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來了

孫曹劉三家會晤,確定了孫策爲盟主,曹操和張允的部隊將聚集於相縣東南方向,建造大量營寨,以爲犄角之勢。

從九月中旬一直到下旬,雙方都在爲構建營寨而努力,時刻不停地構築防線。

這個時候如果劉備進攻, 或許可以出其不意。

但孫曹劉三人要構建營寨,劉備也得準備進攻的器械,並且雙方是以睢河爲界。

睢河是一條中等河流,不像官渡河是條小河,渡河也不容易。

因此雙方都在做充足的準備,像這樣的對峙在漢末缺乏特別有效的攻城或者攻營手段之前,往往會對峙很久。

如官渡之戰曹操和袁紹對峙了三個多月,濮陽之戰,曹操和呂布對峙了百天。

決定勝負的並不是雙方大戰,而是誰糧草先耗盡。

只是目前來說,由於數年來河南還算安定,且早年河南到處洪澇災害的時候,基本都由劉虞或者劉備給予了糧草支持,讓他們有所結餘。

所以除了曹操之前大敗而逃,丟失了不少糧草輜重以外,劉表和孫策的糧食還算充足,甚至能幫曹操補充一部分物資。

因此至少目前來說,如果對峙的話,恐怕至少一年半載分不出勝負。

不過劉備攜十幾萬大軍浩浩蕩蕩涌向河南,可不是爲了跟曹操孫策劉表對峙個一年半載,而是要將三人徹底消滅,怎麼能浪費時間呢?

因而在積極準備各種進攻器械。

科技發展最快的年代,永遠都是戰爭年代。比如一戰和二戰之間僅僅隔了二十年的時間, 可武器變化就好像跨越了一個時代。

泰山學宮這些年就一直致力於研究新式的攻城武器,除了松脂火箭以外,他們還研究了一種黑火藥炸彈包。

但經過實際測試,發現並沒有什麼卵用, 殺傷力僅限於近距離爆炸傷到人,很難炸死人。

其實很多人有一個誤區,那就是誤以爲火藥就是現代炸藥的起源。

但實際上現代炸藥跟火藥半毛錢關係沒有。

現代炸藥叫黃火藥,是化學產物,原材料爲硝化甘油,也就是諾貝爾研究出來的東西。

至於黑火藥嘛。

基本作用也就是放放煙花什麼的,真實殺傷力非常有限。

所以這也就是爲什麼宋朝就有了火藥,但幾百年從宋到明清,黑火藥的作用僅限於打打輔助,真正打仗還得靠冷兵器的原因。

不過雖然研究測試發現黑火藥沒什麼鳥用,可化學院的教授們在炸藥包當中摻入大量毒藥,如硫黃、草烏頭、瀝青、砒霜、狼毒等等,再加入不少鐵片尖刺。

點燃之後,用投石車投射出去,原地爆炸產生大量毒煙,就近者會被鐵片劃傷,傷口中毒。離得遠者吸入毒煙,就會使人昏厥甚至死亡。

得知這件事情,陳暮還挺意外。

因爲這玩意兒他知道,以前特別喜歡看史書, 記得在北宋的《武經總要》中就記載,宋軍有一種武器叫“毒藥煙球”,基本就是這種東西。

這樣再加上石油、牀弩火箭、絞盤投石車,大漢的攻城器械不斷更新迭代,已經從漢朝進化到了唐宋時期的水平。

也就是目前鋼鐵產能嚴重不足,如果某一天研究出了火繩槍乃至於燧發槍和紅衣大炮,那戰爭水平將會再一次提升,到達封建王朝的巔峰——明清時期。

當然。

凡事得講究循序漸進。

陳暮創立泰山學宮已經近二十年,在他有着後世知識的指導下,科技才跨越了四五百年,發展到了唐宋時期的進度。

可要說繼續前進,到達明清時水平,那就不是現實,而是神話了。

光一個鋼鐵質量、產能就完全沒法比。

所以現實情況是,到達這個程度已經是極限,如果想再進一步,就得天下承平,開始大力鍊鋼鐵,才能繼續往前推進。

不過即便是如此,也已經很不錯了。

至少目前大漢對於強而有效的攻城器械是非常缺乏的,袁紹那麼多兵馬,圍攻東武陽臧洪幾千人,一年的時間都沒打下,可見攻城戰有多艱難。

十月初,劉備準備就緒,各類物資、器械、武器裝備、糧草皆已經就位,睢河上也搭建了數座浮橋,對岸早就遍佈朝廷軍。

張遼再次申請到了先鋒,不得不說,在兵種上他就有先天優勢,其餘兵馬,如典韋乃是中央軍,是劉備親軍,必須當作中軍保護劉備。高順是重步兵,牽招亦是中央軍,徐榮軍則戰鬥力比萬勝軍差一點。

因此先鋒這個任務就非常適合交到張遼身上,其他人就算羨慕也沒有用,兵種優勢就擺在那裡。

臨近初冬,雖然還未下雪,可凌厲的北風呼嘯而過。

將士們裡面穿着蘆絮衣,也就是在棉花沒有傳到中國來之前,漢人過冬的衣服。外面再套一層棉衣,印度棉花其實跟後世經過精心培育的棉花比還是差不少,所以將士們裡三層外三層,還得套一層甲胃。

如此一來,士兵們一個個穿着像胖子,也虧陳暮治軍嚴瑾,極爲重視士兵們的體力,伙食也常以從幽州草原弄來的牛羊肉食和牛羊奶爲主,再加上棉花和蘆絮本來就不重,纔沒什麼大礙。

張遼的先鋒部隊已經過河,於睢河南岸進行警戒。劉備的主力部隊則同樣開始陸陸續續過河,大量的物資、器械也隨着運往河對岸,然後大軍聚集,向着東南方向的竹邑而去。

光過河就花了將近三天時間,河面上密密麻麻的全是人頭攢動。等到大軍抵達竹邑一帶,面對曹操和劉表軍隊的堅固營寨,又得再次修建營寨,近距離準備進攻。

相比於曹軍營寨和張允營寨,朝廷的營寨就壯觀許多,兩方於睢河南岸對峙,曹操北靠睢河,在南岸挖掘了一條巨大的壕溝,環繞了整個營寨。

劉備這邊屬於進攻方,挖建壕溝不利於進攻,因此並沒有修溝渠,而是在寨子外圍壘砌大量的土山,諸葛亮經過計算,於曹軍和張允軍隊營寨外圍搭建高櫓,安裝投石車、牀弩等攻城器械。

雙方軍隊數量加起來達十五六萬,營寨一路往南連綿十多裡,一方在曹軍和張允軍挖的那條從睢河引渠的壕溝以東,一方在壕溝以西。

每天戰場附近劉備大軍都幹得熱火朝天,大量挖來泥土,他們那邊挖建壕溝,劉備就派人去遠處山中採掘泥土和巨石,通過運輸車輛推到曹軍挖的壕溝當中,堵住了水渠入口,然後慢慢填埋。

他們在這邊填,營寨內的曹軍也不是傻子,當即箭失如雨。

奈何朝廷軍器械充足,一架架木幔橫在溝渠邊上,隨你萬箭如雨,也不過是給朝廷軍送物資而已。

見箭失無用,曹操又用投石車擊毀木幔。

劉備軍偃旗息鼓了一陣,等到溝渠西面的土山建起來之後,朝廷的投石車射程比曹軍的要遠,壓着曹軍的投石車打,再次開始填起溝壑。

兩邊你來我往,互相鬥招,又是十多天過去,雙方處於一個戰爭前夕階段。

而就在劉備和曹操張允纏鬥之際。

此時的孫策軍與陳暮軍,則開始了真刀真槍的大決戰。

跟竹邑這邊雙方主力拼鬥不同,因爲竹邑那邊兩邊人數衆多,部隊臃腫,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統籌和規劃,面面俱到而不可能直接開開戰。

如果劉備什麼準備都不做,七八萬人愣頭愣腦地往曹軍營寨去衝,壕溝、陷阱、拒馬、箭失,等等器械,還沒有靠近,這七八萬人就已經損失了大半,更別說人家還有堅固的寨牆防守。

因此竹邑這邊的戰爭屬於那種攻城級別的攻防戰,雙方鬥智鬥勇,在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分出勝負。

而陳暮和孫策這邊人數沒有那邊多,指揮起來更加方便,適合中小規模的近距離接觸戰鬥,臨時建造營寨反而束手束腳。

九月下旬,孫策就派遣蔣欽爲前鋒,渡過睢河,抵達了甾丘東南的睢北亭。

陳暮同樣遣趙雲部將領李蘭爲先鋒,進駐睢北亭。

因爲此亭位於睢河北岸,控制了附近數個村莊,又是符離北渡睢河的渡口,若能控制這裡,便佔據了先機,可以採取渡河,也可以對渡河的敵人進行半渡而擊。

不過李蘭的能力較爲一般,雙方皆是五千人馬,相遇於睢北亭附近,蔣欽採取原地結陣,同時用雨點般的弓箭射擊。

李蘭雖然也立即進行指揮調度,但蔣欽先佔據了睢北亭,搶佔了東南的一個山頭,居高臨下,將李蘭派出去搶奪山頭的部隊打得大敗,損失了百來人馬之後,他不得不開始往後撤退。

到了第二日,蔣欽徐徐前行,往北推進了二十餘里地,雙方再次於甾丘東南方約四十里處的高前亭相遇,這一次蔣欽不再佔據地利,而是在平原上打了一場硬仗。

雙方從午後一直拼到傍晚,從最先結陣試探,到互相入陣廝殺,最後又因爲天色變黑而互相撤離,各損失了數百,傷了近千人,才各自退去。

這一戰也算是陳暮與孫策之間的決戰前戲,戰爭結束之後,互相皆以高前亭爲界,修建了簡易的營地休息。

第三日,陳暮的大軍先一步抵達高前亭。

蔣欽便開始後撤。

退了約十餘里,此時孫策的主力也已經渡江,過了睢北亭之後,與蔣欽匯合,開始進軍高前亭。

高前亭東面有座小山名叫紹山,此地位於後世宿州市符離鎮樑套水庫的西面,陳暮抵達此地之後,便在紹山上修築瞭望塔,建造一些簡單的工事。

接近十月,漫山枯黃,這座不過數十丈的小山坡上,隨着草木枯萎,露出黃橙橙的泥土,唯獨一座高高的瞭望塔頗爲矚目。

哨塔之上,瞭望手拿着望遠鏡觀望。

就看到在南方的地平線上,一望無際的平原,那田野裡、森林旁、道路邊、小溪澗,遍野俱是各路孫策的人馬。

除開前軍五千人以外,又有左右各兩路大軍,由程普黃蓋祖茂韓當等老將率領。

中間則是孫策領了兩萬本部人馬,各有心腹居中統籌。

後方還有五千人作爲後軍。

陳暮這邊是三萬人,孫策那邊則是四萬,人數差距不大,在初冬慘白的陽光照射下,密密麻麻的人頭快速靠近高前亭。

高前亭附近多有村莊、農田、森林、池塘、桑麻,但此刻村子俱已破敗,百姓早就逃得無影無蹤。

農田池塘桑竹荒蕪,孫策的前軍迅速佔據了周圍幾個村子,開始佈置防禦。

不過他們不知道,在望遠鏡的作用下,隔了三四里地,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瞭望手的眼中,軍隊佈置、大體數量、人馬安排,皆已被陳暮軍知道。

所以此時聽到孫策兵馬來襲,陳暮位於高前亭北面的主將營帳內,趙雲、武安國、李蘭、羅顥、韓浩等部衆俱是想要發動襲擊。

一旁的孫堅就比較沉默,畢竟那邊是自己的兒子,雖說劉備信任他,讓他擔任大將,可總歸是不敢有什麼發言。

倒不是他沒有發言權,而是他的位置比較尷尬,劉備和陳暮信任他,可並不代表將士們信任。

因此還不如不說話。

趙雲此時說道:“丞相,敵人觀之,東面力量較爲薄弱,不若可以突襲其側翼。”

“我願意出征!”

武安國自從上次被曹操偷襲大敗,一直想找個機會翻身,連忙出列道:“丞相,國願死戰!”

“我也願往!”

李蘭也出列道,他被蔣欽擊退很是恥辱,因而想洗刷自己的無能。

“丞相,機不可失呀。”

“是啊丞相。”

“丞相覺得此戰不能突襲嗎?”

幾人見陳暮笑而不語,一時覺得詫異,以爲陳暮並不贊同出兵。

沒想到陳暮含笑看向孫堅道:“衛尉以爲如何?”

孫堅尷尬道:“一切由丞相做主即可。”

陳暮沉吟道:“以衛尉對孫伯符的瞭解,衛尉覺得,他會如何做出安排?”

孫堅想了想道:“我常年在外征戰,對那逆子並不是很瞭解。不過我知他性格易怒喜衝,若側翼被襲,必然親自領兵來救!”

陳暮點點頭,目光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既然如此,武安國聽令!”

“末將在!”

武安國大喜出列拱手道。

陳暮說道:“命你領五千人馬,突襲孫策本部營寨,只許敗不可勝。”

“唯......”

他正下意識單膝跪下拱手聽令,忽然意識到了什麼,擡起頭瞪大了眼睛,詫異道:“丞相,不打側翼了?”

陳暮搖搖頭:“不打側翼,就打孫策中軍本部!”

“這......”

武安國雖然不明所以,但陳暮的命令不能不聽,只好硬着頭皮道:“唯!”

等武安國接了軍令,陳暮又看向趙雲道:“趙雲何在!”

“雲在!”

趙雲出列道。

“命你領一萬人,待武安國敗退之際,側翼殺出,纏住孫策,記住,千萬不能讓孫策回去。”

“唯!”

“孫堅何在。”

“在.....”

孫堅本來以爲自己就是個吉祥物,應該是沒有任何的。

哪知道陳暮忽然叫他,連忙起身拱手。

陳暮笑道:“衛尉,此戰是勝是負,孫策是生是死,皆在你一念之間了。你應該明白,即便孫策此戰僥倖勝了,也不可能真的長久,因爲他到時候面對的就是朝廷雷霆怒火,數十萬大軍威臨江東,絕不是孫家能夠承受的住的, 這一點希望你能明白。”

孫堅深呼一口氣,認真說道:“我明白!”

陳暮滿意地點點頭:“善,你領一萬人,突襲孫策東營,東營乃是你的部將韓當和黃蓋爲將,你親自出陣,將他們招降。若是不能招降,則就地突襲格殺勿論。待平定了東營,你再去西營找程普與祖茂,最後再合擊孫策,則此戰必勝!”

直到這個時候,衆人才明白陳暮的打算。

他居然是想趁着趙雲拖住孫策主力的時候,讓孫堅去招降了他四大老將。

上過戰場的人都知道,如果在雙方正面對壘的時候,自己兩翼忽然發動叛亂,直接進攻自己的中軍,那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所以陳暮就是打算在孫策自以爲高枕無憂的時候,忽然讓程普韓當黃蓋祖茂四人臨陣反水,直接把孫家軍打崩。

這一招,可謂之釜底抽薪是也。

想到了這一點,衆人不由得由衷佩服陳暮的計謀。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此時陳暮的目光卻是含笑地看着南方,心裡在想別的事情。

聽說,孫策已經與曹操張允完成了討劉會盟,還當上了盟主?

就是不知道。

盟主他爹來了,孫策會有什麼反應。

到時候。

一定很有趣。

第三十五章 民風淳樸蒲陰縣第六十五章 神鬼之謀第六十四章 給年輕的虎癡上一課第五章 賄賂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六十三章 折磨之王第四章 運籌帷幄,決勝裡之外第五十四章 鬥法請假條第五十二章 借東風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二十六章 王允的騷操作第一章 秋風起,思子歸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四十七章 答應聯盟第七十七章 馬第一百一十二章 遠征西域第八十章 倉庫第七十七章 你要和我打嗎?第二百一十章 陣斬高覽第一百一十章 開戰吧第九十一章 張飛戰呂布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六十七章 不打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二章 活着第五十七章 火燒曹營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第二十章 閻忠的二個任務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三章 捨命拼殺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五十一章 約戰曹操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一十九章 主簿趙琳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二十章 他在想什麼?第二章 反間計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第五十五章 威脅第四十五章 一聲長嘆第六十六章 科學,從數學開始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七十五章 進山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陽許子遠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三十一章 先發制人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三十七章 放眼未來第一百二十八章 安陽城下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二百一十九章 突襲魏橋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第十章 收斂屍體第一百一十二章 胸有蒼穹第五十四章 知識的力量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通知第二十六章 仁義之名傳河北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二百一十九章 突襲魏橋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第五十八章 呔,看法寶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一章 黃河以北,三分之勢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一百七十七章 養兵日,用兵一時第一百六十六章 襲城!第七十八章 如狼似虎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七十九章 天下惡名,由我劉玄德來背!第一十一章 大事業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
第三十五章 民風淳樸蒲陰縣第六十五章 神鬼之謀第六十四章 給年輕的虎癡上一課第五章 賄賂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六十三章 折磨之王第四章 運籌帷幄,決勝裡之外第五十四章 鬥法請假條第五十二章 借東風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二十六章 王允的騷操作第一章 秋風起,思子歸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四十七章 答應聯盟第七十七章 馬第一百一十二章 遠征西域第八十章 倉庫第七十七章 你要和我打嗎?第二百一十章 陣斬高覽第一百一十章 開戰吧第九十一章 張飛戰呂布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六十七章 不打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二章 活着第五十七章 火燒曹營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第二十章 閻忠的二個任務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三章 捨命拼殺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五十一章 約戰曹操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一十九章 主簿趙琳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二十章 他在想什麼?第二章 反間計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第五十五章 威脅第四十五章 一聲長嘆第六十六章 科學,從數學開始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七十五章 進山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陽許子遠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三十一章 先發制人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三十七章 放眼未來第一百二十八章 安陽城下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二百一十九章 突襲魏橋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第十章 收斂屍體第一百一十二章 胸有蒼穹第五十四章 知識的力量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通知第二十六章 仁義之名傳河北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二百一十九章 突襲魏橋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第五十八章 呔,看法寶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一章 黃河以北,三分之勢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一百七十七章 養兵日,用兵一時第一百六十六章 襲城!第七十八章 如狼似虎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七十九章 天下惡名,由我劉玄德來背!第一十一章 大事業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