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攬流民

劉範見風波停止,爲了給支持他的漢靈帝劉宏投桃報李,於是下令,對工人和私營工廠收取工業稅,稅率定爲十抽一;商業稅也加爲十抽一。劉範又向朝廷奉上五千萬錢,破財消災。最終,朝廷拿了劉範的錢,也沒好意思再怎麼處罰他,畢竟吃人嘴短,拿人手軟。

劉範見局勢穩定了,便選了一個良辰吉日,將糜貞、甄脫、任紅昌、馬雲鷺一併娶進家門,併爲妾室,在蔡琰之下。蔡琰由於有孕在身,所以皆是糜貞、甄脫、任紅昌、馬雲鷺得到雨露恩寵。這一段時間,劉範頂着來自朝堂上和民間的雙重壓力,雖然裝作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但其實心裡也十分緊張。爲了排解壓力,劉範還特意和新納的四女一同享受齊人之福,一連幾天,劉範都是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政事都是讓賈詡和田豐打理的。這是劉範穿越以來,過的最荒唐的日子。

縱使家中有五位絕世佳人,但劉範依然沒有忘記他的宏圖霸業。兩次改革之後,涼州這盤死棋算是讓他給下活了,人口從戰爭停止之後的僅僅六十三萬,增長到了一百二十七萬人;後來用修路的辦法又招進了三十二萬人,所以涼州總人口現有大約一百六十萬;戰時差不多已經荒廢了的農業生產也恢復了,並且商業和手工業大興。只在三月之內,涼州就好比從一具腐爛發臭的屍骸,又活了過來,肌肉重新長了出來,新的血液又開始沸騰。劉範想着,涼州恢復生機,是時候該吸引遍佈天下的流民了。

方今天下,由於黃巾起義規模太大,饑荒和災荒不斷出現,牽涉的州郡和人口十分多,因戰亂和飢餓而背井離鄉的人,數不勝數。冀州等地爆發了瘟疫,病人的屍體將整個城池都燻蒸了,人們只好扶老攜幼地逃走。與此同時,從渤海對岸飛過來的一大羣蝗蟲登陸冀州和青州,蝗蟲所到之處,以人的眼睛看不見一點綠色。百姓們的糧食不久就告罄,而且身上還揹負着沉重的賦稅,百姓們實在是活不下去了,只得逃荒或者投奔黃巾餘孽或黑山軍。黃巾餘孽分佈全國,佔領各個山頭,時不時就下山來搶掠糧食,還劫持適齡男子爲兵源。

黑山軍也是黃巾餘孽,只是爲了不刺激朝廷,於是他們改名換姓爲“黑山軍。因爲他們是在冀州的黑山起義的,所以也叫黑山軍。黑山軍男女老幼超過幾十萬人,現今盤踞在太行山上。之前,黑山軍和官軍在冀州和青州大戰幾場,黑山軍不敵官軍,首領張牛角都被殺了,於是黑山軍只好潛藏進太行山中,憑藉着山勢高聳抗拒官軍。

常言道,皇帝不差餓兵,朝廷沒錢發糧餉了,仗打不下去了,只好給黑山軍首領張燕一個封號,然後任由黑山軍出沒,搶掠幷州諸郡、河內郡、魏郡等。戰後朝廷和各級官府又沒什麼作爲,致使大大小小的賊寇橫行霸道,所以,現在全國除了偏遠的交州和涼州以外,餓殍遍野,伏屍百萬,真正達到了“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程度。一粒粒沙子慢慢堆積,最終會形成一片無垠的沙漠,這也昭示着,大漢的天下離大崩潰不遠了。

劉範想救那些流民,況且涼州只有區區一百六十萬百姓,也不足以日後爭霸,所以劉範和田豐、賈詡商量後,便開始吸引流民進入涼州定居。劉範向流民們許諾,只要進涼州,官府不僅救濟他們,還可以分出一塊田地來給流民耕種。田豐又提醒劉範,他可以在涼州軍身上做文章。劉範恍然大悟。原來,涼州軍都是來自幽州和冀州的,他們的家鄉離涼州有千里之遙。聽說冀州爆發瘟疫和蝗災,現在涼州軍士兵已經多半有些思鄉了。

於是,劉範又向涼州軍許諾,只要他們將家人全都遷移到涼州來,他們每家可以獲得一百畝土地的耕耘權。聞言,涼州軍士兵大喜!涼州軍士兵超過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是布衣子弟,很多還要依附在世家大族之下,寄人籬下。劉範不僅給的糧餉豐厚,還給他們一家一百畝土地,這是他們萬萬沒想到的。一百畝,就算他們家經營五十年,也不見得就能買下一百畝土地。在這個時代,土地的多寡,就直接與財富掛鉤。很多商人賺錢了,都要想着方兒地去購買土地,因爲在他們心中,土地的價格是最穩定的,而且地主的地位也比商人的高。

所以,涼州軍大多數士兵都同意了,因爲他們也不敢回去了,冀州和幽州比起他們所看到的涼州,實在不是人呆的地方。但如何將士兵們的家屬遷移來涼州還是個問題。正在劉範苦惱之時,正好,甄堯要帶着他的家奴回去,準備把從西域買進來的商品,販賣回中原去。劉範便和甄堯合作,讓他幫涼州軍士兵把家屬遷移到涼州來。甄家是商家,不會引起朝廷多大的注意,而且甄家的勢力強大,家奴可能都比士兵們的家屬多,所以遷移個幾萬人來涼州,也不是多大的問題。

不久,劉範的人口政策便被廣而告之,藉助紙張和百姓們口口相傳,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傳萬,幾乎全中原和河北都知道了。劉範的治理能力,流民們是知道的;涼州也被平定了,並且十分繁榮昌盛,所以,流民們紛紛聚集成一大羣,向涼州進發,他們想着,只要越過街亭,進入涼州境界,他們就算解脫了。

黃巾之亂之後,天下的流民大概能有個一千多萬,但流民們大都是冀州、青州、兗州、豫州、徐州、幽州、荊州北部、益州北部的,離涼州可謂是隔着千重水,萬重山。流民們又沒有糧食沒有錢,他們都以吃草根、吃樹葉、乞討和接受一些官員、世家大族的救濟度日。所以,流民們想清楚了,也就不那麼對去千里之遙的涼州感興趣了。劉範也清楚,擺在身處中原、河北、淮南的數百萬流民面前的,只有三個選擇,第一,依附世家大族,成爲他們的家奴;第二,落草爲寇,嘯聚山林;第三,易子而食之後,再活活餓死。這就是所謂的亂世,這就是現實。

雖然中原和河北的流民來不了了,但還有其他靠近涼州的州郡。流民衆多的地方,還有益州的漢中郡、巴郡,荊州的南陽郡、司隸的京兆郡、扶風郡、馮翊郡、幷州的西河郡、上郡、朔方郡。這些州郡的流民聽說劉範招攬他們,還給他們耕地的使用權,興奮不已,自己所在地也離涼州很近,所以他們開始動身前往涼州。

陸續有成羣結隊的流民,相依爲命,跋山涉水地,終於撐着瘦弱的身軀踏進了街亭城。劉範專門在街亭城儲存了大批糧食,用以救濟流民。流民們領了一份乾糧,便有官吏來讓他們在戶籍上註冊,只要註冊一下,他們便能搖身一變,變成涼州人了!涼州的官吏十分公道,就連老翁老嫗都能註冊戶籍,成爲涼州人。註冊之後,流民們都得到了一本戶口本,當他們拿到戶口本的那一刻,涕泗橫流,甚至比後世中國人領了美帝的綠卡時還要興奮。

進入七月,一個月之內,涼州累計共收攬了流民超過三十五萬人,還有一大羣流民正在來涼州的路上,絡繹不絕。另外,涼州軍的家屬也全部遷移進涼州來了,按照大漢的一家五口計算,涼州軍士兵的家屬共有十三萬多人。有的士兵的近親,得知涼州有利可圖,還死乞白賴地跟着家屬來了,所以,涼州軍的家屬共有十四萬兩千多人。一個月之內,涼州就接收了差不多五十萬的人口,劉範高興不已。最讓劉範高興的,就是流民中大多數都是青壯年的男女,鮮有老幼。因爲戰亂加饑荒,身體素質差的老人和孩子首先被這個殘酷的世界所淘汰,所以流民中有三十多萬都是青壯年,女子適於撫養下一代,男子適於耕耘和從軍。

第三百章 主僕合謀第二百六十八章 帥帳策論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戰落幕第六百八十七章 藥到病除第七百四十九章 科學進步第七十七章 訓練成果第五百九十六章 試探而已第三百四十章 痛罵奸賊第一百六十一章 驚天消息第一百八十一章 喜從天降第四百五十三章 八卦連營第四百五十九章 堅守不出第五百五十九章 長安大捷第五十五章 佳人昭姬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一百五十一章 艱鉅任務第二十二章 賊窩尋寶第七百九十七章 俠客執照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計就計第八百六十二章 停戰與否第八百六十五章 和談開始第八百零二章 報中端倪第八百五十七章 達成一致第六百二十一章 怨恨爲深第七百九十六章 史阿成擒第三十二章 大賊屈服第一百七十二章 駟馬難追第五百六十五章 議將和談第一百三十六章 涼州改革續第三百六十章 授人以柄第二百六十九章 付出代價第四百六十五章 青出於藍第四百零五章 無可避免第五百四十四章 會師散關第七十四章 四員名將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紹妙算第五百五十四章 南鄭大捷第四百三十二章 出其不意第六百四十八章 闖陣擒將第三百三十八章 外夷來訪第六百八十一章 蝕骨銷魂第六百七十九章 五大強國第五百零一章 迂迴包抄第四百零四章 夫復何求第六百四十六章 包圍漸成第八百五十一章 羣策羣力第五百四十二章 朝議計策第八百九十六章 死前回憶第六百八十章 共乘一馬第八百四十九章 反擊利器第一百六十五章 情報機構第五百三十六章 偷襲失敗第八百八十八章 青隼傳書第二百七十九章 心急如焚第五百八十三章 逼之媾和第一百一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七百零八章 大怒未休第八百九十七章 大限將至第七百零八章 大怒未休第八百六十九章 班師回國第四百二十九章 賈龍惶惶第七百九十二章 糧食問題第三百八十六章 曹袁恩仇第六百八十九章 嶺西之戰第三百四十六章 流言再起第九百零九章 袁紹妙策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政之行(又下)第八百二十八章 無邊箭雨第二百四十八章 貨幣之重第六百九十二章 新的領土第兩百零二章 大戰之始第七百九十五章 單獨行刺第一百二十章 殺機已起第三百七十八章 陰謀敗露第七十四章 四員名將第一百零二章 帝后之賞第兩百零一章 大戰前夕第四百八十章 攻防戰啓第八百二十九章 勁弩顯威第七百二十二章 新政之行(上)第八百四十章 軍團裝備第七百四十章 宮名大明第一百四十章 艱難選擇第一百七十四章 董卓發展第一百四十一章 佳人解憂第三百三十七章 偷襲又敗第一百一十一章 馴馬高手第二百三十六章 母子情深第四百六十四章 十將之戰第三百五十一章 天衣無縫第七百八十八章 出兵問題第八百四十五章 破陣破陣第六百八十一章 蝕骨銷魂第八百零八章 對策長秋第四百一十五章 戰意已決第六百九十一章 臨別贈言第三百七十三章 陰謀始作第七百七十五章 宮中之伏第八十二章 道破天機
第三百章 主僕合謀第二百六十八章 帥帳策論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戰落幕第六百八十七章 藥到病除第七百四十九章 科學進步第七十七章 訓練成果第五百九十六章 試探而已第三百四十章 痛罵奸賊第一百六十一章 驚天消息第一百八十一章 喜從天降第四百五十三章 八卦連營第四百五十九章 堅守不出第五百五十九章 長安大捷第五十五章 佳人昭姬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一百五十一章 艱鉅任務第二十二章 賊窩尋寶第七百九十七章 俠客執照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計就計第八百六十二章 停戰與否第八百六十五章 和談開始第八百零二章 報中端倪第八百五十七章 達成一致第六百二十一章 怨恨爲深第七百九十六章 史阿成擒第三十二章 大賊屈服第一百七十二章 駟馬難追第五百六十五章 議將和談第一百三十六章 涼州改革續第三百六十章 授人以柄第二百六十九章 付出代價第四百六十五章 青出於藍第四百零五章 無可避免第五百四十四章 會師散關第七十四章 四員名將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紹妙算第五百五十四章 南鄭大捷第四百三十二章 出其不意第六百四十八章 闖陣擒將第三百三十八章 外夷來訪第六百八十一章 蝕骨銷魂第六百七十九章 五大強國第五百零一章 迂迴包抄第四百零四章 夫復何求第六百四十六章 包圍漸成第八百五十一章 羣策羣力第五百四十二章 朝議計策第八百九十六章 死前回憶第六百八十章 共乘一馬第八百四十九章 反擊利器第一百六十五章 情報機構第五百三十六章 偷襲失敗第八百八十八章 青隼傳書第二百七十九章 心急如焚第五百八十三章 逼之媾和第一百一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七百零八章 大怒未休第八百九十七章 大限將至第七百零八章 大怒未休第八百六十九章 班師回國第四百二十九章 賈龍惶惶第七百九十二章 糧食問題第三百八十六章 曹袁恩仇第六百八十九章 嶺西之戰第三百四十六章 流言再起第九百零九章 袁紹妙策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政之行(又下)第八百二十八章 無邊箭雨第二百四十八章 貨幣之重第六百九十二章 新的領土第兩百零二章 大戰之始第七百九十五章 單獨行刺第一百二十章 殺機已起第三百七十八章 陰謀敗露第七十四章 四員名將第一百零二章 帝后之賞第兩百零一章 大戰前夕第四百八十章 攻防戰啓第八百二十九章 勁弩顯威第七百二十二章 新政之行(上)第八百四十章 軍團裝備第七百四十章 宮名大明第一百四十章 艱難選擇第一百七十四章 董卓發展第一百四十一章 佳人解憂第三百三十七章 偷襲又敗第一百一十一章 馴馬高手第二百三十六章 母子情深第四百六十四章 十將之戰第三百五十一章 天衣無縫第七百八十八章 出兵問題第八百四十五章 破陣破陣第六百八十一章 蝕骨銷魂第八百零八章 對策長秋第四百一十五章 戰意已決第六百九十一章 臨別贈言第三百七十三章 陰謀始作第七百七十五章 宮中之伏第八十二章 道破天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