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授人以柄

不過,朝廷中的能人極多,所以反對朝廷實行禍水東引戰略的人,也不是沒有。反對禍水東引的,就有校尉曹操、侍御史鄭泰和尚書荀攸三人。這三個人是朝廷中難得的智者,但只有鄭泰得到大將軍兼國舅何進的重用,曹操和荀攸則是人微言輕。荀攸雖是旬氏豪門世家出身,但不黨附,不貪污,爲其他官僚所隔絕。但不論他們官職若何,他們的觀點是一致的。

在曹操、鄭泰和荀攸三人看來,禍水東引,就是第二次鄭國渠之計。昔日六國之中,韓國國土最狹小,國力最弱小,兵力最少,偏偏離虎狼秦國最近,又夾在秦國、楚國、齊國、魏國趙國之間,形勢極爲不利。秦國常常逼迫韓國割讓領土,久而久之,韓國那本來就不夠瞧的領土(只有三郡之地)越來越少,眼見着就要亡國了。爲了削弱秦國的國力,約束秦兵東侵的鐵蹄,讓秦國在關中消停點,韓國君臣想出了一個堪稱弱智至極的計策——鄭國之計。

韓國派了一個名叫鄭國的名匠潛伏到秦國,但沒想到鄭國一到秦國,就被人告發。秦人審訊之後,就把韓國君臣的打算和盤托出,全告訴了秦王。秦國君臣上下皆是智者,秦王來了個將計就計,就讓鄭國在關中修渠。結果,鄭國渠修好了。在修渠期間,秦國確實沒有出兵侵犯韓國。但鄭國渠能夠給關中數萬頃土地提供灌溉,秦國因此國力愈發強盛起來。沒出幾年,藉助鄭國渠而變得更強的秦國第一個就滅掉了韓國。

在鄭泰、曹操和荀攸看來,禍水東引,真真切切是鄭國渠的翻版。涼州在被劉範平定時,算上豪強的徒附,總人口不夠八十萬。但涼州經過劉範的改革,積極吸引流民遷入,短短兩年,人口就翻了幾番,達到了驚人的三百五十萬。這就足以證明,劉範和他領導的涼州官僚,有一定的能力和經驗去安置流民。

況且,劉範坐大的歷史已經昭示了,此人絕非庸主。更何況,劉範身邊還有田豐和賈詡兩位無雙國士,還有管寧和邴原這兩位名譽天下的賢士。洛陽之變後,劉範又迎回了劉焉、盧植、劉虞和黃琬此四人,此四人以前歷任朝廷重要官職,能力經驗,不在話下。劉範憑藉這些人,加上幾次改革和戰爭積攢下來的財富,安頓好流民的機率還是很大的。

退一萬步說,參雜在流民當中的黃巾餘孽萬一真的煽動起流民來,劉範也有很大的機率平定之。歷經黃巾之亂、幽州之戰、涼州之戰和西域之戰,劉範練就了一支強軍——西涼軍。雖然西涼軍經過了多次擴軍,軍士數量增加的同時,其綜合實力也在下降。

但曹操等人分明看得出,就依靠劉範那傳說中十分厲害的軍事訓練方法,早晚西涼軍不僅會數量龐大,而且戰力驚人。更何況,劉範的兵源得天獨厚,多選自幽州人和涼州人,涼州人中也包括有以前的羌人和氐人。這兩個州的人,因爲家鄉靠近夷狄之地,經常要和遊牧民族交戰,或者本身就是遊牧民族出身,所以不僅體魄健壯,身材偉岸,而且也悍不畏死,好勇鬥狠。

依靠這兩個州的士兵,就算劉範不制定什麼特別的訓練方法,他們就天然地是一支強軍。譬如原來歷史上的董卓,他根本就沒有什麼訓練和軍紀的概念,甚至董卓的西涼軍野蠻到能隨心所欲地屠殺慶祝春社的村民,可他的西涼軍還是讓天下爲之膽寒,讓袁紹等聯軍逡巡於虎牢關下,而不敢破關西進。

而反觀劉範潛在的威脅——黃巾餘孽,這些人就是敗在了劉範的手裡,就連張角、張寶和張樑三兄弟沒跑,都是死在劉範手裡。劉範能滅掉他們一次,未嘗不能滅亡他們第二次。況且,黃巾之亂後還殘存着的餘孽,大多數都是黃巾軍中的老弱病殘。黃巾軍的主力,早就在官軍的鎮壓下蕩覆一空。

就這些人,難成大器,更難成大事。在黃巾之亂中,黃巾軍逐漸暴露出強盜般的掠奪性,已經失去民心。爲什麼會產生這麼多流民?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黃巾之亂爆發,百姓爲躲避黃巾軍才背井離鄉。其實道理說白了,還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民心在黃巾軍這邊,漢朝何復存在?

劉範在流民中,些許聲望還是有的。劉範戰功赫赫,在他的治下,起碼比在幽州、幷州和冀州安全。冀州都有過被烏桓人入侵的記錄。劉範的治下富庶興盛,依靠屯田制,至少還能有塊地能種,不至於餓死。劉範還樂善好施,流民大多願意聽從指揮。

況且流民顛沛流離,一心只想安頓下來,找塊地安安靜靜地種地,不想摻合到別的事去。而黃巾餘孽就是想拉其他人下手,一起起來造反,這就是和流民們的意願和利益背道而馳。一心只想安置的流民哪有那閒工夫去管太平道?再說了,黃巾軍也是由失地農民組成,他們也是願意安頓下來。生活安穩了,誰還會想去造反,幹流血犧牲的事?所以,由此觀之,黃巾餘孽即使是煽動起造反來,想必也是小規模、暫時的,早晚要被鎮壓下去。

綜合看來,流民對於劉範看來,利大於弊。劉範的治下,涼州、天州和昆州,都是西北邊陲,人口稀少,本不能成事。但只要劉範解決了人口稀少的問題,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流民的到來,意味着天州和昆州的開發更徹底更成功,劉範的兵源翻了幾番,賦稅也翻了幾番。流民對於劉範來說,非但不是禍水,而是肥水。

常言道,肥水不流外人田。朝廷把流民拱手讓人,在曹操、鄭泰和荀攸看來,真是授人以柄,形同鄭國渠之事。但袞袞諸公們可比他們樂觀多了,而且他們也知道,朝廷沒那個能力養活這麼多流民。留着他們,反而是拖累朝廷,威脅朝廷。倒還不如把這個沉重的包袱扔給西涼,讓他們當背鍋俠。雖然可能會讓他們變得更強大,但朝廷好歹也能喘息一下。

第六百四十八章 闖陣擒將第三百二十章 後代取名第五百六十五章 議將和談第四百一十一章 除賊之策第二十七章 父子同謀第五百四十七章 南鄭陷落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軍對陣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鄭之戰第七百四十六章 貿易困局第八百零五章 大獲全勝第六百五十七章 酣戰敵將第五十四章 袁氏家醜第八百六十七章 攜財密逃第八百一十七章 兩軍匯合第八百七十二章 移風易俗第七百八十九章 國之重器第一百七十章 黃氏教媳第二百八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七十四章 四員名將第五百三十六章 偷襲失敗第三百六十章 授人以柄第四百七十四章 李儒中計第五十九章 終成眷屬第四百二十一章 稱王大典第五十六章 借酒題詩第五百九十三章 相談甚歡第七百九十二章 糧食問題第八百二十七章 殊死血戰第四百七十章 毒士毒計第二十五章 父子談話第七百一十二章 狂醉終解第二百三十七章 童言無忌第六百九十七章 希爾之憂第五百零一章 迂迴包抄第九百零四章 諡號爲靈第三十章 盧植蒙冤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後餘威第四百四十八章 悍不畏死第二百零六章 本初猖獗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戰已止第六百四十六章 包圍漸成第三百九十七章 白衣少年第一百五十七章 朝堂地震第五百九十五章 訪見荀攸第六百四十五章 危機降臨第四百章 鬼才東來第一百二十二章 看破一切第三百九十一章 十軍會攻第七百零二章 文武爭名第八百五十章 戰象出擊第五百零二章 殺人比賽第三百八十四章 荀氏公達第四百五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七百五十八章 爭執不休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大發明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潛行宮第五百一十七章 出城應戰第四百六十七章 生擒徐榮第三百八十六章 曹袁恩仇第十二章 定策擊張寶第一百八十七章 雛鷹起飛第一百七十二章 駟馬難追第一百三十五章 涼州改革第六章 定計破鄴縣第一百五十章 指南二寶第八十四章 鎮北軍首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黑山危機第四百六十四章 十將之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驚天消息第四百九十九章 出城決戰第六百九十一章 臨別贈言第四百四十九章 江東猛虎第二百七十四章 威震華夏第六百一十九章 盧植點化第二百三十七章 童言無忌第五百八十六章 豐厚利潤第二百九十一章 朝廷軍力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鄭之戰第七百九十五章 單獨行刺第七百九十九章 銀刀制敵第五百一十二章 偶見火油第七百零一章 凱旋慶典第一百八十八章 將遇良才第六百一十章 備戰情況第九百一十章 大謀始作第四百七十七章 渭水之戰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第四百五十章 內訌初起第五百章 挑釁開戰第八百五十一章 羣策羣力第八百八十二章 聞風而動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七百七十七章 再次受挫第二百一十八章 張讓傲嬌第五百七十八章 逐條妥協第三百零九章 劉範論策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氏長計第二百四十八章 貨幣之重第三百四十八章 繼續忽悠第一百五十二章 人馬鎧甲
第六百四十八章 闖陣擒將第三百二十章 後代取名第五百六十五章 議將和談第四百一十一章 除賊之策第二十七章 父子同謀第五百四十七章 南鄭陷落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軍對陣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鄭之戰第七百四十六章 貿易困局第八百零五章 大獲全勝第六百五十七章 酣戰敵將第五十四章 袁氏家醜第八百六十七章 攜財密逃第八百一十七章 兩軍匯合第八百七十二章 移風易俗第七百八十九章 國之重器第一百七十章 黃氏教媳第二百八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七十四章 四員名將第五百三十六章 偷襲失敗第三百六十章 授人以柄第四百七十四章 李儒中計第五十九章 終成眷屬第四百二十一章 稱王大典第五十六章 借酒題詩第五百九十三章 相談甚歡第七百九十二章 糧食問題第八百二十七章 殊死血戰第四百七十章 毒士毒計第二十五章 父子談話第七百一十二章 狂醉終解第二百三十七章 童言無忌第六百九十七章 希爾之憂第五百零一章 迂迴包抄第九百零四章 諡號爲靈第三十章 盧植蒙冤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後餘威第四百四十八章 悍不畏死第二百零六章 本初猖獗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戰已止第六百四十六章 包圍漸成第三百九十七章 白衣少年第一百五十七章 朝堂地震第五百九十五章 訪見荀攸第六百四十五章 危機降臨第四百章 鬼才東來第一百二十二章 看破一切第三百九十一章 十軍會攻第七百零二章 文武爭名第八百五十章 戰象出擊第五百零二章 殺人比賽第三百八十四章 荀氏公達第四百五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七百五十八章 爭執不休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大發明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潛行宮第五百一十七章 出城應戰第四百六十七章 生擒徐榮第三百八十六章 曹袁恩仇第十二章 定策擊張寶第一百八十七章 雛鷹起飛第一百七十二章 駟馬難追第一百三十五章 涼州改革第六章 定計破鄴縣第一百五十章 指南二寶第八十四章 鎮北軍首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黑山危機第四百六十四章 十將之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驚天消息第四百九十九章 出城決戰第六百九十一章 臨別贈言第四百四十九章 江東猛虎第二百七十四章 威震華夏第六百一十九章 盧植點化第二百三十七章 童言無忌第五百八十六章 豐厚利潤第二百九十一章 朝廷軍力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鄭之戰第七百九十五章 單獨行刺第七百九十九章 銀刀制敵第五百一十二章 偶見火油第七百零一章 凱旋慶典第一百八十八章 將遇良才第六百一十章 備戰情況第九百一十章 大謀始作第四百七十七章 渭水之戰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第四百五十章 內訌初起第五百章 挑釁開戰第八百五十一章 羣策羣力第八百八十二章 聞風而動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七百七十七章 再次受挫第二百一十八章 張讓傲嬌第五百七十八章 逐條妥協第三百零九章 劉範論策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氏長計第二百四十八章 貨幣之重第三百四十八章 繼續忽悠第一百五十二章 人馬鎧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