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長安

馬騰猶豫再三,道:“若不去。天子或降罪。”

馬騰也有自己的主意,他身世並不顯赫,又有造反的經歷,反而更加重視天子的態度,曹操能挾天子令諸侯,他豈沒有親天子而鞏固權勢的想法,上一次董承秘密給他密詔,馬騰便打了這個主意,現在天子召見,若是自己不去,那麼勢必會令他手中的密詔成爲廢紙一張,朝廷的敕命立即就會下來,到時候他就顯得名不正言不順了。

況且他在西涼征戰多年,也早有歇養的心事,馬超已經熟悉了軍務,自己去許昌,一方面可以爲馬超做內應,一方面又可結交朝臣,巴結天子,或許能有所作爲。

遂不聽馬超勸阻,決意成行。命馬超接替他的職位。另一方面又囑咐馬超要與韓遂交好云云。

爲曹操鎮守長安的乃是張既與鍾鷂,張既字德容,馮翊高陵人,出身寒門庶族,家中殷富,爲人有容儀。十六歲就在馮翊郡擔任門下小吏,後來屢次升遷,被郡裡舉爲孝廉,但沒有前往京城入郎署爲官。曹操任司空後,徵召張既,他也沒有到任,後來被州郡舉爲茂才,升遷爲新豐縣令,在任期間他的政績爲三輔各縣中名列第一。

可以說張既此人還算是個能吏,有勇有謀,而另一人鍾繇亦是曹操心腹,這二人坐鎮長安,便是爲防馬騰、韓遂,鞏固關中。

鍾繇則出身於東漢望族,祖先數世均以德行著稱。曾祖父鍾皓“溫良篤慎,博學詩律,教授門生千有餘人”,祖父鍾迪因黨錮之禍而終身沒有做官。父親早亡,由叔父鍾瑜撫養成人。

鍾繇,字元常,潁川長社人,出身於東漢望族。祖先數世均以德行著稱。曾祖父鍾皓 “溫良篤慎,博學詩律,教授門生千有餘人”,祖父鍾迪因黨錮之禍而終身沒有做官。父親早亡,由叔父鍾瑜撫養成人。

傳說鍾繇小時長相不凡,聰明過人,他曾經與其叔父鍾瑜一起去洛陽,途中遇到一個相面者,相面者看到鍾繇相貌,便對鍾瑜說:“此童有貴相,然當厄於水,努力慎之”大意是說這個孩子面相富貴,但是將有一個被水淹的厄遠,請小心行走。結果,走了不到十里路,在過橋時,鍾繇所騎馬匹突然驚慌,鍾繇被掀翻到水裡,差點被水淹死。鍾瑜看到算命先生的話應驗了,感到鍾繇將來一定會有出息,便加倍悉心培養。鍾繇也不負厚望,刻苦用功,結果長大以後便先被當時潁川太守陰修舉薦爲孝廉,做了尚書郎,並在陽陵任縣令,後因病去職。

鍾繇還在宮中任過廷尉正及黃門侍郎,成爲皇帝身邊侍從官,董卓之亂時,鍾繇隨曹操平亂,獻計獻策,深得曹操重用。當董卓挾持獻帝劉協時,鍾繇又與尚書郎韓斌一起商議,救獻帝出長安,因鍾繇屢立奇功,被拜爲御史中丞,又遷侍中、尚書僕射,並被封爲東武亭侯。歷史上的鐘繇對曹操統一北方起了重要作用,當馬騰、韓遂諸將恃強居於關中時,曹操便命鍾繇以侍中守司隸校尉之職持節監督,終於說服馬騰、韓遂諸將。官渡之戰時,袁紹與曹操相持不下,鍾繇及時送一千餘匹馬給曹軍,爲曹操大破袁軍立下汗馬功勞,因此,曹操寫信給鍾繇說:得所送馬,甚應其急,關右平定,朝廷無西顧之憂,足下之勳也。昔蕭何鎮守關中。足食成軍,亦適當爾。對鍾繇之功勞予以彰揚。…。

後來匈奴單于在平陽發動戰爭,鍾繇又率軍抗敵;不久,袁尚舊部河東太守郭援陳兵河東,氣焰囂張。鍾繇部下欲躲避而去,鍾繇說:“袁紹正當強盛之時,郭援來關中暗中與袁紹互通情報,郭援之所以沒有立即公開與袁紹聯合起來,是擔心我們的威名,如果不理他們而躲避起來,那麼就會讓他們感到我們怕他們。這裡的百姓都仇恨郭援之兵,縱然我們躲開了,這些百姓能全部躲得了嗎?這就是我們沒有打仗而先失敗了。況且,郭援剛愎自用,頭腦簡單,一定認爲我軍很好對付。如果他們渡過汾水安營紮寨,在他們未渡河之前就攻擊他們,我們可大獲全勝。” 這時,馬騰又派遣兒子馬超帶領精兵追擊郭援。果然不出所料,郭援不經認真考慮,便欲渡過汾水,衆將阻止他,他根本聽不進去。當郭援兵還未渡過一半河水時。鍾繇率軍猛然攻擊,郭援大敗。鍾繇趁機殺了郭援,並同時降服了單于。之後,鍾繇又連續打敗了河東衛固的叛亂及邊境地區張晟、張琰、高幹等敵寇的騷擾。立下了赫赫戰功。

鍾繇曾在洛陽爲宮,當時皇帝下詔徵河東太守王邑入京,而邑認爲天下尚未平定,不願應徵,百姓亦因王邑政績卓著而不想讓王邑走,於是王邑屬下官吏郡掾衛固、中郎將範先等分別去找鍾繇,要求留下王邑。但皇帝詔書已下,而且新任命的河東太守杜畿此時已來到河東。因此鍾繇未答應衛固、範先等人的要求。反而按皇上之意要求王邑儘快交付印綬。王邑一氣之下,自己拿着印綬徑自從河東來到許昌交給皇帝,鍾繇看到事已至此,認爲自己失去了職責,沒把事情辦好,於是上書自劾請罪。

但獻帝並未聽從鍾繇自劾的意見。由此可見,鍾繇作爲封建官吏,能夠嚴格要求自己,有功受賞,有過自罰,這種精神、品德足以爲後人效仿學習。

獻帝從長安遷到洛陽,鍾繇又官徒關中,經過幾年努力,鍾繇使荒涼的地區變得民實殷富,爲後來曹操征伐關中各地打下了物質基礎,鍾繇因此功又被任命爲前軍師。之後曹丕任命鍾繇爲大理寺卿,後升爲相國,廷尉,進封爲崇高鄉侯。旋又遷職太尉,改封平陽鄉侯。深得曹丕重用,曹丕曾對左右大臣稱讚鍾繇及司徒華歆、司空王朗說:“此三公者,乃一代之偉人也,後世殆難繼矣!”公元227年曹丕死,其子曹睿即位,封鍾繇爲定陵侯,增其食邑人口達到一千八百戶,並遷爲太傅。可見曹氏對鍾繇極爲重視。鍾繇晚年因膝關節疾病,朝拜皇帝甚爲不便,明帝曹睿便讓鍾繇入朝時免去拜禮。由此還首開凡三公有病皆可不拜之先例。

鍾繇因其德高望重,功勳卓越,與曹魏皇室關係極爲密切。曹丕早在做太子時,隨曹操到孟津征戰,聽說鍾繇藏有一塊玉玦,便想得到它,但又難於啓齒,便密令別人轉爲傳意,鍾繇聽說後。馬上送給了曹丕。曹丕感動之餘,寫了著名的《與鍾大理書》以示謝意。鍾繇也寫了回信表達內心隱情,二人關係極爲友善。

文帝曹丕還曾賜給鍾繇“五熟釜”,而且親自作鉻文曰:“於赫有魏,作漢藩輔。厥相惟鍾,實於心膂。靖恭夙夜,匪遑安處。百僚師師,楷茲度矩。”

鍾繇對國家大事倍加關心,當他看到戰爭使人口驟減後,便給曹操提議減死刑爲肉刑,目的是既懲罰罪犯,又可以推動人口的增長。但沒有被朝廷通過。原因是“非悅民之道”。到了文帝時,鍾繇再次提及,但還未議審便遇到戰事,於是只好作罷。曹睿即位,鍾繇第三次上書,闡述恢復肉刑之必要,但最終被以司徒王朗爲代表的反對者推翻,明帝曹睿也以吳蜀未平爲由而擱置一旁,不復處理。肉刑是一種殘酷的刑法,曹魏以前已不復使用,鍾繇因要推動人口數量的增加而主張恢復肉刑,但畢竟它已失去了存在的歷史土壤,最終沒有得以實施。…。

繇晚年經常數日不朝,有人問他爲什麼,他說:“常有好婦來,美麗非凡。”人們告訴他,這是個妖怪,你要把她殺了。後來,這個婦人又來找鍾繇,不敢向前,站在門外。鍾繇問她爲什麼不進來,婦人說:“您想殺死我。”鍾繇說:“沒有的事”,說完殷勤邀請,於是婦人便進到他的屋中。鍾繇想把她殺了,但是感到殺死她十分遺憾,而且又下不了手。但最終仍砍傷了她的大腿,婦人立即跑了出來,用衣中棉絮擦血,血流滿路。第二天鍾繇讓人去沿着血跡尋找,結果找到一座大墳墓中,棺中有一個漂亮的婦人,外表容貌身體如活人一樣,穿着白綢衣衫,坎肩上繡有花紋,左大腿受了傷,婦人用坎肩中之棉絮擦腿上的鮮血。

鍾繇不但在政治上,軍事上取得重要成就,而且,更重要的是其書法成就經常被人稱頌,大受世人的吹捧:都說蔡邕的書法傳自神人,而鍾繇則是蔡邕書法的第二代傳人。其實,鍾繇的書法藝術之所以取得巨大藝術成就,並不限於一家之學。他少年時就跟隨一個叫劉勝的人學習過三年書法,後來又學習曹喜、劉德升等人的書法。因此,鍾繇與任何有成就的學者一樣,都是集前人之大成,刻苦用功,努力學習的結果。

鍾繇在學習書法藝術時極爲用功,有時甚至達到入迷的程度。鍾繇曾發現韋誕座位上有蔡邕的練筆秘訣,便求韋誕借閱給他,但因書太珍貴,韋誕沒有給他,雖經苦求,韋誕仍然是不答應借給他。於是鍾繇忽然情急失態,捶胸頓足,以拳自擊胸口,傷痕累累,這樣大鬧三日,終於昏蹶而奄奄一息,曹操馬上命人急救,鍾繇才太難不死,漸漸復甦。儘管如此,韋誕仍鐵心一塊,不理不睬,鍾繇無奈,時常爲此事而傷透腦筋。直到韋誕死後,鍾繇纔派人掘其墓而得其書,從此書法進步迅猛。

據說鍾繇臨死時把兒子鍾會叫到身邊,交給他一部書法秘術,而且把自己刻苦用功的故事告訴鍾會。他說,自己一生有三十餘年時間集中精力學習書法,主要從蔡邕的書法技巧中掌握了寫字要領。在學習過程中,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場合地點,有空就寫,有機會就練。與人坐在一起談天,就在周圍地上練習。晚上休息,就以被子作紙張,結果時間長了被子劃了個大窟窿。見到花草樹木,蟲魚鳥獸等自然景物,就會與筆法聯繫起來,有時去廁所中,竟忘記了回來。這說明了鍾繇的書法藝術確實是自己勤學苦練的結果。在苦練的同時,鍾繇還十分注意向同時代人學習,如經常與曹操、邯鄲淳、韋誕、孫子荊、關枇杷等人討論用筆方法問題。

鍾繇不但自我要求嚴格,對於弟子門生也同樣以嚴要求。據說鍾繇的弟子宋翼學書認真,但成效不大,鍾繇當面怒斥,結果宋翼三年不敢面見老師。最後宋翼終於學有所成,名振一時。對於兒子鍾會,鍾繇也常常苦口婆心,百般勸誡,鍾會最後也取得了巨大成就,鍾繇、鍾會父子被人們稱爲“大小鐘”。

鍾繇的書體主要是楷書、隸書和行書,“鐘有三體,一曰銘石之書,最妙者也;二曰章程書,傳秘書教小學者也;三曰行押書,相聞者也。”所謂“銘石書”,即指正楷,“章程書”即隸書,“行押書”指行書。鍾繇書法真跡到東晉時已亡佚,流傳後世的大多要麼爲臨摹本,要麼系僞書。一般地認爲有 “五表”、“六帖”、“三碑”。“五表”指《宣示表》、《薦季直表》、《賀捷表》(、《調元表》、《力命表》。這是現存鍾繇書法藝術性最高的作品,但都不是鍾繇的真跡。褚遂良《晉右軍王羲之書目》說,《宣示表》是唐代所傳王羲之臨本。因王羲之亦爲書法大家,所以他臨摹鍾繇的真跡非常成功,從中可以看到鍾繇書法的情況。《宣示表》真跡據王羲之曾孫王僧虔《書錄》說:…。

太傅《宣示》墨跡,爲丞相始興(王導)寶愛,喪亂狼狽,猶以此表置衣帶。過江後,在右軍處,右軍借王修,修死,其母以其子平生所愛納諸棺中,遂不傳。所傳者乃右軍臨本。《調元》、《力命》、《賀捷》三表,也是後人臨本,但成就亦較高。《薦季直表》可信性最強,在唐宋時期由宮中收藏,周圍印有唐太宗李世民“貞觀”玉璽,宋徽宗趙佶“宣和”、宋高宗趙構“紹興”,以及清乾隆“乾隆真賞”等御印,說明它曾經由以上各帝御覽。後幾經輾轉,毀於民國十三年(1924年),今僅存其影印件。

《薦季直表》藝術成就很高,元代陸行直讚美此表“高古純樸,超妙入神,無晉、唐插花美女之態”,爲“無上太古法書,天下第一妙跡”。“六帖”指《墓田丙臺》(簡稱《丙舍帖》)、《昨疏還示帖》(簡稱《還示帖》)、《白騎帖》、《常患帖》、《雪寒帖》、《長風帖》(其後半部分又名《安厝帖》)。“六帖”全部爲臨本,《丙舍帖》、《還示帖》,成就較高,也較接近鐘體,是上乘之作。至於《白騎帖》等四種則經多人輾轉臨摹,巳遠離鐘體。“三碑”是《漢乙瑛置百石率史碑》(簡稱《乙瑛碑》)、 《魏上尊號碑》、《受禪碑》,這些全爲刻本,是否鍾繇所作已無從考證。《乙瑛碑》有宋人張稚圭石刻記雲:“後漢鐘太尉書”,但此碑立於東漢永興元年(153年),此時鐘繇只有3歲,顯然是誤傳。

鍾繇的書法古樸、典雅,字體大小相間,整體佈局嚴謹、縝密,歷代評論成就極高。梁武帝撰寫了《觀鍾繇書法十二意》,稱讚鍾繇書法“巧趣精細,殆同機神”。庚肩吾將鍾繇的書法列爲“上品之上”,說“鍾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盡許昌之碑,窮極鄴下之牘”。張懷瓘更將鍾書列爲“神品”。此外,明岑宗旦、清劉熙載等都給以極高評價。作爲書法家,鍾繇對書法的看法也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其書論較零碎,散見於後世文集中。

劉熙載《藝概。書概》雲:“鍾繇書法曰:‘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書苑菁華。秦漢魏四朝用筆法》也記載有鍾繇大致相同的話說:“用筆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非凡庸所知。”以天地、天人來論述書法藝術,指書法藝術中存在的自然之氣,把對自然奧妙的領悟運用於書法創作中,可以達到出神入化、賦造化之靈於筆端的境界。正因這種創造與太自然之鐘靈毓秀氣脈相通,故謂“非凡庸所知”。實際上,這種看法主要指書體的自然流麗,平淡真淳,多天工而少人爲。以自然狀書勢,在書法藝術中追求自然美,是中國書法史上的重要美學範疇。

衛恆《四體書勢。隸勢》載鍾繇語曰:“鳥跡之變,乃惟左隸,彼煩文,從此簡易。煥若星辰,鬱勞雲市”,此語見於《初學記》,內容主要談隸書的演變及其筆法。

張彥遠《法書要錄》收有梁武帝蕭衍《觀鍾繇書法十二意》,所謂十二意指平、直、均、密、鋒、力、輕、決、補、損、巧、稱。主要也是指用筆方法、間架結構等。

鍾繇在中國書法史上影響很大,歷來都認爲他是中國書史之祖。他在書法史上首定楷書,對漢字的發展有重要貢獻。陶宗儀《書史會要》雲:“鐘王變體,始有古隸、今隸之分,夫以古法爲隸,今法爲楷可也。”鍾繇之後,許多書法家竟相學習鐘體,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種鐘體臨本。後張昶、懷素、顏真卿、黃庭堅等在書體創作上都從各方面吸收了鐘體之長、鍾論之要。總之,鍾繇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對於漢字書法的創立、發展、流變都有重要作用。

不過此時的鐘繇乃是代表曹操在長安的統治者,此時聽說滿寵要率軍北上,曹操南下未回,心知這長安乃是重中之重,於是格外留心,以防止馬騰、韓遂發難。

恰在這時,有人來報,說是城下有一隊人馬,爲首之人乃是馬騰,要入關相見。鍾繇大驚,以爲馬騰率軍攻城,後來方知原來是馬騰要入許都,轉而大喜,連忙開城相迎,請馬騰赴宴。

第136章 袁紹慘敗第79章 一夜荒淫第159章 密謀第50章 立論第52章 不速之客第149章 袁紹病危第162章 異族第28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零一章第162章 異族第60章 呂布軍大敗第25章 長吻第120章 豪強第141章 江東猛虎第122章 糜芳的投名狀第一百零四章第137章 俘虜也是生意第64章 突襲第一百章第64章 殺第139章 降服關張(上)第73章 勸降第53章 河北槍王第12章 再戰許諸第36章 賭約第133章 兩袁相爭第76章 火中取栗第141章 江東猛虎第71章 目標 壽春第88章 劉備有詐第114章 俘張飛第27章 斬殺宋憲第17章 揚威第115章 對陣第136章 袁紹慘敗第92章 兵者詭道也第83章 託孤第一百零四章第147章 蜀中土皇帝第22章 蛛絲馬跡第139章 降服關張(上)第131章 單挑趙雲第85章 逼婚第54章 激鬥第124章 重編白耳軍第41章 虛張聲勢第148章 益州內部的危機第15章 鴻門宴(二)第126章 袁紹的野心第11章 峨眉針第一百零九章第86章 新婚之夜第141章 江東猛虎第一百一十章第25章 長吻第125章 霸業基石第29章 峨眉槍第一百零九章第41章 虛張聲勢第117章 劉備覆亡第一百零四章第一百零五章第82章 呂布重傷第139章 降服關張(上)第88章 劉備有詐第33章 陳宮到訪第86章 新婚之夜第51章 三分徐州第43章 溺戰關羽第一百零五章第32章 驅虎吞狼第151章 毒士第26章 曹軍大敗第145章 說降第126章 袁紹的野心第84章 看這徐州是誰家天下第138章 劉備之死第136章 袁紹慘敗第140章 曹操南進第122章 糜芳的投名狀第82章 呂布重傷第71章 目標 壽春第21章 以武服人第38章 使詐第64章 殺第68章 擋我者死第6章 進入下邳第13章 陷陣第114章 俘張飛第97章 反敗爲勝第160章 甄氏第30章 軍權爭端第135章 分化第96章 殺招迭起第71章 目標 壽春第一百零六章第134章 袁譚被擄第114章 俘張飛第4章 田園生活第65章 泗水關內斬陳蘭
第136章 袁紹慘敗第79章 一夜荒淫第159章 密謀第50章 立論第52章 不速之客第149章 袁紹病危第162章 異族第28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零一章第162章 異族第60章 呂布軍大敗第25章 長吻第120章 豪強第141章 江東猛虎第122章 糜芳的投名狀第一百零四章第137章 俘虜也是生意第64章 突襲第一百章第64章 殺第139章 降服關張(上)第73章 勸降第53章 河北槍王第12章 再戰許諸第36章 賭約第133章 兩袁相爭第76章 火中取栗第141章 江東猛虎第71章 目標 壽春第88章 劉備有詐第114章 俘張飛第27章 斬殺宋憲第17章 揚威第115章 對陣第136章 袁紹慘敗第92章 兵者詭道也第83章 託孤第一百零四章第147章 蜀中土皇帝第22章 蛛絲馬跡第139章 降服關張(上)第131章 單挑趙雲第85章 逼婚第54章 激鬥第124章 重編白耳軍第41章 虛張聲勢第148章 益州內部的危機第15章 鴻門宴(二)第126章 袁紹的野心第11章 峨眉針第一百零九章第86章 新婚之夜第141章 江東猛虎第一百一十章第25章 長吻第125章 霸業基石第29章 峨眉槍第一百零九章第41章 虛張聲勢第117章 劉備覆亡第一百零四章第一百零五章第82章 呂布重傷第139章 降服關張(上)第88章 劉備有詐第33章 陳宮到訪第86章 新婚之夜第51章 三分徐州第43章 溺戰關羽第一百零五章第32章 驅虎吞狼第151章 毒士第26章 曹軍大敗第145章 說降第126章 袁紹的野心第84章 看這徐州是誰家天下第138章 劉備之死第136章 袁紹慘敗第140章 曹操南進第122章 糜芳的投名狀第82章 呂布重傷第71章 目標 壽春第21章 以武服人第38章 使詐第64章 殺第68章 擋我者死第6章 進入下邳第13章 陷陣第114章 俘張飛第97章 反敗爲勝第160章 甄氏第30章 軍權爭端第135章 分化第96章 殺招迭起第71章 目標 壽春第一百零六章第134章 袁譚被擄第114章 俘張飛第4章 田園生活第65章 泗水關內斬陳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