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

陳暮借東風當然跟鬼神沒有什麼關係。

除了一是因爲他隱隱記得史書上記載六月長社會颳起大風以外,最重要的是,他回憶高中地理老師說起的氣象諺語,隱隱有幾個相對應之處。

不過漢代迷信程度可以說是歷代王朝之最,漢武帝巫蠱之禍就不用多說,不問蒼生問鬼神也不用多說。

單說漢末時期,張角能夠掀起這麼大的浪潮,跟迷信思想就有很大關係。

所以陳暮假借上蒼之名,反倒更容易令人信服。

同時也容易傳出名望。

在漢代,名望非常重要。

袁紹家四世三公,就是積累多年名望。董卓之亂後,袁紹能虎踞冀州,就是因爲袁家名望所在。

還有曹操劉備,曹操若是沒有名望,就不可能被鮑信迎入兗州。

劉備要是沒有名望,也不會被孔融請去救北海,更不可能被陶謙請爲徐州牧。所以名望這個東西,看似很虛,實際上帶來的好處難以想象。

所以如果陳暮能在這一戰中攫取名望,再加上有曲逆侯之後這個加分選項,未來對於他舉孝廉或者茂才,步入仕途有很大幫助。

因此這也是爲什麼他要假借上蒼名義的緣故。

長社城中高架法壇,準備五穀牲畜等祭祀之物,向上天禱告。

而遠在冀州,劉備這邊也不輕鬆。

倒不是說戰事不利,而是張角病重之後,張寶張樑縮緊人馬,將分散在冀州其它各地的黃巾兵召集而來,屯兵廣宗縣,據城死守,鉅鹿城那邊也沒有攻破,兩地依舊處於僵持階段。

但盧植兵戈鋒利,冀州黃巾連番敗仗,各地亂象基本已經平定,因此也是到了恢復民生的時候。

之前藏匿在深山老林,或者背井離鄉的百姓也開始陸陸續續回鄉。

面對家鄉的滿目瘡痍,農田荒蕪,房屋破敗,無數勤懇的勞動人民即便再有怨恨,也只能懷着悲傷沉痛的心情,重新一頭扎入了田地裡,嘗試着能不能再讓土地煥發出曾經的生機。

這些有田地,且還有存糧能活下去的人算是大多數。秦漢時期宗族制度比較盛行,往往一個姓氏族人都會抱團在一起,形成一個固定的村落。

比如雞澤鄉,就是由毛、沮、張三姓,同族之間互幫互助,族老統一扶持分配,總歸是不會餓死人。

受苦的是那些沒有宗族的百姓。

雖然田地奪了回來,但家裡沒有了餘糧,今年也沒有了收成,再加上小災小難無數,天災人禍之下,這些百姓最終也只有餓死一個結果。

劉備被盧植派去北上,幫助安平、鉅鹿、趙國等地官員收復失地,配合當地豪強清剿小股黃巾部隊。

沿途來到經縣、任縣、堂陽、南宮等地。這裡是冀州中樞安平鉅鹿二郡,受黃巾之災最爲嚴重。官道上偕老婦幼,成羣結隊的流民返鄉,百姓一個個衣衫襤褸,面黃肌瘦,哀民凋零。

劉備看得十分不忍,躍下馬來,走到一個老者身前拱手問道:“請問老丈,你們是何地人?”

老者被家人簇擁,攙扶着顫抖說道:“回稟將軍,小老兒是南和縣人,家鄉鬧了太平道兵災,無奈只能帶着宗族北上逃去了幽州,最近聽說朝廷派了兵馬平定災禍,我等便與家鄉父老,結伴回鄉。”

劉備又問道:“回鄉之後,有何打算?”

老者嘆氣道:“還能有何打算,期盼田地還有肥力,能耕種一次晚糧。小老兒宗族還有些餘糧,

勉強能支撐到回鄉。最慘的是那些外姓人,很多人路上餓得受不了,去就吃樹皮,吃草木,甚至是吃泥土,活活脹死。”

“太可憐了。”

劉備看了眼一眼望不到頭的難民潮,咬牙對關羽說道:“二弟,我們便在此地先安營紮寨,在路邊擺設粥攤,施捨給這些百姓吧。”

關羽也很心疼,但他們的軍糧是要用來行軍打仗的,如果佈施出去,那北上清剿黃巾的任務該怎麼辦,於是遲疑說道:“可是軍中只帶了半月糧草,用完之後,士兵就得餓着肚子打仗了。”

劉備想了想道:“無妨,四弟走之前將所有財物都留給了我,前方就是阜城縣,軍糧用盡,我們就去阜城找城中豪強買糧食,一路上能幫扶幾個百姓,就幫扶幾個。”

如果陳暮在這裡,就又得痛心疾首。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途花光預算了。

但陳暮去豫州要的是輕裝簡行,身上那價值數千萬的財產自然是不可能帶走。所以臨行之前,只能留給劉備,而且他也囑託過,一定要妥善保管,這些錢未來大有用處。

可惜他忘記了劉備可是說出那句“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千古名言的人,仁義之心,可見一斑。

不過對於劉備自己來說,這些錢其中一部分是張飛出售家產剩餘,另外一部分則是軍隊打仗繳獲。這段時間攻城拔寨, 劉備的主力人馬就是幽州那五百精銳,而陳暮則利用那幾千降卒在城破之後,四處搜刮財產。

如果是官軍搶奪地方豪強的財產,那當然是違法的。但黃巾兵殺了豪強,搶奪了豪強鉅富們的錢財,再由官軍繳獲,那性質和概念就不一樣,財產也成爲了軍隊獲勝的戰利品。

因此這些錢財反正是白得的,不管是地方豪強自己靠勤勞致富的財產,還是搜刮的民脂民膏,最後的結果,在劉備看來,也無非是用之於民而已。

很快,劉備就在官道上開始施粥,不僅施粥,對於那些有田地,卻沒有餘糧,也沒有宗族的百姓,他贈予錢財和一些糧食。

而對於那些無家可歸,連田地都沒有的百姓,則收入軍中,當作輔兵來用,算是提供了一份有飯吃的工作。

結果一路行走,光是在鉅鹿安平二郡,他就施捨了數萬百姓,收攏了數千無家可歸的流民。

其中青壯年和小孩佔大多數,因爲古代天災兵禍的時候,最容易死的就是體質較弱的老人。青壯餓個幾頓還沒事,老人一旦缺少糧食,很容易死去,因此軍中的老兵倒是不多。

不過即便如此,這樣一支軍隊的戰鬥力也是非常差。一羣飯都吃不飽的流民別說拿起武器上戰場,就算是操練武藝,打熬力氣,也沒有那個時間。

好在張角的主力都已經集中在了廣宗和鉅鹿,其它各地的兵馬勢力已經極少,少則數千,多則一兩萬。

劉備這次出來帶了五千人,配合當地豪強官府,再加上關羽之勇,倒也勉強應付。

第六十四章 給年輕的虎癡上一課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三十五章 民風淳樸蒲陰縣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二百八十章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一十一章 招募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三十七章 自古槍兵多.....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兵第六十二章 出城,死戰!第六十五章 奇襲箕山第二百八十章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一百章 收復荊州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七十六章 三股勢力第一十二章 滅爸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降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紹不能死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七十八章 如狼似虎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三十六章 劉焉進宮第一百九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第五十四章 周瑜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四章 推諉第八十七章 一十五規劃(1)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三章 天下大勢第四十四章 世間無二此般人第二十二章 呂布的困境請假條。第四章 推諉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六章 哥,咱家有後臺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五十六章 打潁川第六章 觀察第九章 給曹操送口棺材第二十五章 一聖一龍一虎一狐第六十五章 神鬼之謀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第一章 婚姻價值觀第二百零四章 圖謀界橋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五十五章 比四弟強多了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第一百一十九章 靈魂拷問第二百一十九章 突襲魏橋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三十二章 中伏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條命第三十八章 第一波進攻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三十二章 關羽的眼鏡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四十六 叔慈侄孝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六十七章 自然課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三十九章 呂布
第六十四章 給年輕的虎癡上一課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三十五章 民風淳樸蒲陰縣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二百八十章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一十一章 招募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三十七章 自古槍兵多.....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兵第六十二章 出城,死戰!第六十五章 奇襲箕山第二百八十章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一百章 收復荊州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七十六章 三股勢力第一十二章 滅爸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降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紹不能死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七十八章 如狼似虎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三十六章 劉焉進宮第一百九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第五十四章 周瑜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四章 推諉第八十七章 一十五規劃(1)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三章 天下大勢第四十四章 世間無二此般人第二十二章 呂布的困境請假條。第四章 推諉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六章 哥,咱家有後臺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五十六章 打潁川第六章 觀察第九章 給曹操送口棺材第二十五章 一聖一龍一虎一狐第六十五章 神鬼之謀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第一章 婚姻價值觀第二百零四章 圖謀界橋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五十五章 比四弟強多了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第一百一十九章 靈魂拷問第二百一十九章 突襲魏橋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三十二章 中伏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條命第三十八章 第一波進攻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三十二章 關羽的眼鏡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四十六 叔慈侄孝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六十七章 自然課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三十九章 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