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視察東市

關於三個產業的改革終於落下了帷幕,劉範披着袍子,依靠在卓案之上,堅持用已經爆起青筋的右手提筆寫完公文上的最後一筆,終於寫完了!點完最後四點之後,劉範的右手手指便像緊繃繃的彈簧一般彈開,將指間的狼毫筆扔在桌上,任憑它在桌子上暈染出墨韻。侯在劉範身後的賈詡和田豐虎視眈眈地看完劉範寫完最後一個字,然後將公文帶走,教州牧府的小吏們謄抄。劉範舒服得呼出一口氣,和着袍子,愜意地仰躺在地毯上……

幾天之後,改革像一場大風,從姑臧城蒸騰而起,吹遍涼州大地上的所有城郭和村莊,一場產業變革由此開始了。

……

又是幾天後。現今的姑臧城裡,比起以往已經大不一樣了,城東和城西各有一塊區域被劃分爲市,被官府稱爲東市和西市,變成了姑臧城人口積聚最快的地方。兩市之中往來的人們,摩肩擦踵,人山人海。東市之中,有一個地段十分好的店鋪,店主人是個四十多歲的儒雅的商人,姓盧名義,在幾天前,盧義還是涼州地界上爲數不多的豪強大家,因響應州牧府的號召,成爲商人,把自家的大部分耕田賣給了官府,不僅價格高,而他自己也優先在東市得到這個店鋪。盧義租的店鋪位於東市的中心,往來的人們大多數願意來他的店裡消費,久而久之,他的櫃子都被倚疊如山的五銖錢堆滿了。

盧義的店鋪裡經營的是絲綢和陶瓷,本來涼州並不生產這些精巧玩意兒,但隨着改革的消息傳遍大江南北,陸續有外州商人來涼州經商,盧義眼光獨到,知道涼州缺乏絲綢和陶瓷,於是便收購外州商賈的絲綢陶瓷,在姑臧城轉賣。

正在盧義招呼客人時,一位世家公子進了他的店裡,身後還跟着兩個管家模樣的人,另有幾個精壯的打手綴在後頭。盧義覺得,這人必定是大主顧,於是趕緊迎上去,笑臉相迎,道:“公子,您想要買些什麼東西啊?”

只見那世家公子神儀明秀,丰神俊朗,玉樹臨風,翩翩少年,身上既帶有一絲高貴之氣,又不失幾分武人的高朗,更多幾分文人的清高自持的韻味,頗讓人捉摸不透。盧義也看傻了。那公子打量了一下店中的佈局和選購的客人,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繼而,那公子道:“本公子想買些絲綢,你這裡都有哪些絲綢啊?”

盧義笑眯了眼,道:“公子真是慧眼如炬啊!小店不才,其他商貨賣得不好,只以這絲綢最佳!不論是大漢哪裡的絲綢,幾乎都有!公子,您請看,這匹絲綢啊,是蜀繡!”說着,盧義走到貨架面前,拉下一塊花華美的綢布,展示給那公子看。

那公子看了之後,點點頭,道:“你說全國各地的絲綢都有?”

“有有有!您看,這匹是楚地出產的,這匹是吳地出產的,哦還有,這匹是越地出產的!說句狂妄的話,這些綢布,那都是咱們大漢的精品啊!不僅蠶絲精細,而且刺繡的繡娘,都是挑選自資格老的繡娘來的呢!”盧義如數家珍,興奮得臉紅。

那公子驚訝不已,道:“哦?吳地和越地,在涼州千里之外,竟也能到涼州來經商?”

盧義答道:“公子有所不知啊,州牧大人改革之後,各地的富商蜂擁而至,本來這些絲綢已經運到蜀地,之後蜀地商人得知涼州重商,又轉賣到涼州!”

那公子聽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又道:“店家,不知你在此店經商,可有市易司的官吏行不法之事?或有其他不法之徒擾亂治安?”

盧義不知爲何眼前這個公子要問這個,但爲了讓他留下,還是耐心地解答道:“這倒是沒有!州牧大人威勢赫赫,並未有官吏敢頂風作案,再說了,這姑臧城,那可是在州牧大人的腳下,誰敢在他眼皮子底下犯事?”

“那我聽說,州牧還鼓勵私人開辦手工作坊,看店家如此精明,應當已經建起手工作坊了吧?”

盧義聽了,得意地笑了笑,他確實建立了一家手工作坊,招募幾十個工匠爲他製作陶瓷。盧義道:“公子好眼力!鄙人不才,確實教了一座作坊。您看,這就是鄙人作坊燒造出來的陶瓷!”說着,盧義又擡起一個瓷器,只是普通的白瓷而已。

劉範點點頭,道:“這個瓷器燒的好!光澤不錯,色調也鮮活。這些陶瓷除了在這東市裡賣,還有別的商人來訂購嗎?”

盧義道:“有有有!天南海北的,盡來鄙人的作坊買,然後又倒運回中原去!”

那個公子興趣未減,又繼續提問,道:“聽說州牧大人鼓勵商人去西域互市,店家家資豐厚,可有西行的打算?聽說不少商人都對西域趨之若鶩呢!”

盧義作揖,道:“謝公子指點!不瞞公子,鄙人正想等購置好車馬,招募來一些夥計,就要往西域走一走呢!這東市裡的商戶,大多數都已經去過西域了,聽他們說,和西域各國經商,竟然比在這東市裡經營還要賺錢呢!”

公子點點頭,道:“好!店家,這些東西我全都要了!”說着,他指了指幾排貨架上的絲綢。身後的管家趕緊遞給盧義一手的金塊。盧義拿到了錢,數了數,竟比絲綢的價格還要高,於是擡頭就道:“公子,您給錢給多了!”

那公子卻已經出了店鋪,頭也不回地道:“不必了!那些是賞給你的!”說着,一行人瞬間被街上的人流所吞沒,不見了蹤影那些絲綢也沒有帶走。

典韋替劉範推開前面的人流,賈詡和田豐跟着後面,還是扮作一副管家的模樣。之前那個公子就是劉範。劉範深居州牧府,雖然知道改革應該會給涼州帶來一些好的改變,但他沒有親眼看見,覺得不安心,又想起後世那些大腹便便的地方官員們出行視察調研時,前呼後擁的,威風凜凜,於是便找來了賈詡和田豐,一同到姑臧城的東市去視察一番。

據說東市比西市更勝一籌,一路走來,這個觀點終於得到了印證。東市的所有店鋪只在一天之內就被消息靈通的商人全部搶光,後來的商人只得望市興嘆。東市不僅商鋪多,往來的人也十分地多,甚至比雒陽城還要熱鬧。擠在人流裡,劉範熱了一些,用袖口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兩邊的商鋪不斷有商人扯着嗓子吆喝,口中介紹的商品種類繁多,吆喝的口音也是一個比一個奇怪。劉範感嘆道:“沒想到這東市竟如此繁華熱鬧,雒陽城都沒有這東市擁擠!”

賈詡道:“主公說了,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這姑臧城是主公的心腹,涼州的心腹,又有主公的政策支持,可謂是遍地黃金,商人們豈能不來?”

第三百三十二章 嘔心瀝血第一百五十一章 艱鉅任務第七百八十五章 是否援助第六百三十章 四王相見三百二十二章 以工代賑第六百八十三章 毒殺之計第五百一十九章 佯裝伏擊第一百五十五章 涼州大興第六百九十一章 臨別贈言第七百九十八章 危機再現第四百八十一章 攻關之難第八十九章 着眼未來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大突破第四百七十章 毒士毒計第二百三十八章 家的溫馨第二百二十七章 遠大志向第三百五十二章 監牧制度第七十七章 訓練成果第二百二十五章 孟德高見第六百九十章 翁婿相見第四十一章 美麗邂逅第三百二十八章 推行屯田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軍對陣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大發明第二百九十五章 脣槍舌劍第五百三十章 屯糧之地第二百六十四章 施恩樓蘭第七百零二章 文武爭名第六百四十一章 鼓舞士氣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州昆州第四百五十四章 一聲驢叫第三百九十八章 口乾舌燥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七百零九章 婆媳相認第七百八十九章 國之重器第二百九十章 倉皇失措第七百五十九章 最壞打算第四百五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三百七十七章 賈詡破計第二百四十章 升堂議事第三十二章 大賊屈服第二百五十四章 西域危機第六百七十八章 阿帕麥亞第六百零三章 一波又起第六百五十九章 如夢如幻第七百六十二章 街巷酣戰第七百四十七章 喜訊傳來第八百二十八章 無邊箭雨第八百一十八章 爭權奪利第九百零八章 董卓上表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式開戰第六百零一章 兒女雙全第七百零九章 婆媳相認第三百八十五章 曹操高策第八百八十章 榻前遺計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認大勢第三百一十六章 人心匯聚第五百二十八章 軍糧再斷第一百八十二章 喜從天降續第二百九十章 倉皇失措第六百九十八章 凱旋歸來第三百零七章 人質交接第八十八章 勝利果實第五百四十七章 南鄭陷落第八百六十三章 大舉徵召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攬流民第四百三十二章 出其不意第四百章 鬼才東來第四百六十四章 十將之戰第二百一十六章 太監獻計第六百四十六章 包圍漸成第四百零五章 無可避免第七章 鄴縣大捷第六百九十五章 又興二州第六百一十九章 盧植點化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七百九十二章 糧食問題第三十九章 梟雄本性第七百七十八章 發現鐵礦第七百章 入城儀式第三百四十四章 無中生有第五百九十五章 訪見荀攸第八百三十八章 再次戰敗第二十章 張角身亡第六百九十四章 途中問政第八百零八章 對策長秋第一百四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七百九十六章 史阿成擒第六百一十八章 一場豪賭第一百零六章 計策之爭第二百五十章 烏孫昆彌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命循環第八百四十六章 元老塞氏第七百三十一章 新政影響第四百零二章 表露心跡第七十九章 各自備戰第三百二十章 後代取名第二百九十九章 底線所在第一百四十六章 視察東市第三百八十四章 荀氏公達
第三百三十二章 嘔心瀝血第一百五十一章 艱鉅任務第七百八十五章 是否援助第六百三十章 四王相見三百二十二章 以工代賑第六百八十三章 毒殺之計第五百一十九章 佯裝伏擊第一百五十五章 涼州大興第六百九十一章 臨別贈言第七百九十八章 危機再現第四百八十一章 攻關之難第八十九章 着眼未來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大突破第四百七十章 毒士毒計第二百三十八章 家的溫馨第二百二十七章 遠大志向第三百五十二章 監牧制度第七十七章 訓練成果第二百二十五章 孟德高見第六百九十章 翁婿相見第四十一章 美麗邂逅第三百二十八章 推行屯田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軍對陣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大發明第二百九十五章 脣槍舌劍第五百三十章 屯糧之地第二百六十四章 施恩樓蘭第七百零二章 文武爭名第六百四十一章 鼓舞士氣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州昆州第四百五十四章 一聲驢叫第三百九十八章 口乾舌燥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七百零九章 婆媳相認第七百八十九章 國之重器第二百九十章 倉皇失措第七百五十九章 最壞打算第四百五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三百七十七章 賈詡破計第二百四十章 升堂議事第三十二章 大賊屈服第二百五十四章 西域危機第六百七十八章 阿帕麥亞第六百零三章 一波又起第六百五十九章 如夢如幻第七百六十二章 街巷酣戰第七百四十七章 喜訊傳來第八百二十八章 無邊箭雨第八百一十八章 爭權奪利第九百零八章 董卓上表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式開戰第六百零一章 兒女雙全第七百零九章 婆媳相認第三百八十五章 曹操高策第八百八十章 榻前遺計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認大勢第三百一十六章 人心匯聚第五百二十八章 軍糧再斷第一百八十二章 喜從天降續第二百九十章 倉皇失措第六百九十八章 凱旋歸來第三百零七章 人質交接第八十八章 勝利果實第五百四十七章 南鄭陷落第八百六十三章 大舉徵召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攬流民第四百三十二章 出其不意第四百章 鬼才東來第四百六十四章 十將之戰第二百一十六章 太監獻計第六百四十六章 包圍漸成第四百零五章 無可避免第七章 鄴縣大捷第六百九十五章 又興二州第六百一十九章 盧植點化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七百九十二章 糧食問題第三十九章 梟雄本性第七百七十八章 發現鐵礦第七百章 入城儀式第三百四十四章 無中生有第五百九十五章 訪見荀攸第八百三十八章 再次戰敗第二十章 張角身亡第六百九十四章 途中問政第八百零八章 對策長秋第一百四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七百九十六章 史阿成擒第六百一十八章 一場豪賭第一百零六章 計策之爭第二百五十章 烏孫昆彌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命循環第八百四十六章 元老塞氏第七百三十一章 新政影響第四百零二章 表露心跡第七十九章 各自備戰第三百二十章 後代取名第二百九十九章 底線所在第一百四十六章 視察東市第三百八十四章 荀氏公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