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

劉備的招賢令納來了無數人才。

這讓他很高興。

但其實他不知道,來的這些所謂人才,大多是青州本地,或是泰山學宮的學子,在歷史上籍籍無名,武力值和智力頂多40-50,真正厲害的謀士和武將,就只有一個武安國。

沒辦法,在歷史上,青州本就不產人才。像隔壁兗州、徐州、豫州、冀州四地,人才都是一籮筐一籮筐,唯獨青州寥寥無幾,且多以治學爲主。

所以劉備高興是高興,但唯有陳暮知道,他是白高興一場,因爲來的這些人,除了武安國,其他一個都沒聽說過。

不過劉備和陳暮都不知道,其實很多人想來,可因種種原因而放棄。

劉備名望在外,青州富庶,天下有識之士,早就看出來劉備的實力一定會很大,所以來投靠明主,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比如郭嘉。

郭嘉今年19歲,是寒門子弟,屬於陽翟郭氏,雖少有才學,但尚未及冠,不能遠遊,所以要等20歲以後才能出仕。

而且現在這亂世,靠他一個文弱書生千里迢迢跑去青州,那就是送死。

就跟當初陳暮在黃巾之亂時,不敢去投奔曹操一個道理。

因此郭嘉只能繼續待在家裡讀書。

還有徐庶也是潁川人,以他的武力值,單人匹馬一把劍,跨越一千多裡,從潁川殺到青州來倒也不算事。

問題是今年徐庶爲了幫友人報仇,犯了殺人罪,後來被官府抓起來,差點問斬,最終被同爲遊俠的黨羽救出來,逃去荊州避難去了,也沒法露面。

另外,荀彧在董卓掌權之後,就棄官回家,應邀準備遷移宗族來青州避難,憑着和陳暮的關係,大概率會加入青州集團。

至於荀攸。

荀攸和荀彧不同,荀攸是荀和的親侄子,與荀彧家族已經分開,所以荀和給荀攸寫了一封書信,讓他來冀州跟着他。冀州現在是黨人大本營,王芬袁紹都在這裡,因此荀攸已棄劉備而去,跑到冀州去。

對於這個結果,陳暮早就猜到,原本只是想試一試,既然不行的話,那就只能江湖再見,希望未來不要在戰場上遇到。

荀攸這個戰術天才,陳暮還是很重視的。

其他陳宮不想出仕,崔琰程昱許褚則有宗族牽絆,不想離開宗族去外地。

還有劉馥,劉曄,滿寵,杜襲,魯肅,于禁等人,有些是年齡很小,有些是外地爲官,有些是已經歸屬於某方勢力。

林林總總,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天下英傑,許多佩服劉備,想來投效劉備的俊才,要麼因爲路途遙遠,要麼已經有主,要麼宗族羈絆,都沒有來。

這也正常,古代不像現在那樣,交通發達。一個人孤身上路,沒有像王朗那樣的武力值,死亡的概率極大。

因此除了青州本地俊才,劉備從外地收穫的才俊,就只有王朗和田豐。

趙雲和黃忠目前只是參軍,還未展露頭角,連陳暮都不知道他們的存在,哪能得知軍中又多了兩個猛將。

而王朗是應陳暮的邀請過來,田豐則是因爲他是鉅鹿人,鉅鹿太守韓馥徵辟他爲屬官,卻對他不重視,最後是老友沮授攜帶重禮邀請他來青州,這纔多出兩個人才。

現在這世道就是這樣,有些人想要出仕,可路途太遠,有些人離得近,可以來,但又不想出仕,因此一道求賢令下去,真正有用的人才其實不多。

不過說是不多,實際上是指90以上武力智力的頂尖人才,90以下的還是不少,如左繼,字承祖,原本是孔融幕僚,素有才名。還有劉謙,字義遜,同樣也本是孔融幕僚,爲清雋之士。

所以相比於目前的其他諸侯,劉備麾下已經全是猛將如雲,謀臣如雨。

光算90以上智力的文人,就有陳暮,沮授,田豐,以及一票90以下的,華歆、簡雍、孫幹、王朗、氏儀、孫邵、左繼、劉謙等數十幕僚集團。

90以上武力的武將,就有關羽、張飛、典韋、太史慈、張遼,然後是90以下的管亥、臧霸、高順、武安國、徐和、司馬俱、李波、管承、王丹、張饒等數十武將集團。

由於趙雲和黃忠暫時沒有人知道,所以並沒有在其中。

青州的戰爭機器轟隆隆運轉,各地豪強被陳暮和劉備的手段整怕了,知道反抗是什麼下場,乖乖交出家中囤積的糧食,被官府平價買走,做軍用物資。

各地縣城徵兵處大量徵召家境貧困,有想參軍立功的有志青年。

因爲劉備早就有言在先,不管是殺敵立功,還是獻出計策,都能獲得獎賞,在戰場上如果能夠拼死殺敵,哪怕是戰死,也能獲得大筆撫卹金,還能一家數年內免稅。

如此重賞之下,青州的青壯踊躍參軍,在第二年開春一月的時候,就已經聚衆起六萬大軍,氣勢如虹。

事實上這已經是精挑細選,只留下精銳的結果,如果大量徵召的話,舉二十萬大軍不在話下。

畢竟青州這幾年並非沒有戰事,前有平定諸郡黃巾之亂,後有徐和司馬俱泰山匪,南征北戰,有很多經驗豐富的老卒在家務農,這些老卒並不是說他們年齡大,而是戰鬥經驗豐富,久經沙場。

一些老卒立功分了田地, 不想再打仗,就沒有參軍,還有些老卒感恩於劉備,聽到劉備徵召,熱血上涌,立即是國有難,徵必召。

光這些老卒就佔了一兩萬之數。

還有些則是家境貧困,想改變命運的青壯,他們上戰場殺敵的心思比之老卒還要強烈,因爲立功了就升官發財,改變命運。就算失敗了,人死了,也能爲家庭帶來一筆財富,免除稅收。

這樣大手筆之下,劉備的六萬大軍可謂是真正的精銳,大量老兵回到部隊,成爲伍長、什長、隊長等基層官員,開始訓練士兵。

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進行,短短兩個月,按照陳暮的訓練士兵之法,軍隊就已經初見成效,令行禁止。

漢人尚武,特別是在無數有沙場經驗的骨幹老兵的情況下,劉備的部隊兵員素質,除了公孫瓚的兵馬以外,比之其他諸侯的兵馬,強過一倍不止。

有了糧草和士兵,就得有武器裝備。

整個青州的鐵匠鋪都開始動員了起來,瘋狂打造兵刃,雖然當初劉備南征北戰的時候,是有一批武器的,但青州承平太久,武器放在倉庫裡都快生鏽了,又得重新洗練一番。

不過青州的底子太厚,一切都緊鑼密鼓地進行着,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大量的武器裝備成批地鍛造,士兵每日訓練,糧草堆積如山,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訴着人們——戰爭即將打響了。

第六十四章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五十三章 魑魅魍魎(二)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二百零七章 十勝十敗第二百章 江山易老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傳位第五十一章 青州諸子家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一百六十九章 黃漢升連衝五陣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八十九章 一碰就碎第二百一十章 陣斬高覽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一百一十二章 遠征西域第二十五章 一聖一龍一虎一狐第四十一章 田豐之計第四章 冀州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六十章 何進之死(二合一)第四十八章 長社城內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六十一章 三面包夾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一百九十七章 張郃投降第二章 活着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第五十章 關羽出征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二十四章 戰略謀劃第一百一十五章 海頭城外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五十章 鬥將第四十七章 進城第三十八章 合縱連橫第二百七十五章 開城門第六十六章 張遼高順歸屬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一百七十六章 孫堅遭襲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四十四章 孝出強大第一章 董卓兵敗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七十一章 給年輕的周瑜上一課第七十七章 大澤鄉之戰第五十七章 巫蠱第二十章 地暖經濟古無雙,國之功勳。第一百六十九章 黃漢升連衝五陣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對策第六十二章 關中大勝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四十九章 權謀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堂第五十四章 周瑜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五十二章 泰山書院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一百六十四章 圍點打援第六十九章 大漢上將軍討逆先鋒孫文臺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三十三章 學宮最後一天(1)第一十四章 反間計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四十一章 呂布,我要你的命!第六十一章 陳毒士又開始了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五十六章 將膽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八十一章 大戰前夕第二十章 地暖經濟第五十二章 泰山書院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二百一十二章 誘餌第二十三章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六十五章 我有一策救玄德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五十四章 周瑜
第六十四章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五十三章 魑魅魍魎(二)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二百零七章 十勝十敗第二百章 江山易老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傳位第五十一章 青州諸子家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一百六十九章 黃漢升連衝五陣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八十九章 一碰就碎第二百一十章 陣斬高覽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一百一十二章 遠征西域第二十五章 一聖一龍一虎一狐第四十一章 田豐之計第四章 冀州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六十章 何進之死(二合一)第四十八章 長社城內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六十一章 三面包夾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一百九十七章 張郃投降第二章 活着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第五十章 關羽出征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二十四章 戰略謀劃第一百一十五章 海頭城外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五十章 鬥將第四十七章 進城第三十八章 合縱連橫第二百七十五章 開城門第六十六章 張遼高順歸屬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一百七十六章 孫堅遭襲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四十四章 孝出強大第一章 董卓兵敗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七十一章 給年輕的周瑜上一課第七十七章 大澤鄉之戰第五十七章 巫蠱第二十章 地暖經濟古無雙,國之功勳。第一百六十九章 黃漢升連衝五陣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對策第六十二章 關中大勝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四十九章 權謀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堂第五十四章 周瑜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五十二章 泰山書院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一百六十四章 圍點打援第六十九章 大漢上將軍討逆先鋒孫文臺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三十三章 學宮最後一天(1)第一十四章 反間計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四十一章 呂布,我要你的命!第六十一章 陳毒士又開始了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五十六章 將膽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八十一章 大戰前夕第二十章 地暖經濟第五十二章 泰山書院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二百一十二章 誘餌第二十三章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六十五章 我有一策救玄德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五十四章 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