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兄弟反目

卻說袁尚日夜陪伴袁紹。此時審配、逢紀亦感覺到山雨欲來,便將袁尚找到側廳商議道:“三公子,大公子這幾日不知在佈置什麼,恐怕會先聲奪人,三公子不得不防。”

袁尚怒道:“莫非他敢反嗎?”。

審配沉默片刻:“我若是大公子,必反無疑,現在三公子伺候着主公,袁譚不能進宅,定然會認爲嗣位無望。狗急跳牆,何況是大公子仍掌着翼州四成軍馬。”

袁尚一時倒是急了:“若如此,該當如何?”

審配道:“三公子手中也有四成軍馬,只要準備得到,定可高枕無憂。現在當務之急,是拉攏許攸,拉攏住此人,便勝望在握。”

逢紀搖頭:“我聽說大公子不久前就曾拜訪過他,許攸則稱病,閉門謝客,如此看來,他是願意坐山觀虎鬥,而不願涉身其中了。三公子還是莫要將希望放在他的身上爲好。”

袁尚沉眉不語,許攸的性格確實怪誕,既不干涉黨爭,又不在袁紹面前討乖賣好,他到底要的是什麼?

逢紀道:“三公子何不去見一個人… …”

“誰?”袁尚心知逢紀又有了主意,立即起了興致。

“麴義!”逢紀朗聲道出了這人的姓名。

袁尚、審配頓時眼前一亮,紛紛叫好,一時忙亂,竟差點忘了此人,這麴義在袁紹軍亦有超然的地位,誰若是籠絡住他,這一場奪嫡之爭便可見出分曉。

說起麴義,也許知道的人不多,不過說起漢末那場驚心動魄的界橋之戰,大家一定就很熟悉了。在界橋之戰中扭轉乾坤,拯救袁紹於危難之中的人,就是麴義了。不過,他的死,卻有點撲朔迷離,他是死在他自己救過的袁紹手上的。圍繞他的死,還牽涉到漢末各方歷史角逐的一段迷案。

要說麴義,先要從他的姓氏說起,麴姓,原爲鞠姓“漢有鞠譚,生閟,避難湟中,因居西平。改姓麴氏。”由此可見,麴義的祖上原本是姓鞠,涼州人氏,是當地的豪族大姓。他所統帥的士兵應該就是他在和羌族作戰時的部曲。

漢末戰亂不斷,麴義從久居的涼州來到中原,成爲了當時的冀州刺史韓馥的部將。不過在獻帝初平二年,麴義與韓馥反目。韓馥派兵征討,但是被麴義打敗。這是得袁紹正想乘機奪取冀州,麴義的叛亂給了袁紹一個難得的機會。通過與麴義的聯合,袁紹手中又多了一支驍勇善戰的勁旅,這也給原本就怯懦無能的韓馥以沉重壓力,加上公孫瓚對於冀州的強大軍事壓力,不得已,韓馥將冀州拱手相讓。在袁紹奪取冀州的過程中,麴義這支力量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麴義投靠袁紹之後,很快在漢末的戰亂之中體現出自己的價值。獻帝初平二年,袁紹的盟友、南匈奴單于於夫羅背叛袁紹,並劫持了張楊,屯兵於黎陽,袁紹派遣麴義在鄴縣以南大敗於夫羅。

獻帝初平三年,袁紹與公孫瓚在爆發界橋之戰。鞠義受袁紹之命率領八百士兵作爲爲先鋒。並以強弩千餘張對抗公孫瓚的部隊。而麴義面對的公孫瓚則是“步兵三萬餘人爲方陳,騎爲兩翼,左右各五千餘匹,白馬義從爲中堅,亦分作兩校,左射右,右射左,旌旗鎧甲,光照天地”。雖然在麴義的後方有袁紹率領的數萬步兵,但作爲先鋒的麴義,他要面臨的是一場敵衆我寡的戰鬥。…。

果然,戰鬥一展開,公孫瓚就發現麴義兵少,便以騎兵衝擊。麴義的部隊匍匐在地,等公孫瓚的騎兵距離他們不到數十步時,同時跳起,一直向前猛衝,同時千張強弩齊發,公孫瓚的部隊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公孫瓚任命的冀州刺史嚴綱及所屬一千餘人被消滅,公孫瓚大敗,率兵逃走。麴義乘勝追擊,在追擊過程中,再次擊潰公孫瓚,並且一路追到公孫瓚的軍營,拔掉軍營中的牙門旗。公孫瓚的兩千潰軍在逃跑過程中,與袁紹不期而遇。此時的袁紹“惟帳下強弩數十張,大戟士百餘人自隨”,雙方又一次展開激戰。幸虧麴義及時趕到。終於解了袁紹之圍。在整個的界橋之戰中,麴義幾乎是僅憑一己之力,就取得了戰鬥的勝利。

也許是因爲麴義在界橋之戰中的突出表現,從此麴義便成爲袁紹對抗公孫瓚的主要力量。幽州牧劉虞被公孫瓚殺害之後,引起幽州各地方勢力的強烈反抗。獻帝興平二年,烏桓峭王率領七千騎兵,與劉虞的從事鮮于輔迎接劉虞的兒子劉和,並與麴義一起合兵十萬之衆,在鮑丘一帶大敗公孫瓚,斬首二萬餘級。公孫瓚被迫退守易京。麴義又率兵圍攻,雙方相持近一年時間,最後因爲軍糧用盡,不得不退兵。在撤退的過程中,麴義的軍隊遭到公孫瓚的偷襲,損失了全部的車輛輜重。這場攻堅戰可說是麴義生涯之中最爲慘重的失敗了。這場戰鬥也是麴義命運的一個最爲重要的轉折點。

不過麴義這個人也有弱點,他自持有功,對袁紹多有怠慢,正因爲如此,袁紹非但沒有給他封賞,反而刻意的疏遠他,麴義與他的一千先登死士就在鄴城之中,卻處處受制於人。

可是袁尚和他的兩個謀臣都明白,只要拉攏了這一千先登死士。袁譚必死無疑。

袁尚拍手道:“麴義此人愛好美女,可立即尋覓幾個美人送到他的府上,除此之外,還可讓他來做幷州刺史。”袁尚此時已經有了算盤,他與那個高幹一直不睦,若他掌了權,首先便是要收拾這個表兄。

審配道:“某去尋麴義一趟,三公子等好消息便是。”

……………………………

鄴城籠罩着一股莫名的壓抑,壓的人喘不過氣來,幾日之後,袁譚突然帶兵圍住了袁紹的宅邸。聲稱其父已死,乃袁尚與審配等人密謀毒殺。

恰在此時,袁尚軍與袁譚軍在城中鏖戰,袁譚親自帶着一支軍馬要闖入袁紹宅邸,這個時候,一隊人馬突然殺出,一千餘人手持強弩,朝袁譚軍亂射。

袁譚軍一時大敗,被袁尚軍追殺數十里,無奈之下,袁譚只好帶着殘軍前往幷州去投高幹去了。

卻說高幹本就與袁譚交好,而厭惡袁尚,於是收留袁譚。袁尚立即掌握住了翼州的軍馬,又派人前去請袁熙的支持,袁熙權衡形勢,站在了袁尚的一邊。

袁譚於是和高幹商議道:“幷州本是荒涼之地,常此以往,你我必爲袁尚所勝,該當如何?”

高幹亦有擔憂,袁尚佔了翼、幽二州,實力雄厚,現在袁尚還在穩固自己的地位,一旦空出了空暇,必然引軍來攻,憑幷州軍馬加上袁譚的殘軍,如何能敵得過袁尚。…。

袁譚道:“不若請人擊袁尚。”

高幹大驚:“兄弟相爭,如何能引外人來援,非但令人所笑,恐引狼入室。”

袁譚道:“我聽說曹公在許昌,兵精糧足,又新近佔了襄樊,聲勢浩大,可請曹操北上,與袁尚相爭,你我坐山觀虎鬥,若曹操勝,則擊曹操。若袁尚勝,則攻翼州,如何?”

高幹沉眉不語,踟躕片刻道:“曹操實力雄厚,若請他北上,恐會令河北盡落他手,不若去請高謹,高謹佔有青徐二州,並無吞併河北的實力,只請他來到河北與袁尚消耗,你我再做漁翁若何?”

說起高謹,袁譚倒並不憤恨,雖然被高謹俘虜過,但是高謹還是待他不錯的,於是道:“如此甚好,可立即寫書信一封,命人去見高謹。”

………………………………

卻說河北兩袁相爭,頓時傳到許昌,此時曹操率大軍出征未歸,主持軍務之人乃是滿寵,滿寵十八歲時,就在郡中任督郵。當時郡內李朔等人各自擁有部曲,爲害百姓。太守便滿寵前去糾察,李朔等人聞訊後,前來請罪,表示不敢再作惡。後來,滿寵試任高平縣令。縣中督郵張苞貪污受賄,幹亂吏政,滿寵派人將其抓捕並考問,張苞受刑而死,於是滿寵棄官而歸。

192年,曹操至兗州,滿寵被闢爲從事。隨後曹操移漢獻帝於許縣,以滿寵爲許縣縣令。當時曹洪的親戚、賓客在許縣境內界多次犯法,滿寵把他們抓了起來。曹洪向滿寵求情,滿寵不肯放人。曹洪請曹操去求情,滿寵就在曹操來之前把犯法的人提前處斬了,曹操得知後不怒反喜,稱讚滿寵執法嚴格。

名士楊彪入獄後,滿寵負責審問,荀彧、孔融前來求情,請求不要對楊彪用刑,滿寵不肯。而後來,正是因爲對楊彪嚴格拷問而得不到證據,曹操纔不得不將其釋放。後來,袁紹雄霸河北,而汝南郡是袁紹的老家,其門生賓客分佈於諸縣,擁兵拒守。曹操對此甚爲憂慮,以滿寵爲汝南太守。滿寵招募500人,攻下二十多個壁壘,設計誘殺首領十餘人,汝南平定。滿寵俘獲百姓2萬餘戶,士兵2000人,令他們回家務農。

滿寵在曹軍之中一直以酷吏的形象出現,這也證明了他的執法嚴格,不徇私情,因此得到了曹操的信任。此次曹操令他管着軍務,便是知道他能夠恪守職責。

滿寵得到回報,頓時大喜,一邊去向曹操報信,一邊將荀攸找來商議,荀攸是潁川潁陰人。他出身於士族家庭,爲人善良端正,富有智計。荀攸從小失去父母,是跟着祖父和叔父長大的。他外表愚鈍懦弱,內心卻機智勇敢。

十三歲的時候,祖父去世。過去祖父手下一個叫張權的官吏,主動找來要求爲祖父守基。荀攸對叔父說:“這個人臉上的神色反常,我猜他是做了什麼奸猾的事情!”叔父似乎明白了,就趁機盤問。果然張權是因殺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隱藏自身。

這件事傳了出去,大家對荀攸都另眼相看。後來荀攸在朝廷做了黃門侍郎。董卓作亂,荀攸參與了謀劃殺死董卓的事件,被關入獄。董卓被除掉後,荀攸纔出獄。

當時天下大亂,他有意尋找能夠安定天下的人主。曹操迎獻帝建都許縣後,極力尋訪天下英才,聽說荀攸是個十分有才智的人,曹操給荀攸寫去一封書信。信中說:“今天下大亂,這正是有智謀的人大顯身手的好時機!然而您卻駐留在荊州顧盼觀望,耽誤的時光是不是太久了!” 於是徵爲汝南太守,後又拜爲軍師。…。

荀攸見曹操如此器重,於是便投奔曹操,入朝當了尚書。

荀攸覺得曹操是個可以與之共事的人,便甘願爲其所用。曹操久聞荀攸大名,與之交談後,大喜過望,對荀彧、鍾繇二人說:“公達,不是一般的人!我能夠得與他議事,天下有什麼可憂慮的呢!”

這表現了曹操對他的嘉許和信任。

在曹操的衆多謀士中,荀攸的地位僅次於荀彧,也是貢獻最大的之一。

建安三年,荀攸隨曹操征討張繡。荀攸看出當時的形勢對曹操很不利,就對曹操說:“張繡與劉表聯合,互爲犄角之勢,但是張繡人馬靠劉表供給,時間一久,劉表力不能支,必然與張繡分裂。我不如緩兵以待其變;若急切進攻,劉表必拼死相救,我軍不易取到。那時就會形成進退維谷之勢。”

曹操沒聽勸告,出兵對張繡作戰,劉表果然發兵相救,曹軍失利,曹操幾乎死在那裡。

後來就是曹操對荀攸說:“沒有用你的計策才至如此。”從此,曹操對荀攸言聽計從,甚爲倚重,再也不敢輕易否定他的意見了。

荀攸有着超人的智慧和謀略,不僅表現在政治鬥爭和軍事鬥爭中,也表現在安身立業、處理人際關係等方面。他跟隨曹操許多年,能夠從容自如地處理政治漩渦中上下左右的複雜關係,在極其殘酷的人事傾軋中,始終地位穩定,立於不破之地。

三國時代,羣雄並起,軍閥割據,以臣謀主,盜用旗號的事情時有發生。更有一些奸佞小人,專靠搬弄是非而取寵於人。在這種風雲變幻的政治舞臺上,曹操固然以愛才著稱,但作爲鐵腕人物,剷除功高蓋主和略有離心傾向的人,卻從不猶豫和手軟。而荀攸卻能左右逢源,可見他的厲害之處。

荀攸爲曹操出過很多計策,自他起仕之後,先是從中平六年漢靈帝去世,何進輔政,爲與中官權鬥而清選朝官,重用豪門袁氏兄弟,並徵召鄭泰、華歆、荀攸等國內名士二十餘人,荀攸被封黃門侍郎開始,直至何進敗亡,董卓掌權。當時關中多戰事,董卓慘無人道,焚壞古都洛陽而遷長安,致使司隸飢亂,引天下名流大夫所共憤,荀攸於是與鄭泰、何顒等人密謀刺殺董卓,不料事情敗露,荀攸被捕入獄,待董卓死後,才被安然釋放,之後棄官歸鄉,在李傕、郭汜掌權時又被徵辟,封任城相不就職,卻請求爲蜀郡太守,因道路不通滯留於荊州。

滿寵對荀攸自然推崇備至,現在曹操勞師遠征,郭嘉身體欠佳,他只能尋這位荀攸來商議此事。

荀攸聽了河北的消息,頓時道:“伯寧爲何還與我商議?立即發兵攻河北便是。”

滿寵猶豫不決,道:“公達,吾亦知道機不可失,可是曹公率大軍在襄樊,現在留守的軍馬不過四五萬人,現在北上,恐過於倉促,反而會落於下風,更何況曹公未下達命令,我等便擅做主張,怕是不妥。”

荀攸跳腳道:“若是等曹公回來,河北恐要被高謹奪了,現在袁譚、袁尚兩個兄弟不睦,正是進擊河北的大好時機,伯寧可派一人前去幷州見袁譚,與他交好,隨後相約起兵,一齊攻袁尚,待奪了翼州,曹公引軍回來,再發大軍攻幽州,擊袁譚,如此一來,河北盡在我手,若再遲疑,恐怕再無良機了。”

滿寵仍然有點猶豫,輕易發兵,他是不敢的,他是個能吏,卻不是個智謀高遠的人物,若是曹公回來,要問罪,他該如何回答,還是守成一些的好。

荀攸見滿寵如此,怒容滿面,心知定會錯失良機,嘆道:“豎子不與謀。”便起身離去。

滿寵沒來由的捱了一頓罵,心裡頭也很是不痛快,他心裡計算,現在已派人去荊州去信,想必只需一月時間,曹公便有迴音,三月之內,曹公便能引軍回來,現在尚未開春,不宜征伐,正好等待時機,遂不理荀攸的意見,專心等候曹操的回信。

第87章 受封東武侯第55章 巔峰對決第125章 霸業基石第34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零六章第120章 豪強第2章 執拗的呂小姐第121章 招納流民第155章 長安第34章 各懷鬼胎第79章 一夜荒淫第43章 溺戰關羽第51章 三分徐州第25章 長吻第148章 益州內部的危機第75章 城中舉事第155章 長安第一百零八章第98章 挑撥第一百零五章第16章 鬥拳第59章 辯術與謀術第4章 田園生活第43章 溺戰關羽第46章 調虎離山第47章 破城第58章 小別勝新婚第136章 袁紹慘敗第43章 溺戰關羽第94章 舌戰第158章 反間第150章 兄弟反目第83章 託孤第55章 巔峰對決第141章 江東猛虎第68章 擋我者死第123章 周倉第79章 一夜荒淫第146章 孫策奪荊州第43章 溺戰關羽第29章 峨眉槍第九十九章第87章 受封東武侯第24章 魚兒上鉤第24章 魚兒上鉤第92章 冒險第161章 袁氏失國第126章 袁紹的野心第一百零五章第75章 城中舉事第71章 目標 壽春第44章 戰關羽第22章 蛛絲馬跡第161章 袁氏失國第154章 馬孟起第154章 馬孟起第135章 分化第117章 劉備覆亡第47章 破城第44章 戰關羽第7章 新官上任第40章 進軍劉備第94章 舌戰第150章 兄弟反目第68章 擋我者死第九十九章第34章 各懷鬼胎第121章 招納流民第76章 火中取栗第84章 看這徐州是誰家天下第133章 兩袁相爭第115章 對陣第38章 使詐第11章 峨眉針第28章 論功行賞第12章 再戰許諸第74章 進壽春第16章 鬥拳第55章 巔峰對決第150章 兄弟反目第146章 孫策奪荊州第91章 白眊軍第122章 糜芳的投名狀第58章 小別勝新婚第25章 長吻第10章 伯鸞第114章 俘張飛第145章 說降第53章 河北槍王第67章 圍城打援第93章 俘虜陳到第67章 圍城打援第64章 突襲第64章 突襲第29章 峨眉槍第42章 奔襲第87章 受封東武侯第81章 紀靈 你的死期到了第56章 巔峰對決(二)第73章 勸降
第87章 受封東武侯第55章 巔峰對決第125章 霸業基石第34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零六章第120章 豪強第2章 執拗的呂小姐第121章 招納流民第155章 長安第34章 各懷鬼胎第79章 一夜荒淫第43章 溺戰關羽第51章 三分徐州第25章 長吻第148章 益州內部的危機第75章 城中舉事第155章 長安第一百零八章第98章 挑撥第一百零五章第16章 鬥拳第59章 辯術與謀術第4章 田園生活第43章 溺戰關羽第46章 調虎離山第47章 破城第58章 小別勝新婚第136章 袁紹慘敗第43章 溺戰關羽第94章 舌戰第158章 反間第150章 兄弟反目第83章 託孤第55章 巔峰對決第141章 江東猛虎第68章 擋我者死第123章 周倉第79章 一夜荒淫第146章 孫策奪荊州第43章 溺戰關羽第29章 峨眉槍第九十九章第87章 受封東武侯第24章 魚兒上鉤第24章 魚兒上鉤第92章 冒險第161章 袁氏失國第126章 袁紹的野心第一百零五章第75章 城中舉事第71章 目標 壽春第44章 戰關羽第22章 蛛絲馬跡第161章 袁氏失國第154章 馬孟起第154章 馬孟起第135章 分化第117章 劉備覆亡第47章 破城第44章 戰關羽第7章 新官上任第40章 進軍劉備第94章 舌戰第150章 兄弟反目第68章 擋我者死第九十九章第34章 各懷鬼胎第121章 招納流民第76章 火中取栗第84章 看這徐州是誰家天下第133章 兩袁相爭第115章 對陣第38章 使詐第11章 峨眉針第28章 論功行賞第12章 再戰許諸第74章 進壽春第16章 鬥拳第55章 巔峰對決第150章 兄弟反目第146章 孫策奪荊州第91章 白眊軍第122章 糜芳的投名狀第58章 小別勝新婚第25章 長吻第10章 伯鸞第114章 俘張飛第145章 說降第53章 河北槍王第67章 圍城打援第93章 俘虜陳到第67章 圍城打援第64章 突襲第64章 突襲第29章 峨眉槍第42章 奔襲第87章 受封東武侯第81章 紀靈 你的死期到了第56章 巔峰對決(二)第73章 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