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

“三國之謀伐 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聽聞天使詔書,劉備幾乎是馬不停蹄地趕回臨淄接受宣召。

第二日,劉備抵達臨淄之後,天使就宣讀了詔書。

袁隗雖然爲百官之首,且錄事尚書,但實際上並沒有調動三公九卿的權力。

他倒是可以免除州牧,可三公九卿是中央高層,相當於副國級,除了皇帝以外,沒人能任免。

所以這份詔書,實際上還是百官趁着董太后生病期間,無人臨朝的時候,向袁隗奏請,袁隗便以劉協的名義發佈。

聽聞自己驟然身居大鴻臚,劉備無憂也無喜。

誠然,以二十九歲的年紀擔任九卿這樣的國家級要員,確實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但如今國勢糜爛,從四月份漢孝康帝駕崩到現在十一月,過去了半年時間,天下各地亂象顯著。

雖然還未引起如黃巾之亂那樣大規模的起義,但也是局勢動盪,天下不寧。

而中央朝堂更是一片水深火熱,朝政朝令夕改,各方勢力相互傾軋,大漢江山從上到下,除了青州以外,居然沒有一片穩定的地方。

因此劉備也深知自己進京責任重大,要在朝堂之上站好隊伍,多結交正直的朋友,做好權力鬥爭的準備。

這也算是這五年來宦海浮沉,劉備唯一學到的一點有用的知識。

“大哥,此番入京,頗爲兇險。”

等天使走之後,州牧府中廳堂內,陳暮纔出聲說話。

劉備不解道:“如今洛陽局勢已經穩定下來,袁紹已經退兵,還有何兇險之處?”

“額......”

陳暮揹着劉備幹了不少髒事,這要是跟着曹操,換成曹操知道了,肯定會砍了他。換成劉備知道了,雖然不至於殺他,但影響兄弟情誼,自然不能實話實說,便隨意找了個藉口道:“朝堂局勢波譎雲詭,又哪裡比得上青州安寧樂土。”

“唉。

劉備嘆了一口氣:“我又何嘗不知?只是朝廷詔令,不得不從。何況治大國若烹小鮮,我輩官員,受先皇恩賜,方有今日。此番入京,便是爲了輔佐少年天子,伴隨左右,赴湯蹈火,以全先皇之恩。”

沮授在一旁點點頭道:“正該如此。”

看來老大哥和沮授都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當然,他們也沒有意識到漢庭即將覆滅。

畢竟除了陳暮和閻忠這樣腦後有反骨的人以外,現在的人基本都以忠誠爲主。

朝廷詔令下達就得聽從,除了實在有事可以拒絕以外,就只剩下棄官,因此劉備斷然沒有拒絕朝堂召他回洛陽的道理。

其實陳暮倒也知道勸老大哥留下來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劉備選擇棄官,不然抗拒了朝廷政令還繼續當青州牧的話,那跟造反有什麼區別?

而且不管是從繼續做官的角度出發,還是從忠於朝廷的方向考慮,劉備都得回一趟洛陽。

因此陳暮笑着道:“我又不是讓大哥不回洛陽爲陛下效力,只是大哥孤身一人去畢竟不太安全,即便到了朝堂之上,勢單力薄,哪是那些當了幾十年官的老狐狸的對手,我的意思是我和二哥三哥一起陪你去。”

“對啊大哥,你一個人去了洛陽,留下我們幾個兄弟在這裡做什麼,要去也是大家一起去。”

一旁的張飛鼓譟起來,他早就閒得蛋疼,想要到處走動走動。

“你們也去?”

劉備一頭霧水:“朝廷召我入京,你們跟過去做什麼。”

現在已經不是當初,當初關張之所以能跟在劉備身邊,是因爲他們三個人都在濟南擔任官職。

可如今關羽擔任一地太守,劉備爲一州州牧,治所雖在臨淄,卻也得四處巡視,管轄各地地方,哥幾個時常不能相聚,公務在身,不得不分開。

而如果劉備回了洛陽,那他們幾個更加不可能在一起。

因爲朝廷只召了劉備一個人,又沒有召關羽張飛陳暮三人。

要是他們跟過去的話,那唯一的可能性就只有一個——棄官。

哥幾個好不容易都身居高位,算是飛黃騰達,再陡然棄官變成平民,就算他們三個沒意見,劉備自己都過意不去。

“此去洛陽,自是爲大哥壯聲勢。”

陳暮分析道:“如今我與三哥的通緝令已經撤銷,再回洛陽,便是平民之身。可我與黨人關係素來交好,再入朝堂也並非不能,我等兄弟四人其利斷金,在朝堂之上大展拳腳,方能爲天子排憂解難。若是大哥一人,恐孤木不成林,難以起事。”

“這樣嗎?”

劉備想了想,覺得好像有點道理。

張飛急吼吼地道:“大哥還猶豫什麼,你都已經是九卿了,以後我等兄弟追隨你入朝爲官,一同匡扶漢室纔是正道,怎麼能分離兩地,徒留我等在青州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呢?”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出自《論語》,是無所事事的意思。

別看張飛是個大老粗,但也讀過書,只是相比於讀書,他更喜歡打架鬧事而已。

畢竟法外狂徒張三嘛。

“好吧。”

聽到張飛的話,劉備覺得帶兄弟幾個一起回洛陽好像是這麼回事,便點點頭:“等回去之後,我就立即舉薦你們入朝爲官,只是在朝堂爲官可不比在地方,洛陽達官貴人無數,翼德切莫莽撞,要小心行事。”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如果真能入朝爲官,我必然時刻緊隨大哥身邊,絕不肆意妄爲。”

張飛連忙做出保證。

其實真要說起來,去了洛陽張飛肯定第一個不自在。

因爲朝廷中樞重地,必然不如在地方的時候能夠無法無天。

但既然結拜爲兄弟,那就義字當頭,甘願赴湯蹈火。

所以哪怕明知將來也許會不如意,張飛也是心甘情願。

或許這就是四個人能結拜在一起的緣故。

劉關張三人是沒有一點私心,都在爲自己的兄弟着想考慮。

而陳暮是裝作沒有私心,裝作在爲自己的兄弟考慮。

至少眼下來說,他的僞裝很成功,沒有人看穿這一點。

畢竟一路走來,也證明了一切。

當下,劉備一邊收拾行李,整裝待發,一邊派人去樂安,召回關羽,準備正式回洛陽。

其實劉備是七月初離開洛陽來的青州,到現在也不過四個多月而已。

這州牧來的容易,丟的也容易,談不上有什麼留戀難以割捨。

第三日關羽回了臨淄之後,幾個人輕裝簡行,說走就走。

沒有帶兵馬,沒有帶太多輜重,就兩車衣物,數十隨從,浩浩蕩蕩西去。

出了臨淄城,陳暮回頭看了眼越來越遠的城市。

再轉頭看向遠方遼闊的平原以及西面起伏不定,波瀾壯闊的泰山。

劉備坐在馬上面容輕鬆,絲毫沒有緊張的表情。

關羽張飛十分平靜,談不上興奮也談不上低落,彷彿一次普通的卸任再上任。

陳暮微微一笑,忽然說道:“大哥二哥三哥。”

“嗯?”

三人看過來,劉備問道:“何事?”

“你們知道此去洛陽,意味着什麼嗎?”

陳暮反問。

張飛揚起手中的長矛:“此去是幫小皇帝平定江山!”

關羽思索道:“助皇帝穩定朝政?”

劉備想了想回答:“我要完成先帝遺願,好好輔佐少帝治理天下。”

“哈哈哈哈哈!”

陳暮忽然仰天大笑,一拍馬道:“既是如此,萬里江山在等着我們弟兄, 何不速行?”

“狡猾!”

張飛也笑了起來:“四弟慢走,看我追上你。”

衆人哈哈大笑,在秋風中奔馬而行。

陳暮長髮在風中飄蕩。

仰頭看天,秋深意濃,陰雲蔽日。

大哥二哥三哥。

此去洛陽,既不是爲了幫少帝治理天下,也不是爲了穩定朝政。

而是你我兄弟四人,悍然起跳,抨擊董賊!

到了那時,我等兄弟,當技驚四座,名震天下!

爲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270章 此去洛陽)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第三章 盧植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潰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五十九章 內部壓力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二百五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四十一章 援軍第二十二章 董卓之死,王允掌權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二十九章 論仁第六十八章 上陣父子兵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降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七十二章 沈亭之戰(完)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七十二章 長安亂第四十七章 袁家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五十二章 天下五君,笑對蒼穹(新年快樂)第二百五十六章 智取涉縣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一十七章 騎兵的作用第一十九章 主簿趙琳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第一百二十八章 安陽城下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風雲第一百五十九章 算計第七十章 沈亭之戰(2)第七十一章 民族認同感第七十三章 洛陽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三十九章 晉升資本第二百二十五章 戰術佈置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第二百一十二章 誘餌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一百六十九章 黃漢升連衝五陣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六十五章 我有一策救玄德第八十一章 大戰前夕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七十九章 奪冀州的第二步戰略第一十九章 底褲都被看穿了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第四十八章 諡議第三十二章 滿滿的套路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第一百零二章 章武五年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八十七章 股掌之間第六十三章 折磨之王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一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二百一十章 陣斬高覽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陽許子遠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一百三十四章 雛鷹起飛第四十九章 責任第八十二章 屠城第一十三章 大幕濺起第五章 善與惡的抉擇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五十八章 掛牌賣官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二百章 江山易老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第六十二章 出城,死戰!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第四章 冀州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六十三章 荀攸與許褚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七十章 等人第一十六章 有內鬼第一百七十七章 養兵日,用兵一時
第三章 盧植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潰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五十九章 內部壓力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二百五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四十一章 援軍第二十二章 董卓之死,王允掌權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二十九章 論仁第六十八章 上陣父子兵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降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七十二章 沈亭之戰(完)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七十二章 長安亂第四十七章 袁家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五十二章 天下五君,笑對蒼穹(新年快樂)第二百五十六章 智取涉縣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一十七章 騎兵的作用第一十九章 主簿趙琳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第一百二十八章 安陽城下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風雲第一百五十九章 算計第七十章 沈亭之戰(2)第七十一章 民族認同感第七十三章 洛陽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三十九章 晉升資本第二百二十五章 戰術佈置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第二百一十二章 誘餌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一百六十九章 黃漢升連衝五陣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六十五章 我有一策救玄德第八十一章 大戰前夕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七十九章 奪冀州的第二步戰略第一十九章 底褲都被看穿了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第四十八章 諡議第三十二章 滿滿的套路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第一百零二章 章武五年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八十七章 股掌之間第六十三章 折磨之王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一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二百一十章 陣斬高覽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陽許子遠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一百三十四章 雛鷹起飛第四十九章 責任第八十二章 屠城第一十三章 大幕濺起第五章 善與惡的抉擇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五十八章 掛牌賣官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二百章 江山易老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第六十二章 出城,死戰!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第四章 冀州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六十三章 荀攸與許褚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七十章 等人第一十六章 有內鬼第一百七十七章 養兵日,用兵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