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

初平三年五月,是漢朝歷史上又一個黑暗的時刻。

天子罹難,江山社稷瀕臨瓦解。

當關東軍抵達長安的時候,對長安發起了猛攻。

按理來說,李傕郭汜這些人已經聚衆起接近二十萬的兵馬,擊退關東軍並不是難事。

但他們一個個爲了保存實力,根本就不願意出去死戰,最終在關東軍圍城半月之後,他們答應了關東軍的要求,將留在城內的朝廷公卿送出了城。

接到滿朝公卿之後,關東軍就立即撤退了,毫不猶豫地開始往洛陽方向撤離。

這也是閻忠早就給予李傕郭汜他們的判斷。

皇帝一死,關東軍就沒有了奮鬥目標,也沒有理由繼續留在關中。

畢竟現在劉備還在攻打冀州,關東軍自己的糧草壓力也很大,不可能再繼續長時間留在這裡,這樣沒有任何戰略意義。

正如之前閻忠說的一樣,現在關中空虛下來,如果有雄心壯志的人,就應該佔據關中,虎視天下。

至於現在西涼軍那麼多將領,誰當老大的問題,那就只能看自己的本事。

也許有人說關東軍就在旁邊,多蠢的人才會內訌?

可問題是在天子死後,沒有了目標,關東軍有多蠢纔會留在關中這片遠離本地上千公里的地方繼續作戰?

青州現在的情況確實好了很多,可也不是金山銀山,支持不了他們兩面作戰。如今關東軍還能夠留在關中,已經是因爲洛陽現在可以供應糧草,但這並不意味着青州集團已經天下無敵。

所以關東軍撤退是必然的事情。

六月初,十多萬大軍浩浩蕩蕩穿過秦嶺,回到了洛陽。

如今的洛陽已經開始屯田,王匡在“民變”中死後,他的部下投靠了趙雲。

其中有一名叫韓浩的將領對種田頗有心得,因此被趙雲任命爲典農校尉,而趙雲本人則領軍屯於林慮、蕩陰、朝歌一帶,也就是後世的鶴壁市。

後世的鶴壁市在漢朝屬於河內郡與冀州的交界處,這裡是一片平原地區,很容易遭到冀州來的僞漢軍隊攻擊。

劉備現在跟王芬已經處於敵對狀態,而洛陽地理位置很關鍵,趙雲自然要小心防範。

事實上當劉備準備進攻王芬的時候,就曾經考慮過從河內郡直撲鄴城。

但王芬在僞漢政權建立之後,就開始大肆徵兵,其中又以魏郡的軍隊最多,足足有七八萬之衆。

如果從河內郡強攻的話,有些拿頭去和人家的鋼板硬撞的意思。

因此當時他打的旗號是回青州休整,想要從冀州借道。等大軍路過鄴城的時候,再突然襲擊,打王芬一個措手不及。

不過王芬又不傻,自然是不允許,且還以僞帝的名義讓他解散軍隊入鄴城擔任公卿。

這一招是試探,如果劉備答應,那就皆大歡喜,如果劉備拒絕,那就是在不認可冀州的皇帝,雙方自然要轉變立場,從原本的友好變成敵對。

劉備自然不可能解散軍隊跑去冀州當官,

因此當場拒絕了僞帝的詔書,雙方就算是撕破臉皮,正式陷入戰爭狀態。

只是讓劉備想不到的是,戰爭還沒開始打,公孫瓚的老家幽州就被中部鮮卑偷了屁股。

無奈之下,公孫瓚只能向劉備告辭,從兗州進入平原國,再從平原找袁紹借道渤海郡,一路北歸,回到了幽州去守自己的老家去了。

也許有人問,袁紹會那麼好心放公孫瓚回去?

然而袁紹的計策就是要削弱劉備的力量,怎麼可能不會放他走?

而且袁紹現在的兵力還沒有能力阻攔得了三萬騎兵浩浩蕩蕩北歸,自然就只能看着公孫瓚離開。

一時間,從戰爭剛剛開始,劉備就已經處於兵力上的下風,他的兵力只有三四萬,且還是在外征戰多年的疲憊老軍,而王芬在冀州擁兵十多萬,還是年輕力壯的新軍,戰鬥力不可同日而語。

因此戰爭從一開始就十分吃力,幸好王芬本人不修兵事,哪怕擁兵十多萬,指揮能力和調度能力都極差,僅僅只是靠着兵多在勉強支持而已。

實際上劉備軍如果是當初從青州出來的六萬兵馬,靠着精銳和高級將領比較多,幾乎可以摧枯拉朽般擊潰王芬。

可現在跟當初完全不一樣。

一者他當初的六萬兵馬,一年征戰死傷近萬人,只剩下五萬。而這五萬還得分兵給陳暮留一萬,又在洛陽等關鍵地區留一萬,自己手裡只有三萬多人馬,兵力嚴重不足。

二者他的士兵都已經出來征戰三年了,思鄉情緒和厭戰情緒比較嚴重,導致戰鬥意志不高,往往在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時,會出現崩潰的情況,使得劉備無可奈何,只能停止攻打冀州,從兗州借道回了青州休整。

劉備主力回師青州,王芬鬆了一口氣的同時,在魏郡與河內郡的邊境,以及清河國與平原國的邊境處佈置了大量的兵馬,防備洛陽和青州的進攻,至於讓他出動出擊,他還沒有那個膽子。

主要也是王芬手下諸多謀士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關中跟青州在劉備手裡,北面還有個公孫瓚,冀州現在的位置就非常尷尬,處於被三面夾擊的狀態。

一旦王芬進攻洛陽, 那麼關中的關東軍回師,此時青州和幽州再一起對他進攻,則形勢就會瞬間逆轉,同理不管打青州還是幽州也一樣。

所以王芬只能保持一個龜縮防守的狀態,根本不敢主動出擊去找劉備的麻煩。

天下大勢,在初平三年,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劉辯死了。

沒有了共主,各路諸侯的心思,就紛紛開始活躍了起來。

冀州,渤海郡,太守府邸。

袁紹召來諸多手下議事,意氣奮發地看着衆人。

“冀州,馬上就要到手了!”

兗州,東郡,太守府邸。

曹操聽聞劉辯駕崩的消息,眼角落下兩滴眼淚,哭訴道:“是臣之罪也。”

益州,蜀郡,州牧府邸。

劉焉狂喜。

早在去年他就曾經造作乘輿車具和天子服飾,準備爲稱帝做打算,只是因爲被朝廷下達的詔書譴責而一直不敢。

現在正牌天子沒有了,他這個漢室宗親,且堂堂的益州牧,終於可以更進一步,稱爲天子了。

除了這些人以外,荊北的劉表,荊南的袁術,還有徐州的陶謙,面對這個消息的表現不一而足,有些高興,有些悲傷,天下大勢,總歸是在這起起落落中開始了。

第三十三章 請陛下飲酒第八十六章 浮陽之戰(3)第一百六十六章 襲城!第一十八章 這TM的就是驚喜第一十八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感謝比魯大佬盟主)第六十五章 人心叵測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七章 定徐州(2)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第七十一章 給年輕的周瑜上一課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十章 收斂屍體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九十五章 荊州風雨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一百零二章 章武五年第一百零一章 淶水之戰第七十九章 天下惡名,由我劉玄德來背!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八十六章 浮陽之戰(3)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二十八章 我回來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戰第一百章 收復荊州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九章 規劃請假條第三十九章 公孫瓚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七十五章 吾才滿腹,袁本初竟不從之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九十一章 張飛戰呂布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第六十章 陳暮發動技能——萬箭齊發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第四十章 表功第九章 給曹操送口棺材第四十三章 王芬喜提義子第四十四章 我也是有兄弟的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三章 得兗州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三十四章 孫堅兵敗第六十九章 崩潰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六十九章 農業規劃完結感言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八十七章 陳子歸束髮棄袍第一十二章 滅爸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八十五章 取勝!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八章 美麗的夢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一百四十六章 澤國第九十五章 荊州風雨第一章 黃河以北,三分之勢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一十九章 底褲都被看穿了第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將搴旗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三十九章鍾繇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五十五章 比四弟強多了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五十七章 巫蠱第二十九章 論仁第二百二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七十二章 長安亂第二百一十二章 誘餌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
第三十三章 請陛下飲酒第八十六章 浮陽之戰(3)第一百六十六章 襲城!第一十八章 這TM的就是驚喜第一十八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感謝比魯大佬盟主)第六十五章 人心叵測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七章 定徐州(2)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第七十一章 給年輕的周瑜上一課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十章 收斂屍體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九十五章 荊州風雨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一百零二章 章武五年第一百零一章 淶水之戰第七十九章 天下惡名,由我劉玄德來背!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八十六章 浮陽之戰(3)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二十八章 我回來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戰第一百章 收復荊州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九章 規劃請假條第三十九章 公孫瓚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七十五章 吾才滿腹,袁本初竟不從之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九十一章 張飛戰呂布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第六十章 陳暮發動技能——萬箭齊發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第四十章 表功第九章 給曹操送口棺材第四十三章 王芬喜提義子第四十四章 我也是有兄弟的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三章 得兗州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三十四章 孫堅兵敗第六十九章 崩潰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六十九章 農業規劃完結感言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八十七章 陳子歸束髮棄袍第一十二章 滅爸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八十五章 取勝!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八章 美麗的夢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一百四十六章 澤國第九十五章 荊州風雨第一章 黃河以北,三分之勢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一十九章 底褲都被看穿了第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將搴旗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三十九章鍾繇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五十五章 比四弟強多了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五十七章 巫蠱第二十九章 論仁第二百二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七十二章 長安亂第二百一十二章 誘餌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