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 訪見荀攸

見過曹操和皇甫嵩最後一面,把俘虜和降兵交割給朝廷,劉範也沒有再在潼關下停留的道理,命令大軍在潼關下休息一夜,第二日繼續向西行軍,返回涼地。

雖然離開了潼關,遠離了曹操,但曹操留給劉範的建議,仍然盤旋在劉範的腦海裡。曹操力勸劉範早日接見荀攸,納爲己用。曹操這麼做,也是知道荀攸心不在他,而且荀攸還特意被劉範在條約中提出,他就知道劉範肯定認識到了荀攸的價值。所以曹操還不如做個順水人情。

劉範思忖再三,本來想召荀攸來見,但又考慮到名士一般都是架子高,如此待遇,恐怕會傷其人心。再說,劉備尚且能三顧茅廬,劉範自問自己,禮賢下士還是能做的。於是,劉範決定自己動身,帶着中護軍典韋去見荀攸。

一被朝廷出賣給涼國,荀攸就被安置在西涼軍的大營裡,住在和戰士一樣的營帳中。雖不夠奢華,但也夠寬敞。自從條約簽訂以來,劉範就晾着荀攸,直到回軍直華陰。有時,劉範也曾過問荀攸的動靜,但傳回的話都是平常而已,沒什麼差別。

要是換做是別人,被點名索要,又被冷遇,其心境早已有變。但荀攸卻一直平常,這讓劉範對這個原來歷史軌跡上的曹操的謀主頗爲好奇,畢竟是幫助曹操驅呂布、破袁紹的大謀士。

一走近荀攸的營帳,劉範就隱隱約約地聽見營帳中似有讀書聲。典韋先上前一步,把營帳門簾的一角高高撩起。劉範便走入其中。第一眼,劉範就與一雙清亮的眼瞳撞了個正着,略微有些吃驚。再一看,劉範見在營帳正中有一矮桌,只見一身穿灰色衣裙、又披着白色大氅的中年文人正依靠在矮桌旁。爲什麼劉範以爲這是個文人?這還是因爲那人眉宇間凝結着一種淡淡的哀愁,身上又籠罩着一股濃濃的書卷氣,包括其五官都是極爲溫潤如玉。此人毫無疑問正是荀攸。荀攸正靠在矮桌旁,一手緊握着一卷竹簡,另一手則攤向矮桌旁的炭爐取暖。營帳內微有熱流在流動。

劉範微微一愣,心道,原來謀主就長這個樣子。正在劉範愣神之時,荀攸也在極快地掃視了一下他,果然如世人傳言的英挺俊秀,看得荀攸都有些訝異了;卻沒有世人傳說中那樣兇狠跋扈,身上雖有上位者不怒自威的氣場,但在其如刀削成的精緻的五官、棱角分明的臉上卻看不出凶氣。

環顧營帳內中一番,劉範繼續擡腳向裡走去。荀攸也連忙脫掉大氅,站起身來,躬身走到劉範面前,抱拳拱手,雙手退自心口處,又直直地推向前,給劉範行了一禮,口中說道:“罪人荀攸,參見涼公!”

罪人?劉範瞬間就懂了,他就是喜歡聰明人。劉範隨意地一擺手,說道:“先生免禮。”邊說着,邊繞過荀攸的身側,走到矮桌旁,輕輕地低下腰,坐在了方纔荀攸坐着的地方。典韋也快步走到劉範身後,撇着大嘴,抱着雙手。荀攸也轉身面對劉範,站在矮桌前。劉範的注意力很快就被荀攸的竹簡吸引了過去,拿起竹簡粗略一看,原來是大儒鄭玄所注的儒家經典,《毛詩》。再翻看其他竹簡,劉範發現都是些鄭玄注的書,如《論語》《周易》等,都是時下最爲權威的儒家學術成果。

劉範說道:“先生好生雅興啊。”

荀攸微笑道:“冬日寒苦,在下體弱,不愛出營,恐受寒傷。只有在營中擁爐看書,雖清苦寂寥一些,但耳聽得營外下雪聲,又有火爐暖冬,也是一件難得的幸事。”

劉範低頭看着《毛詩》,說道:“先生此言大善。於冬日圍爐讀書,其意味甚過秉燭夜遊,殊爲雅緻。只可惜,孤軍務繁忙,一日不得閒空,整日只受案牘勞累形體。在營中未嘗讀過書,未嘗訪過文士,倒是平白錯過這冬日暖陽之下讀書的意趣了。”

荀攸說道:“涼公雖在軍旅之中不讀書,但師從高儒盧植盧老夫子,況且是另一高儒蔡邕蔡夫子的女婿,想必在兩位夫子的薰陶之下,文采當不輸顏回了。”

劉範微笑,說道:“孤不過軍旅匹夫,只是沾了點兩位大儒的光罷了,怎敢與顏回相比?先生擡愛了。不過,先生看來很是敬仰當世另一大儒,鄭玄鄭夫子。所看之經典,都是經過鄭夫子的註釋。”

荀攸說道:“鄭夫子學貫古今,師從名家,其學問、名聲,當不輸盧夫子。”

劉範點點頭,說道:“不錯,單其註釋儒經,就足以傳唱千古了。只不過,孤聽聞朝廷曾經禁錮之,可有此事?”

荀攸對曰:“確有此事。但在在下入西涼軍營之前,朝廷就已經在商議,要徵辟鄭夫子爲侍中,這還是袁紹提議的,也不知是否通過了。”

劉範瞭解過這段歷史,在公元187年,朝廷確實徵辟之前一直不入朝的鄭玄爲侍中,解除對其的禁錮。但沒多久,董卓就進京了。

劉範說道:“不論如何,鄭夫子學貫古今,也不應該入朝,讓朝廷的習氣沾染之。若誠能修書立傳,培育後人,當爲快事一件。”

荀攸說道:“涼公恐怕是動了延請鄭夫子到金城書院任教的心思吧?”

劉範輕笑,說道:“當時三位大儒,孤已有其二。孤向來貪婪,可不想讓鄭夫子在朝廷中消磨歲月,沒其大才。”

荀攸說道:“涼公果然胸懷大志。”

劉範說道:“哪有什麼大志?不過是異志罷了。對了,孤早已推行新紙,而先生卻仍用竹簡,是何緣故?”

荀攸說道:“涼公的紙雖好,但在下平生用慣竹簡,一時之間,難以割捨。”

劉範說道:“待到涼國後,先生當常用新紙,擯棄厚重的竹簡。”

荀攸聞言,不語。

劉範擡眼看了一眼荀攸,見他安之若素,沒有驚訝,沒有惶急,又說道:“先生可知,爲何孤位條約中連鄭夫子都不曾加以索要,就單單索要先生嗎?”

第三百八十二章 阿瞞之見第八百八十三章 硬闖西園第八百八十八章 青隼傳書第六百三十二章 最後準備第三百一十四章 楊彪上鉤第三十七章 梟雄來了第二百零四章 一個頂倆第三百二十六章 金城書院第八百四十一章 補充兵力第一百二十章 殺機已起第七百七十九章 處置鐵礦第六百一十九章 盧植點化第四百七十六章 合圍呂布第一百六十八章 馴服烈馬第三百七十九章 田豐論勢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潛行宮第二百三十六章 母子情深第三百四十章 痛罵奸賊第八百二十五章 秩序之爭第四百三十章 益州退兵第五百一十七章 出城應戰第八百九十五章 桓帝託夢第二百九十九章 底線所在第一百零五章 西征準備第六十九章 檄文募兵第三百九十四章 荀攸之功第五百六十八章 留之一命第八百六十五章 和談開始第六百五十二章 安息饋贈第四百二十九章 賈龍惶惶第六百三十章 四王相見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命循環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大發明第六百二十四章 皇后之謀第二十三章 殺蘇陵第四百九十九章 出城決戰第八百零一章 落下帷幕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量價錢第六百九十九章 萬衆迎接第六百三十七章 大戰開啓第三百三十七章 權衡利弊第六百一十一章 面面俱到第七百零七章 醉後之怒第三百六十一章 西遷之爭第五百四十章 升爲軍師第三百零五章 流民利益第七百八十一章 安息內亂第九百一十二章 紹之謀算第八百六十二章 停戰與否第五百三十二章 盟軍中計第七百七十章 大戰告停第一百五十七章 朝堂地震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大發明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戰落幕第二百九十一章 朝廷軍力第二百二十九章 劇情反轉第一百四十一章 佳人解憂第一百一十三章 歷史重演第一百四十章 艱難選擇第五百八十九章 笑談兵機第一百二十二章 看破一切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二百四十九章 備戰西域第四百一十章 大難將至第三百九十九章 這是真的第三百四十三章 反客爲主第一百零七章 必爭之地第七百八十七章 願賭服輸第五百七十八章 逐條妥協第一百四十五章 工業改革第二百四十一章 人口壓力第四百六十八章 拉攏文良第九百章 宮變失敗第四百九十二章 深谷退兵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命循環第五百七十五章 交換條件第四百六十八章 拉攏文良第七百二十章 募兵改制第七十一章 萬里挑一第七章 鄴縣大捷第六百四十八章 闖陣擒將第四百五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五百四十一章 三路並進第一章 一跌越千年第六百二十二章 伯樂安出三百二十二章 以工代賑第六百三十二章 最後準備第五百七十二章 君臣相見第五百五十一章 南鄭有伏第六百一十六章 少女幻夢第八百零九章 大變將至第三百三十六章 欒提羌渠第七百零四章 慶典結束第三百七十一章 如火如荼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威逼第七百八十五章 是否援助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後餘威第六百一十八章 一場豪賭第七百九十八章 危機再現第三百九十三章 平虜將軍
第三百八十二章 阿瞞之見第八百八十三章 硬闖西園第八百八十八章 青隼傳書第六百三十二章 最後準備第三百一十四章 楊彪上鉤第三十七章 梟雄來了第二百零四章 一個頂倆第三百二十六章 金城書院第八百四十一章 補充兵力第一百二十章 殺機已起第七百七十九章 處置鐵礦第六百一十九章 盧植點化第四百七十六章 合圍呂布第一百六十八章 馴服烈馬第三百七十九章 田豐論勢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潛行宮第二百三十六章 母子情深第三百四十章 痛罵奸賊第八百二十五章 秩序之爭第四百三十章 益州退兵第五百一十七章 出城應戰第八百九十五章 桓帝託夢第二百九十九章 底線所在第一百零五章 西征準備第六十九章 檄文募兵第三百九十四章 荀攸之功第五百六十八章 留之一命第八百六十五章 和談開始第六百五十二章 安息饋贈第四百二十九章 賈龍惶惶第六百三十章 四王相見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命循環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大發明第六百二十四章 皇后之謀第二十三章 殺蘇陵第四百九十九章 出城決戰第八百零一章 落下帷幕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量價錢第六百九十九章 萬衆迎接第六百三十七章 大戰開啓第三百三十七章 權衡利弊第六百一十一章 面面俱到第七百零七章 醉後之怒第三百六十一章 西遷之爭第五百四十章 升爲軍師第三百零五章 流民利益第七百八十一章 安息內亂第九百一十二章 紹之謀算第八百六十二章 停戰與否第五百三十二章 盟軍中計第七百七十章 大戰告停第一百五十七章 朝堂地震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大發明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戰落幕第二百九十一章 朝廷軍力第二百二十九章 劇情反轉第一百四十一章 佳人解憂第一百一十三章 歷史重演第一百四十章 艱難選擇第五百八十九章 笑談兵機第一百二十二章 看破一切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二百四十九章 備戰西域第四百一十章 大難將至第三百九十九章 這是真的第三百四十三章 反客爲主第一百零七章 必爭之地第七百八十七章 願賭服輸第五百七十八章 逐條妥協第一百四十五章 工業改革第二百四十一章 人口壓力第四百六十八章 拉攏文良第九百章 宮變失敗第四百九十二章 深谷退兵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命循環第五百七十五章 交換條件第四百六十八章 拉攏文良第七百二十章 募兵改制第七十一章 萬里挑一第七章 鄴縣大捷第六百四十八章 闖陣擒將第四百五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五百四十一章 三路並進第一章 一跌越千年第六百二十二章 伯樂安出三百二十二章 以工代賑第六百三十二章 最後準備第五百七十二章 君臣相見第五百五十一章 南鄭有伏第六百一十六章 少女幻夢第八百零九章 大變將至第三百三十六章 欒提羌渠第七百零四章 慶典結束第三百七十一章 如火如荼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威逼第七百八十五章 是否援助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後餘威第六百一十八章 一場豪賭第七百九十八章 危機再現第三百九十三章 平虜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