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陣斬蹋頓

熱門推薦: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夏秋時節,草木即將枯萎,爲應對嚴酷寒冬,正是牛羊養膘的時候。

曠野之上,烏桓族的牧人們抓緊時間放養牛羊, 凌厲的秋風吹拂着大地,山林滿是沙沙婆娑之音。

誰也沒有想到在這樣一個充滿了平和的日子,遠處白狼山中,忽然出現了無數人馬。

牧人們幾乎是第一時間吹動了號角,也讓張遼第一時間知道自己暴露了。

其實他們纔剛出白狼山,白狼山的地形複雜,出去之後就是柳城一帶的大平原,後世朝陽市附近郊區一帶。

當時的柳城方圓百里丘陵、山巒無數,水草也比較豐茂, 不像後世那樣已經出現了嚴重水土流失。

所以在此地居住的二十多萬烏桓人都會在周邊草原、山林間放牧,足跡遍佈了整個白狼山。

張遼大軍在山間行走,從溝谷深壑當中走出山林,遠遠的就已經被在山間放牧的烏桓人察覺,立即用號角警示。

這邊號角一動,就彷彿捅了號角窩一樣,此起彼伏的聲音響徹整個曠野,各地放牧的烏桓人由遠到近,不斷傳播信號,讓柳城烏桓王帳得知情報。

自古以來,遊牧民族都是如此傳播信號。歷史上曹操奇襲柳城的時候,也是因爲被人提前發現,被迫倉促進攻,反而取得了勝利。

這是因爲雖然曹操是倉促進攻, 但架不住烏桓人連作戰的準備都沒有, 人員集結、陣型組織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

現在的情況也是如此。

烏桓人呼喝着,吶喊着, 連忙號角如浪潮洶涌。但真正第一時間趕過來集結的人卻極少, 過去了快半個多時辰,也僅僅組織起了數萬人,而列出陣型的卻只有數千。

但出了白狼山,只有幾里路就能到柳城,站在白狼山山上的坡上,遠遠地就能看見遠方那座無數帳篷連接起來的烏桓城市。

半個時辰的時間,足夠張遼已經集結好並且列好戰陣的萬勝軍靠近到柳城前。

在劉備還未下達進攻命令的時候,張遼就敏銳意識到了敵人的破綻,以招牌陣型錐子陣,向着敵人的方向鑿去。

戰場上頓時喊殺聲一片,秋日午後的陽光不算炙熱,東方的天際甚至還有陰雲朵朵,冷冽的北風呼嘯而來,空氣中瀰漫着一股肅殺的氣息。

萬勝軍最前面的便是張遼,他徒步下馬,手中的大刀高高舉起,在他的身後同樣是一支數百人的長刀隊,此刀由青州最好的鐵匠打造,只有不到一千把,長近一丈,刀刃鋒利,刀背極淺,號曰斬馬刀。

幾乎是下達完衝鋒的號令之後,張遼雙手握刀,開始緩步小跑,然後就是震天的腳步聲涌來,彷彿天搖地動,上萬步兵居然要開始衝擊敵人數萬的騎兵隊伍。

至少如果從高空俯瞰的話,就會看到這簡直不是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然而從戰場實際角度出發,蹋頓更加恐懼。

他發現自己的隊伍根本沒有排列整齊,除了身邊數千臨時召集來的親衛以外,後方戰場上一片混亂,各部還在緊張地集結當中,形勢一片亂糟糟的。

相比之下萬勝軍不愧爲青州最精銳的部隊,上萬人集結成三角陣型,就好像一頭張開翅膀翱翔天際的雄鷹,鷹嘴鋒利彷彿能洞穿一切!

雙方距離不過二百餘丈。

咚咚咚咚!

在地震般的奔跑聲中,衝在最前面的張遼已經能夠看到敵人清晰的面孔。

“殺啊!”

彪悍的烏桓人喊着本族的語言,在蹋頓一聲令下,同樣發起了衝鋒。

這個時候他們連弓箭皮甲都沒有準備,

很多人僅僅拿了刀具騎上馬匹就過來,如果不給身後的族人爭取時間,他們必死無疑。

因此蹋頓只能下達反擊的指令。

轟隆!

幾乎是在短短的十多息過後,雙方如兩股洪流一般撞在了一起。

張遼高舉大刀,悍然一躍而起,一刀當頭劈下!

最前面的那名烏桓騎兵舉着手中大刀向他殺來,哪知道敵人如此悍勇,居然不躲不避,猝不及防來不及偏轉馬頭,眼睜睜地看着大刀落下。

就看到比人還高的刀似閃電般劈落,當初高覽身穿甲冑都被張遼劈爲兩截,更何況連一件皮甲都沒有的烏桓騎兵?

撲哧一聲,從頭顱到身子,人馬俱碎,血液與內臟噴濺而出,沾染得張遼彷彿像一個殺神!

然而不止是他,周圍斬馬刀親衛基本是兩人一組,盯着騎兵猛砍。

這是陳暮學唐朝陌刀隊打造的專們用於對付騎兵的隊伍,挑選的都是力氣最大的軍中精銳,以青州超越時代的鋼刀技術,對付沒有甲冑的烏桓騎兵,可謂是砍瓜切菜。

頃刻間,張遼已經砍翻數名敵人騎兵,渾身沐浴着溫熱的血水,他的面孔猙獰,彷彿塗上了恐怖的紅色彩繪,將周圍的烏桓騎兵嚇得連連後退。

而他的身邊還有數名猛將,其中最出彩的便是陳到。陳到雖是劉備親衛,但上次告密之事,被劉備罰去當先鋒排頭兵以示懲戒。

張遼愛惜陳到,怕他死與亂軍之中,因此讓他去後面壓陣,奈何陳到勇武過人,居然一路殺到了最前面,與張遼並肩作戰。手中長槍如銀蛇探出,不斷點刺,周圍騎兵紛紛落馬。

正在此時,有兩名騎兵想來偷襲張遼,陳到高喊道:“將軍小心!”

說罷魚躍而起,將一人撲下馬背,抽出腰間環首刀砍殺死。另外一名騎兵得了陳到警示,張遼返身側頭躲開一擊,同時斜刺過去,將那偷襲的烏桓人殺死。

“好小子。”

張遼走過去將陳到從地上拉起來。

陳到指着東面說道:“將軍,我剛纔看到在那個方向有多人身穿甲冑,騎着雄俊的馬匹,必是賊首。”

“走,跟我來!”

張遼聽到此事,整個人都精神了起來,一揮手,一馬當先向着陳到指的方向而去。

那個方向正是蹋頓、蘇僕延、烏延、樓班、能臣抵之等諸多部落首領指揮坐鎮的位置,朝廷兵馬來襲,他們來不及徵召大量部隊,只能先派遣身邊精銳親衛列陣迎敵,本人親自指揮作戰。

周圍上萬人混戰在一起,張遼的萬勝軍比蹋頓現在能夠作戰的士兵還多,一時間被壓着打,蹋頓只能一邊指揮作戰,一邊催促後方的人員迅速完成集結來援。

一片亂戰當中,忽然蹋頓周圍的親衛一片混亂。

衆人不明所以,連忙張望過去,就看到不遠處離他們二三十丈外的騎兵如被收割的稻草般不斷倒下,人潮洶涌,正向他們這邊擁擠過來。

“怎麼回事,怎麼回事!”

蹋頓心急如焚吶喊。

前面有人不斷喊叫着:“漢人殺過來了。”

“那人好厲害。”

“快上快上,保護單于大人。”

“不要擠,不要擠。”

各類烏桓語此起彼伏,人聲嘈雜,再加上各種喊殺聲、兵刃碰撞聲、馬匹倒地聲、慘叫聲、吶喊聲,使得周圍更加混亂。

蹋頓此時還不知道出了什麼事,但過一會兒他就知道了,一大隊手拿長刀的漢人如野獸般向着他殺來。

領頭最前面的那人渾身浴血,頭上還盤着一根不知道誰的腸子,如鬼神般四處砍殺。

四周烏桓人幾乎無人能與他匹敵,左右揮圍,莫不能當。

頃刻間殺出一條血路,屍體成片成片猶如被風吹過的麥田一樣倒下,即便周圍烏桓人悍不畏死,不斷有人衝過去,也無法阻擋他們的腳步。

斬馬刀大隊不過數百人,卻殺出了極大的威風。蹋頓能夠集結的部隊總共也才七八千,死在他們手裡的就有七八百。

“蹋頓,拿命來!”

張遼龍行虎步,在陳到以及王虎等副將的保護下,殺到蹋頓近前。

那樓班乃是丘力居之子,因爲當年丘力居死的時候樓班年紀還小,所以丘力居把首領的位置給了侄子蹋頓。

但此時樓班已經長大,頗爲勇武,見到敵人過來,怒吼一聲,揮舞着手中大刀向張遼劈砍而去。

然而張遼不管不顧,目光死死鎖定在蹋頓身上,連躲都沒有躲,彈射而起向蹋頓殺來。

眼見樓班大刀就要砍中張遼,身側的陳到猛然刺出長槍,如毒蛇撲咬,後發先至,一槍捅穿了樓班的喉嚨,將他殺死。

蹋頓之所以被丘力居定爲接班人,除了樓班年紀小,更重要的是其富有武略,這是寫在《三國志》裡的評價,可見在烏桓人當中,蹋頓武力不低。

所以面對突進到自己身邊的張遼,蹋頓怡然不懼,手中大刀在空中劃了一個絢爛的弧度,迎着張遼的刀便擋了出去。

按照蹋頓的設想,張遼是跳起來劈他,自己用刀面去擋,等張遼落地的時候必然站立不穩,到時候自己坐在馬背上,重心穩定,一定會比他先反應過來,劈刀砍死對手。

但下一刻,就只聽到刺拉一聲!

緊接着雙手高舉,仰着腦袋看着敵人一刀劈下來的蹋頓,眼睜睜地望着自己的刀被人家的倒劈成兩截,然後刀勢不減,將他劈成兩截。

笑話。

當初高幹的武器鎧甲也算是不錯的了,但還是敗在了張遼削鐵如泥的鋼刀之下,烏桓人本就缺少鐵器,武器質量連袁軍都不如,哪裡能跟張遼的刀比?

勢大力沉的一記跳斬直接把蹋頓連人帶馬砍成兩半,周圍親衛頓時大驚失色,沒有想到臂力過人的蹋頓單于,居然就這樣被斬殺了!

陳到怒吼道:“將軍威武,賊將授首,餘者還不下馬受降,否則格殺勿論!”

“將軍威武,將軍威武!”

萬勝軍的士兵們幾乎都已經習慣了張遼斬將奪旗的英姿,紛紛高聲吶喊,士氣猶如山呼海嘯一樣噴涌出來,居然推土機般一路把僅剩的數千烏桓人殺得大敗。

而在後面纔剛剛集結,還未開始列陣的烏桓騎兵被前面的敗軍衝撞了陣型,幾乎才集結完畢又被打亂了方陣,導致後方一片大亂。

張遼趁此機會,命令將士們繼續進攻。恰好此時後方鮮于輔和張燕的援軍已到,朝廷兵馬如洪水一般淹沒過來。

戰場持續了不到兩個時辰就結束,張遼陣斬蹋頓,陳到刺殺樓班,其餘如蘇僕延、烏延、能臣抵之等人,也死於亂軍之中,只有另外幾個小部落首領僥倖活下來,率衆投降朝廷。

劉備大纛進入柳城,所過之處,屍體堆滿了城外草原,鮮血染紅了原本清脆的草地,血腥味撲鼻而來。

屍山血海當中,張遼來到駕前請功道:“陛下,烏桓首領單于蹋頓,被臣一刀劈成兩半,屍體破敗不堪,不能割下頭顱獻給陛下了。”

“哈哈哈哈。”

劉備披着硃紅色披風,坐在馬上威風凜凜,他亦是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馬上皇帝,這等小場面自然無懼,高興地說道:“文遠真乃朕的虎將也,此一戰就破烏桓,等再往東去,與徐正一起破了公孫度,北方皆定矣。”

一旁鮮于輔目光森然地說道:“陛下,烏桓人素來狡詐,降而復叛,煩不勝煩,不若屠滅整個部族,蓋以京觀,以威懾所有北方不服之臣!”

閻柔和鮮于輔臉色微變,他們一個雖是漢人,但卻是烏桓部落首領,另外一個則是鮮卑首領,這麼做顯然讓他們兔死狐悲。

好在劉備仁慈,擺擺手道:“我泱泱大漢對外征伐確實該用霸道,但對內的時候,就應該用王道。他們既然投降了我,便是我大漢子民。將來大漢縱有叛亂,亦決不能屠滅自己國民城池,也不能以國民頭顱爲京觀,此等殘暴不可取,爾等明白了嗎?”

“明白了!”

衆人紛紛應是。

說教之後,劉備又對張遼說道:“文遠此戰立有大功,進封都鄉侯!”

“多謝陛下!”

張遼拱手行禮。

目前來說,從軍銜上張遼等九虎上將已經到頂,畢竟他們不可能超過關張陳到大將軍軍銜。

而官職上也差不多到頂,他現在是左將軍,位比九卿,再升就是關張陳驃騎將軍、車騎將軍以及衛將軍那種三公級別的將軍,也不能再升了。

所以只能在爵位上做文章,關張陳三人爵位到頂,乃是縣侯,人臣之位的極點,而九虎上將除了典韋因資歷最老, 功勞最多是鄉侯以外,其餘基本是關內侯或者亭侯,還有上升的空間。

現在張遼又立大功,從亭侯升爲鄉侯,將來再升的話,就只有縣侯了。

很快白狼山之戰以張遼陣斬蹋頓結束。

劉備按照陳暮定下的民族融合政策,將所有烏桓人遷移至幽州西部,並重新派人設置護烏桓校尉進行統一管理。

九月攻取烏桓,到明年春天就可以編纂入戶,成爲大漢子民了。

而隨着陳暮取了南陽,關羽定了關中,劉備攻取了烏桓,北方除了西涼、幷州以及公孫度的遼東以外,基本都已經平定得差不多。

呂布那邊暫時是由張飛在河東看着,他的兵力不多,即便腦有反骨,在大勢面前也鬧不出什麼幺蛾子來。

因此目前整個朝廷對外戰爭基本應該算是比較少了,河南等地也沒有進攻的打算。

畢竟孫曹實力可不比韓遂蹋頓之流,這二人兵馬確實不多,合起來也只有十餘萬,但造成的殺傷力不小,所以陳暮認爲應當謹慎對待,儘量智取而不能力敵,讓他們先內訌,內訌完了他再來收拾局勢。

由於天氣原因,劉備沒辦法繼續東進。現在遼東地區下着大雨,即便有棉衣禦寒,將士們不至於水土不服大規模患病,但這天氣也不可能繼續進攻公孫度,因此班師回幽州。

到十月份的時候,劉備就回到了洛陽,他留下公孫瓚繼續鎮守北地,等到來年春天,再配合徐榮一舉攻破公孫度,將整個北方的勢力徹底納入朝廷懷抱。

第五十二章 月涼如水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三章 捨命拼殺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七十五章 徐榮,奏起戰爭的號角第一十六章 互相算計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一百六十四章 圍點打援第四十五章 一聲長嘆第三十三章 學宮最後一天(1)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將搴旗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榮回遼東第八十一章 花裡胡哨與一拳超人第四十章 表功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七十四章 張讓第六十五章 邙山救駕第四十二章 壯年黃忠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三十七章 自古槍兵多.....第一百四十二章 誘餌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六十一章 陳毒士又開始了第九十五章 荊州風雨古無雙,國之功勳。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三十三章 請陛下飲酒第六十四章 給年輕的虎癡上一課第一十二章 一口雞湯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二百六十二章 如何證明?第五章 善與惡的抉擇第二百一十二章 誘餌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二十四章 戰略謀劃第九十章 主動出擊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五十七章 巫蠱第六十三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六十六章 鮮卑第三十三章 此間涼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三十八章 快去請陳子歸請假條第六十三章 狂獅第三十五章 學宮最後一天(3)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二百一十八章 聽郭圖的話第二十章 地暖經濟第一十二章 滅爸第五十一章 設伏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五十七章 重要講話第一十二章 尚書檯第五十章 鬥將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四十四章 我也是有兄弟的第六十一章 三面包夾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二十九章 反攻長安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第五十七章 歸降第七十一章 典韋第六章 漢末毒師第一百零五章 玄德一定會來救我的第四十八章 諡議第四十七章 老友相聚第一十八章 這TM的就是驚喜第三十九章 授天書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一百三十章 青冀戰爭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三十四章 孫堅兵敗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四十二章 壯年黃忠第一章 黃河以北,三分之勢第六十七章 遠洋船隊
第五十二章 月涼如水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三章 捨命拼殺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七十五章 徐榮,奏起戰爭的號角第一十六章 互相算計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一百六十四章 圍點打援第四十五章 一聲長嘆第三十三章 學宮最後一天(1)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將搴旗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榮回遼東第八十一章 花裡胡哨與一拳超人第四十章 表功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七十四章 張讓第六十五章 邙山救駕第四十二章 壯年黃忠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三十七章 自古槍兵多.....第一百四十二章 誘餌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六十一章 陳毒士又開始了第九十五章 荊州風雨古無雙,國之功勳。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三十三章 請陛下飲酒第六十四章 給年輕的虎癡上一課第一十二章 一口雞湯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二百六十二章 如何證明?第五章 善與惡的抉擇第二百一十二章 誘餌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二十四章 戰略謀劃第九十章 主動出擊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五十七章 巫蠱第六十三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六十六章 鮮卑第三十三章 此間涼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三十八章 快去請陳子歸請假條第六十三章 狂獅第三十五章 學宮最後一天(3)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二百一十八章 聽郭圖的話第二十章 地暖經濟第一十二章 滅爸第五十一章 設伏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五十七章 重要講話第一十二章 尚書檯第五十章 鬥將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四十四章 我也是有兄弟的第六十一章 三面包夾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二十九章 反攻長安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第五十七章 歸降第七十一章 典韋第六章 漢末毒師第一百零五章 玄德一定會來救我的第四十八章 諡議第四十七章 老友相聚第一十八章 這TM的就是驚喜第三十九章 授天書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一百三十章 青冀戰爭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三十四章 孫堅兵敗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四十二章 壯年黃忠第一章 黃河以北,三分之勢第六十七章 遠洋船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