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賄賂

“原來仗還可以這麼打,不愧爲曲逆候的子孫。”

“這個辦法卻是可以學學。”

“恭喜將軍,賀喜將軍。有此佳徒,又得二位猛將和曲逆候之後相助,此次平叛,必然如虎添翼。”

之前說過,稱讚一個名人之後,說他有先祖遺風就是最大的讚譽。

盧植對陳暮的評價,顯然是相當不錯。

而且大帳內的將領們聽完之後,也是心服口服,對剛纔的不信任一掃而空,紛紛交口稱讚,認爲他們的確做到了以少數人,斬殺了千餘人的戰果。

衆人的風評轉變,前倨後恭,陳暮稍稍一思索,大抵也就明白了原因。

事實上這個戰績對於他們這些身經百戰的將領們來說,也都覺得自己很難辦到,因此一開始才覺得劉備信口開河大言不慚。

只是礙於盧植的情面,沒有明說。

唯有孟震心直口快,沒有想到得罪人的問題。

他們認爲這件事情做不到的原因也簡單,無非就是劉備人少,敵人人多,正常情況下,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除非他們的五百人都是精銳,是見過血的百戰老兵。否則在同樣都是農民軍這種戰力的情況下,幾乎做不到在損失很少的情況下擊殺擊潰這麼多人。

實際上大部分人做不到,不代表就沒人做不到。

關鍵在於做事方式的不同。

這個時代的知識和讀書權力掌握在誰手裡?

門閥世家手裡。

世家子弟不屑於去做中低層軍官,因此很多從底層升上來的將領不認字,不讀書,不會兵法,打仗習慣性靠勇猛衝鋒或者一些作戰經驗行事,很少去思考計謀。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客觀因素,如他們沒有兩個萬夫不當之勇的大將。

但拋開這些因素,陳暮覺得事情其實很簡單。

無非就是發揮機動性和組織力,搞點偷襲,沒什麼大不了。

一,騎兵警戒,用游擊戰偷襲。

二,組織地方官方豪強勢力,進行鍼對打擊。

當然,這隻能算一個籠統的概括戰術,裡面還有很多細節沒有說。

如馬匹問題,認路問題。

馬的爆發力雖然不錯,但耐力不行,持續跑個兩三個時辰就會累癱。所以一般情況下,有50匹馬,不一定就有50名騎士。

不過他們並不需要如同在大草原上那樣奔跑,只需要平時保持和步兵差不多的速度,在部隊附近巡邏偵查即可,發現了敵人就回來報告情況,讓陳暮做出判斷。

這樣就可以保護馬力,讓他們在需要的時候可以擁有更多的騎兵。

認路的問題也很重要。

在古代信息不發達的情況下,一個鄉下小民一輩子的認知範圍可能也就是方圓幾十裡,甚至方圓幾裡,頂多就是村子到附近集鎮,或者到縣城的區域,對於更遠的地方,就沒有太多的認知概念。

所以出兵打仗,在沒有人認識道路的情況下,就只能走有明確標識的官道大路,走小路的話很容易迷路。

劉備雖然當年四方遊學,算是比較有經驗,但他哪知道其它郡縣的鄉間小道?

這個時候羣衆路線就起了良好的用途。

黃巾起義初期,黃巾軍被豪強和官府抵制,卻遭到民衆擁護,很多日子過不下去的百姓紛紛加入起義軍,讓黃巾軍迅速壯大,勢頭十分兇猛。

但隨着事態愈演愈烈,黃巾軍組織能力低下,紀律差的問題就顯現出來。

各地民衆受到黃巾軍侵擾,燒殺搶掠到處都有,一時間黃巾軍風評急轉直下,遭到百姓抵制。

劉備軍每到一處,就先派人尋找當地豪強,豪強令鄉民帶路,專走小道,四處偷襲侵擾,再加上還有本地官府的幫助,對於外地來搞破壞的黃巾軍來說,屬於客場作戰,自然是苦不堪言。

因此相比於這些沒文化,只會靠經驗作戰的將領來說。陳暮來自後世的信息思維和發散性思維就起到了很大幫助,能夠在有限的情況下,創造出無限的可能。

盧植聽罷後十分滿意,說道:“非常好,玄德,一路行來,戰功赫赫,不枉爲師對你的教導。既然你有報效國家之意,又有功勞在身,我便命你爲北軍中郎,帶領你那一曲將士去前鋒軍,你二弟三弟就做個屯長,子歸則爲曲軍候,你看如何?”

北軍中郎是五官中郎將屬官,也就是盧植的直屬官吏,算是認可劉備是他的嫡系部隊。這樣就遠比同樣是秩比六百石的曲長身份高得多,打個比喻的話,一個是中央軍嫡系營長,一個是地方雜牌軍營長,不可同日而語。

最主要的是劉備這一下就算是一步登天,從一個沒有任何身份的平民變成了秩比六百石的小官吏,官職還比後來他那安喜縣尉要高一個級別。

辛辛苦苦三十年,遠不如大人物一句話,這就是有靠山和沒有靠山的區別。

劉備大喜,拜倒道:“多謝師君,弟子必效犬馬之勞,在戰場殺敵立功,不墮師君威名。”

出了營帳,就有軍中主簿帶劉備去領軍械輜重。

這一路從幽州過來,看似穿州過郡,路途遙遠,其實就是在河北省裡打轉,總共也就三四百公里。

不過古代路途不便,再加上沿途受到黃巾賊寇的襲擾,他們的行進速度很慢,之前帶的乾糧早就消耗光,靠地方豪強補充糧食,隨身也沒有任何物資,一直風餐露宿,當然需要領取。

“北軍乃是京畿之地重要的守衛力量,總共也才五萬多人馬,此次盧將軍帶出了三萬多人,而且一應軍用物資齊全,足可見天子器重。”

姓趙的主簿帶着濃濃的關中口音,夾雜着半生不熟的洛陽官話,一邊帶領着他們往後營去,一邊熱情地介紹道:“這次天子也是發了狠,連西園軍馬和內庫錢幣也取出來賞賜給將士,各種糧草鹽鐵就更不用多說,簡直是數不勝數,你們運氣不錯,要在往日,一曲兵馬可絕對沒有相應配給,需要你們自己籌措。”

從這段話裡陳暮聽出了三個信息。

一是漢靈帝怕了,這次剿滅黃巾,下了死力氣,連賣官鬻爵的錢都掏出來了,對於這個老摳門來說,像是太陽打西邊出來。

二是中央執掌的力量也就洛陽這一塊,其它地方的軍隊基本都被地方長官控制,因爲中央居然不出錢養軍隊,需要地方長官自己籌措,如此一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幾乎說無。

難怪三國羣雄割據,不是沒有原因。

三是洛陽現在的守備力量非常空虛,北軍五校和左右羽林五營是洛陽最主要的軍事力量,北軍總共有五萬多人,羽林五營則只有一萬多人,加上其他京畿戍守部隊,總計不到十萬,是洛陽的全部軍事實力。

盧植把大半的北軍五校帶了出來,朱儁和皇甫嵩則只有一萬多人,其他力量就得四處招募,並且京畿重地還得分兵防禦函谷關、大谷、廣城、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等各地重要關口,洛陽現在的防禦力量,恐怕已經接近枯竭,隨便一支5000人軍隊殺入城中,就能造成偌大王朝覆滅。

怪不得後來漢靈帝要設立西園八校尉,看來也是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可惜想法是挺好,但格局太小,等董卓的五萬西涼軍進入洛陽的時候,西園八軍那一萬多人,還不夠西涼軍塞牙縫。

這禍根,或許就是在這個時候就已經埋下。

來到後營,連綿幾裡營帳,輜重都在裡面。主簿找來一個軍需官,將情況說明一下,軍需官便帶着劉備一曲的人馬去搬運需要的物資。

看着營帳當中成山成堆的糧草鐵器食鹽,陳暮心裡一動,趙對主簿說道:“既然糧草鹽鐵充沛,可否給予我等多一些?”

趙主簿爲難道:“這個.....大軍輜重配給,都是有規章制度,各營每日多少, 也有定製。就算劉中郎是盧將軍弟子,恐怕也不好逾矩。”

“我當然不會令主簿和幾位軍需官難堪,小小薄禮,不成敬意。”

陳暮塞了兩小塊金餅過去,笑着說道:“我部爲前鋒軍,每逢戰事,必然最先與敵人開戰。到時候我們多報些損耗,主簿只需要在勘驗上照顧一二即可。”

趙主簿在寬大的袖子裡掂了掂分量,約有二斤重。這個時代,金銀銅都是錢。整個西漢時期的官方記載裡,朝廷每年開採的黃金只有400公斤,這意味着黃金的價值非常高,有一金值萬錢的說法。

實際生活當中金價更貴,正常的金銅比例是1比130左右,而民間的金銅比例已經達到了150甚至200。

這是因爲一斤銅可以造70枚五銖錢,但到了東漢後期,五銖錢粗製濫造,甚至還有鐵幣出現,通貨膨脹下導致錢幣貶值,一斤銅在不同的地方價格也不一樣,有些地方值80錢,有些地方值百錢,最少也維持在70錢以上。

因此這樣算的話,一斤黃金,就不止能兌換萬錢,浮動應該是在一萬到兩萬錢之間。兩斤黃金雖然不能算是一筆鉅款,但對於一個小小的書記主簿來說,已經相當於大半年工資,不算少了。

趙主簿臉色陰晴不定,微微變幻,最後咬牙道:“劉中郎是前鋒軍將士,容易傷亡過重,多要一些軍需也正常,只是運糧官、倉官、輜重官等幾位軍需官.....”

“這就不勞主簿費心,我自會一一打理。”陳暮微微一笑,露出兩排潔白的牙。

第一十六章 奇襲曲樑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四章 那個男人的可怕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八十七章 一十五規劃(1)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第四十七章 老友相聚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第三十一章 先發制人第三章 捨命拼殺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一百二十章 開關一按,便是半個盛漢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七十五章 徐榮,奏起戰爭的號角第九章 給曹操送口棺材第八十三章 斷其一臂第一百一十二章 胸有蒼穹第一百一十三章 鞠義練兵第七十二章 真假周泰請假條第一百零四章 軍萬馬自北來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三章 未來方向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三章 天下大勢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二十六章 試探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八十章 陳暮之計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七十章 沈亭之戰(2)第六十三章 折磨之王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第七十八章 他回來了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六十一章 怒擒馬超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六十六章 科學,從數學開始第九章 羅市賊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三十七章 放眼未來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第八十二章 曹操投降與未來規劃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八十章 倉庫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三十二章 中伏第八十五章 壁虎斷尾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二百零五章 自毀城牆第二十三章 董賊第四十四章 孝出強大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五十二章 天下五君,笑對蒼穹(新年快樂)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一十六章 互相算計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九十四章 歷史的書寫者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二百四十章 一生之敵第七十八章 重甲對輕甲第一百六十三章 歷城城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安陽城下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五十一章 步戰之王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六十二章 朝會第三十三章 斬二將第二十二章 南陽之戰(4)第三十二章 關羽的眼鏡第七十三章 心病請假條第九十三章 絕望的鞠義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
第一十六章 奇襲曲樑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四章 那個男人的可怕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八十七章 一十五規劃(1)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第四十七章 老友相聚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第三十一章 先發制人第三章 捨命拼殺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一百二十章 開關一按,便是半個盛漢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七十五章 徐榮,奏起戰爭的號角第九章 給曹操送口棺材第八十三章 斷其一臂第一百一十二章 胸有蒼穹第一百一十三章 鞠義練兵第七十二章 真假周泰請假條第一百零四章 軍萬馬自北來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三章 未來方向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三章 天下大勢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二十六章 試探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八十章 陳暮之計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七十章 沈亭之戰(2)第六十三章 折磨之王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第七十八章 他回來了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六十一章 怒擒馬超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六十六章 科學,從數學開始第九章 羅市賊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三十七章 放眼未來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第八十二章 曹操投降與未來規劃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八十章 倉庫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三十二章 中伏第八十五章 壁虎斷尾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二百零五章 自毀城牆第二十三章 董賊第四十四章 孝出強大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五十二章 天下五君,笑對蒼穹(新年快樂)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一十六章 互相算計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九十四章 歷史的書寫者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二百四十章 一生之敵第七十八章 重甲對輕甲第一百六十三章 歷城城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安陽城下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五十一章 步戰之王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六十二章 朝會第三十三章 斬二將第二十二章 南陽之戰(4)第三十二章 關羽的眼鏡第七十三章 心病請假條第九十三章 絕望的鞠義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