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

“三國之謀伐 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出了宮門,陳暮和劉備上了馬車,飛一般地往城外駐軍營地跑。

這次來洛陽,他們沒有帶多少兵馬,只有兩千人。

關羽和張飛各自統率了一千。

不過這兩千不是普通兵馬,張飛的是那一千鐵騎,關羽的則是一千重甲步兵,都是精銳之中的精銳。

等到了營地門口,見到了自己的兵馬,劉備才鬆了一口氣,問陳暮道:“四弟,太皇太后什麼時候下的懿旨,我怎麼不知道?”

陳暮漠然道:“我騙何進的,不過是讓他投鼠忌器,不敢今日就對太皇太后以及我們下手而已。”

“原來如此。”

劉備翻身下馬,看到關張迎了出來,這才問陳暮道:“四弟,那如今我們該怎麼辦,得罪了大將軍,洛陽怕是已無我等容身之地。”

“無妨。”

陳暮低頭思索道:“何進是想逼走太皇太后,徹底掌控權力。今日他失敗了,太皇太后還在,只要我們堅定站在太皇太后這邊,他沒法拿我們怎麼樣。”

“大哥,四弟,怎麼了?”

關羽看到二人飛奔而來,身上還冒汗,不由奇怪問道。

劉備憂心忡忡道:“進去再說。”

四人回到營帳內,分列坐下,張飛嚷嚷道:“出什麼事了大哥,怎麼慌慌張張的。”

劉備就把朝堂上的事情說了一遍。

關羽瞪大了眼睛,冷哼一聲道:“沒想到何進此賊居然如此膽大妄爲,連太皇太后都敢下手,怕又是一個跋扈樑冀。”

張飛說道:“既然如此,我這就派人前去野王,把兵馬全部召來。”

劉備看向陳暮:“四弟,你怎麼看?”

“先召兵馬。”

陳暮低頭思索:“這幾日之內,

洛陽必然會有大變,身邊有軍隊在手,才能心中安定。”

劉備點點頭:“好,正該如此,三弟,你即刻派人去野王,讓典韋領軍來。”

這次他可不敢信任張遼高順了,因爲張遼高順是何進派去的人,名義上屬於何進的兵馬,自然無法信任。

好在他過來之前,讓典韋和牽招領軍,軍隊核心也是掌握在他從青州帶來的那批老卒手裡,比如胡志的兒子胡勇等人,都是軍隊中層骨幹,忠誠度沒有任何問題。

“好,我這就派人去。”

張飛起身離去。

等他出去後,劉備又問陳暮道:“四弟,你說洛陽將有大變,是何變故?”

陳暮搖搖頭:“不知道,但流血衝突不可避免,我等應當先觀望一陣,看看情況再說。”

“唉,難道又要生出事端了嗎?”

劉備嘆了一口氣。

陳暮笑道:“皇權鬥爭,自古以來都十分殘酷。胡亥殺扶蘇,武帝殺衛太子,俱是如此。何家兄妹與太皇太后都想控制少帝,雙方衝突在所難免,大哥已經卷入其中,那便只能死命一搏,沒有退路可言了。”

劉備一愣,片刻後才黯然道:“二弟四弟,是我連累你們了。”

陳暮笑了笑:“大哥說的哪裡的話,何家兄妹侮辱先皇生母,連當今太皇太后都敢肆意欺凌,大哥仗義直言,乃是爲臣本份,這纔不負先皇之恩。更何況大哥此番舉動乃爲大義,爲先皇討回公道,我等兄弟一體,自當鼎力支持。”

其實劉備入不入局都無所謂,因爲局勢還在掌控之中,並沒有因劉備的舉動而出現變化。

不管是政治還是所謂的帝王心術,一切的核心就是平衡。

歷史上何進爲什麼失敗,最後落到那個地步?

就是因爲平衡被打破,人開始飄了。

在劉宏死後,何進上位有兩個阻礙,一個是掌控內宮禁衛的蹇碩,另外一個是掌握大義名分的董太后。

很多人以爲何進優柔寡斷,庸碌無能。

實際上這就有點刻板印象,他也不是完全沒有能力。

先不說黃巾之亂的時候,司隸的黃巾起義,就是何進平掉的。

單說在如何處理蹇碩與董太后,何進也十分果斷。

先是利用宦官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命令趙忠郭勝等人,讓幾個黃門令宦官就把蹇碩擒殺,除掉了一個阻礙。

然後又是在朝議上直接逼迫董太后,將她趕出宮去,之後又將董太后弄死。

要知道,劉宏還屍骨未寒呢,當時可還未下葬。

在先帝還未下葬的時候,就把先帝的生母,曾經的太后給處理掉。何進要真的優柔寡斷,也不會有這樣的魄力幹這種事情。

所以何進能力肯定是有,但驕傲自大的性格,同樣也有。

等到他除掉了一個又一個的阻礙之後,權傾朝野,就徹底放鬆警惕,最後被張讓等人以何皇后的名義騙入皇宮,輕鬆被殺。

這也算是在陰溝裡翻船了,畢竟那個時候,張讓等人手裡已經沒有了兵權,幾乎淪爲待宰的羔羊。

結果就是這樣的情況,還被張讓他們給宰了,可見何進當時確實有些飄,以爲自己大權在握,沒有人敢忤逆自己。

陳暮之所以覺得現在的局勢還在掌控之中,是因爲他前段時間,幫何進逃脫了一次死劫。

這一次,又幫蹇碩與董太后保住了性命,那雙方實力,又維持了平衡,回到原點。

接下來的事情,就會徹底脫離歷史,但又不會完全脫離。

之所以說會徹底脫離歷史,是因爲蹇碩跟董太后都沒有死,他們還是可以利用手中的力量與何進抗衡。

而又說完全不會脫離,是因爲何進不會善罷甘休,依舊會想着除掉蹇碩與董太后。

至於用什麼手段,就不是陳暮能猜到的事情。

這不是世界線的收束,而是權力爭奪,必然結果。

就好像歷史上李世民玄武門兵變,殺弟弒兄,逼迫李淵退位。

即便有穿越者過去,幫助李建成逃過一劫,事後李世民還是會想方設法這麼做。

因爲這是你死我活的事情,如果他不幹的話,死的就是他。

同樣的道理,何進要想執掌大權,讓自己的外甥地位更穩,那支持劉協的蹇碩和董太后,就是攔在他身前的阻礙。

所以何進不管是想當霍光還是樑冀甚至是王莽,他都得掃除這些障礙,必然會繼續出手。

那麼接下來何進用什麼辦法做到這一步,陳暮猜不到,也不想猜。

因爲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那就是暫時維持住眼下均衡的局勢,然後靜觀其變。

如果他所料不差的話,何進必然會先下手爲強,這幾日之內就會有行動。

到時候不管是何進弄死宦官跟董太后,還是董太后與宦官弄死何進,雙方的平衡被打破之日,就是洛陽災難的開始。

陳暮似乎已經看到,這座古老而又龐大的城市,在短短几日之內,到處都會充斥着戰火。

也許都不需要等到董卓燒城,再過個幾日,洛陽就會化爲一片火海。

而在這一切的一切,一雙幕後黑手,籠罩着整個洛陽城。

陳暮閉上了眼睛,嘴角還洋溢着如沐春風的微笑。

什麼時候開始的?

也許是從親眼見到這人吃人一般的亂世開始的吧。

將內心深處的軟弱徹底剔除乾淨,手上沾滿鮮血,罪惡罄竹難書。

世人不知道,這一切的背後,到底隱藏着什麼真相。

沒人會在乎真相。

因爲唯一知道一切真相的人,正欺世盜名,依舊以至孝、至忠、至仁的名望,流傳在這世間當中。

爲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222章 欺世盜名)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第一十四章 反間計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五十三章 務政古無雙,國之功勳。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古無雙,國之功勳。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三十五章 民風淳樸蒲陰縣第五十八章 呔,看法寶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二百八十二章 傳位第五章 賄賂第一十八章 溫柔鄉,英雄冢第三十七章 成了第一十三章 大幕濺起第六十五章 人心叵測第七十六章 界橋之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七十五章 徐榮,奏起戰爭的號角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八十四章 假酒害人第九十六章 開戰!第六十八章 上陣父子兵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第七十八章 如狼似虎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五十三章 魑魅魍魎(二)第九十六章 腥風血雨第九章 既當......又立......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五十七章 火燒曹營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五十二章 天下五君,笑對蒼穹(新年快樂)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九十章 主動出擊第二百五十六章 智取涉縣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一百一十三章 鞠義練兵第一百六十八章 聊城之戰第三章 盧植第七十一章 給年輕的周瑜上一課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一十四章 荊南叛亂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養兵日,用兵一時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九章 陌上桑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九十三章 絕望的鞠義第七十章 沈亭之戰(2)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三章 得兗州第四十章 表功第七十一章 典韋第六十三章 荀攸與許褚第一百六十三章 歷城城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傳位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二百六十五章 年大業換帝位第六十九章 崩潰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九十六章 腥風血雨第四十六章 把四弟抓起來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七十二章 沈亭之戰(完)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二百三十八章 平陽相會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一百八十九章 無路可逃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五十八章 呔,看法寶第二十九章 反攻長安第五十七章 時機已到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
第一十四章 反間計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五十三章 務政古無雙,國之功勳。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古無雙,國之功勳。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三十五章 民風淳樸蒲陰縣第五十八章 呔,看法寶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二百八十二章 傳位第五章 賄賂第一十八章 溫柔鄉,英雄冢第三十七章 成了第一十三章 大幕濺起第六十五章 人心叵測第七十六章 界橋之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七十五章 徐榮,奏起戰爭的號角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八十四章 假酒害人第九十六章 開戰!第六十八章 上陣父子兵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第七十八章 如狼似虎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五十三章 魑魅魍魎(二)第九十六章 腥風血雨第九章 既當......又立......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五十七章 火燒曹營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五十二章 天下五君,笑對蒼穹(新年快樂)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九十章 主動出擊第二百五十六章 智取涉縣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一百一十三章 鞠義練兵第一百六十八章 聊城之戰第三章 盧植第七十一章 給年輕的周瑜上一課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一十四章 荊南叛亂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養兵日,用兵一時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九章 陌上桑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九十三章 絕望的鞠義第七十章 沈亭之戰(2)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三章 得兗州第四十章 表功第七十一章 典韋第六十三章 荀攸與許褚第一百六十三章 歷城城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傳位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二百六十五章 年大業換帝位第六十九章 崩潰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九十六章 腥風血雨第四十六章 把四弟抓起來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七十二章 沈亭之戰(完)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二百三十八章 平陽相會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一百八十九章 無路可逃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五十八章 呔,看法寶第二十九章 反攻長安第五十七章 時機已到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