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

呼嘯的春風肆意吹拂,夜幕下,鮮卑各營寨亂成一團。

馬蹄聲滾動如雷,驚醒了警戒放哨的鮮卑哨兵,在發現遠方公孫瓚營寨的方向出現大量火光以及馬蹄聲亦是從那邊傳來之後,立即吹響了號角。

騎兵想要夜襲是藏不住的,只要有馬蹄聲音響起,那麼對於馬蹄聲極爲敏感的胡人往往隔着很遠都能察覺到。

雖然歷史上甘寧有過百騎劫營沒有被曹軍提前發現的例子。

但甘寧只有百人,且跟公孫瓚一樣,先是派人過去偵查了曹營門口的情況,然後用弓箭提前射死了哨塔警戒的士兵,緊接着搬走營門口的拒馬,最後人銜枚,馬摘鈴,靠近曹營之後才驟然發動的襲擊。

而公孫瓚的騎兵數量很多,之前在滹沱河一戰,損失近半。回到幽州之後,補充了不少,現在依舊有五六千之數,那麼龐大的隊伍,想做到悄無聲息,幾乎不可能。

因此他在偵查了鮮卑軍營寨的情報之後,就決定用速戰速決的方式,先頭部隊快速靠近東面鮮卑營寨,利用燃燒瓶把火點起來,五六千個火把一起丟進敵人營寨裡,哪怕敵人已經有了反應,火勢也必然能夠起來。

普通的水對付火把柴草等物或有效果,但對付魚膏油脂以及酒精燃燒瓶,作用就小很多。除了扔燃燒瓶的騎兵以外,其他的騎兵則潑灑油脂,扔火把丟膏油,至少要保證火焰可以迅速擴大。

趁夜放火這種事情在以往其實並不好辦,因爲要想悄無聲息地靠近敵人營寨本來就不容易,何況還要點燃敵人的帳篷,讓火勢達到人爲無法撲滅的地步。

但有了燃燒瓶之後,放火就實在太簡單。點燃瓶口麻布條,往敵人營寨裡一扔,砸出去,頓時就是一片難以撲滅的火海。

騎兵呼嘯而去,步兵先出營寨,此時卻只能緊隨其後,各級軍官按照公孫瓚之前的部署,迅速埋伏在外面的各個道路上。胡人各部有分散居住的好處,但也有分散居住的壞處,那就是營盤不太緊密,導致中間有大量縱橫交錯的道路可以馳騁。

如果是漢人軍隊,就會形成一個整體,最多就是分前中後三個大營,營內再分幾個小營盤,各個營盤外面有木柵欄圈起來,營盤與營盤之間有校場,有營寨門,有防護網絡,然後整個外圍還有一個大型柵欄將前中後三營全部圈上。

這樣就能保證敵人不管是突破哪一層,裡面還有可以防守的區域。

而胡人營寨就十分粗糙,裡面沒有小營盤,也沒有整體柵欄保護,就是各個部落管自己部落的事情。

比如某個小部落,出了五百騎兵,這些兵馬也組成個二十多頂帳篷的營地,然後這五百人再砍點樹木,隨便製造點如羊圈一樣的低矮柵欄了事,有些部落甚至根本就沒有防護,直接把蒙古包一樣的帳篷搭建在野外,幾乎可以用敷衍了事來形容。

沒辦法,漢朝還不像後來五胡亂華、宋元清時期一樣,胡人可以隨意南下踐踏漢人江山的時候。此時的胡人即便是在強大的檀石槐時期,也僅僅只是屢次將漢朝在草原上擊敗,卻不敢說能夠飲馬南下,佔領中原。

因此胡人對漢人的文化了解程度依舊不夠,也許一些投靠過去的漢人世家,已經教會了胡人高層某些東西,但底層胡人哪那麼容易普及這些漢人老祖宗摸索千年領悟出來的東西?

更何況草原上本來就缺乏樹木,除了製造牛羊馬圈以外,胡人甚至都沒有給自己蒙古包羣建造柵欄保護起來的習慣,更不用說現在還在外面行軍打仗。

結果就是雖然鮮卑人已經聽到了動靜,

紛紛呼嘯着跑向後方馬廄,公孫瓚的騎兵就捲動着滾滾風雷一般,已經到了鮮卑營寨附近,大大小小各個營寨,守衛十分鬆懈。從外圍繞進去之後,裡面很多蒙古包帳篷就已經完全裸在了士兵們面前。

“點火!”

公孫瓚厲聲大喝,自己也舉起了手中的燃燒瓶。

一個燃燒瓶的覆蓋範圍差不多是3-5米,點燃一個蒙古包還是綽綽有餘。

雖然整個戰場加起來,有上萬頂,密密麻麻,星羅棋佈一樣連綿十餘里,但公孫瓚並不需要將全部的帳篷燒燬,他需要的是集中力量先打擊敵人最強大的鮮卑部。

這次進攻的正是人數最多的魁頭,魁頭的帳篷相對較爲密集,一聲令下,大量的燃燒瓶扔出去,很快火焰蹭一下就躥了起來。

草原民族的帳篷都是牛羊皮縫製,被燃燒瓶一點就起火,再加上陽春三月正是草長鶯飛的季節,地面上長滿了野草。燃燒瓶僅僅只是一個輔助起火的作用,更快地把火點起來,更致命的是後方的騎兵武器都是放在腰間,手裡有大量的油脂和乾柴。

以往點火,想要迅速把火點起來並沒有那麼容易。季節、天氣、時機缺一不可。有了燃燒瓶之後,一切都簡單得多,這談不上是一個偉大的發明,但對於軍事的運用,在這個時代確實起到了很可怕的效果。

東側大量蒙古包帳篷在公孫瓚的騎兵呼嘯而過之後,火焰蹭蹭地起,溫度迅速升溫,濃煙直冒,此時很多蒙古包裡已經沒有了鮮卑人,他們都跑到了北面的後營方向去取馬匹。

眼見前面睡覺的營地火起,魁頭又急又氣,現在再讓騎兵往火堆裡衝是不現實的,當下骨哨連連奏響,一片兵荒馬亂之後,他讓士兵往東去。

雙方於淶水河畔對峙,東面數十里就是涿縣,不過他並不是要往涿縣跑,而是繞過火場,準備去堵截公孫瓚的騎兵。

甚至如果實在沒有找到公孫瓚的騎兵,他就準備召集扶羅韓步度根等人直接進攻公孫瓚營寨。

不過通過經驗來判斷,魁頭覺得公孫瓚的騎兵應該跑不了多遠。

然而魁頭不知道的是,田豫帶着數百名衛軍隱在路邊一叢茂盛的蓬蒿後面,幾乎是面對面地仔細觀察敵人的行動。

這裡離鮮卑前營不過百來丈,鮮卑騎兵轉瞬既到,他屏息靜氣眼瞅着敵人過去三四十排,便看見隊列裡過來一杆捲了旗幟的軍旗,目光在左近一掃,立刻就找到個戴皮盔穿鐵甲的鮮卑將領。

就他了!

田豫向身後揮了揮手,藉着不遠處營地裡沖天的火光,一支支閃爍着銀芒的箭簇,悄然地從草叢裡探了出來,瞄準了這名穿着比普通士兵更好的將領.....

魁頭滿腹心思都放在將來犯的公孫瓚騎兵擊退身上,根本就沒想到過會在自己後方的營盤門口遭遇到埋伏,耳邊忽然聽到無數嗡嗡弓弦勁繃的聲音,眼角陡然瞥見無數黑影兀地從路邊冒出來,再想躲閃時哪裡還來得及,便覺得渾身一痛呼吸一窒,瞬息間就再沒了知覺。

整個鮮卑名義上的單于魁頭,居然在戰場上被射成了刺蝟。

“殺!”

隨着這聲春雷般炸響的叱吒,鮮卑人就聽前後遠近嘣嘣嘣嘣便是一連串又密又急的弓弦弩臂顫動聲,數百枝箭弩劈頭蓋臉砸過來,緊接着道路兩旁的樹影下草叢中溝壑裡躥出無數的公孫瓚的步兵,嘴裡呼喝吶喊着掩殺過來,箭射刀劈槍戳,眨眼間鮮卑人就倒了一地。

鮮卑兵懵懂中被兜頭砍倒幾十個,纔想起來結陣抵抗,幾個小軍官拼命喊叫讓隊伍集中,可到處都是敵人,哪裡會給他們留下機會?

偏偏這時候他們的主將已經送了性命,混亂中軍旗也被敵人搶走,黑暗中對方又不知道到底來了多少人,都只聽到前後都是喊殺聲,左右都是刀光槍影,也不知道是誰絕望地慘嚎一聲,頓時就炸了鍋。

公孫瓚久經沙場,與田豫關靖佈置了完整的夜襲計劃。利用少量燃燒瓶製造混亂,逼迫敵人的主將從側面繞道過來,步兵隊伍則在他們的必經之路伏擊。

在田豫關靖等人的統籌下,這些幽州軍驍勇異常,喊叫呼應前抄後截,立刻把鮮卑兵割做幾段,首尾不能相顧。

一時間數百丈長短的道路上四面八方都是馬匹嘶叫聲、喊殺聲、斥罵聲、招呼聲、慘叫聲、兵刃相交時的鐵器激盪聲,穿褐色皮甲的鮮卑人沿路倒得到處都是,翻皮帽子在地上亂滾.....

這邊魁頭部遭遇敵襲,火焰熊熊燃燒,廝打聲音傳過去。那邊離得最近的步度根與扶羅韓部馬上反應過來,知道大哥中了敵人埋伏,率領兵馬前來救援。

而騫曼部、柯最部、闕居部巴不得魁頭失勢,反而集中兵力,坐而觀望。至於更遠一些的烏桓人和匈奴人,因爲搞不清楚這邊的狀況,短時間不敢有所動作,只是派了斥候過來查探情況,這就導致在短時間內,公孫瓚有從容撤退的能力。

四處縱火製造混亂之後,根本就沒有人來抓他。公孫瓚一聲呼嘯,率領着騎兵隊伍回撤,從各營寨內殺了個對穿,等到他跑回東面營寨出口的時候,周圍已是烈焰滔天,更東一邊則是田豫單經等人正在埋伏魁頭。

“你領一隊從左側包抄。”

公孫瓚馬上對身邊跟着自己的騎兵副將田楷說道。

田楷點點頭:“明白。”

說罷勒轉馬頭,就領着一隊人馬繞道而去。

鮮卑人多有騎兵,田豫那邊是早就埋伏了弓弩手,數波箭雨劈頭蓋臉射過去,給鮮卑人造成了巨大的混亂。

此時公孫瓚和田楷左右一個對衝,將他們的陣型就再次打破,再加上魁頭的死亡,讓他們士氣大跌,由於魁頭部人數較多,部落頗爲分散,魁頭第一波只是帶了數千騎兵出來。

後方源源不斷地還有兵力從後營方向趕來支援,前面的人遭遇埋伏想後撤,後面的人不知道前面什麼情況想往前支援,擠擠攘攘,前後失據,頓時一片大亂。

“首領死了,首領死了。”

“快跑啊。”

“不要再往前擠了,快後撤,快後撤。”

“去找扶羅韓大人和步度根大人。”

鮮卑人慌亂地像是上萬只熱鍋上的螞蟻,西側營寨還在熊熊燃燒,東面這片曠野上四處都有人在逃跑。

蓬蒿和野林子附近埋伏的田豫看到這個情形,立即對單經說道:“單將軍,可以全軍出擊了。”

“好。”

單經言聽計從,立即命令所有步卒一股腦壓過去。

恰巧此時公孫瓚和田楷那邊也發動了突襲,鮮卑人就更加慌亂,而遠處前來支援的步度根和扶羅韓二人看到這片亂糟糟一片,潰敗的魁頭部士兵反而向着他們擁來,怕自己陣型被打亂,根本不敢上來支援。

整個戰場亂成一團,四處都是喊殺聲,殺戮持續了半個多時辰,數千鮮卑人永遠地留在了這裡,步度根與扶羅韓接應了殘餘的魁頭部,這才結束了這場戰鬥。

公孫瓚擊潰敵人之後,也迅速地往回撤離。因爲遠處烏桓人和匈奴人差不多也搞明白了狀況,大量的騎兵在往這邊靠攏。

亂哄哄的直到天明,衆人才知道發生了什麼。

魁頭的死給了鮮卑人極大的打擊,騫曼倒是笑得合不攏嘴,步度根與扶羅韓則是充滿悲傷。倒不是他們兄弟關係多好,而是鮮卑本就四分五裂,中部鮮卑內部也是矛盾重重,各部面和心不和,三兄弟抱團取暖,才能佔得鮮卑單于的位置。

現在老大魁頭死了,嚴重分散了他們的力量,哪怕他們將魁頭的部族吸納進自己的部族,實力比之先前,也要小很多。若是此時騫曼以和連之子的身份捲土重來,對於中部鮮卑將會是又一個重大打擊。

但不管怎麼樣,現在局勢已經到了相當嚴峻的地步。扶羅韓和步度根來不及爲兄長的死而傷心,他們現在必須儘快將魁頭的部隊和族羣吸納,不然騫曼一定不會放過這次機會。

而蹋頓則是氣急敗壞,死敵公孫瓚又大勝一次,反觀他們的實力卻大幅度衰減。

但現在魁頭一死,鮮卑人士氣大傷,撤兵十餘里,胡人實力銳減,他也不敢再輕敵冒進,只能先原地觀望形勢,嚴密地將公孫瓚營寨看守住。

不過也不是完全沒有好消息,袁紹的兵馬也在第二天抵達,他們包圍了易京, 同時得知公孫瓚被困在淶水河畔的消息,立即分兵北上,試圖配合蹋頓魁頭等人將他消滅在這裡。

呼呼啦啦數萬袁紹大軍,再加上七八萬胡人,總計十餘萬兵馬,對於公孫瓚,將會成爲一個致命的威脅。

這一戰他取勝的因素是因爲握有燃燒瓶製造混亂,然後利用步兵伏擊騎兵,重點打擊了魁頭部。但如今袁紹的步兵抵達,配合上胡人的騎兵,不管是從器械方面,還是攻城拔寨方面,都有豐富經驗,公孫瓚形勢非常不妙。

好在趁着大勝的餘威,鮮卑人後撤,淶水河邊空出大片區域,公孫瓚營寨取水的問題就徹底解決,兵馬前壓,佔領了原來屬於鮮卑人的上游河段,可以取得充足的飲用水。

只是就在哪怕公孫瓚取得戰術勝利,但在整體戰略上已經被困在淶水河畔,一旦袁紹大軍配合胡人發起總攻,他還是會處於很危險的境地。

這就是戰術取勝,戰略失敗的典型例子。

因爲公孫瓚並沒有完成擊潰整個胡人部族,然後轉移南下前往易京與公孫越匯合的戰略目標。

但慶幸的是,遠在千里之外,早有人幫他完成了戰略勝利。

青州平原,陳暮已經完全沒有再理會過幽州,幽州的戰爭即將陷入尾聲,青州與冀州之間的戰爭,纔剛剛開始。

幽州廣陽,新任的護烏桓中郎將鮮于輔,跋山涉水,終於抵達了昌平縣。

《三國之謀伐》無錯章節將持續在搜小說小說網更新,站內無任何廣告,還請大家收藏和推薦搜小說!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大家收藏:()三國之謀伐搜小說更新速度最快。

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三十九章鍾繇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請假條第九十章 主動出擊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第一十一章 招募第一十一章 茶藝第三十五章 民風淳樸蒲陰縣第四十六 叔慈侄孝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九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第六十九章 農業規劃請假條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六十五章 奇襲箕山第五十七章 歸降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三章 未來方向第三十二章 關羽的眼鏡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五十四章 周瑜第五十四章 周瑜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四十四章 我也是有兄弟的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六十八章 武課第四十一章 田豐之計第一十三章 宦官之友陳子歸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一十二章 滅爸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一百三十一章 始於桃園,終於桃園(大結局)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四十八章 諡議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請假條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三十六章 陣斬蹋頓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二十七章 三英戰呂布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一章 秋風起,思子歸第四十八章 長社城內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四十三章 曹操第一十二章 一口雞湯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二十二章 董卓之死,王允掌權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請假條第三十七章 離別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三十六章 學宮最後一天(4)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兵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四十二章 讓大漢武德,再次充沛!第一百九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八十二章 屠城第八十一章 大戰前夕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八十二章 計中計第七十七章 離間計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襲第七十七章 馬第五十四章 肘,跟我進屋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六十六章 科學,從數學開始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七十四章 張讓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戰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一十三章 大幕濺起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七十三章 亂世一鍋粥(1)第八十一章 大戰前夕第四十六章 把四弟抓起來第六十七章 遠洋船隊
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三十九章鍾繇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請假條第九十章 主動出擊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第一十一章 招募第一十一章 茶藝第三十五章 民風淳樸蒲陰縣第四十六 叔慈侄孝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九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第六十九章 農業規劃請假條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六十五章 奇襲箕山第五十七章 歸降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三章 未來方向第三十二章 關羽的眼鏡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五十四章 周瑜第五十四章 周瑜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四十四章 我也是有兄弟的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六十八章 武課第四十一章 田豐之計第一十三章 宦官之友陳子歸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一十二章 滅爸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一百三十一章 始於桃園,終於桃園(大結局)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四十八章 諡議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請假條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三十六章 陣斬蹋頓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二十七章 三英戰呂布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一章 秋風起,思子歸第四十八章 長社城內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四十三章 曹操第一十二章 一口雞湯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二十二章 董卓之死,王允掌權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請假條第三十七章 離別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三十六章 學宮最後一天(4)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兵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四十二章 讓大漢武德,再次充沛!第一百九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八十二章 屠城第八十一章 大戰前夕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八十二章 計中計第七十七章 離間計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襲第七十七章 馬第五十四章 肘,跟我進屋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六十六章 科學,從數學開始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七十四章 張讓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戰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一十三章 大幕濺起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七十三章 亂世一鍋粥(1)第八十一章 大戰前夕第四十六章 把四弟抓起來第六十七章 遠洋船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