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着眼未來

整個草原因攝於鎮北軍的赫赫威名,又見到鮮卑全族的慘狀,也不再入侵漢國北疆了。而且許多遊牧民族都有意來個牆倒衆人推,正好劉範幫他們大大削弱了鮮卑的實力,那些和鮮卑爲敵的遊牧民族現在都在摩拳擦掌,磨刀霍霍,整個草原都亂套了。很多已經懶得再給大漢進貢的遊牧民族,又重新恢復向大漢的進貢制度,更有的部落直接進貢給劉範,希望他不要攻擊他們的部落。所以,可以預見,今年的秋天,漢國北方一定沒有警報傳來了。

大戰總算塵埃落定了,劉範便大賞全軍將士,用糧食、布帛、牛羊等賞賜。因爲這次與鮮卑大軍大戰時,大多數時候都是依靠放箭的手段殺死鮮卑騎兵的,還有就是疾風營伏擊鮮卑大軍時,也都是集體作戰的功勞,只有在下洛城追擊鮮卑大軍時,纔有些軍士得以親手斬殺鮮卑騎兵。古時候都是用敵人的首級來計算功勞的,於是劉範先賞賜那些斬殺鮮卑人的軍士,再對全軍進行統一賞賜。最終,軍士們都是平均分得三千八百錢,將領們可以依據官職,特別賞賜數量不等的牛羊。

鮮卑六個大部落除了遣返七萬多被奴役的漢人之外,還屈辱地賠償給劉範各一萬匹馬、兩萬頭牛、五萬頭羊、兩千頭駱駝。其中,一萬匹馬匹中包含有三千匹公馬,另外的是七千匹母馬。當初劉範思考該索要什麼東西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戰馬。劉範就是以騎兵起家的。鎮北軍每人只有一匹戰馬,大戰時不能換乘戰馬,長途奔襲就十分吃力。現在好了,有了如此多的戰馬,鎮北軍追擊敵軍時可以持續很久。比如,後來蒙古騎兵縱橫四海之時,每個蒙古軍士都有幾匹馬,當第一匹戰馬累了,騎士還可以換乘第二匹,直到所有戰馬都累了,他們會停下。靠着這樣如風般的速度,歐洲大半的城堡都被蒙古人的鐵蹄所踏平。

劉範深知,要想保持一支騎兵隊伍,就必須保持戰馬的供應,最好是自己能夠保證供應,而不是購買馬匹,受制於人。於是劉範這次着重要求母馬,有了母馬,劉範就可以自己飼養戰馬,不用花費錢糧去購買甄家的了。

至於牛和羊,劉範打算把賞賜鎮北軍士兵剩下的大部分留給自己家,還有一些就上貢給漢靈帝劉宏,作爲支持他開戰的回報;至於駱駝,劉範在後世看過一些雜書,知道這種奇特的生物就是在漢朝時被發現並引進中原來的,於是想要一些回來玩玩。聽說在清朝時,葛爾丹曾經利用駱駝來打仗,訓練駱駝跪着圍成一大圈,葛爾丹的叛軍就躲在駱駝身後放箭,致使康熙的清軍傷亡慘重。最後,財大氣粗的康熙,動用紅衣大炮才擺平了他。

戰勝了大漢的勁敵鮮卑,還殺了檀石槐,這就是震古爍今、前所未有的大功,按照漢朝慣例來封賞的話,劉範應該能當上一州刺史這樣的官。因爲漢朝風氣較爲尚武,故而朝堂上都是文武不分家,文官可以當武將,武將也可以變成文官。比如盧植、朱儁、皇甫嵩三個名將,盧植之前根本就沒有帶過兵,朝廷卻敢用他去剿滅已經有能力推翻漢朝統治的張角;歷史上,朱儁在黃巾起義平定之後,還被封爲河南尹,皇甫嵩則被封爲冀州刺史。

劉範在心裡合計着,他不想當刺史。因爲刺史除了監察州里的官員有沒有貪污受賄、以及州里的豪強有沒有逾越禮制的權力之外,也沒什麼實權,說白了,刺史就相當於是後世的中紀委巡視組,雖然刺史是懸在官員們頭上的一把達摩克里斯之劍,但他們不能直接領導命令太守等官員。而且最重要的是,太守才能帶兵,刺史沒有帶兵的權力。若是劉範被朝廷封爲刺史,就是變相地剝奪軍權了。沒有軍權,想要在東漢末年做個弄潮兒是不可能的,頂多只能學司徒王允那樣。

但是,要是朝廷商議好了,硬是要授予劉範刺史的官銜,他也不能反抗,只能捏鼻子認了。正在愁苦之時,劉範靈機一動,想到了劉焉!劉焉在原來的歷史上曾經爲了保住性命,上奏朝廷,重新確立州牧制度!

州牧州牧,一州之牧,代天子牧守國土,既能統領武裝,又能管轄州郡,軍政結合,就相當於是一個州的土皇帝。就連天子反悔了,都要再三斟酌。現在全國的人和朝廷還不知道劉範大敗鮮卑之事,還以爲劉範陣亡了、幽州和冀州告急。若是讓劉焉在劉範戰勝檀石槐的消息傳開之前,奏請朝廷再開州牧制度;然後等朝廷答應了,劉範再把這個消息傳回雒陽,那依照舊制,劉範鐵定能當上州牧。

想到這裡,劉範就茅塞頓開了。但要朝廷達成一致,通過任命他爲州牧一事,比較困難。但劉範一想,現在盧植是太僕、黃琬是少府、劉焉是光祿勳,因爲血緣的關係,宗正劉虞想必也是劉焉的人,九卿和等九卿之中,有四個大臣支持他,想必不難;而且何進也還不知道上谷郡發生的大轉折,他一定想不出劉焉在喪子之痛未曾削減之時,還盡忠職守地給朝廷、給皇帝獻言,到底有何目的,何進爲了穩固起見,一定不會阻止劉焉的建議;再加上十常侍中最有權勢的兩個人之一,趙忠也是站在何進的對立面,劉範的同一邊,他肯定會支持劉焉。這樣,劉範想,當上州牧也不難。

但問題又來了,當哪個州的州牧好呢?賈詡建議當冀州牧,因爲冀州是大漢最發達繁榮的州,商賈往來密集;人口衆多,雖遭受黃巾起義的打擊,但仍然保存有大約六百萬人;土地肥沃,糧食產量高;而且最重要的是,冀州人民也很支持幫助他們打敗張角和檀石槐的劉範,民心所向。

劉範想了想,不同意,正因爲冀州太過於繁華,太受人矚目了,只要劉範一有點動靜,雒陽朝廷一定會非常警覺。劉範自知,漢朝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他只有鎮北軍一張牌,根本玩不過有整整一副牌的朝廷。

田豐又建議去益州。益州者,天府之國也,土地肥沃那是肯定的;益州的範圍,從北到南大約就是後世的陝西漢中市、四川大部、重慶大部、貴州大部、雲南大部,面積真不是一般的廣闊,在十四個州里首屈一指;益州的人口也有不少,在黃巾起義之後,還有五百五十多萬;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益州的邊界都是崇山峻嶺圍着的,易守難攻,只要派少量士兵把手幾個重要關隘,敵人就很難攻進來,只能望關興嘆。

劉範本來覺得也是不錯的,但深思一會兒劉範又反對了。原因很簡單,因爲益州雖然陷固,是一道銅牆鐵壁;但這道銅牆鐵壁也會演變成一座牢籠,將人囚禁起來,人的雄心壯志全都給消磨殆盡,因爲在益州躲着就能自保,又何必冒險出川,攻伐天下呢?縱觀中國歷史,雄主都是北方崛起的,南方的倒也有,比如劉裕和朱元璋,但是從蜀地崛起的幾乎一個也沒有。劉範想,若是他到了天府之國,被蜀地風氣所影響,難保不會失去爭霸天下的銳氣。

第八十四章 鎮北軍首戰第八百零八章 對策長秋第四百五十四章 一聲驢叫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潛行宮第二百五十九章 連環戰馬第五百九十九章 悉問策論第七百零五章 慶功盛宴第八百六十八章 脫逃妙計第二百九十四章 撕破臉皮第五百六十三章 取或不取第八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第六百三十三章 竊聽密語第三百四十三章 反客爲主第二百六十三章 撤軍回國第一百八十五章 實兵對抗第八百九十八章 劉宏之死第一百七十二章 駟馬難追第一百一十五章 陷入絕境第九百零七章 曹操之思第八百五十章 戰象出擊第四百一十一章 除賊之策第六百七十三章 絕望逃亡第三百六十一章 西遷之爭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亡我也第九百一十六章 秘密審訊第七百六十六章 頂級神射第四百四十一章 巧使離間第一百九十四章 亂世初現第一百一十三章 歷史重演第兩百零二章 大戰之始第七百九十二章 糧食問題第二百五十二章 誓師大會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涼邸報第八百九十九章 計劃開展第六十二章 又收二將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大突破第七百零二章 文武爭名第四百零七章 天下義理第九百零一章 主謀自盡第二百零九章 告一段落第七百四十一章 移民實邊第八百一十三章 屯田之弊第四百六十九章 忠孝難全第兩百零一章 大戰前夕第三百二十六章 金城書院第六百九十四章 途中問政第六百二十四章 皇后之謀第一百三十四章 涼州光復第五百二十九章 真假軍糧第六百四十章 陣前誓師第七百三十四章 師徒夜話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場賭局第十八章 城破前奏第六十五章 馬鐙和馬掌第四百二十六章 噩耗頻至第七百零二章 文武爭名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六百三十九章 戰法之爭第六十五章 馬鐙和馬掌第五百七十七章 合約未竟第四百一十章 大難將至第九百一十五章 密信又至第八十六章 大雕隕落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潛行宮第一百七十三章 錦衣草創第五百一十一章 亡國滅種第五百一十七章 出城應戰第三百三十三章 查缺補漏第七百六十七章 危機解除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困街亭第一百四十一章 佳人解憂第八百六十四章 商議條約第一百四十七章 交流心得第五十九章 終成眷屬第六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七十五章 烏孫陰謀第二百六十一章 恐怖箭雨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忠救星第五十四章 袁氏家醜第九百章 宮變失敗第五百六十九章 亂成一團第八十三章 狗急跳牆第六百九十一章 臨別贈言第一百五十三章 修路之意第七百四十七章 喜訊傳來第六百零八章 玉門夜話第一百二十章 殺機已起第七百九十七章 俠客執照第二百零四章 一個頂倆第二百四十四章 西域攻略第三百一十三章 善意警告第三百九十四章 荀攸之功第六百七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十六章 強攻廣宗城第五百九十六章 試探而已第三百五十四章 鍛甲不易第三百九十一章 十軍會攻第六百七十六章 突得情報第九十九章 妻妾成羣第二百三十九章 纏綿悱惻
第八十四章 鎮北軍首戰第八百零八章 對策長秋第四百五十四章 一聲驢叫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潛行宮第二百五十九章 連環戰馬第五百九十九章 悉問策論第七百零五章 慶功盛宴第八百六十八章 脫逃妙計第二百九十四章 撕破臉皮第五百六十三章 取或不取第八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第六百三十三章 竊聽密語第三百四十三章 反客爲主第二百六十三章 撤軍回國第一百八十五章 實兵對抗第八百九十八章 劉宏之死第一百七十二章 駟馬難追第一百一十五章 陷入絕境第九百零七章 曹操之思第八百五十章 戰象出擊第四百一十一章 除賊之策第六百七十三章 絕望逃亡第三百六十一章 西遷之爭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亡我也第九百一十六章 秘密審訊第七百六十六章 頂級神射第四百四十一章 巧使離間第一百九十四章 亂世初現第一百一十三章 歷史重演第兩百零二章 大戰之始第七百九十二章 糧食問題第二百五十二章 誓師大會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涼邸報第八百九十九章 計劃開展第六十二章 又收二將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大突破第七百零二章 文武爭名第四百零七章 天下義理第九百零一章 主謀自盡第二百零九章 告一段落第七百四十一章 移民實邊第八百一十三章 屯田之弊第四百六十九章 忠孝難全第兩百零一章 大戰前夕第三百二十六章 金城書院第六百九十四章 途中問政第六百二十四章 皇后之謀第一百三十四章 涼州光復第五百二十九章 真假軍糧第六百四十章 陣前誓師第七百三十四章 師徒夜話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場賭局第十八章 城破前奏第六十五章 馬鐙和馬掌第四百二十六章 噩耗頻至第七百零二章 文武爭名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六百三十九章 戰法之爭第六十五章 馬鐙和馬掌第五百七十七章 合約未竟第四百一十章 大難將至第九百一十五章 密信又至第八十六章 大雕隕落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潛行宮第一百七十三章 錦衣草創第五百一十一章 亡國滅種第五百一十七章 出城應戰第三百三十三章 查缺補漏第七百六十七章 危機解除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困街亭第一百四十一章 佳人解憂第八百六十四章 商議條約第一百四十七章 交流心得第五十九章 終成眷屬第六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七十五章 烏孫陰謀第二百六十一章 恐怖箭雨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忠救星第五十四章 袁氏家醜第九百章 宮變失敗第五百六十九章 亂成一團第八十三章 狗急跳牆第六百九十一章 臨別贈言第一百五十三章 修路之意第七百四十七章 喜訊傳來第六百零八章 玉門夜話第一百二十章 殺機已起第七百九十七章 俠客執照第二百零四章 一個頂倆第二百四十四章 西域攻略第三百一十三章 善意警告第三百九十四章 荀攸之功第六百七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十六章 強攻廣宗城第五百九十六章 試探而已第三百五十四章 鍛甲不易第三百九十一章 十軍會攻第六百七十六章 突得情報第九十九章 妻妾成羣第二百三十九章 纏綿悱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