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底線所在

劉誕便退朝,並寫了一封信,派遣錦衣衛飛馬傳信回去。

而這時的潼關上,劉範令諸將各自帶領兵馬,時刻等着變故發生,然後快速反應。但那個最壞的結果沒有發生。被包圍着的長安城、藍田城、華陰城、澠池城和新安城,都沒有什麼反常的跡象。

劉範和田豐正在潼關上,遠眺籠罩在一片黑暗中的東方。劉範害怕萬一朝廷非但不妥協,而敢決心和他決一死戰,劉誕又和朝廷談崩了,那劉焉、黃琬、盧植、劉虞、蔡邕等人就命懸一線了。畢竟,劉範瞞着朝廷,把這豐厚無比的戰利品留爲己用,已經算是對朝廷大不敬了。不論是誰,都能猜到這些戰利品的最終用途。朝廷在明知劉範有反心的情況下,難免會做出什麼過激的行爲。

而且,劉範很清楚自身的劣勢。其實他確實也有三十萬的兵力,但這次他只不過帶來了十萬鐵騎,比朝廷預想中的整整三十萬鐵騎少了二十萬。雖然這十萬鐵騎的戰鬥力,也足夠讓朝廷爲之一振,但朝廷萬一知曉了劉範的虛實,多半還是會覺得他是虛張聲勢。

而且,劉範率領西涼鐵騎行軍速度快是快,但也因此不可能把沉重的工程器械從千里之外的涼州給運送過來。而現場打造這些器械,例如雲梯和攻城車,也是不太現實的。在古代,古人行軍打仗時,都會隨軍配備有專門打造兵器的工匠。要是沒有,那就讓軍士親手去砍伐樹木,趕製器械。劉範也有工匠。但是行軍太快了,戰馬也不夠,所以這次沒有帶上工匠。而且,這些天軍士們由於行軍過快,都十分疲憊,所以也不會有力氣去趕製那麼多的器械。

沒有攻城的器械,全軍上下,不論是軍士還是戰馬,都累得不行,不要說攻打天下第一堅城洛陽,是天方夜譚;甚至讓全軍跋涉到新安城下,都是一種奢望。

萬一朝廷知道這些情報,那劉範就會陷入極大的被動中去。正在劉範煩惱之時,突然東方遙遠的地平線上,一點明亮從黑暗之中掙脫出來,朝着潼關之下越來越近。劉範定睛一看,原來是一羣舉着火把的騎兵,不知是朝廷派來的,還是自己人。到了近前一看,是錦衣衛回來了。

劉範趕緊召見錦衣衛。錦衣衛就把劉誕的信給劉範。劉範一看信上的字,就放心下來了。原來,劉誕在信裡提到了朝廷有服軟的跡象,已經同意和西涼議和了。劉範呼出了一口氣。只要朝廷願意議和,那多半人質就還是安全的。

接着,劉誕向劉範請示了談判的底線,和重點要爭取到的利益。劉範便將信給田豐看。

看完之後,劉範便對田豐說道:“元皓,你看朝廷是否是真心想要和我們議和?還是朝廷想拖着時間,好方便他們調兵到洛陽防衛?”

田豐搖搖頭,說道:“主公,這還不好說。我們遠離洛陽,根本不知道當時都指揮使和朝廷爭論之後,發生了什麼。藝屬下看,主公還是穩妥的好。朝廷調兵的可能基本沒有,但朝廷很有可能是借談判這個時機來故意麻痹我們,然後暗中派人去通知外臣。外臣之中,幷州牧董卓實力已經十分雄厚,而益州刺史賈龍也有意和主公勢不兩立。如果朝廷真的打算這麼做,那主公就要被北、南、東三面包圍了。”

劉範點點頭。歷史上,何進就是覺得自己幹不過宦官,所以才召集董卓進京的。現在朝廷危急,或許會爲了自保,而真的去引來外臣進京。這樣,不僅劉範將會被三面包圍,還很有可能會被別人摘掉勝利果實。

劉範說道:“那我們該怎麼辦?”

田豐說道:“首先我們要鑑別出朝廷是否有意達成協議。主公不如讓都指揮使通知朝廷,提出朝廷必須在三天內和主公達成共識,不然就結束談判。如果朝廷同意的話,那自然再好不過;但朝廷如果對這一條始終不肯讓步,或者在談判中無故拖延,那主公就要做兩手準備了。”

劉範點點頭,接着說道:“休文要求我提出談判條件的底線和要爭取的利益。你怎麼看?”

田豐說道:“關於底線,這第一條,自然是要保住人質的安全。如果朝廷不答應的話,那也沒有再談判的必要了。第二條,朝廷必須要嚴懲挑起這次事端的元兇,也就是張讓和烏孫人。依屬下觀察,皇帝多半是不會讓我們處治張讓的,所以大概主公也只能拿到烏孫人了。屬下的觀點就是如此。”

劉範點點頭,說道:“我也知道,這個昏君寧肯不要這天下,也會盡力保全那這個禍國殃民的閹人。既然他想繼續昏庸腐敗下去,那也好。就讓張讓這些東西留下,繼續荼毒他吧!等他的帝國分崩離析的時候,他會後悔不把張讓給交出來的!”

田豐說道:“主公顧全大局,獨具慧眼,屬下佩服。”

劉範說道:“行了,馬屁可以免了。不過,我們一定要把烏孫人給拿到手。烏孫人先是入侵我大漢的西域,又離間我們和朝廷之間的關係,讓我父親他們身陷困境。實在是罪大惡極。這樣的人,我一定要除掉他。”

劉範又說道:“至於朝廷想在談判中想要什麼,你想好了嗎?”

田豐說道:“主公,這就要看朝廷現在缺少什麼了。現在朝廷第一件事,必定是要求主公對此事保持沉默。如果這件事走漏了風聲,那朝廷的威嚴勢必要一落千丈。意識到朝廷的虛弱無力,其他的野心之徒必然會羣起而攻之。所以朝廷一定會要求我們爲他們保守秘密。”

劉範點點頭,說道:“這個可以答應他們。畢竟,如果事情敗露了,我也得不到好。到時候,天下人會知道是我想要謀反,而且還不顧父親在敵人手中這一險情。不忠不孝,這可不是什麼好名聲。等天下傳開了,朝廷固然會損失最大,但天下那些人才也就不會選擇投奔我了,對於我的損失也不會小啊!”

田豐點點頭,說道:“另外,朝廷缺錢,已經是朝廷的常態了。據屬下推測,窮瘋了的朝廷,很有可能會假借我們提出的條件,然後要我們賠償給他們一大筆的錢。”

劉範嘆了口氣,說道:“這個也可以。如果能用錢就能解決,那問題反而就簡單了。我還有的是錢。現在我們最重要的就是要保全人質,其他的可以先放到一邊。至於錢,只要我們還能和處在朝廷控制之下的地方保持商業往來,通過貿易逆差,我們會很快賺回來的。”

田豐說道:“主公英明!屬下認爲,現在朝廷裡還是有很多人才的,例如王允、劉表、丁原、袁隗、皇甫嵩之輩,都是深思熟慮之士,必然會知道西涼的弱點。西涼雖然在主公的改革下,商業越來越發達興盛,市場規模也是越來越大。但和朝廷比起來,還是不如的。朝廷管轄的十二個州里,人口尚且還有四千多萬人口,世家大族遍佈天下,他們的財富更是比西涼多得多。我們需要和他們進行貿易,這樣西涼纔會越來越發達。如果朝廷關閉了潼關和陳倉,不許山東的世家大族和商人繼續和我們貿易往來,那西涼的經濟發展勢必會停滯下來。所以,屬下認爲,主公也必須和朝廷達成協議,讓朝廷繼續和我們通商。”

劉範說道:“朝廷確實有可能會關閉關隘,封鎖我們。但朝廷封鎖的原因,可能不止要斷絕和我們的通商,更可能是禁止天下的流民進入西涼和西域。西涼本來人口只有幾十萬,本不可能發展壯大。都是因爲我們給流民開出了很多政策,把流民吸引到了西涼。有了龐大的人口,西涼纔有可能成氣候。如果朝廷意識到這一點,極有可能會禁止把流民輸出到西涼來。沒有這四五百萬的流民,那我們好不容易佔領的西域,也沒有人去開發,那些在西域戰役中犧牲的將士們,他們的犧牲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田豐搖搖頭,說道:“主公,那是不可能的。就算朝廷知道流民進涼州,會讓主公的實力繼續膨脹,但他們絕對會心甘情願地把流民給您送過來。”

劉範說道:“爲什麼?”

田豐說道:“主公請細想,如果這數量足足有四五百萬的流民全部涌進涼州,那主公肯定要耗費長久的時間和大量的物資,去迎接他們的到來,直到這些流民在我們管轄的西涼和西域穩定下來。要穩定下如此之多的流民,主公就很難有機會去和朝廷對抗。朝廷也許會利用這一契機,來延緩和降低主公對朝廷的威脅。

再者,朝廷其實也很忌憚流民。朝廷一方面是養不起這麼龐大的流民,另一方面又時時刻刻地擔心這些沒有飯吃的流民,會爲了生存下來,而選擇造反。所以,流民在朝廷心裡就是一個燙手的山芋,他們巴不得主公伸手去接呢!”

聽了田豐的話,劉範這才放心下來。在劉範的戰略,最核心的一環,就是要招攬遍佈天下,數量足足超過一個州人口的流民。有了流民之後,劉範的實力纔可以得到最明顯最快速最實在的提升,日後和天下羣雄逐鹿中原,人口就是王道。爲什麼蜀國明明有諸葛亮這樣的百年不遇的人才,還是被魏國滅亡了呢?就是因爲蜀國人口比魏國少的太多。因爲蜀國人口少,所以生產出來的糧食太少,支撐不了長時間的北伐;又因爲這個,蜀國的兵力只不過十萬人馬而已。所以蜀國打不過魏國。

第二百六十八章 帥帳策論第二百八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八十一章 鮮卑無謀第十九章 世家反叛第六百四十章 陣前誓師第八百九十九章 計劃開展第四百九十五章 西域以西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後餘威第一百八十五章 實兵對抗第六百七十八章 阿帕麥亞第八百一十二 人性貪婪第七百四十一章 移民實邊第五百九十一章 爲長遠計第三百章 主僕合謀第五百二十章 一意孤行第八百零三章 亮出底牌第五百八十五章 白水條約第三百九十一章 十軍會攻第四百七十一章 驚天秘密第二百三十三章 離京返家第一百二十二章 看破一切第四百九十一章 令明奇謀第八百三十七章 襲營得手第八百二十三章 克里安德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照不宣第六百一十六章 少女幻夢第八百八十五章 調包良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五百九十九章 悉問策論第一百八十九章 龍爭虎鬥第六百六十五章 以其人之道第七十四章 四員名將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見傾心第四百零五章 無可避免第二百四十四章 西域攻略第一百四十六章 視察東市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全其美第二百三十七章 童言無忌第八百三十八章 再次戰敗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式戰法第八百七十四章 使團進城第一百零六章 計策之爭第八百九十九章 計劃開展第八百五十八章 圍魏救趙第五百七十九章 城下之盟第七百四十三章 農耕放牧第五百四十六章 突遭伏擊第二百七十一章 慘痛教訓第二章 新的征程第七百一十九章 師唐改制第三百九十五章 購買和平第八百五十四章 戰敗收場第四百一十五章 戰意已決第六百一十一章 面面俱到第一百八十七章 雛鷹起飛第六百四十六章 包圍漸成第五百九十章 大亂禍根第六百三十二章 最後準備第一百三十五章 涼州改革第一百二十章 殺機已起第三百四十章 痛罵奸賊第二百八十三章 是進是退第一百四十一章 佳人解憂第八百零二章 報中端倪第三百五十四章 鍛甲不易第四百六十七章 生擒徐榮第三百四十八章 繼續忽悠第八百三十七章 襲營得手第七百七十三章 怨言又起第八百六十章 爭執又起第四百五十一章 曹操陽謀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州昆州第六百六十五章 以其人之道第六百八十九章 嶺西之戰第八百八十九章 情報傳回第一百八十四章 反戈一擊第一章 一跌越千年第一百三十四章 涼州光復第十三章 計定殺賊第一百五十章 指南二寶第八百七十一章 錢幣錢莊第五百零三章 馬槊之威第四百四十九章 江東猛虎第五百六十二章 徘徊不前第七百八十九章 國之重器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鄭之戰第三百五十三章 無敵鎧甲第二百一十七章 圍追堵截第五百五十四章 南鄭大捷第三百七十六章 加封貶抑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一百四十四章 商業改革第五百七十三章 戰後和談第三百四十五章 風聞風語第三百九十六章 昏君之由第八百零三章 亮出底牌第五百九十九章 悉問策論第二百二十八章 皇后有請第九百一十一章 何袁密謀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攬流民
第二百六十八章 帥帳策論第二百八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八十一章 鮮卑無謀第十九章 世家反叛第六百四十章 陣前誓師第八百九十九章 計劃開展第四百九十五章 西域以西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後餘威第一百八十五章 實兵對抗第六百七十八章 阿帕麥亞第八百一十二 人性貪婪第七百四十一章 移民實邊第五百九十一章 爲長遠計第三百章 主僕合謀第五百二十章 一意孤行第八百零三章 亮出底牌第五百八十五章 白水條約第三百九十一章 十軍會攻第四百七十一章 驚天秘密第二百三十三章 離京返家第一百二十二章 看破一切第四百九十一章 令明奇謀第八百三十七章 襲營得手第八百二十三章 克里安德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照不宣第六百一十六章 少女幻夢第八百八十五章 調包良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五百九十九章 悉問策論第一百八十九章 龍爭虎鬥第六百六十五章 以其人之道第七十四章 四員名將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見傾心第四百零五章 無可避免第二百四十四章 西域攻略第一百四十六章 視察東市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全其美第二百三十七章 童言無忌第八百三十八章 再次戰敗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式戰法第八百七十四章 使團進城第一百零六章 計策之爭第八百九十九章 計劃開展第八百五十八章 圍魏救趙第五百七十九章 城下之盟第七百四十三章 農耕放牧第五百四十六章 突遭伏擊第二百七十一章 慘痛教訓第二章 新的征程第七百一十九章 師唐改制第三百九十五章 購買和平第八百五十四章 戰敗收場第四百一十五章 戰意已決第六百一十一章 面面俱到第一百八十七章 雛鷹起飛第六百四十六章 包圍漸成第五百九十章 大亂禍根第六百三十二章 最後準備第一百三十五章 涼州改革第一百二十章 殺機已起第三百四十章 痛罵奸賊第二百八十三章 是進是退第一百四十一章 佳人解憂第八百零二章 報中端倪第三百五十四章 鍛甲不易第四百六十七章 生擒徐榮第三百四十八章 繼續忽悠第八百三十七章 襲營得手第七百七十三章 怨言又起第八百六十章 爭執又起第四百五十一章 曹操陽謀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州昆州第六百六十五章 以其人之道第六百八十九章 嶺西之戰第八百八十九章 情報傳回第一百八十四章 反戈一擊第一章 一跌越千年第一百三十四章 涼州光復第十三章 計定殺賊第一百五十章 指南二寶第八百七十一章 錢幣錢莊第五百零三章 馬槊之威第四百四十九章 江東猛虎第五百六十二章 徘徊不前第七百八十九章 國之重器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鄭之戰第三百五十三章 無敵鎧甲第二百一十七章 圍追堵截第五百五十四章 南鄭大捷第三百七十六章 加封貶抑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一百四十四章 商業改革第五百七十三章 戰後和談第三百四十五章 風聞風語第三百九十六章 昏君之由第八百零三章 亮出底牌第五百九十九章 悉問策論第二百二十八章 皇后有請第九百一十一章 何袁密謀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攬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