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毒士

卻說高謹在徐州、青州整頓軍馬。收納流民,安養聲息了半年,先是聽說曹操南下,與孫策爭奪荊州,便尋思攻曹操,以牽制其南下的軍馬。

陳宮道:“孫策、曹操爭奪荊州,主公何必干涉,若是曹操引軍而回,孫策必然侵佔荊州全境,孫策此人亦是梟雄,若是令他在南方獨大,將來必是心腹大患,何不如令孫策、曹操鶴蚌相爭?”

高謹深以爲然,他是畏曹心理在作怪,總認爲曹操最強,所以千方百計要想削弱曹操,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現在的曹操實力並非之後那樣雄厚,雖然也要防備,可是牽制了曹操卻唯獨去讓孫策坐大,卻實在是愚不可及的事。

之後。高謹將目光落在袁術身上,袁術的實力已經逐漸消弱,孫策已經完全脫離了袁術,除此之外,由於袁術的暴戾,整個南陽之地亦出現不少黃巾殘餘匪患,若是這個時候拿下壽春、南陽、汝南,自然是再好不過。

恰在這時,有二人前來求見,高謹問對方姓名,方知是黃忠、魏延二人,大喜之下,立即出迎,黃忠、魏延未待行禮,高謹連忙止住,道:“二位不必多禮,二位皆是國士,吾當以國士之禮待之。”

黃忠、魏延二人一頭霧水,二人遠在荊州爲將,聲名不顯,高謹卻如此厚待,令人摸不着頭腦,不過高謹的厚遇着實令他們感動不已。

高謹即命他們爲中郎將,正好青州軍剛剛成立,便以黃忠爲正,魏延爲副,統帥這一路軍馬。

要知道。高謹手中只有幷州、泰山、青州三支軍馬,其餘雖還有白耳營、陷陣營、憲兵營,卻都規模較小,高謹一下子分出三成的軍馬出來給黃忠、魏延,足見對他們的器重,令黃忠、魏延生出爲高謹死心塌地之心。

他們從前雖也是中郎將,可是並不顯赫,畢竟他們的頂頭上司是掌握兩州的大軍閥,而從前的上司韓玄卻不過是一郡的首領,相距千差萬別,從前他們手底下只有幾千軍馬,而現在卻是三萬人,一下子就成了青徐二州的新貴,令人羨慕。

這個時候,河北的消息傳來,又來了袁譚的信使,請高謹出兵共敵袁尚,高謹立即召集衆將,問衆將的意見。

衆人紛紛道:“這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主公當立即率軍北上,若有延誤。悔之莫及。”

高謹深以爲然,立即點將出徵,令關羽、張飛率一路軍馬爲先鋒,自己則徵集糧秣,隨後出發。

這個消息傳到許昌,滿寵仍是無動於衷,而荀攸卻是慌了,尋滿寵道:“將軍若再延誤,悔之莫及。”

滿寵猶豫道:“未得曹公命令,不敢發兵。”

荀攸徒呼奈何,惻然而出滿寵府,現如今曹軍的兵符在滿寵手中,他亦無可奈何,正當荀攸失望之極,卻有一人前來拜訪,問清了對方的姓名,荀攸才知道乃是賈詡,於是令人請進來。

賈詡見了荀攸,哈哈一笑,朝他行了禮,道:“高謹已出兵河北,荀公可聽說了嗎?”。

賈詡在年少時並不出名,只有當時名士漢陽閻忠異之,說賈詡“有張良、陳平之奇。賈詡初時察孝廉爲郎,因有病辭官,西還至汧,路上遇見氐人,與其同行的數十人皆爲氐人所抓。賈詡爲脫身,便騙他們說:“我段公外孫也。汝別埋我,我家必厚贖之。”當時太尉段熲,因爲久爲邊將,威震西土,所以賈詡便假稱是段熲外甥嚇唬氐人,氐人果然不敢害他,還與他盟誓後送他回去,而其餘的人卻都遇害了。…。

永漢元年九月,董卓廢少帝劉辯,立獻帝劉協。十一月,董卓自爲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賈詡在此時以太尉掾爲平津都尉,後升討虜校尉。時董卓之婿中郎將牛輔屯兵於陝,賈詡便在牛輔軍中輔軍。

初平三年,董卓被殺,便遣使詣長安求赦。王允爲人剛直,但卻沒有同意,李傕等人更加恐懼,不知所爲,準備各自解散,逃回歸鄉里。

賈詡當時因爲是董卓所部的官吏。爲求自保,便出面阻止了他們,對李傕等人說:“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衆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衆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爲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徵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此計爲衆人採納。於是李傕等散發“王允欲洗盪此方之人”的流言,聯絡西涼諸將,率軍晝夜兼程,奔襲長安,及至長安城下,已聚合10餘萬之衆。李傕與樊稠、李蒙等圍攻長安城,因城防堅固攻而不克。後由城內叛變士兵引導李傕軍入城,與守將呂布展開巷戰,呂布兵敗,僅率百餘騎出逃。李傕等縱兵擄掠,吏民死者萬餘人,屍積滿道。太常種佛、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等被殺。李傕等擁兵至南宮掖門,威逼獻帝和司徒王允,封李傕爲揚武將軍、郭汜爲揚烈將軍、樊稠爲中郎將。李傕又殺司棣校尉黃琬、左馮翊宋翼、右扶風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一時間,京城腥風血雨,朝野大亂。

可以看出,賈詡的一句話雖然是爲自己考慮,然而卻給別人帶來了無窮的災難,使東漢再次陷入了混亂狀態。後來賈詡爲左馮翊。李傕等以賈詡之功欲封其爲侯,賈詡說:“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堅決不受。李傕等又讓賈詡爲尚書僕射,賈詡說:“尚書僕射,官之師長,天下所望,詡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縱詡昧於榮利,奈國朝何!”於是拜賈詡爲尚書。雖然如此,李傕等對等賈詡總是“親而憚之”。時賈詡之母去世,賈詡辭掉官職,被拜爲光祿大夫。

興平二年,李傕、郭汜、樊稠起兵襲佔長安,共同把持中央朝權後,三人互相猜忌,爭權奪利,多次打鬥起來。賈詡每次都以大體責之,所以三人雖心中不和,但表面上還過得去。於是三分長安城。各守其界。同年春,李傕使騎都尉胡封刺死樊稠,李、郭之間矛盾日益激化,開始交兵。李傕請賈詡爲宣義將軍,以助自己。後二人罷兵,賈詡便上還印綬。

當時將軍段煨與賈詡同郡,屯駐華陰,賈詡便去投靠段煨。賈詡向來知名,爲段煨軍所望。段煨怕賈詡奪其兵權,所以表面上對賈詡禮遇甚厚。賈詡看出後,心中不能自安。

南陽張繡與賈詡暗中有來往,張繡便派人去迎接賈詡。賈詡臨行時,有人對賈詡說:“煨待君厚矣,君安去之?”賈詡說:“煨性多疑,有忌詡意,禮雖厚,不可恃,久將爲所圖。我去必喜,又望吾結大援於外,必厚吾妻子。繡無謀主,亦願得詡,則家與身必俱全矣。”賈詡至張繡處,張繡大喜,果然率子孫前來迎接。而段煨知賈詡去,也果然善待其家屬。

在賈詡的說服下,張繡屯兵宛城與荊州牧劉表聯合。從此,二人便成爲曹操的心腹之患,曹操多次率軍攻打張繡。…。

曹操南征張繡,包圍張繡據守的穰城。此時,曹操聞悉謀士田豐勸冀州牧袁紹趁虛襲取許都,欲迎獻帝號令天下,立即從穰城解圍撤退。張繡率兵尾隨追擊。五月,劉表派荊州軍佔據安衆,切斷曹軍退路,企圖與張繡夾擊曹軍,曹操出奇兵大敗張、劉聯軍。曹軍獲勝後,速行北撤。張繡親自率兵追擊,賈詡勸阻說:“不可追也,追必敗”,張繡不聽,強行追擊,被曹操親自斷後所擊敗。賈詡這時又對張繡說:“促更追之,更戰必勝。”張繡說:“不用公言,以至於此。今已敗,奈何復追?”賈詡說:“兵勢有變,亟往必利”。

張繡遂聽從賈詡意見,收集散兵,再行追擊,竟將曹操後衛部隊擊潰。得勝後,張繡問賈詡:“繡以精兵追退軍,而公曰必敗;退以敗卒擊勝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驗也?”賈詡說:“此易知耳。將軍雖善用兵,非曹公敵也。軍雖新退,曹公必自斷後;追兵雖精,將既不敵,彼士亦銳,故知必敗。曹公攻將軍無失策,力未盡而退,必國內有故;已破將軍,必輕軍速進,縱留諸將斷後,諸將雖勇,亦非將軍敵,故雖用敗兵而戰必勝也”。張繡大爲佩服。

當時的袁紹遣人招降張繡,並與賈詡結好。張繡準備同意,賈詡先於繡坐上對來使說:“歸謝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國士乎?”張繡驚懼地說:“何至於此!”並暗中對賈詡說:“若此,當何歸?”賈詡說:“不如從曹公。”張繡說:“袁強曹弱,又與曹爲仇,從之如何?”賈詡說:“此乃所以宜從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紹強盛,我以少衆從之,必不以我爲重。曹公衆弱,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三也。願將軍無疑”!張繡從其言,於十一月率衆歸順曹操。

張繡的歸順使曹操在官渡之戰中避免了兩面作戰,所以曹操聞後大喜,親自接見賈詡,執其手說:“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遂拜賈詡爲執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同時拜張繡爲揚武將軍,並讓其子曹均娶張繡之女爲妻。

如果認可曹操是一代梟雄的話,在三國時代,真正在謀略上擊敗曹操,並讓曹操自己都很佩服的人,就是賈詡了,賈詡可稱三國實力派謀士。這是從兩個方面講的,第一是他的所謀略之奇之準,頗有些算無遺策的感覺,其所謀影響之巨,無愧於第一謀士之稱;第二是因爲他是最典型意義上的權術家,不像諸葛亮身擔丞相之職,重在治國安邦,也不像周瑜承荷將帥之任,長於領兵作戰。賈詡更無意於成爲擁兵自重、稱霸一方的軍閥,他的身份永遠在幕後,他不斷地從某個將軍深厚的帷幕後閃身而出,表面上是獻計,卻往往收到運籌帷幄的效果。

只要自己的計謀有用武之地,他並不在乎江山變色,他爲李傕、郭汜出主意,也不是要真心輔佐他們。賈詡之所以在分明看出張繡沒有遠大前途的前提下,仍毅然委身於張繡帳下,僅僅是因爲張繡能夠對他言聽計從,能使他的謀略得以施展。

東漢末年,禮教已無法維繫人心,喊着忠義的人往往是舉着忠義的旗號,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個人在道德失範的同時,又要面對風雨飄搖的亂世。在這個亂世,個體生命沒有任何保障,軍閥混戰、外族劫掠、強盜橫行、天災不斷,在這樣一個風雲變色的時代,所有的道德都要讓位於生存的需要。而這些矛盾在賈詡的出生地--武威,又是尤其地尖銳突出。僻處西涼的武威,仁義禮教的道德規範本來就淡薄,與遊牧民族鬥爭與雜處的生**驗、嚴峻的生存環境的考驗是賈詡不會去在意那些已經變得虛僞的道德,他的謀略只是關注生存,以他和他周邊的人的生存爲第一義,因爲沒有精神束縛,他可以縱橫馳騁地展現自己的謀略才華。正是在這種精神自由中,他的謀略達到了權變的極至。…。

雖然賈詡常以漢室忠臣自詡,也確曾有功於皇上,但他顯然更熱衷於放縱自己天賦的謀士才華,而較少計較千秋功名。在各路軍閥此起彼伏的混戰中,在漢獻帝由長安到洛陽的奔命過程中,在東西二京的喋血殺伐中,都能看到賈詡的智慧。

賈詡向郭、李二人提的建議幾乎使得整個東漢王朝失去了最後一棵救命草,當年陳勝、吳廣被迫‘揭竿而起‘,所持的理由,正與賈詡此時的想法相同。區別是,無論陳勝、吳廣還是李傕、郭汜,他們都屬當事者,而賈詡則完全是局外人,換言之,這一番建議,雖然可以救李傕、郭汜性命於一時,對賈詡則沒有絲毫好處。

不然,當李、郭二人成功後欲封賈詡爲‘尚書僕射‘,他也就不會堅決推辭了。‘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賈詡話說得頗有自知之明。初平三年六月,李傕、郭汜打破長安城池,王允被戮,呂布出逃,屍遍長安。據說,董卓初死之時,三輔地區百姓尚有數十萬戶,經過李傕、郭汜的放兵劫掠,僅僅兩年間,民已‘相食略盡‘,好一片悽慘。一計可以危邦,片言可以亂國,正賈詡之謂也。他側身在殺人如麻的強盜身後,貌似藹然文士,一面犯下滔天奇罪,一面又能成功地躲避千夫所指,這份能耐,孰能及之?

賈詡不是平庸的人,他與張繡的關係最好,早在長安時,張繡就有意將賈詡拉攏至帳下,一俟賈詡秘密來投,立刻便對他言聽計從。奇怪的是賈詡之所以投奔張繡,不僅因爲張繡的張臂歡迎,更在於這樣一個判斷:‘張繡,一個沒腦袋的主兒。‘以賈詡的才華,在分明看出張繡沒有遠大前途的前提下,仍毅然委身於張繡帳下,明珠投暗,龍遊溝壑,這裡面便頗可揣測賈詡的真實用意。他喜歡謀略,他需要一個可以使自己的才華盡情馳騁的疆場。如果謀略是一種美,聯繫到他當年不可思議地替李傕、郭汜出的餿主意,則賈詡正好被我們理解成這樣一個唯美主義者:只要自己的計謀有用武之地,他並不在乎江山變色。看出這一點,賈詡投靠張繡而不是曹操、袁紹,便是最爲順理成章的事了。曹操手下謀士如雲,其本人又計謀百出,賈詡在那裡註定難呈鶴立雞羣之勢;袁紹貌似強大,但這人志大才疏,又有着一個奇怪而又致命的弱點:只要對自己有利的計謀,他一概不採納;劉表可不去說他了,而好做皇帝夢的袁術,缺少虛懷下士的品德,賈詡註定沒法活得從容。賈詡與呂布有仇,當時尚力單勢薄的劉備當然更入不了賈詡視野,況且劉備還一直和呂布關係密切。

所有人提到曹操平生所吃之敗仗,都不會不提‘宛城戰張繡之時‘,那也是曹操輸得最爲悽慘的一仗,長子曹昂及貼心猛將典韋相繼陣亡,自己所乘的大宛良馬‘絕影‘,亦中箭而死,可說狼狽至極。毫無疑問,這一仗曹操其實是輸給賈詡的。賈詡後來又贏了曹操一回合,那一仗雖無多少戰略意義,卻極端神奇,可以讓曹操作爲教科書,好好琢磨研習一番——曹軍撤退了,張繡立功心切,急不可待地要領軍追趕。賈詡在一邊連連阻止,張繡不聽。無謀的張繡難免會想:與曹操交戰,而竟能逼得他退軍,此乃千載難逢之機,此時不乘勝追擊,痛下殺手,更待何時。然而,不聽謀士之言,註定要失敗的,張繡的追兵就被曹操殿後部隊殺得大敗虧輸,狼狽逃回。繡謂詡曰:“不用公言,果有此敗。”張繡誠懇地向賈詡道歉。詡曰:“今可整兵再往追之。”繡與表俱曰:“今已敗,奈何復追?”詡曰:“今番追去,必獲大勝;如其不然,請斬吾首。”繡信之。

第二次追擊,張繡大有斬獲,把曹操殺得潰不成軍。不僅曹操對自己的失敗極爲納悶,張繡和劉表也滿腹狐疑的向賈詡請教爲什麼得勝之兵失敗,而失敗後再追卻取得勝利。賈詡曰::“此易知耳。將軍雖善用兵,非曹操敵手。操軍雖敗,必有勁將爲後殿,以防追兵;我兵雖銳,不能敵之也:故知必敗。夫操之急於退兵者,必因許都有事;既破我追軍之後,必輕車速回,不復爲備;我乘其不備而更追之:故能勝也。”

也正是因爲如此,賈詡投曹操,確實是有本錢的,至少曹操十分看重他,只不過曹操他明白他不擇手段的性格,雖然給了他高規格的待遇,卻並沒有給予他過多的權柄,相比起荀彧、郭嘉起來,賈詡明顯是處於冷藏的人物,此次聽說高謹進軍河北,他終於坐不住了。

第161章 袁氏失國第一百章第32章 驅虎吞狼第一百一十章第157章 猛張飛初戰河北第57章 裸奔第一百零三章第93章 俘虜陳到第13章 陷陣第65章 泗水關內斬陳蘭第94章 舌戰第155章 長安第151章 毒士第160章 甄氏第22章 蛛絲馬跡第66章 有進無退第26章 曹軍大敗第九十九章第71章 目標 壽春第61章 VS張飛第48章 禮賢下士第149章 袁紹病危第139章 降服關張(上)第116章 鏖戰第132章 刁鑽取勝第一百零二章第143章 曹操佔荊州第9章 定計第44章 戰關羽第139章 降服關張(上)第55章 巔峰對決第80章 美人心第21章 以武服人第46章 調虎離山第62章 斬車胄第75章 城中舉事第33章 陳宮到訪第160章 甄氏第38章 使詐第88章 劉備有詐第16章 鬥拳第70章 窮寇莫追第137章 俘虜也是生意第80章 美人心第13章 陷陣第27章 斬殺宋憲第1章 戰許諸第83章 奪權第125章 霸業基石第137章 俘虜也是生意第70章 窮寇莫追第一百零八章第86章 新婚之夜第89章 奇襲第93章 俘虜陳到第123章 周倉第151章 毒士第61章 VS張飛第52章 不速之客第73章 勸降第123章 周倉第48章 禮賢下士第152章 名士第65章 泗水關內斬陳蘭第121章 招納流民第一百零八章第79章 一夜荒淫第147章 蜀中土皇帝第117章 劉備覆亡第54章 激鬥第1章 戰許諸第一百零七章第136章 袁紹慘敗第一百零三章第146章 孫策奪荊州第20章 桀驁不馴的陷陣營第67章 圍城打援第16章 鬥拳第32章 驅虎吞狼第89章 奇襲第11章 峨眉針第64章 殺第45章 內功初成第40章 進軍劉備第88章 劉備有詐第97章 反敗爲勝第1章 戰許諸第16章 鬥拳第86章 一代梟雄第5章 肉票第57章 裸奔第123章 周倉第一百零五章第2章 執拗的呂小姐第122章 糜芳的投名狀第97章 反敗爲勝第118章 梟雄隕落第35章 公子哥第114章 俘張飛第29章 峨眉槍
第161章 袁氏失國第一百章第32章 驅虎吞狼第一百一十章第157章 猛張飛初戰河北第57章 裸奔第一百零三章第93章 俘虜陳到第13章 陷陣第65章 泗水關內斬陳蘭第94章 舌戰第155章 長安第151章 毒士第160章 甄氏第22章 蛛絲馬跡第66章 有進無退第26章 曹軍大敗第九十九章第71章 目標 壽春第61章 VS張飛第48章 禮賢下士第149章 袁紹病危第139章 降服關張(上)第116章 鏖戰第132章 刁鑽取勝第一百零二章第143章 曹操佔荊州第9章 定計第44章 戰關羽第139章 降服關張(上)第55章 巔峰對決第80章 美人心第21章 以武服人第46章 調虎離山第62章 斬車胄第75章 城中舉事第33章 陳宮到訪第160章 甄氏第38章 使詐第88章 劉備有詐第16章 鬥拳第70章 窮寇莫追第137章 俘虜也是生意第80章 美人心第13章 陷陣第27章 斬殺宋憲第1章 戰許諸第83章 奪權第125章 霸業基石第137章 俘虜也是生意第70章 窮寇莫追第一百零八章第86章 新婚之夜第89章 奇襲第93章 俘虜陳到第123章 周倉第151章 毒士第61章 VS張飛第52章 不速之客第73章 勸降第123章 周倉第48章 禮賢下士第152章 名士第65章 泗水關內斬陳蘭第121章 招納流民第一百零八章第79章 一夜荒淫第147章 蜀中土皇帝第117章 劉備覆亡第54章 激鬥第1章 戰許諸第一百零七章第136章 袁紹慘敗第一百零三章第146章 孫策奪荊州第20章 桀驁不馴的陷陣營第67章 圍城打援第16章 鬥拳第32章 驅虎吞狼第89章 奇襲第11章 峨眉針第64章 殺第45章 內功初成第40章 進軍劉備第88章 劉備有詐第97章 反敗爲勝第1章 戰許諸第16章 鬥拳第86章 一代梟雄第5章 肉票第57章 裸奔第123章 周倉第一百零五章第2章 執拗的呂小姐第122章 糜芳的投名狀第97章 反敗爲勝第118章 梟雄隕落第35章 公子哥第114章 俘張飛第29章 峨眉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