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金城書院

就算因爲世家大族憎惡劉範,不會效忠於劉範。但揚州還是有很多寒士,會投入劉範的懷抱裡去。想到這裡,劉範真是追悔莫及。早知道就選擇一個人才輩出的州郡,而非這人才荒地——涼州了。但說什麼也回不去了,生活還是要繼續。

劉範知道,他現在也很緊要的問題,就是要解決人才缺乏的困境。劉範想到,既然以前可以從朝廷治下拉攏一些寒士,爲何現在不行?但賈詡提醒他,現在朝廷已經發現了他的反心,絕不可能再把至關重要的人才拱手送給西涼。萬一這些人才一進西涼,就調轉槍頭可如何是好?

早在黨錮之禍時,朝廷就已經觸怒了以黨人爲首的士人。朝廷對士人,尤其是十常侍憎惡黨人,大將軍何進曾追捕名士許邵和許靖,所以朝廷雖然解禁黨錮,但依然嚴密監視着士人的動向。如果朝廷發現士人心向西涼,肯定又是一次黨錮之禍。

既然從外引進的方法不行,劉範開始把目光轉向內部。想來想去,蔡邕和盧植的身影最終浮現在劉範的腦海裡。對啊!眼前的蔡邕和盧植就是兩位大儒,曾經教出了多少學生?!而且既然龐德公和水鏡先生在潁川開設有潁川學院,廣收門徒。那蔡邕和盧植的名聲和學識都不比他們兩位差多少,爲什麼不能也開設一個書院,讓他們教書育人,培植人才呢?

劉範想到這裡,豁然開朗。劉範這才意識到,或許他的資源他還沒有科學利用到極致,以至於把這兩位曠世奇才都給忘記了。現在蔡邕和盧植都賦閒在家,而且蔡邕的女兒蔡琰已經出嫁給了劉範,盧植又是劉範的師父。多日在家清閒,恐怕他們兩位學富五車大儒也會覺得無聊。畢竟,聰明不被證實,不爲人所知,聰明人何爲聰明人。如果讓他們開設一個書院教書育人,恐怕是最爲適合他們的選擇。

於是劉範拜訪了蔡邕和盧植,向他們建議,由劉範建立一座書院,讓蔡邕和盧植擔任祭酒,然後再在天下廣泛招生,由他們兩人負責教育。聽聞劉範的計劃,蔡邕和盧植當時一點都沒有猶豫,立即就答應了。

劉範大喜過望,當天就找來了負責工程建設的馬鈞,讓他在涼州選擇一塊合適的地方,建立起一座書院。馬鈞最後還是在金城的金城縣城裡找到了一個地方。金城,就是後世甘肅省的省會,蘭州市。那裡本來是上次涼州叛軍首領韓遂的府邸,韓遂控制涼州期間,都是以金城作爲大本營。故而他的府邸也足夠的寬敞,甚至比劉範新建的州牧府還要大,足夠建立起一座書院。

既然是在金城郡的金城縣城,又有另一座著名的書院因潁川郡的郡名而得名,所以劉範爲了呼應潁川書院,就給這座新的書院起名爲金城書院,聽起來氣勢比潁川書院更爲磅礴宏大。

有了祭酒,又有書院,現在就差教材和學生了。教材在劉範看來,並不怎麼難解決。因爲他擁有活字印刷術和雕版印刷術,印刷技術已經成熟;又有造紙術,只要給官營的印刷廠下達一個指標,幾天之內就可以迎刃而解。加之盧植和蔡邕都是大儒,自然手裡會珍藏着一些古籍的孤本。他們也願意把自己多年來的心血拿出來,印刷出更多的書籍,讓原來是孤本的書籍,重新變得流行起來。有了這麼多書籍,劉範就又可以計劃在金城書院裡增設一個圖書館。

最後,就是招生問題了。招生對劉範來說也簡單。錦衣衛遍佈全國,十三個州的每個郡都有錦衣衛的分佈,最少也有一個人。錦衣衛還把業務擴展到了絲綢之路上的一些國家。被滲透的國家,最西邊的是康居。劉範只需要給錦衣衛都指揮使劉誕交代一下,金城書院成立和招生的消息,自然會傳遍大江南北,讓大部分天下人得知。

爲了招生,劉範也提出了很豐厚的招生條件。第一,招生不限出身,無論是貴族出身,還是世家大族出身,亦或是平民出身,甚至是贅婿、奴婢、徒附、罪人都可以參與,如果奴婢等社會底層能夠進入金城書院,書院會負責提供幫助,比如是奴婢和徒附的話,書院出錢幫助贖身;第二,年齡十三歲以上即可;

第三,書院對家庭貧困者不收取或者減免一部分學費,對家庭富裕者則收取每年一萬錢的學費;第四,書院設立西州獎學金九萬錢、刺史勵志獎學金三萬錢,和祭酒勵志獎學金一萬錢,獎學金並不侷限於金錢,可以用糧食、食鹽、絲綢、文房用品、良馬、羊、酒這些等價物代替,一共三級獎學金的名額由祭酒根據實際情況而定;第四,書院實行後世的大學四年制;第五,書院在學生畢業時設置畢業考試,考試通過後再參加官府的考試,兩次考試都通過的,就可以出任官職;第六,如果學生自願搬到西涼居住,可申請書院出錢幫助;第七,學生可以不限量的使用書院提供的紙張和書籍。

如此豐厚的招生條件,劉範就不信沒人來。尤其是最後一條,規定學生可以自由使用紙張和書籍,可能是最爲吸引士人的條件。自從劉範在蔡倫造紙術的基礎上,對造紙術進行了翻天覆地的改進後,新紙別稱冠軍侯紙,已經在東漢各個領域大行其道。由於新紙的質量與劉範所處的後世的紙張質量相差無幾,而蔡侯紙的質量和使用體驗還不如帛,所以新紙取代了竹簡和帛,成爲最受歡迎的書寫媒介。

但,這並非代表着新紙走入千萬家。劉範明明可以生產出大量的紙張,產量幾乎能讓全天下的窮人都買得起,但他沒有把紙的價格降得太低。原因就是劉範要奇貨可居。劉範將新紙作爲涼州的主打出口商品,主要面向絲綢之路和東州。價格是帛的價格的一半,仍然十分昂貴,但不論是絲綢之路上的商人,還是東州(崤山以東的州)的世家大族,依舊趨之若鶩。哪個世家要是不用新紙來作爲拜帖,依舊用帛書寫拜帖,會被所有人看不起。

普通的世家都如此,那更別說朝廷了。朝廷統治如此廣闊的疆域,自然簽發詔令的數量龐大。爲了緊跟潮流,不失了朝廷的氣派,朝廷也不得不購買新紙來書寫詔令。絲綢之路上的外國商旅,一般使用羊皮紙作爲傳播信息的媒介,自然比不上新紙。所以,外國商旅紛紛棄用羊皮紙,使用新紙。他們也發現了新紙的廣闊商機,所以不少人大量地搶購新紙,再倒賣到其他國家,從中賺取差價。在絲綢之路上的新紙,其地位已經快和絲綢、瓷器差不多了。

一年下來,刨除人力和運輸等成本,新紙就能給劉範創收不低於五億多錢。

新紙如此緊俏,那些寒門子弟當然是望眼欲穿。如果金城書院提供源源不斷地新紙,相信不論是世家子弟,還是寒門子弟,都會爲之一振,進而加入金城書院。

第三百三十九章 反應過度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政之行(還下)第二百四十章 升堂議事第一百零五章 西征準備第三百六十七章 賈龍鷹揚第三百九十章 多路兵馬第三百八十一章 貂蟬之子第八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第四百四十八章 悍不畏死第四百七十二章 初顯崢嶸第六百九十六章 臨車聽政第四百二十六章 噩耗頻至第七百九十一章 羅馬軍團第三十七章 梟雄來了第七百二十八章 王越史阿第一百二十五章 先殺羌氐第三百零二章 首輪舌戰第六百零二章 禍事又起第一百五十七章 朝堂地震第六百四十六章 包圍漸成第四十八章 與狼共舞第五十四章 袁氏家醜第五百三十六章 偷襲失敗第七百五十二章 深夜潛入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戰落幕第九百零九章 袁紹妙策第七百九十五章 單獨行刺第二百五百五十六章 狼狽爲奸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忠救星第七百四十二章 土地之憂第七百二十七章 新政之行(再下)第十四章 火燒黃巾軍第十七章 幾言定廣宗第六百八十二章 捷報兩至第七百六十七章 危機解除第七百六十一章 當街行刺第二百五百五十六章 狼狽爲奸第六百九十二章 新的領土第四百九十章 …西域守禦第一百八十章 董卓吃糞第一百零一章 賓客獻禮第七百九十七章 俠客執照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儲被俘第三百四十五章 風聞風語第四百四十九章 江東猛虎第四百七十八章 危機四伏第七百九十一章 羅馬軍團第七百五十三章 爲人父母第三百八十三章 曹操之思第六百一十五章 知己知彼第四百四十七章 盟軍潰敗第一百四十八章 問政於野第二百四十四章 西域攻略第八百零五章 大獲全勝第五百七十七章 合約未竟第八十二章 道破天機第一百五十二章 人馬鎧甲第四百四十六章 重甲騎兵第三百八十四章 荀氏公達第七百四十章 宮名大明第六百四十四章 箭雨之下第四百零二章 表露心跡第三百六十九章 民心可用第三百四十九章 吊人胃口第八百四十六章 元老塞氏第八百三十七章 襲營得手第五百九十五章 訪見荀攸第八百八十五章 調包良策第九章 迎戰妖兵第一百一十六章 困獸猶鬥第一百四十章 艱難選擇第六百八十五章 無藥可救第五百二十四章 全軍覆沒第八十五章 忠奸不分第四百一十九章 無言以對第七百二十章 募兵改制第七百五十四章 家之溫馨第八百九十六章 死前回憶第二百二十二章 佈局雒陽第二百七十七章 雒陽驚變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域在手第四百四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八百九十九章 計劃開展第三百三十五章 展望匈奴第五百零四章 再次衝鋒第四百九十九章 出城決戰第三百八十一章 貂蟬之子第三百九十九章 這是真的第七百一十一章 無限苦衷第四百九十七章 胡毗色伽第十九章 世家反叛第三百九十三章 平虜將軍第八百零二章 報中端倪第一百一十五章 陷入絕境第三章 初識盧植第七百九十四章 情報任務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式開戰第八百八十一章 雙重保障第六百零三章 一波又起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戰略
第三百三十九章 反應過度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政之行(還下)第二百四十章 升堂議事第一百零五章 西征準備第三百六十七章 賈龍鷹揚第三百九十章 多路兵馬第三百八十一章 貂蟬之子第八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第四百四十八章 悍不畏死第四百七十二章 初顯崢嶸第六百九十六章 臨車聽政第四百二十六章 噩耗頻至第七百九十一章 羅馬軍團第三十七章 梟雄來了第七百二十八章 王越史阿第一百二十五章 先殺羌氐第三百零二章 首輪舌戰第六百零二章 禍事又起第一百五十七章 朝堂地震第六百四十六章 包圍漸成第四十八章 與狼共舞第五十四章 袁氏家醜第五百三十六章 偷襲失敗第七百五十二章 深夜潛入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戰落幕第九百零九章 袁紹妙策第七百九十五章 單獨行刺第二百五百五十六章 狼狽爲奸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忠救星第七百四十二章 土地之憂第七百二十七章 新政之行(再下)第十四章 火燒黃巾軍第十七章 幾言定廣宗第六百八十二章 捷報兩至第七百六十七章 危機解除第七百六十一章 當街行刺第二百五百五十六章 狼狽爲奸第六百九十二章 新的領土第四百九十章 …西域守禦第一百八十章 董卓吃糞第一百零一章 賓客獻禮第七百九十七章 俠客執照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儲被俘第三百四十五章 風聞風語第四百四十九章 江東猛虎第四百七十八章 危機四伏第七百九十一章 羅馬軍團第七百五十三章 爲人父母第三百八十三章 曹操之思第六百一十五章 知己知彼第四百四十七章 盟軍潰敗第一百四十八章 問政於野第二百四十四章 西域攻略第八百零五章 大獲全勝第五百七十七章 合約未竟第八十二章 道破天機第一百五十二章 人馬鎧甲第四百四十六章 重甲騎兵第三百八十四章 荀氏公達第七百四十章 宮名大明第六百四十四章 箭雨之下第四百零二章 表露心跡第三百六十九章 民心可用第三百四十九章 吊人胃口第八百四十六章 元老塞氏第八百三十七章 襲營得手第五百九十五章 訪見荀攸第八百八十五章 調包良策第九章 迎戰妖兵第一百一十六章 困獸猶鬥第一百四十章 艱難選擇第六百八十五章 無藥可救第五百二十四章 全軍覆沒第八十五章 忠奸不分第四百一十九章 無言以對第七百二十章 募兵改制第七百五十四章 家之溫馨第八百九十六章 死前回憶第二百二十二章 佈局雒陽第二百七十七章 雒陽驚變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域在手第四百四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八百九十九章 計劃開展第三百三十五章 展望匈奴第五百零四章 再次衝鋒第四百九十九章 出城決戰第三百八十一章 貂蟬之子第三百九十九章 這是真的第七百一十一章 無限苦衷第四百九十七章 胡毗色伽第十九章 世家反叛第三百九十三章 平虜將軍第八百零二章 報中端倪第一百一十五章 陷入絕境第三章 初識盧植第七百九十四章 情報任務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式開戰第八百八十一章 雙重保障第六百零三章 一波又起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