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莽夫會套路,誰也擋不住

“三國之謀伐 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豈有此理。”

董卓回了軍營,召來李儒閻忠,勃然大怒,在營帳內走來走去,大聲喝道:“袁隗老匹夫,竟然如此無視我,有朝一日,我要將誅殺他滿門!”

李儒剛進來就看到他在發脾氣,不解問道:“明公,發生了何事。”

董卓便把事情經過說了一遍,末了又道:“那袁隗面對我的示好,甚至連提都不提,直接回絕,顯然是沒有把我放在眼裡。”

閻忠覺得奇怪,思思思索道:“不應該呀,文優兄此計,可謂打在袁家命脈上,袁隗會坐視袁紹出事不理嗎?即便要把袁紹拋出來做棄子,那袁家的清譽怎麼辦?”

兩漢時期的宗族觀念影響有多大?直到兩千多年後,都快接近21世紀,還曾經發生過兩村的宗族因爲祖上遺留的矛盾,而引發的數千人大規模械鬥。

後世都說毛子是戰鬥民族,跟五千多年的華夏文明比起來,差得遠。

不說千百年來的無數戰爭史,光二十一世紀,和平年代一次村裡械鬥,都比毛子打架來得兇悍得多。

有多兇悍?

炸彈、土槍、土炮、地雷應有盡有,後來光有關部門繳獲的炸藥,就是數以千公斤來計。

可見論起戰鬥民族的歷史,毛子連給我們擦鞋的資格都沒有。

宗族以血緣爲紐帶,以家庭單位爲核心。

這些家族成員各司其職,各行其事。一切的主要義務,就是保證家族利益爲主。

一些強悍的家族,甚至還能掌控國家權力,連皇帝都要受到他們的威脅。比如獻帝時期的曹家,後來的司馬家等等。

因此後來流行的所謂逐出家族,當什麼豪門棄子,最強棄少啥的,在當時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情況。

即便袁紹早年得罪趙忠,袁隗被趙忠警告,他都沒有被逐出袁家。甚至在袁術倒臺的時候,要去投奔袁紹,袁紹也是願意接納他的。

一切種種,可見此時家族紐帶有多牢固。

所以袁隗即便是想放棄袁紹,但袁紹身上已經打上了袁家烙印,一旦袁紹被定性爲謀逆,那袁家的名望必然毀於一旦。

以袁隗那老狐狸的算計,怎麼可能會讓這種事情發生?

“除非。”

李儒看向閻忠。

閻忠緩緩說道:“除非袁隗另有依仗。”

“誰?”

董卓瞪大了眼睛。

李儒閻忠二人對視一眼,同時道:“太皇太后。”

目前整個大漢,也就只有太皇太后能給董卓施壓壓力。

爲什麼?

因爲董卓是太皇太后提拔上來的人。

太皇太后認他做族侄,那麼他的身上,自然就打上了太皇太后的烙印。

朝議之上,若是太皇太后支持袁隗,你董卓同不同意?

同意,合情合理。

不同意,太皇太后立即會不高興。

現在可不是幾年後董卓耀武揚威的時候,如今董卓剛進洛陽,還沒有站穩腳跟,沒有掌控權力。

即便是驃騎大將軍,在沒有大將軍的情況下,已經是武將頂點,僅次於三公。

但沒有掌控權力,就意味着太皇太后一道詔書,他就得被解職回家。

除非他想冒着被袁紹與劉備一起攻打的危險原地造反。

因此至少眼下,他無法違背太皇太后的命令。

而劉備跟他的處境也是一樣。

不同之處在於,劉備是聽話的,只要太皇太后加上何太后以及天子隨便一份詔書,劉備保證老老實實聽命。

董卓則有野心,讓他被解職回家,那比殺了他還難受。

所以董卓是被迫聽令。

聽到二人的分析,董卓也傻眼,他萬萬沒想到,他們這羣底下人還在那玩勾心鬥角,人家袁隗早就已經跑到上層去打通關係,找了大義名分去。

這跟後來曹操玩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是同一個道理,只是如今這事還沒發生,大家誰都沒有想到這方面去。

所有人都以爲太皇太后何太后天子他們,也會因爲受到了驚嚇,而心裡怨恨袁紹。

但卻忘了這世間沒有永恆的仇恨,只有永恆的利益。

太皇太后貪財,那就給她錢。

何太后失了何進何苗與舞陽君,惶惶不可終日,那就給她支持。

大家各取所需,這才叫利益交換。

在袁隗眼裡,董卓也配跟他談交易,談條件?

一條狗而已。

想到這裡,董卓臉色無比陰沉,怒喝道:“原來那老匹夫早就在算計我,難怪如此目中無人,渾然沒有把我放在眼裡。”

李儒嘆息道:“薑還是老的辣,袁隗在朝中有羣臣支持,又找上了太皇太后.....怕是何太后也被他拉攏。天子如今已是二宮傀儡,政令也是二宮下達,有永樂宮與長秋宮撐腰,袁隗確實肆無忌憚。”

“文優誠漢,你們就沒有辦法嗎?”

董卓看向李儒閻忠。

李儒一臉尷尬,暫時他也沒有想到對策。

閻忠的臉色卻十分遲疑,略微猶豫。

“誠漢有妙計?”

李儒眼神掃過,發現了閻忠臉色不對勁,便開口詢問。

董卓立即轉頭看向閻忠道:“誠漢快說說。”

“此策......”

閻忠腦子裡又想起了陳暮。

陳暮那人簡直是喪心病狂,毫無人性。

這一策出來,是要掘大漢之根呀。

天子是那麼容易被廢的嗎?

一旦董卓幹了這事兒,說不好立即就會天下大亂。

要知道,太皇太后確實有廢長立幼的心思。

像霍光那樣的權臣,也幹過這事。

問題是,何太后還在呢。

何家勢力雖然被剷除,可何進舊部還在,無數正統的支持者也在。

更何況少帝又沒有錯。

前漢昌邑王被廢,霍光一來是利用上官太后的詔令,掌握大義名分。

二來昌邑王確實離譜, 滿朝文武都看不下去,引起公憤。

而現在何太后在,少帝沒有犯錯。

如此滿朝文武公卿,必然不會同意廢帝之舉。

即便是樑冀都不敢公然廢帝,只是下毒暗殺,然後對漢質帝假造爲病故,瞞天過海。

自己去忽悠董卓,董卓又去忽悠太皇太后,這一策下去,大漢狼煙四起呀。

想到這裡,閻忠痛苦地閉上了眼睛,良心十分不安,然後緩緩說道:“董公,我有一計,不僅能讓董公執掌權勢,還能讓董公執掌天下。”

嗯。

良心這個東西,痛啊痛的啊,早就習慣了,無所謂了。

爲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237章 莽夫會套路,誰也擋不住)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第七十七章 離間計第五十五章 比四弟強多了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馬威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傳說第五十五章 佈局冀州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八十五章 壁虎斷尾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六十章 何進之死(二合一)第三十二章 中伏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一十八章 我曾一言而禍亂天下!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第五十七章 第二次中原大戰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二十九章 論仁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一百一十章 開戰吧第五章 定策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第三十一章 王者之路第六章 漢末毒師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二百五十二章 詐降第二百五十二章 詐降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二百零七章 十勝十敗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一十四章 反間計第四十章 表功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一十四章 荊南叛亂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紹不能死第二百一十章 陣斬高覽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第一十七章 騎兵的作用第六十三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第二十三章 呂布歸順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九十四章 歷史的書寫者第三章 捨命拼殺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四十七章 進城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六十九章 抵達倭奴國第一百七十九章 斬文丑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九十七章 漢口水戰第二十章 徐公明威震戲亭,關雲長萬軍衝陣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二章 結義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請假條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六章 馬鈞第二百四十章 一生之敵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二十二章 呂布的困境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七十三章 投石問路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二百六十九章 抵達倭奴國第八十二章 曹操投降與未來規劃第一十九章 底褲都被看穿了第二百四十三章 試探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驚變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七十三章 心病請假條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
第七十七章 離間計第五十五章 比四弟強多了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馬威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傳說第五十五章 佈局冀州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八十五章 壁虎斷尾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六十章 何進之死(二合一)第三十二章 中伏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一十八章 我曾一言而禍亂天下!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第五十七章 第二次中原大戰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二十九章 論仁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一百一十章 開戰吧第五章 定策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第三十一章 王者之路第六章 漢末毒師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二百五十二章 詐降第二百五十二章 詐降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二百零七章 十勝十敗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一十四章 反間計第四十章 表功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一十四章 荊南叛亂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紹不能死第二百一十章 陣斬高覽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第一十七章 騎兵的作用第六十三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第二十三章 呂布歸順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九十四章 歷史的書寫者第三章 捨命拼殺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四十七章 進城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六十九章 抵達倭奴國第一百七十九章 斬文丑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九十七章 漢口水戰第二十章 徐公明威震戲亭,關雲長萬軍衝陣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二章 結義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請假條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六章 馬鈞第二百四十章 一生之敵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二十二章 呂布的困境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七十三章 投石問路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二百六十九章 抵達倭奴國第八十二章 曹操投降與未來規劃第一十九章 底褲都被看穿了第二百四十三章 試探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驚變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七十三章 心病請假條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