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主僕合謀

而且,劉範對於西域一直存在一個心病。西域在很長的歷史中,多數情況下,都是脫離在中央朝廷的管轄之外的。原因不僅其實因爲西域距離中原太過遙遠,其實是因爲一直以來,西域之中,中原人的數量都不是佔上風的。西域雖然乾旱貧瘠,但仍然有廣闊的面積適於種植作物和放牧牛羊。在後世,新疆兵團開發出來了廣闊的土地,加上新疆本身就適合發展畜牧,所以養活了足足兩千萬人口。

現在通過田豐的借刀殺人之計,劉範利用烏孫人、康居人和大宛人的刀,已經把西域人殺得差不多了,就等着中原人口的入主了。只要西域的人口增加,假以時日,西域必定能成爲如同益州和冀州這樣富庶的地區。不僅如此,西域和中原地區之間的聯繫也會越來越緊密,西域也就越來越難從中原分裂出來了。

而且,西涼現在已經離不開和西域以西的國家和地區通商了。不僅西涼的大商人們都在絲綢之路上你來我這,從別國商人的手中賺回無數的金銀,再者說,劉範的勃勃野心,並不止於中原。

如果有可能的話,劉範在一統天下之後,還要向西方拓展自己的國土,直到英吉利海峽爲止。如果要實現那樣宏偉壯觀的夢想,劉範就必須依靠西域。假使西域能成爲一個大糧倉,劉範西征時,後勤的壓力就能得到大大地降低。所以,劉範需要西域,尤其是人口充裕、生產力發達的西域。

田豐想了想,又說道:“經過這次變故之後,朝廷一定會加強自身的軍備。不光是要對付主公,也是要鎮壓住遍佈天下的黃巾軍餘孽,例如現在鬧得最兇的黑山軍和青州黃巾軍。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朝廷被主公這麼一鬧之後,又聯想起主公以前的事蹟,自然而然地就會明白擁有一支騎兵隊伍的重要性。所以,屬下推測,朝廷極有可能會向主公索取戰馬,而且數量還不低啊!”

劉範聽罷,不由得嘆了口氣。劉範自己是很瞭解自己的。劉範清楚,之所以他能平黃巾、敗鮮卑、殺韓遂、化羌氐、擊烏孫、迫朝廷,從穿越以來,沒有打過敗仗,這都是因爲他擁有騎兵,而他的對手要不是沒有騎兵,要不就是騎兵的戰鬥力不如他的部曲。

朝廷現在還不算太過昏聵,當然能看出劉範自身的優勢所在。自從漢武帝之後,漢朝就再也沒有維持得了幾十萬的戰馬。武帝時期,武帝爲了擊敗匈奴,竟然用珍貴的粟米來餵養戰馬,數量有五十萬匹以上。利用這些戰馬,武帝連續戰勝了匈奴、大宛,還佔領了朝鮮半島,平定了幾次國內的暴動。

但也是因爲如此,武帝執政末期,漢朝國力虛耗,養不了這麼多活生生的吞金獸了。從那開始,漢朝再也沒有如此大規模地培養戰馬。就連戰略意義重大的產馬地,都逐漸被外族所佔據。幽州北部,遼西三郡,被朝廷劃給烏桓部落居住;好不容易拿下的河套地區和河南地,又讓給歸附來的呼韓耶單于的部落呆着;而涼州又時時刻刻處在羌人的威脅之下。

雖然這樣有利於安定邊境,但也是授人以柄。這些遊牧民族離中原太近,所以後來匈奴人劉淵,羌人姚弋仲,羯人石勒,鮮卑拓跋氏、慕容氏纔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西晉是金玉其外,敗絮其內。一旦他們知道了原來很強大的天朝上國,也是如此不堪一擊的秘密的話,心理上的巨大反差和慾望,他們一定會痛打落水狗。

而現在,這種安撫政策的弊端已經顯現出來了。朝廷無力飼養戰馬,也沒有自己的產馬地。每次當朝廷需要戰馬或者騎兵部隊的時候,就只能強令這些遊牧民族售賣或者是進奉到朝廷來。有的時候,朝廷無力平定農民起義,只能指令遊牧民族的貴族直接帶兵入境。

受了劉範的刺激,朝廷很清楚他們缺少騎兵。再去買外族的戰馬,早已不能滿足需要了。所以,朝廷很有可能會藉機勒索劉範,而且勒索的還不少。

現在,答應這一條,就會讓朝廷實力增長;不答應這條,又可能讓人質危險。劉範權衡了很久,說道:“戰馬可以給。但是底線是兩萬匹。如果朝廷勒索得更多的話,就讓休文以其他朝廷的痛點爲壓制。”

田豐說道:“屬下認爲,朝廷一定會要求您退出關中,回到西涼。主公可以利用這一條,來回絕朝廷索取戰馬的要求。”

劉範點點頭,說道:“關中現在我們最好還是不要動。一來,現在時機還不成熟,佔領朝廷這一塊心頭肉,朝廷一定不會和我們罷休,這就不利於流民問題和通商問題的談判;二來,這也會讓董卓那廝妒恨,保不齊他會和朝廷一起來抵抗我們;三來,天下人也會因此非議我們,失去民心這可不行。”

田豐說道:“等議和結束之後,我們還是撤回涼州爲好。涼州雖然已經基本上安定富裕起來,但西域自從落入主公的手中後,一直都還沒有進行大規模系統的治理。如果不對西域進行治理,那主公不但是白白浪費西域自身的資質,更是讓貧窮落後的西域拖了主公的後腿。如今,運送一斤糧食到西域,光是運輸途中就要花費二十斤的糧食。如果西域沒有生產糧食的能力,那主公的涼州就要一直給西域輸血,到頭來,西域很難繁榮起來,剛剛恢復元氣的涼州也會被西域拖垮。而且烏孫人和匈奴人都接近西域,一旦他們多次入侵,主公又要不得不掀起多次的反攻,白白爲這片荒地浪費軍力,得不償失啊!”

劉範微微頷首,聯繫起中華五千年的歷史,突然他想起了明朝洪武帝朱元璋的謀士,朱升給他提出的最爲著名的天下戰略,於是瞬間就領悟到了。劉範說道:“現在我們的工作重心並不是和朝廷爭一時之長短,而是應該修煉自身的內功,加強自身的實力。朝廷雖然說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但天下的有識之士早就認識到,這煌煌的大漢朝終有一天要滅亡,所以,我們和一個死人爭什麼呢?”

田豐聽罷,也是激動得眼放精光,不住地點頭,說道:“主公英明啊!”

劉範說道:“我且用一句話來概括我們的戰略,那就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只要我們做到這三點,不怕朝廷不敗落,我們不強大。”

田豐說道:“主公英明。但屬下推測,朝廷還是多半會故意加封主公,如進封您爲公爵,甚至王爵。更有甚者,屬下擔心,朝廷會故意把幷州牧的官位封給主公,然後把董卓封爲涼州牧。用這個手段來把主公樹立成其他人的敵人,這就大事不妙了。”

劉範也領會到了這一策的厲害之處。作爲中央朝廷,朝廷擁有着別人所不具備的政治優勢,可以說是指哪打哪。歷史上的曹操就是利用過這一招,從而挑起了劉備和袁術之間的矛盾,這一招可謂是正大光明的陽謀,而且還是幾乎阻止不了的陽謀。

劉範想了想,說道:“如果朝廷足夠聰明的話,或許會使出這麼一招。但我也不是沒有給朝廷留下後手。之前皇帝詢問我有關西園八校尉時,我故意把何進的幾個親信,曹操、袁紹、袁術等都推薦給了他。現在這幾個皇帝的政敵已經走馬上任,有何進在,皇帝就很難罷免他們。

圍繞着西園軍八個趙薇,皇帝和大將軍之間還有很多事要做。雖然我們現在還是朝廷最大的敵人,因爲我們的存在,朝廷內部自然是情比金堅,但我們撤走之後,他們彼此之間纔會是最大的敵人。政治鬥爭本來就是你死我活的苦鬥,在這之中,他們哪裡還有時間來應付我們呢?”

田豐說道:“主公真是明見萬里,慧眼如炬,竟然在上次進京就已經佈下了陷阱,屬下身爲謀士,真是慚愧。”

劉範說道:“沒什麼。當時你主持涼州,還要和那些太守打交道,也不容易。關鍵是,等這次風波之後,我不能接受朝廷對我的捧殺,更要繼續沿用之前的麻痹朝廷的對策,讓朝廷覺得我們沒有多大威脅,讓她們繼續內鬥下去最好。”

田豐說道:“如果要這麼做的話,主公或許會需要兩個最佳的擋箭牌,來分散朝廷用來針對主公的注意力。”

劉範聽言,和田豐對視,便心照不宣地相視一笑。劉範邪惡地一笑,說道:“天下還有比董卓和賈龍更加合適的擋箭牌、替罪羊嗎?”

原本忠厚老實,一臉正義凜然的田豐,聽了劉範的話,也是臉上一抹邪惡,令人不安的邪笑,說道:“回主公的話,沒有了!”

就這樣,劉範田豐主僕二人開始了長達幾年的坑人歷程。

第四百零九章 驚天危機第七百八十五章 是否援助第三百八十二章 阿瞞之見第四百六十二章 神射對決第五百六十七章 殺是不殺第一百二十五章 先殺羌氐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北無戰第五百二十三章 火中灰燼第一百七十四章 董卓發展第七百七十三章 怨言又起第三百二十七章 講武堂立第三百七十二章 足球馬球第七百八十八章 出兵問題第二百三十六章 母子情深第三十四章 長社首戰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燕再亂第七百七十八章 發現鐵礦第二百八十章 緊急會議第二百一十五章 張讓倒戈第五百八十一章 誅殺宦官第二百二十六章 爭執又起第八百八十三章 硬闖西園第六百二十八章 圍中相話第一百五十二章 人馬鎧甲第六百六十四章 瘟疫之計第八百九十章 無機可乘第一百零四章 喜事臨門第九百零二章 遺詔矯詔第一百二十一章 半信半疑第一百六十五章 情報機構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後餘威第七百七十八章 發現鐵礦第五百一十九章 佯裝伏擊第五百四十七章 南鄭陷落第四百二十五章 噩耗傳來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命循環第一百八十四章 反戈一擊第二百六十章 戰法奏效第二百八十四章 文人原罪第三百零二章 首輪舌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人馬鎧甲第八百四十五章 破陣破陣第二百七十六章 沆瀣一氣第二百五十二章 誓師大會第八百三十四章 攻營對策第六百七十二章 木鹿之克第二百六十九章 付出代價第二百五百五十六章 狼狽爲奸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亡我也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儲被俘第五百七十三章 戰後和談第三百六十二章 黑山危機第七百六十九章 撲了個空第四百四十九章 江東猛虎第六百九十六章 臨車聽政第八百零七章 民心向背第一百零八章 偶遇馬騰第七百九十章 羅馬帝國第六百八十九章 嶺西之戰第四十八章 與狼共舞第八百七十四章 使團進城第五百四十章 升爲軍師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防之策第五百五十二章 引君入甕第四百三十三章 火燒街亭第三百八十九章 纔多異人第六百六十八章 渡河擊狂胡第二百五十四章 西域危機第四十六章 拜將封侯第四百一十一章 除賊之策第八百八十一章 雙重保障第七百五十五章 圖窮匕見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五十三章 田豐效力第二百零五章 本初之妒第八百一十六章 尼城攻防第六百九十章 翁婿相見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五百一十八章 向東追擊第六百八十四章 中計中箭第六十四章 深夜密謀第七百六十二章 街巷酣戰第三百七十章…動員大會第五百零六章 首級誘惑第五百八十九章 笑談兵機第五百九十九章 悉問策論第一百零四章 喜事臨門第八百九十章 無機可乘第八百六十七章 攜財密逃第四百四十三章 陣前動員第三百零一章 錦衣之威第五百三十六章 偷襲失敗第二百九十二章 交鋒開始第二百六十三章 撤軍回國第三百三十七章 權衡利弊第八百三十九章 戰後繳獲第三百零七章 人質交接第七百一十九章 師唐改制第八百八十二章 聞風而動第五百三十五章 敗報兩至
第四百零九章 驚天危機第七百八十五章 是否援助第三百八十二章 阿瞞之見第四百六十二章 神射對決第五百六十七章 殺是不殺第一百二十五章 先殺羌氐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北無戰第五百二十三章 火中灰燼第一百七十四章 董卓發展第七百七十三章 怨言又起第三百二十七章 講武堂立第三百七十二章 足球馬球第七百八十八章 出兵問題第二百三十六章 母子情深第三十四章 長社首戰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燕再亂第七百七十八章 發現鐵礦第二百八十章 緊急會議第二百一十五章 張讓倒戈第五百八十一章 誅殺宦官第二百二十六章 爭執又起第八百八十三章 硬闖西園第六百二十八章 圍中相話第一百五十二章 人馬鎧甲第六百六十四章 瘟疫之計第八百九十章 無機可乘第一百零四章 喜事臨門第九百零二章 遺詔矯詔第一百二十一章 半信半疑第一百六十五章 情報機構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後餘威第七百七十八章 發現鐵礦第五百一十九章 佯裝伏擊第五百四十七章 南鄭陷落第四百二十五章 噩耗傳來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命循環第一百八十四章 反戈一擊第二百六十章 戰法奏效第二百八十四章 文人原罪第三百零二章 首輪舌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人馬鎧甲第八百四十五章 破陣破陣第二百七十六章 沆瀣一氣第二百五十二章 誓師大會第八百三十四章 攻營對策第六百七十二章 木鹿之克第二百六十九章 付出代價第二百五百五十六章 狼狽爲奸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亡我也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儲被俘第五百七十三章 戰後和談第三百六十二章 黑山危機第七百六十九章 撲了個空第四百四十九章 江東猛虎第六百九十六章 臨車聽政第八百零七章 民心向背第一百零八章 偶遇馬騰第七百九十章 羅馬帝國第六百八十九章 嶺西之戰第四十八章 與狼共舞第八百七十四章 使團進城第五百四十章 升爲軍師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防之策第五百五十二章 引君入甕第四百三十三章 火燒街亭第三百八十九章 纔多異人第六百六十八章 渡河擊狂胡第二百五十四章 西域危機第四十六章 拜將封侯第四百一十一章 除賊之策第八百八十一章 雙重保障第七百五十五章 圖窮匕見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五十三章 田豐效力第二百零五章 本初之妒第八百一十六章 尼城攻防第六百九十章 翁婿相見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五百一十八章 向東追擊第六百八十四章 中計中箭第六十四章 深夜密謀第七百六十二章 街巷酣戰第三百七十章…動員大會第五百零六章 首級誘惑第五百八十九章 笑談兵機第五百九十九章 悉問策論第一百零四章 喜事臨門第八百九十章 無機可乘第八百六十七章 攜財密逃第四百四十三章 陣前動員第三百零一章 錦衣之威第五百三十六章 偷襲失敗第二百九十二章 交鋒開始第二百六十三章 撤軍回國第三百三十七章 權衡利弊第八百三十九章 戰後繳獲第三百零七章 人質交接第七百一十九章 師唐改制第八百八十二章 聞風而動第五百三十五章 敗報兩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