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 反間計

歷史上陶謙確實將徐州讓給了劉備。

但那是在臨死之前,只對麋竺說了一句:“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

然後麋竺陳登等人才共推劉備爲徐州之主。

所以三讓徐州的事情,可謂是子虛烏有,並不存在。

在活着的時候,陶謙就從來沒有想過要讓出自己手中的權力。

僅僅只是因爲快死了,而自己的兩個兒子又沒有入仕的志向,不願接受家業,才無奈把徐州讓出去。

因此陳登獻計二桃殺三士之計,對於陶謙來說,顯然是行不通,讓他放棄徐州,哪怕是名義上的放棄,依舊讓他不敢去賭。

畢竟這裡面的風險實在是太大,興許劉備講仁義,不會殺他。興許計策真的會成功,讓劉備曹操聯盟被破,自相殘殺。

可萬一徐州牧大印交出去,陳暮當場把他扣住,再跟曹操打一場,等分出勝負後再處理他,哪豈不是雞飛蛋打?

到時候不僅徐州沒了,自己還落入了別人的手裡,這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計策,對於陶謙這樣的人來說,絕不可能答應。

只能說,陳登的計策是目前來說,最好的辦法,以徐州爲籌碼,讓曹劉內訌。但陶謙卻不會用,也不敢用。

數日之後,兩座營寨拔地而起,橫在了郯縣城外,一個在東北角,一個在西北角,相隔四里。

陳暮和曹操的大營,現在完成了主體構造,還欠缺一點防禦設施。

不過它已經能夠承擔起它的用途。

陶謙站在城牆上眺望,營寨已經建好,但卻不見敵人來攻,用腳指頭想都知道,他們是要圍困郯縣。

斷水圍城,僵持數月,乃至數年的例子都有。

如著名的邯鄲保衛戰,也就是“圍魏救趙”這個成語的來源,邯鄲就被魏國圍攻了兩年。

還有楚莊王伐宋,圍攻一年未破,乾脆就在城外建造房屋,耕耘田地,打曠日持久的戰爭,同樣是成語“築室反耕”的來源。

陶謙很清楚城內的糧草只供不到一年使用,因此見城外兵馬來來往往,遠處還有大量的車隊不斷在往這邊運糧,不由哀嘆一聲,他最怕的就是敵人圍而不攻,徒耗糧草。

見到他的模樣,孫觀遠遠地眺望了一下青州軍營寨之中豎起的三面旗幟,心裡就有了數,對陶謙說道:“明公,我看那劉備曹操,是要做長久打算啊。”

“嗯。”

陶謙點點頭,老邁的面孔充滿了憂容,說道:“他們的糧草進進出出,不斷運來營寨,以我多年行伍經驗來看,說明在後方,他們已經建立了一個糧倉。”

孫觀贊同道:“這個糧倉很有可能就是襄賁縣,明公若是派人出城,向曹將軍下令進攻襄賁,說不準能讓他們退敵。”

襄賁離郯縣只有不到六十里,二地幾乎就只隔了一條沭河。就跟袁紹不會選擇將大量糧食積存在前線官渡,而是會將四十里外的烏巢作爲糧倉是一個道理,

糧倉建在營寨附近,一旦混戰打起來,很容易就會被人一把火燒了。

所以大軍作戰,必須要有一箇中轉站,袁紹把這個中轉站放在了烏巢。而陳暮確實是把這個中轉站放在了襄賁,只是與烏巢不同的是,襄賁是一座縣城,有城牆保護,很難被人偷襲。

“不行啊,奇襲糧倉,首先需要這個糧倉建於野外行軍大營之中,敵人將糧草存放在城池內,曹豹即便去攻城,也難以迅速攻下。”

陶謙搖搖頭,否決了這個提議,雖然猜到襄賁是糧倉中轉站,可他沒辦法去攻打一座城池。

孫觀自然知道這一點,所以假裝遺憾地道:“那看來就只能等下去了,不過明公,這麼等下去也不是辦法。青州和兗州畢竟是兩州之地來攻我徐州一城之地,城內積糧不多,必須要想個方法才行。”

陶謙見他這麼說,似乎胸有成竹,便好奇問道:“你莫非有對策?”

“倒是有個想法。”

孫觀說道:“敵人來勢洶洶,此時銳氣必盛,我們萬不能出城與之決戰。先守住城池,待過一兩月之後,敵人必然銳氣盡失,放鬆警惕,以爲我們不敢再出城作戰。此時明公再下令讓曹將軍與呂都尉同時進攻,城內再一齊殺出,出其不意,必然可以擊退來犯之敵。”

陶謙驚訝道:“你還學過兵法?”

這個計謀出自《孫子兵法·始計篇》,原文是“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陶謙招攬孫觀孫康兄弟,再加上吳敦伊禮昌豨等人的時候,他們只是泰山賊寇,根本不像是讀過書的樣子。

哪怕是孫觀,也是因功才升都尉,其他人還只是軍司馬的中層軍官,沒想到他還居然讀過書?

孫觀低下頭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自跟了明公以後,我深知讀書的重要性,因而時常翻閱兵書,學習文字,爲的就是有朝一日能能夠報答(暴打)明公,償還知遇之恩。”

“好。”

陶謙欣慰地點點頭,高興地道:“此策不錯,就按你說的辦,從今日開始,你就駐守在北城門,嚴密防守,等到時機成熟之時,我便下令讓曹豹呂由進攻,你便率軍出城,與敵軍決一死戰!”

“必不讓明公失望。”

孫觀連忙拱手行禮,表面上一副臨危受命,受寵若驚的模樣,內心卻是極爲激動。

沒想到計劃進行得這麼順利。

其實孫觀之前確實只是泰山上的賊寇,因與臧霸爲好友,聽聞了臧霸對青州的描述,又見臧霸混得風生水起,所以纔想投奔青州。

哪知道陳暮卻讓他去投奔陶謙,且這兩年來,就讓他安心在徐州發展,多讀書識字,學習知識。

書是臧霸送來的,他府中還有一位泰山書院畢業,兼職軍情司密探的幕僚。

青州現在已經全面開始推廣標點符號,雖然沒有開始簡化漢字,但對於學習文字已經有了很大幫助。

因此爲了能在以後去青州得到重用,孫觀也發奮讀書學習。只是他的智力有限,讓他用計比較困難,不過倒是認識字了,不至於露餡。

沒辦法,計策能不能用好,跟看不看書沒關係,跟看書的人智力有關係。

像《孫子兵法》《六韜》《孫臏兵法》這類的書,漢末各大世家豪強有條件看的人多得是,這些兵法也都是大家族必學內容,可軍事天才出了幾個?

哪怕是曹操這樣統帥滿分的人物,也是從一場一場敗仗中學習經驗,積累起來的。還有呂蒙,同樣也是先打仗,後學習,有戰爭經驗。

畢竟就算你學會了一招,馬上在戰爭中用出來,可沒有經過周密佈置,像馬謖一樣學韓信背山一戰,結果就是很容易就會被識破,讓人將計就計,反而淪爲笑柄。

所以孫觀的計策也許有用,但得看是在對誰用。用到淳于瓊這種傢伙身上肯定一拿一個準,用到曹操和陳暮頭上,那自然沒戲。

何況這計策,還是他府中那位的幕僚給他出的......始作俑者是誰,就不用多說了吧。

時間就這樣一天一天地過去。

從七月份到九月份,天氣從酷熱難耐,到逐漸乾爽,秋風蕭瑟,萬事萬物都在變化。唯一沒有變的,就是夏糧收上來之後,百姓開始了新一輪的播種。

無論自己頭上的統治者是誰,百姓們總歸是要繼續活下去,新來的統治者至少沒有任何苛政,也沒有任何嚴酷稅收,在日漸變亂的徐州,青州佔領區域的琅琊國,反倒變成了一片樂土,慢慢恢復了秩序。

這一日天氣又開始炎熱起來,秋老虎就是這樣,溫度時高時低,有時候冷得要凍死人,有時候又像是會熱死人。

曹操感覺到酷熱難耐,心煩意亂,在營寨中走來走去,心中十分焦慮。

過了片刻,郭嘉穿了件寬大的充衣紗縠裨衣,晃晃悠悠地從門外進來,手裡還捏着個酒瓶,一身的酒味。

根據《三國志》記載,郭嘉爲人不治行檢,浪蕩不羈。倒不是好色,而是行爲不恪守禮節,生活作風比較隨意,跟簡雍有得一比。

曹操倒是知道他素來行爲古怪愛自由,平日裡有外人在場的時候,一身常服有禮有節裝正經人。但私下裡光膀子亂晃也是常有的事情,倒並沒有覺得奇怪。

只是營中禁酒,這傢伙哪搞來的酒?要是被軍士發現了,怕是影響不好。

他正這麼想着,郭嘉就拎着酒瓶子晃晃悠悠地來到一旁席上躺下,隨口問道:“明公召我有何事?”

“奉孝,你這酒是?”

曹操遲疑詢問。

郭嘉看了眼酒瓶子,咧嘴一笑:“從陳子歸那弄來的,這酒在塞北可是賣得貴,一瓶數千錢呢。”

曹操眼中劃過一絲狐疑,坐下來淡淡地道:“陳子歸倒是好心,還送你酒。”

郭嘉洞悉人心,又怎麼不知道曹操的心思,立即說道:“他怎麼可能會這麼大方,是我去他營中查探虛實,順手搶來,他送我出來時還一路罵罵咧咧。”

“哈哈哈哈。”

曹操眼中的狐疑轉瞬即逝,大笑道:“奉孝啊,你還真是一點虧都不想吃。想必那陳子歸一點虛實都沒有被你探出來吧。”

郭嘉搖搖頭:“那倒也不是,他前營的佈置我是看過的,已經記在心中,可以畫出來。”

“嗯。”

曹操點點頭:“有總比無好。”

郭嘉又道:“此趟最大的收穫倒不是查探出了他前營佈置,而是陳子歸言,最近幾日,便可以拿下郯縣了。”

“什麼?”

曹操立馬站了起來,驚喜道:“真的?”

“不錯。”

郭嘉道:“我問他倒是是何法,他只是笑而不語,不過我連續詢問了幾次,唯有在問可是用反間計時,他臉色稍變。我聽聞前些日子抓住的陶謙斥候言,陶謙將徐州大族陳家嫡子陳登下獄了,莫非......”

“原沛相陳珪?”

曹操眯起眼睛,徐州陳氏可鼎鼎有名,因爲出過三公,陳珪的伯父陳球官至太尉,對於他這樣的仕宦子弟來說,可謂耳熟能詳,清楚得很。

現在雖然圍城,但消息也不是完全被封鎖。因爲陳暮曹操大軍只是封鎖了東西和北三個城門,南城門並沒有兵馬駐守,所以陶謙的斥候和派出去聯絡各地的人,都會從南城門出去。

這也算是經典的圍三闕一戰術,每次陶謙的斥候出來,偶爾也會遇上陳暮和曹操的斥候,只要抓住個活口,便能瞭解城內狀況。

前些日子他們就從被抓住的斥候手中聽到了陳登被下獄的消息,陳登是陳珪的嫡子,也是陳家下一代家主,陳珪自然不可能不救。如果他在城內有勢力,且願意出手相助的話,那還真有可能破了郯縣。

只是陳家的基業並不在郯縣,而是在下邳。城內就算有陳家的勢力,肯定也不會太多。

所以曹操覺得,這個計劃怎麼感覺怎麼不靠譜,搖搖頭道:“就算那陳珪願意出手相助,可他本人又不在城中,如何能襄助?此計,怕是行不通。”

郭嘉點點頭:“我也是這般做想,只是除此以外,就沒有別的可能了,除非徐州某支大族,早已暗中投靠了陳子歸。”

“嗯,這倒是有可能。”

曹操思來想去,乾脆晃晃腦袋,說道:“算了,懶得去想這些,那就再等兩日吧,若是還不行,就只能我親自去一趟青州軍營了。”

他倒不怕陳暮把他扣了,正如郭嘉所說,現在他沒有屠城,那麼在名義上,他還是劉虞的臣子。

劉虞現在頂在劉備曹操頭上,屬於一把雙刃劍。他不歸任何人控制, 有自己的獨立性。但同時也管轄着他們,一旦其中一方不聽話,那麼另外一方就可以藉着劉虞的名義名正言順地討伐。

這個策略不僅對劉備曹操有效,對公孫瓚劉表孫堅三人同樣有效。因爲這幾個人都是一起上表效忠劉虞的,原來還包括陶謙。

但陶謙現在就是個反面教材,一旦造反搞事,就會被這幾個名義上效忠劉虞的人羣起而攻。

要不是公孫瓚手太短,被袁紹擋住,要不是孫堅劉表正在合作抵抗袁術,沒有精力,說不準他們也會來分一杯羹,一羣人如狼似虎般將徐州吞吃掉。

現在曹操也比較急,因爲他的糧草已經不多,一旦陳子歸玩陰的,等他糧盡不得不退兵的時候再出手破城,那形勢就有些不妙。

到時候他就必須要撤兵,徐州盡歸劉備所有。曹操就只能動最後的底牌,向劉虞上書,請他另派一個徐州牧。

這就是兩敗俱傷的玩法,我得不到,你也別想得到。而且還和青州撕破臉皮,是不得已的辦法。

不過曹操肯定想不到,陳暮現在巴不得他繼續留下和自己平分青州。

因爲他在大戰略上,早已經領先了曹操不知無數。

第二十三章 南陽之戰(完)請假條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第二百章 江山易老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一百一十二章 胸有蒼穹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五十九章 軍情司初建功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五十七章 重要講話第一百六十六章 襲城!第四十八章 長社城內第一百九十三章 絕望的張郃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四十七章 答應聯盟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二十三章 呂布歸順第八十二章 他猜到了第二百五十二章 詐降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第九章 規劃第六十五章 神鬼之謀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驚變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十章 天子第八十二章 浮陽之戰(1)第三十九章 授天書第五十一章 約戰曹操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劉虞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九十一章 張飛戰呂布第八十七章 一十五規劃(1)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一十二章 一口雞湯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一十四章 關中諸事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八十八章 一十五規劃(2)第六十八章 上陣父子兵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一十四章 關中諸事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四十七章 奪權請假條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五十二章 月涼如水第三十三章 斬二將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紹不能死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來了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第一百六十四章 圍點打援第六十九章 你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七十七章 離間計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七十九章 淮口射戟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七十四章 張讓第五十六章 打潁川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九十章 呂布的選擇第一章 秋風起,思子歸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請假條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一百九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戰略與郭圖的神助攻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一百六十六章 襲城!第九十四章 歷史的書寫者第七十二章 圖謀第一十三章 宦官之友陳子歸第六十三章 荀攸與許褚第四十六章 小細節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
第二十三章 南陽之戰(完)請假條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第二百章 江山易老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一百一十二章 胸有蒼穹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五十九章 軍情司初建功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五十七章 重要講話第一百六十六章 襲城!第四十八章 長社城內第一百九十三章 絕望的張郃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四十七章 答應聯盟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二十三章 呂布歸順第八十二章 他猜到了第二百五十二章 詐降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第九章 規劃第六十五章 神鬼之謀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驚變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十章 天子第八十二章 浮陽之戰(1)第三十九章 授天書第五十一章 約戰曹操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劉虞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九十一章 張飛戰呂布第八十七章 一十五規劃(1)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一十二章 一口雞湯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一十四章 關中諸事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八十八章 一十五規劃(2)第六十八章 上陣父子兵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一十四章 關中諸事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四十七章 奪權請假條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五十二章 月涼如水第三十三章 斬二將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紹不能死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來了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第一百六十四章 圍點打援第六十九章 你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七十七章 離間計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七十九章 淮口射戟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七十四章 張讓第五十六章 打潁川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九十章 呂布的選擇第一章 秋風起,思子歸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請假條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一百九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戰略與郭圖的神助攻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一百六十六章 襲城!第九十四章 歷史的書寫者第七十二章 圖謀第一十三章 宦官之友陳子歸第六十三章 荀攸與許褚第四十六章 小細節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