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又收二將

自此,黃忠終於投入劉範麾下。於是黃忠便收拾行李,帶上盧氏和黃敘母子倆一起跟隨劉範回到宛城。劉範得了黃忠後,便又繼續南下,向着不是故鄉的故鄉進發。

坐在馬車裡,蔡琰的身體隨着馬車的顛簸而搖動,她蹙着眉,臉上盡是憂慮的表情。劉範道:“琰兒,你想什麼呢?”

蔡琰嚇得驚呼一聲,道:“啊!將軍,你說什麼?”

劉範一聽就笑了,用手指輕輕颳了刮蔡琰的鼻翼,道:“嘿嘿!琰兒,都到這個時候了,怎麼還叫我作將軍?嗯?”

蔡琰聽懂了劉範的話,臉“唰”地一下就變紅了,扭扭捏捏道:“不叫將軍,那,那叫什麼啊?”

“自然是叫夫君了!嘿嘿!”劉範一邊說着,一邊朝蔡琰撲去,一把將她抱在懷裡,雙手不老實地蔡琰柔軟的酮體上各處遊走。

蔡琰又是驚呼一聲,臉愈發紅撲撲的了,任由劉範上下其手,氣息也愈發粗重了,紅脣也迎上了劉範的嘴脣,全身心地迎合劉範的動作。劉範一時興起,這就要打破他們兩人之間最後一道有形無形的壁壘,劉範一邊激情地吻着蔡琰,一邊試圖解開蔡琰的衣帶。被劉範弄得動了情的蔡琰一感受到劉範的手,又瞬間恢復意識,立即準確地抓住了劉範的手。

劉範失望地嘆了口氣,便慢慢地鬆開了手中已經差不多解開了的衣帶。蔡琰自責不已,她將衣服整理了一番,便艱難地道:“夫,夫君,我們還沒有正式結婚,現在還不能……”蔡琰說不出那麼羞人的話來,只得不做聲了。

劉範也知道古代禮制森嚴,不敢輕易逾越;若是蔡琰未婚先孕,則更會讓她備受千夫所指。劉範對蔡琰微微一笑,雙手包着她的手,安慰道:“夫君知道,是夫君的不好,琰兒你不用自責。”

蔡琰羞得低頭低到胸口,不敢看劉範一眼,用幾乎聽不到的聲量道:“喏。”

劉範又笑道:“那,到了洞房花燭夜時,你可得成全夫君哦!”劉範伸出手,一把把蔡琰攬入懷裡抱住。

蔡琰嘴角微微揚起,臉頰上也浮現出酒窩來,神采飛揚,她微微點了點頭,將頭倚靠在劉范寬闊的胸膛上,嗅着劉範身上的味道,閉上了眼睛。劉範見蔡琰的頭髮有些凌亂了,便騰出一隻手,幫她把頭髮攬到她如同羊脂玉一般的耳朵後面,又抱緊了她。

美好就是留給人來破壞的。一聲暴喝,將身在美夢中的兩人驚了回來。只聽見馬車外傳來了典韋的怒吼聲:“大膽!你等想幹什麼!”沒等劉範和蔡琰反應過來,黃忠也怒吼一聲:“好大的膽子!你們莫不是想打劫不成!”

劉範意識到大事不好了,便吻一下蔡琰,道:“夫君去看看,琰兒不要伸頭出來看。”蔡琰點點頭。劉範便出了馬車,第一眼就看到黃忠和典韋兩人各自拿出了武器,典韋抽出了背在背後的兩把短戟,黃忠則張起了一把硬弓,氣氛十分緊張。劉範道:“怎麼了?發生什麼情況了?”

聞言,典韋縱馬到一旁,劉範便看到了遠處路上有兩個長得十分高大健碩的人,正堵着狹窄的道路,一個二十多歲,一個稍顯年輕,可能只和劉範的年歲差不多,他們各自拿着武器,正在打量着劉範以及他的隨從們。

黃忠道:“主公,這兩個人不知是何意圖,當以小心爲上。”劉範點點頭,便跳下馬車。後面的賈詡和田豐趕來,劉範道:“不知他們是何意圖,像是要攔路搶劫,卻又不埋伏。你們怎麼看?”

賈詡摸了摸山羊鬍,眯着眼道:“主公,多思無益,既然想不明白,何不主動問個清楚?”

田豐也道:“主公,屬下也覺得,還是先禮後兵爲上策。”

劉範點點頭,便朝遠處那兩人喊道:“爾等是什麼人?今日攔阻我之車駕,又意欲何爲?”

一個年長些的揚起手中的刀,迴應道:“敢請近前回話。”典韋和黃忠回顧劉範,劉範點點頭,道:“好!你等過來!”說着典韋和黃忠抓緊了手中的武器,只要那兩人有何異動,便直接先下手爲強。

那兩人便快步走到車駕之前。那個年長的漢子先行一禮,道:“敢問公子可是泗水亭侯,鎮北將軍?”

劉範有些疑惑,道:“正是。不知二位壯士有何貴幹?”一聽到劉範說是,兩人都是異常歡喜,激動不已,兩人雙雙跪下,道:“草民拜見將軍!”

劉範現在確認了,這兩人應該不是來攔路搶劫的。劉範道:“二位請起。不知二位是哪裡人?又叫什麼?”

年長的漢子道:“稟將軍,某是南陽宛城人,名文聘,字仲業!”

那年輕的漢子道:“稟將軍,某是南陽桐柏人,名魏延,字文長!”

劉範一聽,震驚不已!原來文聘和魏延也是南陽郡的人,只是劉範只記得名氣最大的黃忠,卻沒有記住他們兩人。

劉範稍稍平復一下激動的心情,道:“文壯士,魏壯士,不知你們二人找我有什麼事?”

文聘作一揖,魏延愣了一下,也有模有樣地跟着作揖,文聘道:“文某自恃有些武藝身手,一直以來都想要從軍,報效國家,只可惜未曾有合適之人出現。聽聞將軍因鎮壓黃巾賊有功,而被朝廷封爲鎮北將軍,將軍正要招募士卒,某便想着,將軍麾下正缺人手,正可以來投奔。將軍此次回鄉,正是要經過南陽,某便在此等候。正巧,這位小兄弟也想着要投奔將軍,我等便一直在此等候將軍大駕。”

魏延此時還只不過是個毛頭小子,不諳世事。他聽了文聘的話,也怯生生地道:“呃,是!小子最是仰慕將軍風采,也想投奔將軍,願作將軍的一個馬前卒。敢請將軍收留我等。”

文聘也道:“敢請將軍收留,我等必爲將軍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劉範都愣了!這可是老天爺恩典,給他送來兩員著名的大將啊!文聘在劉表手下時,在荊州軍中地位可能只低於蔡瑁和黃祖;在劉琮歸降曹操後,他依然心念劉表的恩情,不願歸附曹操,後來曹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請得他出山來,後來他駐防在荊州,替曹操多次打退東吳的進攻,被他屢次擊退的孫權把他和張遼放在一起來對比。所以說,文聘此人忠誠,又很有謀略,實在是難得。

再看魏延,他富有膽略,審時度勢,親手殺了主子韓玄,歸降劉備;後又在劉備攻川時居功至偉,立下大功,不僅打敗劉璋的軍隊,還救回了深陷險境的黃忠;諸葛亮北伐時,因他獻出險計,另走一路子午谷奇襲長安,但素來穩重的諸葛亮認爲這太冒險了,不同意,後來證實了,魏延的計策確實有可行的計劃。後來,諸葛亮看出魏延對他的打壓十分不滿,於是臨終前安排馬岱殺了他。

“主公,屬下觀此二人,俱是不可多得的將才,宜應收之。”田豐道。田豐這句話把劉範喚醒了,劉範道:“好!我收下你們了!日後,你們就是我的人了!”

魏延和文聘都是喜不自勝,都跪拜道:“屬下魏延(文聘)拜見主公!”

第一百三十四章 涼州光復第一百五十一章 艱鉅任務第十四章 火燒黃巾軍第十五章 張角的對策第五十一章 拜訪毒士第七百三十六章 關鍵工作第七百九十三章 師徒一戰第三百八十四章 荀氏公達第四十四章 屠夫刁難第一百二十一章 半信半疑第五百九十七章 主臣相認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五百一十七章 出城應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照不宣第五百五十八章 攻入長安第二百七十八章 獄中之會第八百七十六章 驚天交易第三百三十七章 權衡利弊第六百二十二章 伯樂安出第三百七十九章 田豐論勢第二百四十七章 擴軍準備第三十二章 大賊屈服第三百三十九章 反應過度第八十二章 道破天機第二百九十三章 興師問罪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鄭之戰第九百零八章 董卓上表第四百七十八章 危機四伏第七百零一章 凱旋慶典第一百零八章 偶遇馬騰第五百四十六章 突遭伏擊第三百六十四章 李肅來使第六百三十四章 中平新政第三百六十三章 黑山不再第七百五十六章 惻隱之心第八百四十八章 暫告段落第八百四十九章 反擊利器第三百九十八章 口乾舌燥第四百零八章 天道所致第一百一十一章 馴馬高手第七百零二章 文武爭名第一百四十章 艱難選擇第一百一十九章 叛軍三雄第五百六十章 兵臨洛陽第九百一十六章 秘密審訊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軍對陣第二百七十四章 威震華夏第六百零七章 作別家人第九百零一章 主謀自盡第二十一章 蘇陵泄密第七百四十二章 土地之憂第五百六十六章 喜上加喜第七百二十三章 新政之行(中)第一百六十八章 馴服烈馬第九十四章 涼州之牧第二百七十七章 雒陽驚變第六百二十八章 圍中相話第二百零八章 本初危險第六十五章 馬鐙和馬掌第八百二十八章 無邊箭雨第七百九十六章 史阿成擒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條不紊第七百一十二章 狂醉終解第三百四十八章 繼續忽悠第二百三十七章 童言無忌第三百二十七章 講武堂立第八百二十五章 秩序之爭第四百五十九章 堅守不出第三十三章 猛將投效第六百三十七章 大戰開啓第二百八十一章 揪出黑手第七百五十八章 爭執不休第十九章 世家反叛第一百四十七章 交流心得第七百八十五章 是否援助第六百零五章 力排衆議第二百五十章 烏孫昆彌第八百二十七章 殊死血戰第五百一十二章 偶見火油第一百三十四章 涼州光復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計就計第五百六十六章 喜上加喜第六百零三章 一波又起第四百四十七章 盟軍潰敗第三百二十六章 金城書院第八百二十二章 弓與重甲第七百八十二章 國無忠臣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氏長計第六百二十一章 怨恨爲深第八百九十章 無機可乘第二百三十六章 母子情深第二百八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下大同第六十九章 檄文募兵第五百三十五章 敗報兩至第一百四十二章 撥雲見日第三百七十九章 田豐論勢第五百零五章 烏孫潰敗第八百三十七章 襲營得手第四百一十二章 兵不血刃
第一百三十四章 涼州光復第一百五十一章 艱鉅任務第十四章 火燒黃巾軍第十五章 張角的對策第五十一章 拜訪毒士第七百三十六章 關鍵工作第七百九十三章 師徒一戰第三百八十四章 荀氏公達第四十四章 屠夫刁難第一百二十一章 半信半疑第五百九十七章 主臣相認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五百一十七章 出城應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照不宣第五百五十八章 攻入長安第二百七十八章 獄中之會第八百七十六章 驚天交易第三百三十七章 權衡利弊第六百二十二章 伯樂安出第三百七十九章 田豐論勢第二百四十七章 擴軍準備第三十二章 大賊屈服第三百三十九章 反應過度第八十二章 道破天機第二百九十三章 興師問罪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鄭之戰第九百零八章 董卓上表第四百七十八章 危機四伏第七百零一章 凱旋慶典第一百零八章 偶遇馬騰第五百四十六章 突遭伏擊第三百六十四章 李肅來使第六百三十四章 中平新政第三百六十三章 黑山不再第七百五十六章 惻隱之心第八百四十八章 暫告段落第八百四十九章 反擊利器第三百九十八章 口乾舌燥第四百零八章 天道所致第一百一十一章 馴馬高手第七百零二章 文武爭名第一百四十章 艱難選擇第一百一十九章 叛軍三雄第五百六十章 兵臨洛陽第九百一十六章 秘密審訊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軍對陣第二百七十四章 威震華夏第六百零七章 作別家人第九百零一章 主謀自盡第二十一章 蘇陵泄密第七百四十二章 土地之憂第五百六十六章 喜上加喜第七百二十三章 新政之行(中)第一百六十八章 馴服烈馬第九十四章 涼州之牧第二百七十七章 雒陽驚變第六百二十八章 圍中相話第二百零八章 本初危險第六十五章 馬鐙和馬掌第八百二十八章 無邊箭雨第七百九十六章 史阿成擒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條不紊第七百一十二章 狂醉終解第三百四十八章 繼續忽悠第二百三十七章 童言無忌第三百二十七章 講武堂立第八百二十五章 秩序之爭第四百五十九章 堅守不出第三十三章 猛將投效第六百三十七章 大戰開啓第二百八十一章 揪出黑手第七百五十八章 爭執不休第十九章 世家反叛第一百四十七章 交流心得第七百八十五章 是否援助第六百零五章 力排衆議第二百五十章 烏孫昆彌第八百二十七章 殊死血戰第五百一十二章 偶見火油第一百三十四章 涼州光復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計就計第五百六十六章 喜上加喜第六百零三章 一波又起第四百四十七章 盟軍潰敗第三百二十六章 金城書院第八百二十二章 弓與重甲第七百八十二章 國無忠臣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氏長計第六百二十一章 怨恨爲深第八百九十章 無機可乘第二百三十六章 母子情深第二百八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下大同第六十九章 檄文募兵第五百三十五章 敗報兩至第一百四十二章 撥雲見日第三百七十九章 田豐論勢第五百零五章 烏孫潰敗第八百三十七章 襲營得手第四百一十二章 兵不血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