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黃河以北,三分之勢

歷史上的界橋之戰,公孫瓚的損失其實並不大,只有三千白馬義從因爲追擊過深,而遭到圍殲,全軍覆沒。

而在正面戰場上,隨着公孫瓚自己失敗,軍隊沒有指揮,因而全軍潰敗,四散奔逃。

所以實際上當時公孫瓚步兵加上騎兵,只損失了四五千人馬而已,後來重新整頓好兵馬,退回了幽州境內,依舊還有發動戰爭的能力。

後來在巨龍水之戰,公孫瓚再次擊敗袁紹,入侵冀州,佔領渤海郡和平原國。兩人進入了相持階段,一直要到兩年後龍湊之戰,公孫瓚才被徹底擊敗,奠定袁紹的勝局。

而在今日,陳暮感受到公孫瓚日益驕縱之後,便利用他輕敵冒進之心,驅狼吞虎,讓袁紹和公孫瓚打了個兩敗俱傷,二人的損失,都達到了上萬兵馬。

青州軍,則只付出了三四千人的代價而已。最終此戰隨着公孫瓚被擊潰,青州軍將袁紹打退而結束,三方只有青州軍稍微好一點。

當劉備陳暮從幽州爲盧植弔唁回來,戰爭早已結束,田豐從魏郡退兵,太史慈張遼也同樣接到命令返回清河國。

聯軍如潮水般撤退,公孫瓚退入了渤海郡,而青州軍則按照陳暮早期部署,撤入了清河國東部。

清河國東部就是後世山東德州一帶,之所以沒有佔領整個清河國,跟地形有關。

漢朝黃河中下游,從黃河北岸到清水南岸一線,擁有大量的河流縱橫交錯,稱之爲九河。

包括我們今天看德州市地圖,還能看到徒駭河、馬頰河這兩條古河流,其餘六條河流消失在歷史中,剩餘一條鬲津河位於北面,就是後世的漳衛河。

漢代的地形跟後世已經有很大變化,古時候河道更加寬闊,水流量也更大,九河縱橫交錯,又衍生出無數支流。造成了清河國東部,渤海國南部,平原國北部,就是後世德州、樂陵、東營一代水系極爲複雜,江河湖泊繁多。

而清河國西面地形則是大片的平原地區,除了甘陵城、貝丘城和東武城三座城池以外,無險可守。

因此爲了達到瓜分渤海,削弱冀州的戰略目的,早在去年佔領清河國之後,青州軍就已經開始做部署,在九河堤沿岸修建大量堡壘、烽火臺,又建青州水師,大力發展船運,訓練水上作戰的能力。

不一定要像江東那樣水戰無敵,

只需要保證掌控在青州的幾座重要城市修縣、繹幕縣、靈縣、隃縣等幾座前線城池之間,河道暢通無阻,可以隨時調兵運糧即可。

如此從修縣開始,再到最南的靈縣,由北往南,還有身後的平原國爲後盾,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銅牆鐵壁加河流防線。

有些像馬奇諾防線,唯一能突破這條防線的,就只有往北從安平國境內,進入河間國,再從河間國殺入渤海郡,從北面進攻平原國,繞到這條防線的背後。

但此時的青州可不是擅長舉手投降的法蘭西,袁紹的實力也跟德意志沒法比,要想從渤海郡殺進來,依舊要面對已經平分渤海郡的青幽二州聯軍,難度不亞於再來一次葛亭之戰,而且結局一定要比葛亭之戰更加慘烈。

畢竟此戰,袁紹能夠擊退公孫瓚和劉備,還是青州放了水,不願意過早與冀州決戰。要是真的下定決心打的話,雙方一定會是三敗俱傷,到最後都會變弱,誰也吞併不了誰,反而便宜了其他諸侯。

聯軍往後退,袁紹就立即領兵開始收復失地,短短一兩個月內,大半個冀州就回到了他的手裡,這也讓袁紹鬆了一口氣,急急忙忙開始在清河國、安平國、河間國等地設防。

目前青州軍與幽州軍依舊瓜分了渤海郡,以及一半清河國,談不上實力大增,因爲這些地盤還沒來得及消化,只能說削弱了袁紹不少的實力。

如此到了興武二年,也就是公元194年陽春三月的時候,黃河以北的勢力版圖,基本已經定型,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

這幾個月來,雙方前線都緊鑼密鼓地在修建工事、堡壘、屯集大量兵馬,進入緊張刺激的對峙階段。

劉備親自坐鎮平原縣,陳暮則回了臨淄,進入了泰山書院,開始教書。

到五月初,青州下起了暴雨。

難得的休息時間,臨淄城內陳家宅院,陳暮抱着一歲大的兒子小希瑜在院子裡四處亂轉悠,看庭前雨打竹葉,看涓流細水。

陳希瑜,就是陳暮長子的名字,這個名字的含義也很簡單,希望成爲一塊潔白無瑕的美玉。

上一世陳暮其實並沒有結婚生子,因爲從大學畢業,再到出國留學,一路讀碩連博,等到博士畢業後已經二十七歲,緊接着從事金融工作,年近三十,還沒有成家。

所以這個名字,其實是他父親爲他侄子取的。

陳暮有個哥哥,早早結婚生子,小侄子活潑可愛,頗得他的喜歡。在千年前的世界,又想起了千年後的家庭,讓陳暮經常午夜夢中垂淚,因此取名希瑜,有兩個含義。

青州早在去年就頒佈官府通告,廢除了王莽時期不準二名的法律。陳暮作爲青州二號人物,以身作則,爲自己的兒子取了雙名,起帶頭作用。

除了他以外,鄭玄的長孫也在今年出生,因自己生於丁卯歲,而此子生於丁卯日,因此取名爲小同,同樣是雙名。

整個青州軍政界陳暮是二號,而教育界和文學界,鄭玄則是響噹噹的一號人物。

甚至不止在青州,在整個大漢天下,鄭玄也是名聲在外。論起威望和名氣,還要超過陳暮。有他們二人背書,雙名自此在青州流傳起來,從今年生的孩子,有不少被取了兩個名。

小希瑜才一歲大,長得晶瑩剔透,可愛至極。還是小嬰兒,在父親懷裡好奇地四處看看,聽着像催眠的雨聲滴答滴答響動,過了一會兒就睡着了。

陳暮倒也喜歡,不想吵醒他,便坐在躺椅上摟着兒子靜靜聽雨,府中的下人路過的時候腳步都輕了許多。

羅敷和母親方氏在廚房親自下廚,陳暮說過幾次讓下人去做即可,她們卻不聽,喜歡自己動手。母親操勞了一輩子,閒着也是無事,只想找點活幹,反而不像父親陳青那般已經開始心安理得地當起了富家公。

弟弟陳志今年也已經二十三歲,在泰山學宮讀的是化學系,整日裡跟着化學院的院長魏翱做化學試驗,經常不在家中。父母瞧着心急如焚,讓他早點娶個媳婦,都被他推辭掉了。

家中除了已經亭亭玉立,經常往外跑的野丫頭陳鳳以外,現在就陳青跟陳希瑜爺孫倆最清閒。

陳暮在泰山學宮教書,倒也知道陳鳳那野丫頭天天在做什麼,現在泰山學宮中,崔琰公孫方國淵那一批學生畢業後,又已經是數屆,如今到了崔林諸葛瑾這一批人的天下。

至於諸葛亮孔檢黃琦姚博那一批,走的走,留的留,還有一些新來的,慢慢也逐漸成爲學宮裡的中樞力量,其中陳鳳也進入了學宮讀書,目前在農學院。

小丫頭喜歡植物,養點花花草草。平日裡除了在農學院侍弄花草之外,就是和諸葛亮孔檢黃琦那一幫從小一起玩到大的同學相約去郊遊。

畢竟大家已經處於不同的學院,感情還是要維繫。

當初陳鳳進入泰山學宮讀書的時候,陳暮還以爲會受到什麼阻礙。結果卻很順利,在裡面讀書也沒有惹什麼非議。

仔細想想也該明白,漢代畢竟不是南宋,女子並沒有受到迫害。漢代的才女可是相當多,班婕妤、班昭、蔡琰、卓文君都是其中典型代表,女子讀書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何況如今天下大亂,有兵有糧纔是王,也沒有什麼衛道士吃飽了撐着跑出來指責位高權重的陳暮讓自己的妹妹進入目前漢代最高學府讀書的事情。

目前青州對外作戰能力相當強悍,在文化、經濟、科技、法律、民生等問題上的發展也在日漸提升。

鄉以德治,官員也以德治。其中考覈官員最重要的,就是品德。

在寡國小民的社會,一縣之地不過幾萬人而已。如果縣令郡守德行有虧,被百姓戳脊梁骨,名聲很快就會被傳出去,在考覈中被罷黜,所以官員都十分注意私德,貪贓枉法的事情極少。

不過皇帝也不差餓兵,雖然官員受到百姓監督,考覈官經常會走訪各地,探查官員品德。但工資待遇卻極高,至少不能讓那些幹實時的好官生活過得太差。

人少,地大,科技迅速發展的好處就是經濟飛速增長。蒸汽機已經問世,但還處於改進階段,工作效率太差,容易壞。

在政治改革方面,青州全力廢除奴隸制,雖然暫時還不敢動土改,可解放大量勞動力。以前豪強花很少的錢買人口,人就會變成豪強的私產奴僕,被他們隱藏起來。

但現在廢除奴隸制,嚴查隱藏人口之後,以前只爲豪強打工的人重新被分配土地,正常納稅交糧,促進了一個地方政權正常的發展。

雖然也有豪強不滿,因爲一旦被發現隱瞞人口,就會被罰大量錢款田地,可誰讓陳暮屠刀在手呢?

時代變了。

當初還巴望着陳暮做出政績,很快就被調走的青州豪強們怎麼想得到,陳暮不僅沒有調走,還在青州生根發芽,繼續折磨着他們。

經過十年治理,如今青州上下,政治清明,從民生到經濟再到官場政治,都非常的健康,儼然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不過目前小科技不斷,能夠改天換地的大科技倒是沒有。哪怕提供了方向,也需要無數次的試驗和積累。

而農業方面,纔剛剛起步,畢竟種植行業動則數月才能看到成效。

因此目前來說,一切都只是一個初級階段,想要一夜之間將漢代變成二十一世紀,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也許幾百年後可以,但現在,陳暮覺得過幾十年,有個十八世紀英國工業革命的樣子,就心滿意足了。

淅淅瀝瀝的大雨在午後停了,羅敷躡手躡腳地走過來,在陳暮耳邊輕聲道:“夫君,吃飯了。”

陳暮擡起頭,看到她絕美的模樣,心中一動,頭伸出去在羅敷嘴間親了一口。

羅敷像是隻受驚的兔子般往後退了兩步,左右看看見院子裡空無一人,才放下心來,埋怨道:“小瑜兒看着呢。”

陳暮低下頭,看到小希瑜不知道什麼時候醒了,瞪着一對卡姿蘭大眼睛,好奇地看着自己,便笑了笑:“沒事,就算孩子長大了,也想不起一歲的事情。”

“把小瑜兒給我,母親叫你過去吃飯,父親在等着呢。”

羅敷過來接過小希瑜,小希瑜用紅布綢子裹着,在母親懷裡咯咯地笑,她便用額頭親觸着孩子的額頭,打趣道:“你耶耶毛手毛腳的,在他這裡睡得不好,還是在阿母懷裡舒服。”

陳暮站起身,伸了個懶腰,過來摟着羅敷的腰笑道:“誰說的,小希瑜在我懷裡睡得可香了,是吧小希瑜。”

說着就要逗弄自己的兒子。

這個時候母親方氏進了院子,一邊從迴廊走來,一邊埋怨道:“羅敷呀,讓你叫暮兒吃飯怎麼這麼久啊。”

“來了母親。”

陳暮連忙迴應了一句。

方氏進了院子後,看到小希瑜,拍着手笑嘻嘻地道:“哎喲,我的好孩兒。”

前幾日陳暮和羅敷去了趟秦家,今天上午纔回來,當時方氏出門去買東西去了,回來的時候小希瑜睡在房間裡,就沒去看。

幾天沒見孫子,方氏想念地很。

上來一把把孫子抱走,方氏趕着小夫妻道:“去去去,你們去吃飯,我來抱我的乖孫。”

陳暮羅敷二人對視一眼,皆是無奈,不僅方氏,陳青也對小希瑜寵愛得很。

古代最看重的就是嫡子嫡孫,袁術爲什麼能力不如袁紹,卻全盤接收了袁家在汝南的勢力?

就是因爲袁術是嫡子,而袁紹是小妾所生。

大門大戶對於嫡長子和庶子的培養投入是不同的,後世很多小說裡不說了嗎?嫡長子都錦衣玉食,庶子只能吃糠咽菜,地位等同於下人。

這些也全非小說家虛構,而是很真實地反應了古代現實。

陳家父母最愛小希瑜,恨不得捧在手心裡,陳暮當然知道這麼做對兒子培養是壞事。不過好在還小,一歲無所謂,等到五六歲還這樣,肯定是不行的,具體教育還得以後再說。

出了院子,進入堂屋,屋內父親已經坐着。陳志陳鳳經常在學宮吃飯,不回家。家宴就只有四個人,陳家兩位長輩以及長子長媳,小希瑜則只能喝奶。

陳暮自己都已經二十七歲,陳青的年齡就更大,早年勞累過度,早生華髮,如今年逾五十,面容極爲蒼老,招呼着兒子吃飯。

府中下人都是僱傭來的,非奴僕,上來擺了碗筷就下去了,方氏抱着小希瑜進來,陳青表面不動聲色,吃飯的時候卻是扒碗最快,明明少了一條左臂,右臂卻飛快地扒飯,隨意應付了幾口就放下筷子。

“我吃完了,你吃飯的時候還抱着小希瑜做什麼,給我給我。”

陳青瞥了眼方氏。

方氏翻着白眼,老頭什麼心思她還不明白,表面上是關心她吃飯的時候不能抱着孫兒,實際上最喜歡孫兒的就是他,在府中除了羅敷餵奶的時候,大部分時間小希瑜都在陳青手裡。

見到父親故作矜持的模樣,陳暮和羅敷也都是相視一笑。一家人其樂融融,倒也有幾分天倫之樂的感覺。

吃過了午飯,陳青就抱着小希瑜去休息了,羅敷和方氏自己幹家務。方氏是窮苦人家出生,雖然府裡有下人,但手上總閒不住,經常搶下人的活幹,羅敷作爲媳婦自然不能看着,只能跟着婆婆一起做事。

陳暮管不了她們,自己回了書房,準備寫寫書,備個教案什麼的。他主要是教政治課,這兩天沒有他的課,幾天後就有他的課了,得提前做好準備,爲將來青州官場多發掘點人才。

不過纔剛到書房門口,後面就有腳步聲傳來。一個做下人打扮的軍情司司衛過來輕聲說道:“司命,侯令史回來了。”

“哦?”

陳暮露出笑容,點點頭道:“到哪了?”

“剛回濟南。”

“嗯,派人去接應,讓他們儘快回臨淄。”

“唯。”

司命轉身去傳達命令去了。

陳暮回到書房,坐下後沒有去想侯栩的事情,反而是在想別的事。

侯栩這次出去,是去了趟洛陽,策劃進攻關中。

在葛亭之戰後,關羽就從邊境撤兵了,畢竟長時間屯兵,對於洛陽的糧草壓力也很大。

撤兵之後,雖然還是留了一部分人防備呂布,但依舊能夠抽出一部分人手,來完成進攻關中的策略。

實際上不是真打,只是虛張聲勢。

段煨搶佔了華陰以及河東一部分地盤,從秦嶺古道進入關中,華陰就是首當其衝。

所以這次關羽名義上是進攻關中,實則是掩護閻忠徐榮來青州。

陳暮曾經讓閻忠勸說賈詡也過來。

但賈詡此人真的太怕死,畢竟他曾經是西涼軍一員,不像閻忠最開始就是臥底,跟着董卓幹了一些壞事。

如果來青州的話,一沒有靠山,二害怕得不到重用,三人生地不熟怕被騙來砍頭。

因此婉拒,跑到了張濟麾下,被張濟委以重任。

陳暮倒也覺得無妨,賈詡有這方面的顧慮很正常,換了他,曾經的敵對勢力忽然邀請自己過去,估計也得斟酌許久,畢竟怕死是他們二人的通病。

現在閻忠徐榮已經到了青州,塵埃落定,所以陳暮並沒有去想他們。而是在想徐州的事情。

如果沒記錯的話,今年年初,應該就是曹嵩的死期。

年末,就是陶謙的死期。

現在黃河以北三足鼎立,暫時處於對峙階段。而相比於公孫瓚和袁紹,青州,可是依舊有向南發展的能力的呀。

第六十八章 三韓第五十六章 將膽第三十九章 公孫瓚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五十章 關羽出征第九十九章 二聲巨響第一十七章 分贓第二百零八章 一觸即發第二十二章 呂布的困境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二十八章 講學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潰第五十章 鬥將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八十一章 賊往東去第八十三章 浮陽之戰(2)第三十八章 夾擊第九章 壽誕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第七十一章 開會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四十二章 呂布投冀州第五十三章 魑魅魍魎(二)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三十七章 離別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一十三章 二桃殺三士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一百六十八章 聊城之戰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二百七十六章 我愛你們第二百零五章 自毀城牆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一十三章 出頭鳥第七十七章 離間計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七十四章 一席話語,管教徐和拱手而降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潰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風雲第三十二章 呂布東逃請假條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戰略與郭圖的神助攻第五章 定策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四十二章 一聲大哥,一生大哥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戰略與郭圖的神助攻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三十九章 晉升資本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榮回遼東第二十二章 董卓之死,王允掌權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一週年,不寫書,聊聊人生第三十四章 養蠱請假條第五十九章 起風了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三十七章 成了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二章 劉備登基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六十四章 給年輕的虎癡上一課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四十四章 曹操發動技能——奸雄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六十四章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
第六十八章 三韓第五十六章 將膽第三十九章 公孫瓚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五十章 關羽出征第九十九章 二聲巨響第一十七章 分贓第二百零八章 一觸即發第二十二章 呂布的困境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二十八章 講學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潰第五十章 鬥將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八十一章 賊往東去第八十三章 浮陽之戰(2)第三十八章 夾擊第九章 壽誕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第七十一章 開會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四十二章 呂布投冀州第五十三章 魑魅魍魎(二)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三十七章 離別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一十三章 二桃殺三士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一百六十八章 聊城之戰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二百七十六章 我愛你們第二百零五章 自毀城牆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一十三章 出頭鳥第七十七章 離間計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七十四章 一席話語,管教徐和拱手而降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潰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風雲第三十二章 呂布東逃請假條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戰略與郭圖的神助攻第五章 定策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四十二章 一聲大哥,一生大哥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戰略與郭圖的神助攻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三十九章 晉升資本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榮回遼東第二十二章 董卓之死,王允掌權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一週年,不寫書,聊聊人生第三十四章 養蠱請假條第五十九章 起風了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三十七章 成了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二章 劉備登基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六十四章 給年輕的虎癡上一課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四十四章 曹操發動技能——奸雄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六十四章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