答他說:“吾得孔明,猶魚之得水也。”當曹操派夏侯惇率十萬大軍殺來的時候,劉備找他商量對策,他竟說:“哥哥何不使‘水’去。”面對諸葛亮的正確調遣,張飛大笑說:“我們都去廝殺,你卻在家裡坐地,好自在!”

這樣沒有心機之人,一心忠於劉備,此時劉備已死,已是一片茫然,不知何去何從,只有跟着關羽。

劉備的死讓張飛猶如少了一棵大樹,而新的大樹自然而然就換成了關羽。

王保長哪裡會知道這兩個差吏不同尋常,更猜不出他們的心思,只是打開了話匣子便收不住了:“在以往,這徐州是世家豪門的天下,在黃巾之亂之前,這裡雖然繁華,可是和我們這些草民又有何干?後來歷經了戰事,世家們有的進了城,有的去了荊州、揚州,留下了不少的土地,這些土地按大漢朝的規矩,仍然還是那些逃難豪族的,因而也沒人敢耕種,誰知道他們什麼時候回來?若不是東武侯打擊豪強,這些田還得荒着。”

王保長蹉跎一番,又道:“兩位官差可知道鹽池的事?”

關羽、張飛對此事只略有耳聞,倒是不清楚內情,只是聽許多人傳言高謹言而無信,沒收了世家的鹽池,就爲了這個事,張飛還曾私下裡暗罵過高謹。關羽倒是聽出了王保長的話外音,知道里頭有隱情,於是問:“請王保長告知。”

王保長道:“這些鹽池自呂布將軍奪下了東海,本是分給了各世家的,後來東武侯成了徐州之主,便全部收了回來。”

張飛不滿的嘟囔道:“說來說去,還不是強取豪奪。”

王保長瞪了張飛一眼,道:“你懂些什麼?我問你,這些鹽池天生下來就是那些世家的?那些世家哪個不是僕從成羣,早已富得流油了,卻還嫌不夠,又奪鹽池,這是什麼道理?”

“你是官差,連治所的公文都沒有看?公文上說了,這鹽池乃是徐州的,當然歸屬所有的徐州人所有,官府將他們收回,再儘量免除大夥兒的賦稅,這豈不是好?給了那些世族,就等於是成了私產,這些私產全部流入的是世族的口袋,你還指望他們掏出一個子來?”

張飛不肯輕易服輸,吹鬍子瞪眼道:“世族也有好的,平時賙濟些災民也是有的。”

王保長冷笑一聲:“你倒是說的好聽,這些鹽池成了世族的私產,就算人家掏出一點兒來賙濟災民,無非就是博取一個名望罷了,這些本該是徐州人的東西,結果卻成了人家的私產,拿出一點兒來做做樣子,莫非還要咱們這些草民感恩戴德嗎?”。

第12章 再戰許諸第68章 擋我者死第34章 各懷鬼胎第160章 甄氏第一百章第46章 調虎離山第一百零六章第20章 桀驁不馴的陷陣營第5章 肉票第89章 奇襲第45章 內功初成第76章 火中取栗第123章 周倉第73章 勸降第162章 異族第135章 分化第138章 劉備之死第91章 白眊軍第116章 鏖戰第78章 玉璽 名劍 美人第88章 劉備有詐第70章 窮寇莫追第68章 擋我者死第117章 劉備覆亡第67章 圍城打援第58章 小別勝新婚第144章 魏延與黃忠第92章 兵者詭道也第1章 戰許諸第149章 袁紹病危第63章 一家哭何如一路哭第7章 新官上任第19章 玩大了第133章 兩袁相爭第一百零八章第55章 巔峰對決第150章 兄弟反目第80章 美人心第124章 重編白耳軍第1章 戰許諸第118章 梟雄隕落第118章 梟雄隕落第138章 劉備之死第80章 美人心第28章 論功行賞第136章 袁紹慘敗第140章 曹操南進第151章 毒士第72章 奪取山陽關第143章 曹操佔荊州第15章 鴻門宴(二)第74章 進壽春第159章 密謀第79章 一夜荒淫第一百零二章第88章 劉備有詐第35章 公子哥第29章 峨眉槍第一百零六章第14章 鴻門宴(一)第149章 袁紹病危第161章 袁氏失國第50章 立論第124章 重編白耳軍第58章 小別勝新婚第123章 周倉第111章 出兵第115章 對陣第21章 以武服人第157章 猛張飛初戰河北第86章 一代梟雄第148章 益州內部的危機第83章 奪權第4章 田園生活第90章 精銳第69章 騎兵突擊第39章 收降於禁第44章 戰關羽第46章 調虎離山第8章 在其位 謀其政第74章 進壽春第113章 伏擊第71章 目標 壽春第83章 託孤第95章 再戰韓榮第24章 魚兒上鉤第127章 戰前準備第68章 擋我者死第76章 火中取栗第71章 目標 壽春第一百零七章第96章 殺招迭起第10章 伯鸞第56章 巔峰對決(二)第一百零四章第2章 執拗的呂小姐第一百零七章第九十九章第46章 調虎離山第87章 受封東武侯
第12章 再戰許諸第68章 擋我者死第34章 各懷鬼胎第160章 甄氏第一百章第46章 調虎離山第一百零六章第20章 桀驁不馴的陷陣營第5章 肉票第89章 奇襲第45章 內功初成第76章 火中取栗第123章 周倉第73章 勸降第162章 異族第135章 分化第138章 劉備之死第91章 白眊軍第116章 鏖戰第78章 玉璽 名劍 美人第88章 劉備有詐第70章 窮寇莫追第68章 擋我者死第117章 劉備覆亡第67章 圍城打援第58章 小別勝新婚第144章 魏延與黃忠第92章 兵者詭道也第1章 戰許諸第149章 袁紹病危第63章 一家哭何如一路哭第7章 新官上任第19章 玩大了第133章 兩袁相爭第一百零八章第55章 巔峰對決第150章 兄弟反目第80章 美人心第124章 重編白耳軍第1章 戰許諸第118章 梟雄隕落第118章 梟雄隕落第138章 劉備之死第80章 美人心第28章 論功行賞第136章 袁紹慘敗第140章 曹操南進第151章 毒士第72章 奪取山陽關第143章 曹操佔荊州第15章 鴻門宴(二)第74章 進壽春第159章 密謀第79章 一夜荒淫第一百零二章第88章 劉備有詐第35章 公子哥第29章 峨眉槍第一百零六章第14章 鴻門宴(一)第149章 袁紹病危第161章 袁氏失國第50章 立論第124章 重編白耳軍第58章 小別勝新婚第123章 周倉第111章 出兵第115章 對陣第21章 以武服人第157章 猛張飛初戰河北第86章 一代梟雄第148章 益州內部的危機第83章 奪權第4章 田園生活第90章 精銳第69章 騎兵突擊第39章 收降於禁第44章 戰關羽第46章 調虎離山第8章 在其位 謀其政第74章 進壽春第113章 伏擊第71章 目標 壽春第83章 託孤第95章 再戰韓榮第24章 魚兒上鉤第127章 戰前準備第68章 擋我者死第76章 火中取栗第71章 目標 壽春第一百零七章第96章 殺招迭起第10章 伯鸞第56章 巔峰對決(二)第一百零四章第2章 執拗的呂小姐第一百零七章第九十九章第46章 調虎離山第87章 受封東武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