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朝堂爭辯

那個大臣一說話,那個大臣一說話,劉範就敏銳地感覺到這種洪亮的口音,他似曾相識,於是劉範急忙回頭一看,只見正是盧植雙手奉着笏板站在後面,他微微躬着身子,一臉笑意地看着茫然的劉範。劉範興奮不已,果然趙忠履行了約定,讓盧植毫髮無損地官復原職了。盧植朝劉範不露痕跡地微微一頷首,劉範心領神會,有盧植在朝堂上給他撐腰,他就放心了。

劉宏聽了盧植的話,十分認同地點了點頭,道:“盧卿所言甚是。盧卿以前和劉卿一起剿賊,對戰局和劉卿本人甚有了解,那想必所言非虛。劉卿又是劉冀州的長子!君郎叔叔的面子嘛,朕這個做侄子的還是得給的!朕,也有意重賞劉卿。盧卿,你看怎麼封賞他才合適啊?”聞言,朝堂上一陣騷動。

盧植想也不想,道:“回稟陛下,臣以爲,劉範此人,爲陛下,爲朝廷,立下如此大功,不重賞,無以彰顯陛下和朝廷禮賢下士之風!所以,臣以爲,應該加封劉範爲縣侯,賞他擔任驃騎將軍之職!”

話音剛落,朝堂上徹底炸了鍋了,議論聲響徹整個大殿穹頂;高高在上的劉宏,也因此陷入了深思;何進也是怒不可遏!且先不說列侯裡數一數二的縣侯,先說說驃騎將軍是什麼?那可是僅次於車騎將軍和何進大將軍的職位!如果擔任驃騎將軍的人有強硬的勢力,性格也激進一些,那完全可以搶奪大將軍統轄全國軍事的大權。而且他還可以建立幕府,培植勢力,插手朝政,影響朝局,簡直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現在朝廷因爲何進的緣故,沒有設立車騎將軍和驃騎將軍;是有人當了驃騎將軍,那何進的權勢勢必會被削弱很多。這也就怪不得何進憤怒了,因爲這是他的核心利益,不容得任何人觸碰半分。

劉範聽了,也瞬間懵逼了。他也知道驃騎將軍的厲害,幾乎和大將軍不相上下,只是要看哪個強勢,哪個懦弱罷了。要是他當了驃騎將軍,只要把何進給擠下臺去,再設計損害十常侍,那他就能當個“立皇帝”了。劉範激動不已。但劉範回想過來,又覺得不對!一個十七歲的少年,怎麼可能當上這麼大的官呢?有些人九十七歲,也不見得能當上的。既然不可能,那爲什麼盧植還刻意舉薦他做驃騎將軍呢?劉範百思不得其解。

果然有人不服,這第一個不服的,當然就是何進。只見何進朝文官隊列裡使一個眼色,一個稍顯年輕的官員心領神會,立即站了出來。他氣宇軒昂地道:“陛下,臣,侍御史鄭泰,對盧尚書的意見不敢苟同。”說完,竟然有二十多個官員也站了出來,都衆口一詞:“臣不敢苟同!”劉範看見,何進嘴角微微翹起來。

劉宏有些吃驚,道:“哦!竟這麼多人反對?鄭泰,你說說,爲什麼盧卿的意見不敢苟同啊?”

鄭泰雙手奉着笏板,沉聲道:“陛下,這屯騎校尉劉範,年紀不過十七歲,怎能擔任驃騎將軍這一要職?若是真的賞他開府,儀同三司,天下人豈不會恥笑朝廷無人、陛下昏庸麼?”

劉宏更吃驚了,他轉臉對劉範,詢問道:“劉卿,你給朕老實說,鄭卿說的可是屬實?”

如果劉範的眼神可以殺人,那鄭泰早已死了上千遍了!鄭泰是何進的重要謀士,輔佐何進登上大將軍之位,很受何進看重。劉範也有自知之明,他年歲實在是太小了。劉範只能硬着頭皮,道:“回稟陛下,臣,不敢欺君,臣確實只有十七歲。”

劉宏點點頭,道:“朕雖然見劉卿長得年幼,卻只以爲劉卿是晚熟之人!不想劉卿竟然只有十七歲!唉!”

何進奸邪地笑了;劉範自己也覺得堪憂。就在此事準備定下基調的時候,盧植又道:“陛下,臣有異議。”

“盧卿還有何話要說?”劉範不禁感慨盧植的執着,連他自己都快要放棄了,但盧植爲了報恩,竟然依然不鬆口。

盧植憤然向前踏出一步,道:“陛下,昔日有甘羅十二歲擔任秦國丞相,秦人雖譁然,但呂不韋等智者都深信不疑,後來,甘羅說張赴燕,又出使趙國,此等壯舉,天下皆知;又有孝武帝時的終軍,未曾加冠,便使赴匈奴,主動請纓縛住南越王,英雄者莫不如是也!今有劉範者,年十七歲矣!又怎麼不能爲驃騎將軍?”

盧植這句話一出,鄭泰等人都語塞了,事實就擺在那裡,容不得他們質疑。盧植道:“陛下,臣再請封劉範爲驃騎將軍,縣侯!”說完,又有六個大臣站出來,聲援盧植。

劉範也有些得意,但臉上寵辱不驚。鄭泰又道:“時也!勢也!當時秦國雖然是虎狼之國,卻也是無禮之國!所謂立甘羅爲丞相,這還不是因爲甘羅是呂不韋的徒弟麼?至於終軍此人,是有些口舌之利,可到最後不也是被南越國丞相殺了麼?由此可見,此二人並無甚才能!所以,臣以爲,劉屯騎不應擔此重任!”

劉範最厭惡的就是命運讓別人擺佈,而自己只能等着別人宣判。但他不能表態,如果同意盧植之見,難免會被天下人指爲好高騖遠、心比天高,又或者貪戀權位;但同意鄭泰之見,又自行斷送前程。左右都不是,只能讓他們交手了。

盧植準備開口,只見又一個大臣朗聲道:“陛下,臣不敢苟同鄭侍御史之見。臣有話要說!”

滿大殿的人都看向聲明之人,都不禁有些吃驚。原來那人就是劉範的大表哥——黃琬!黃琬也算是東漢末年的名臣,出身於江夏黃家,祖父是太尉黃瓊,曾祖父是尚書令黃香,也算是出身高貴。黃琬很有才能,但又是一個耿直的人,他一出仕,就當上了五官中郎將,後來被佞人誣陷,更是被宦官們禁錮;又來爲人所舉薦,歷任議郎、刺史、侍中、右扶風、將作大匠、少府、太僕、豫州牧等官,爲人清廉,善於治政,最後被封爲關內侯。

黃琬現在是九卿之一的少府,也是重臣。劉範微笑,向他投去一個感激的眼神;黃琬報以堅定不移地頷首。劉範的心又穩了一些,心想,原來我在朝堂上還有這麼多的勢力!

黃琬對劉宏道:“陛下,雖然甘羅是呂不韋的弟子,但他確實有丞相之能,婦孺皆知;終軍雖慷慨就義,更顯其是英雄!而且,劉範平定黃巾賊有大功;若沒有他,黃巾賊恐怕已經兵臨虎牢、威逼雒陽了!如若陛下不重重恩賞此等有功之人,則天下少年英雄,想要爲大漢幹一副事業者,聽聞如此事件後,也會望而卻步,躊躇不前啊!”

第三百四十四章 無中生有第三百六十四章 李肅來使第五百七十一章 臨幸南門第六百六十八章 渡河擊狂胡第四百五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七十六章 全軍反響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八百四十二章 迷惑拖延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第七百五十章 史阿入涼第一百七十章 黃氏教媳第二百九十九章 底線所在第五百二十章 一意孤行第八十二章 道破天機第四百五十一章 曹操陽謀第五百一十八章 向東追擊第三十四章 長社首戰第三百一十九章 逃過一劫第二百六十四章 施恩樓蘭第七百三十章 對症下藥第二百二十二章 佈局雒陽第六百三十五章 月國中計第四百八十六章 巧毀箭樓第二百一十五章 張讓倒戈第三百一十九章 逃過一劫第五百七十二章 君臣相見第七百零八章 大怒未休第八百九十二章 密信傳遞(上)第三百三十四章 華佗張機第七百一十五章 虎子異志第七百零一章 凱旋慶典第十九章 世家反叛第四百九十一章 令明奇謀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五百四十四章 會師散關第六十八章 甄堯獻美第二百二十一章 勝券在握第五百五十九章 長安大捷第九百零八章 董卓上表第四百零六章 破除謠言第三百一十七章 朝廷部署第六百八十五章 無藥可救第六百八十五章 無藥可救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醫東來第四百二十九章 賈龍惶惶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五百零三章 馬槊之威第四百九十二章 深谷退兵第三百三十九章 反應過度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場賭局第二十三章 殺蘇陵第五百一十五章 崑蘇耶伽第一百三十四章 涼州光復第八百四十一章 補充兵力第四百四十三章 陣前動員第八百三十八章 再次戰敗第二百六十九章 付出代價第五百一十章 開城投降第四十章 英雄救美第三百四十五章 風聞風語第五百五十七章 妙計奪城第八百二十三章 克里安德第七百七十章 大戰告停第八百三十二章 告一段落第八百三十九章 戰後繳獲第八百一十三章 屯田之弊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敗又至第七百八十七章 願賭服輸第五百九十五章 訪見荀攸第三百九十八章 口乾舌燥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條不紊第七百四十九章 科學進步第九百一十二章 紹之謀算第九百零七章 曹操之思第五百五十四章 南鄭大捷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場爭辯第七十四章 四員名將第五百六十一章 四面楚歌第七百二十九章 應對策略第九十章 打定主意第七百三十八章 新宮之議第八百五十三章 再次慘敗第二十三章 殺蘇陵第五百四十六章 突遭伏擊第七十三章 單于聖裁第三百七十五章 連環三計第一百三十章 別無選擇第八百六十章 爭執又起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潛行宮第三百三十七章 權衡利弊第八百三十七章 襲營得手第七百五十二章 深夜潛入第四百九十章 …西域守禦第六百一十四章 屠殺令下第七百零五章 慶功盛宴第七百二十八章 王越史阿第兩百章 萬國衣冠第六百一十章 備戰情況
第三百四十四章 無中生有第三百六十四章 李肅來使第五百七十一章 臨幸南門第六百六十八章 渡河擊狂胡第四百五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七十六章 全軍反響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八百四十二章 迷惑拖延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第七百五十章 史阿入涼第一百七十章 黃氏教媳第二百九十九章 底線所在第五百二十章 一意孤行第八十二章 道破天機第四百五十一章 曹操陽謀第五百一十八章 向東追擊第三十四章 長社首戰第三百一十九章 逃過一劫第二百六十四章 施恩樓蘭第七百三十章 對症下藥第二百二十二章 佈局雒陽第六百三十五章 月國中計第四百八十六章 巧毀箭樓第二百一十五章 張讓倒戈第三百一十九章 逃過一劫第五百七十二章 君臣相見第七百零八章 大怒未休第八百九十二章 密信傳遞(上)第三百三十四章 華佗張機第七百一十五章 虎子異志第七百零一章 凱旋慶典第十九章 世家反叛第四百九十一章 令明奇謀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五百四十四章 會師散關第六十八章 甄堯獻美第二百二十一章 勝券在握第五百五十九章 長安大捷第九百零八章 董卓上表第四百零六章 破除謠言第三百一十七章 朝廷部署第六百八十五章 無藥可救第六百八十五章 無藥可救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醫東來第四百二十九章 賈龍惶惶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五百零三章 馬槊之威第四百九十二章 深谷退兵第三百三十九章 反應過度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場賭局第二十三章 殺蘇陵第五百一十五章 崑蘇耶伽第一百三十四章 涼州光復第八百四十一章 補充兵力第四百四十三章 陣前動員第八百三十八章 再次戰敗第二百六十九章 付出代價第五百一十章 開城投降第四十章 英雄救美第三百四十五章 風聞風語第五百五十七章 妙計奪城第八百二十三章 克里安德第七百七十章 大戰告停第八百三十二章 告一段落第八百三十九章 戰後繳獲第八百一十三章 屯田之弊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敗又至第七百八十七章 願賭服輸第五百九十五章 訪見荀攸第三百九十八章 口乾舌燥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條不紊第七百四十九章 科學進步第九百一十二章 紹之謀算第九百零七章 曹操之思第五百五十四章 南鄭大捷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場爭辯第七十四章 四員名將第五百六十一章 四面楚歌第七百二十九章 應對策略第九十章 打定主意第七百三十八章 新宮之議第八百五十三章 再次慘敗第二十三章 殺蘇陵第五百四十六章 突遭伏擊第七十三章 單于聖裁第三百七十五章 連環三計第一百三十章 別無選擇第八百六十章 爭執又起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潛行宮第三百三十七章 權衡利弊第八百三十七章 襲營得手第七百五十二章 深夜潛入第四百九十章 …西域守禦第六百一十四章 屠殺令下第七百零五章 慶功盛宴第七百二十八章 王越史阿第兩百章 萬國衣冠第六百一十章 備戰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