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心急如焚

其實科學證明,人在冷靜的時候往往想不出來什麼辦法,反而是在急火攻心或者是恐懼萬分的心境下,才特別容易產生點什麼奇思妙想,靈機一動。因爲人在急火攻心和恐懼萬分之時,爲了生存下去,人的大腦就會自動進入高速運轉的狀態。

張讓也是如此。在劉焉說出那番話後,張讓想了又想,還是決定不要和劉焉鬥嘴皮子了,眼下保護皇帝纔是正經事,於是張讓轉身拔腿就要走。劉焉看張讓這就要走,又冷笑道:“常侍一聲招呼也不打,這就要走,是不是怕宮中埋伏有我父子二人的人呢?”

張讓一聽,愣了,繼而又惡狠狠地說道:“劉焉,你要是敢動陛下一根汗毛,老奴絕不會放過你!老奴就是死,也要讓你碎屍萬段!” 拋開禍亂朝廷、魚肉百姓不說,在張讓是個大奸臣的同時,他也是一個忠臣。奸臣,自然是對於大臣們而言,忠臣則是對皇帝劉宏而言。張讓雖然壞事做盡,但說起對劉宏的忠誠,張讓說他是第二,沒人敢說是第一。後來劉宏死後,張讓想讓皇子協登基,雖然此舉雖然有保全自己的意思,但也不能排除張讓是遵照劉宏的遺願辦事,因爲劉宏想讓皇子協繼位。

劉焉微笑,說道:“常侍大人不要激動,只要有老夫在,您放一百個心,老夫絕不會讓陛下有事!常侍意下如何?” 張讓把劉焉的話放進心裡仔細咀嚼,說道:“你是說,只要陛下不殺你等,你就不會再宮中動手?” 劉焉點點頭,說道:“沒錯。想想看,犬子曾經能在你的府中輕易地取來貴公子和令堂的寶物,那他的手下在宮中取來陛下的首級又該有多容易?常侍好好想想吧!” 張讓想起之前他被勒索的事,至今還心有餘悸。思前想後,張讓只得妥協。不爲他的養子和母親,也是爲了他唯一的保護盾,漢靈帝劉宏。

張讓點點頭,說道:“好吧!老匹夫你贏了!老奴會勸陛下保住你們的命,但你們也不要太得意了!” 劉焉說道:“知道了,知道了。常侍請吧,老夫老了,腿腳不方便,腰骨也不好,就不送了!” “哼!告辭!”張讓一甩袖子,憤憤不平地離去。 ……

雒陽之變後的第三天,西涼首府姑臧。雒陽之變剛剛讓錦衣衛雒陽分支給傳回來,聞訊,錦衣衛都指揮使劉誕差點沒被氣暈過去。在緩過來之後,劉誕趕緊騎快馬向州牧府趕去。一進府,劉誕就看見兄長劉範一臉鐵青地站在議事堂之中,田豐和賈詡也是一臉的沉重,站在劉範的身後。劉誕一看這架勢,就知道劉範比他知道此事還要早,畢竟,他纔是錦衣衛最大的頭。

劉誕一進來,就慚愧地跪下說道:“主公,父親他們被皇帝老兒給抓了!”說着,想着父親劉焉正在雒陽受罪,劉誕就不由自主地哭了出來。 劉範連忙把劉誕從地上扶起來,說道:“行了,快起來,父親他們被捕,也不是你的錯。眼下我們還要想想,該怎麼樣才能救回父親他們。”

劉誕這才點點頭,抹了抹眼淚,從地上站起來。劉範對劉誕說道:“讓錦衣衛去命令各郡的太守,以及我軍的大將,星夜趕來,不得有誤!” 劉誕噙着眼淚,說道:“喏!”說着,轉身拔腿就要往外走。 劉範連忙叫住了劉誕,說道:“慢!” 劉誕說道:“主公還有什麼要吩咐的嗎?” 劉範嘆了口氣,說道:“在事情明朗之前,不能讓母親和你大嫂知道。你要封鎖州牧府的消息,不能讓府中任何一個人知道此事。明白嗎?” 劉誕點了點頭,說道:“喏!”

如果讓黃氏知道劉焉被捕、蔡琰知道蔡邕被捕,她們二人必定是惶惶不可終日。 “去吧!”劉範說道。說完,劉誕就去了。看見劉誕回去發號施令了,劉範這才又恢復到心急如焚的狀態。劉範絕不會在劉誕的面前如此,因爲劉誕心智未熟,如果讓他看出來自己其實心裡比他還要慌亂,一旦劉誕見自己的大哥都這模樣了,那劉誕就會更加慌亂,這樣一來,他的部署就要出問題。

而田豐和賈詡則不然。此二人都是頂尖的國士,別說排兵佈陣、運籌帷幄他們二人是不在話下,就算是看透人心,他們也是輕車熟路。 錦衣衛設在雒陽的分支一回到姑臧,首先不是稟報都指揮使劉誕,而是直接找上了劉範。因爲錦衣衛的人也不是傻,他們知道這麼大的事,不是劉誕一個都指揮使能解決的,這種天大的事,還是得讓劉範來。所以劉範比劉誕更早知道他的親黨在雒陽城中遭受下獄之事了。

劉範聽到這個驚人的消息,量他城府有多深,也不由自主地當場就差點嚇暈過去了。劉範醒來之後,就心想:這好端端的,剛從西域回來,還沒過上幾天安生日子呢,怎麼就有事發生?而且這之前也沒個預兆什麼的。劉範想了想,這麼大的事,可不是他一人的事,事情已經發展到了這步田地,這可關乎到他的政權的安危了。

於是劉範趕緊找人去召集田豐和賈詡前來議事。 接着,劉誕也接到消息了,所以就有了劉誕進州牧府裡來的那一幕。等劉誕走後,劉範就心急如焚。先不管劉焉是因爲個什麼原因而被劉宏那大昏君給抓起來的,對於劉宏那昏君,劉範可是知道的,殺人不眨眼啊!得虧現在不知道什麼原因劉宏還沒有直接殺掉劉焉他們,要是劉宏聽了十常侍或者是何進的讒言,他聽風就是雨,萬一要對劉焉他們下殺手可怎麼辦?

這次被劉宏抓起來的,除去那些個小魚小蝦的,那個個都是劉範的親人啊!盧植,這是劉範的恩師,沒有他,劉範哪有的今天;蔡邕,這是劉範的老泰山,沒有他,哪有的蔡琰;黃琬,這是劉範的大表哥,曾經給他幫過很多忙的,這是他親兄弟啊!劉虞,這是他叔叔,在古代,叔叔伯伯的地位和父親是一樣一樣的,劉範能不救他嗎?況且劉虞對自己也是肝膽相照;劉焉,這個你不用說了,劉範要是不救他,那還是個人嗎?

可以說,這次落難的這五個人,每一個劉範都不能落下,人人都得救回來,而且還不能有半點損失。要是有那麼點損失,那劉範真的可以說是萬死莫贖。 劉範從來沒有過像今天這樣,感覺到壓力是如此的大。無論是當初在涼州破除萬難弄那麼多的改革,讓天下人和朝廷罵得都夠嗆,還是後來劉範頂着被朝廷弄死的壓力進京,都不如今日一刻他所受到的壓力之大。

恐懼、憤怒和迷惘,像一股旋風似的,在劉範的心裡直打轉,弄得劉範幾乎神經衰竭。要不是還有田豐和賈詡兩人一臉的冷靜和沉着,劉範差點就崩潰了。 但最讓劉範困惑的是,好端端的,也沒什麼事兒,怎麼突然朝廷就把劉焉他們給抓了起來,還連個罪名也沒有?雖然朝廷近些年乾的蠢事多了,但也不至於沒有個正當理由,就敢把一個遠在邊疆、不受朝廷控制的一方諸侯給惹毛了吧!當然了,劉範認爲,在漢朝,朝廷肯定是好面子的,不可能抓人,尤其是抓地位這麼高的人還沒個正當理由,大概是朝廷要幹什麼不可告人的事,所以封鎖了消息,這樣一來,劉焉被捕的理由當然也就不能公之於衆了。

但劉範心想,幸好朝廷還沒有犯傻,沒有直接抓住劉焉他們就把他們直接給殺了,而是比較理智地把他們關押進了牢獄之中。這樣,朝廷和劉範雙方就都還有一些餘地,還可以再商量。 餘地有是有,就是不知道用不用得上。劉範最擔心的,就是現在還不知道這次變故的原因是什麼,還有就是朝廷做這件事的真正意圖何在。難不成是要逼他在西涼造反?

劉範覺得,應該是不可能。朝廷雖然蠢,但畢竟不會蠢到這種地步。但如果朝廷一心要取了劉焉他們的性命,那說什麼都完了。 這也是劉範最爲擔心的。現在朝廷還留着劉焉他們一條命,但誰也說不準,朝廷突然哪天抽了風就要變卦。未知的,纔是最危險的,也是最讓人感到恐懼的。眼下最要緊的,除了召集部下們商討,還有就是等待雒陽傳回來消息。 所以等劉誕傳達命令之後回來,劉範又命令他趕緊讓雒陽的錦衣衛迅速調查這件事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第一百七十八章 幷州軍事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鄭之戰第二百八十五章 衆說紛紜第四百三十四章 趁勢反襲第四百九十三章 坑殺降兵第七百零七章 醉後之怒第二百四十五章 擴軍可否第五百一十五章 崑蘇耶伽第三百八十八章 光武在世第三百七十七章 賈詡破計第六百五十一章第三百八十一章 貂蟬之子第五百三十二章 盟軍中計第八百零五章 大獲全勝第六百零七章 作別家人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命循環第五百四十一章 三路並進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場爭辯第八十五章 忠奸不分第四百二十章 三軍用命第一百零六章 計策之爭第一百零七章 必爭之地第一百四十一章 佳人解憂第四百零七章 天下義理第三百九十九章 這是真的第三百八十章 能屈能伸第七百五十三章 爲人父母第六百九十九章 萬衆迎接第二百九十四章 撕破臉皮第四百九十二章 深谷退兵第五百七十八章 逐條妥協第四百一十七章 稱以涼王第三百七十七章 賈詡破計第一百三十五章 涼州改革第八百五十二章 樂進妙計第三百八十三章 曹操之思第四百九十一章 令明奇謀第五百六十一章 四面楚歌第八百七十八章 兩國密約第一百四十五章 工業改革第八十六章 大雕隕落第七百六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七百八十一章 安息內亂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紹妙算第六十九章 檄文募兵第一百四十七章 交流心得第七百二十一章 稅改金改第二百四十五章 擴軍可否第七百三十四章 師徒夜話第九十五章 君臣之間第一百七十九章 毒殺大賊第七百八十五章 是否援助第八百七十三章 羅馬使團第兩百零三章 老將出馬第七百零二章 文武爭名第三百零四章 談判要點第五百零二章 殺人比賽第三百三十一章 水泥出世第一百二十九章 降或不降第七百零一章 凱旋慶典第八百七十一章 錢幣錢莊第五十七章 昭姬評詩第一百九十九章 無情帝王第一百零二章 帝后之賞第四百七十七章 渭水之戰第七十九章 各自備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董卓之怒第四百七十五章 密林中伏第四百零二章 表露心跡第八百二十六章 騎兵出擊第七百一十九章 師唐改制第六百七十三章 絕望逃亡第六百一十五章 知己知彼第六百一十一章 面面俱到第三百七十二章 足球馬球第五百五十九章 長安大捷第二百五十七章 互下戰書第三百三十五章 展望匈奴第六百六十二章 忠臣直諫第五百二十二章 火燒貴山第五十六章 借酒題詩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下反響第三百九十七章 白衣少年第四百六十四章 十將之戰第五百二十七章 西線告平第二百二十八章 皇后有請第四百零六章 破除謠言第八百零二章 報中端倪第二百五百五十六章 狼狽爲奸第五百六十三章 取或不取第一百六十六章 黃氏搬家第四十六章 拜將封侯第六百五十七章 酣戰敵將第六百七十三章 絕望逃亡第三十七章 梟雄來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窮途末路第五百二十四章 全軍覆沒第四十二章 芳心暗許第八百七十四章 使團進城第六百一十六章 少女幻夢
第一百七十八章 幷州軍事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鄭之戰第二百八十五章 衆說紛紜第四百三十四章 趁勢反襲第四百九十三章 坑殺降兵第七百零七章 醉後之怒第二百四十五章 擴軍可否第五百一十五章 崑蘇耶伽第三百八十八章 光武在世第三百七十七章 賈詡破計第六百五十一章第三百八十一章 貂蟬之子第五百三十二章 盟軍中計第八百零五章 大獲全勝第六百零七章 作別家人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命循環第五百四十一章 三路並進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場爭辯第八十五章 忠奸不分第四百二十章 三軍用命第一百零六章 計策之爭第一百零七章 必爭之地第一百四十一章 佳人解憂第四百零七章 天下義理第三百九十九章 這是真的第三百八十章 能屈能伸第七百五十三章 爲人父母第六百九十九章 萬衆迎接第二百九十四章 撕破臉皮第四百九十二章 深谷退兵第五百七十八章 逐條妥協第四百一十七章 稱以涼王第三百七十七章 賈詡破計第一百三十五章 涼州改革第八百五十二章 樂進妙計第三百八十三章 曹操之思第四百九十一章 令明奇謀第五百六十一章 四面楚歌第八百七十八章 兩國密約第一百四十五章 工業改革第八十六章 大雕隕落第七百六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七百八十一章 安息內亂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紹妙算第六十九章 檄文募兵第一百四十七章 交流心得第七百二十一章 稅改金改第二百四十五章 擴軍可否第七百三十四章 師徒夜話第九十五章 君臣之間第一百七十九章 毒殺大賊第七百八十五章 是否援助第八百七十三章 羅馬使團第兩百零三章 老將出馬第七百零二章 文武爭名第三百零四章 談判要點第五百零二章 殺人比賽第三百三十一章 水泥出世第一百二十九章 降或不降第七百零一章 凱旋慶典第八百七十一章 錢幣錢莊第五十七章 昭姬評詩第一百九十九章 無情帝王第一百零二章 帝后之賞第四百七十七章 渭水之戰第七十九章 各自備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董卓之怒第四百七十五章 密林中伏第四百零二章 表露心跡第八百二十六章 騎兵出擊第七百一十九章 師唐改制第六百七十三章 絕望逃亡第六百一十五章 知己知彼第六百一十一章 面面俱到第三百七十二章 足球馬球第五百五十九章 長安大捷第二百五十七章 互下戰書第三百三十五章 展望匈奴第六百六十二章 忠臣直諫第五百二十二章 火燒貴山第五十六章 借酒題詩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下反響第三百九十七章 白衣少年第四百六十四章 十將之戰第五百二十七章 西線告平第二百二十八章 皇后有請第四百零六章 破除謠言第八百零二章 報中端倪第二百五百五十六章 狼狽爲奸第五百六十三章 取或不取第一百六十六章 黃氏搬家第四十六章 拜將封侯第六百五十七章 酣戰敵將第六百七十三章 絕望逃亡第三十七章 梟雄來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窮途末路第五百二十四章 全軍覆沒第四十二章 芳心暗許第八百七十四章 使團進城第六百一十六章 少女幻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