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進入潼關之後,劉範就讓軍士們休息一夜。一天到晚,他們馬不停蹄,一刻也沒有停下,不容易;他們的汗血寶馬也都有些疲憊了,全身的皮膚都在流汗,讓它們看上去都是血淋淋的。但休息是要休息,劉範也不敢掉以輕心。

畢竟,徐申手裡還是握有足足五千步兵。一天到晚的奔騰,也讓劉範和田豐累的不行,所以徐申這麼大的威脅,他們竟然都沒有時間看出來。劉範也就沒有要求徐申把潼關的守軍交給他領導。到準備睡下的時候,劉範纔想起這茬來,趕緊讓軍士們輪流守夜,另外讓劉誕的錦衣衛盯住徐申和守軍的動靜。這一夜,徐申也沒有幹什麼。

等到天亮了,後續的九萬騎兵這才拖着疲憊不堪的身子,牽着比他們更加疲憊的戰馬涌入潼關,安營紮寨。劉範讓軍士們休息一天,不然就他們這狀態,又累又餓,也不可能有力氣去對抗朝廷。劉範還順便讓徐申交出了兵權,同時把他和他的部下都給軟禁起來,嚴防他們萬一想不開,又要突然變節。徐申等將只能乖乖地從命。

等大軍休息一天後,劉範派遣張遼,帶領一萬騎兵騎着汗血寶馬去包圍潼關以東、雒陽城以西的兩座重要城池,澠池和新安。其中,澠池和潼關一樣,同樣是位於山東(崤山以東地區,不是山東省)通往山西(同理,崤山以西)的必經之地。潼關和澠池,也都是在成南北方向的崤山中的唯一一條山谷上。只不過,澠池在山谷的喇叭口,地勢開闊;而潼關則是卡在崤山山谷最爲狹窄的山口,所以澠池的戰略重要性遠遠不如潼關。

但這戰略重要性只是相對於從東方進入西方而已。如果是從關中方向出潼關,第一個直面的就是澠池。所以澠池對山東地區還有一定的保護和預警作用。

新安,則是位於中原平原上,位於澠池以東,雒陽以西,是雒陽城最後一道防線。如果新安危急,則雒陽城危急。

劉範派兵前去,只是包圍這兩座城池,並沒有攻克它們的意思。儘管朝廷已經沒有多餘的兵力駐守它們。萬一劉範連澠池和新安都拿下了,那朝廷就一定會認爲,劉範這是要徹底造反,從朝廷手中奪取天下了。所以,劉範不能動這兩塊誘人的奶酪。

由於朝廷對於西涼軍閥集團的打算一無所知,也不知道他們已經知曉了朝廷自己乾的好事,所以朝廷仍然沒有什麼反應。他們就等着劉範中了欽使的計,乖乖地進入雒陽城來。所以,爲了讓朝廷知道他們危險了,劉範故意指使張遼對新安和澠池圍三缺一,並放出守軍派出給朝廷報信的斥候。等朝廷知道劉範已經在三天之內越過關中,並且拿下潼關,包圍澠池和新安,威脅雒陽時,他們就會知道,劉範爲了人質來了。

只有澠池和新安兩城的報告,或許還不足以讓朝廷知道事情有多嚴重。所以,劉範斟酌了很久,決定選一名使者出使雒陽。劉誕第一個就舉起了手。劉誕也是劉焉的兒子,想着父親在雒陽受苦受難,心裡不是滋味,所以他決心一定要乾點什麼。可他又不是將軍,不能領兵打仗,能力太弱了。兄長兼主公的劉範一提出要派遣使者,劉誕就看到希望了。由於他的身份,他最有可能當使者。

劉範本來不想讓劉誕,就是擔心朝廷奸詐無信,萬一又把劉誕扣下了,那可就白搭了,這就是白白又給朝廷送去一個要挾的砝碼。到時候,營救人質就無從談起了。由於大意輕敵,他已經讓劉焉他們遭了難了,再也不能讓他最出色的兄弟再爲他以身試險了。

但田豐纔不會體察劉範這層心思,他就力主讓劉誕。劉誕也是信心十足,劉範也確實沒有別的人選,所以只能無奈地把劉誕送走。劉範另外交代了劉誕一些事,讓他在談判時如何應對朝廷。劉誕帶上一百多個錦衣衛,就出發了。

過了澠池和新安,從高聳的崤山山脈到了廣袤無垠的黃河沖積平原,道路也越來越廣闊,沿途的流民一羣一羣的,也越來越多。不多久,只用了半天時間,劉誕就率領錦衣衛來到了雒陽城下。只見高達四丈的雒陽城郭上,密密麻麻的全是旌旗和頭盔。看來,雒陽城已經實行戒嚴了。

劉誕在仰望雒陽城頭時,西城門上的南軍士兵已經發現了劉誕。看着身着華麗的金色飛魚服,腰間掛着繡春刀,騎着清一色都是黑色伊犁馬,顯得光彩奪目,熠熠生輝的錦衣衛一百多人,南軍士兵們都羨慕不已。別說是朝廷裡的公卿大臣穿的古樸典雅的朝服沒有飛魚服華麗,說句大不敬的話,就是當今皇帝的以黑色和紅色爲主基調的龍袍也沒有如此鮮亮。

等城頭上此起彼伏的驚歎聲漸漸消失後,南軍士兵們這才恢復了理智。他們趕緊派人去找來他們的校尉。結果那個校尉來了,自己有自知之明,知道這事不是他能應付的,所以只好請來了一尊大佛,何苗,也就是何皇后和何進的弟弟。因爲大姐和二哥的原因,當上了左中郎將,替姐姐和哥哥掌握一部分南軍。

何苗知道了情報,打西邊來了一百多騎,還穿着怪模怪樣的衣服,他一聽就知道不好了。現在唯一有能力能從西邊派來騎兵的,無非就是西涼軍閥集團。現在劉範已經派兵到了雒陽城下,其意味不言而喻了。

因爲何苗的家庭,加上何苗也是中郎將,大漢朝廷裡比較重要的軍官,所以他也知曉朝廷和西涼之間的矛盾已經因爲劉焉等人下獄此事,徹底地被激化了。現在劉範突然從遙遠的西涼遣兵東來,莫非是要偵查一下雒陽,好爲之後攻打雒陽城做準備?何苗被嚇傻了。

何苗不明白的還有一件事,那就是關中明明以前各個重要城池,如陳倉、長安、藍田等城池,還有潼關都駐防有軍隊。按理說,劉範要是想起兵,這些戰略要地再怎麼孱弱,也能夠阻擋他的大軍十幾天的時間。這個時間,已經足夠朝廷作出反應。所以,基於這一點,朝廷沒有增兵關中,以免引起西涼方面的注意。

但是僅僅不過五天,西涼的兵馬就抵達千里之外的雒陽城下,他們是怎麼過來的?難不成,關中的城池和潼關,都投降了劉範不成?何苗是越想越害怕,趕緊從府邸策馬上了西城門上,往下一看,果然是西涼方面派來的。這一隊看着陰森森的騎兵,其領頭的人,何苗看着還很眼熟。再仔細一看,何苗認出來人了,那人就是被囚禁着的劉焉的次子,劉誕。

西涼竟然都派劉誕來了,何苗意識到,事情已經偏離了朝廷預想的軌跡了。原來朝廷設想,劉焉等人的被捕入獄,消息傳回去肯定需要十幾天的時間。然後朝廷派出欽使去誘騙劉範,劉範之前還堅持要求朝廷授予他重號將軍的職位,但是朝廷沒給。所以,劉範接到了聖旨,一定會迫不及待地趕進雒陽。再然後,朝廷就把劉焉劉範父子都給咔嚓掉。接着,朝廷再派遣一位在西涼德高望重的將軍,去收服西涼和西域。甚至,事情還沒辦完,朝廷都已經想好了這位將軍的人選了,這人就是車騎將軍皇甫嵩,也可以是衛將軍朱儁,再或者是太尉楊彪。這三員名將,都或多或少的在關中或涼州境內和羌人打過仗,所以是最有資格去收服劉範的勢力範圍的。

但是,劉誕嘴角的微笑,讓一切美好的幻想都破滅了。何苗呆呆地望着劉誕嘴角上掛着的一絲似有若無的微笑,既有些得意,又有些陰冷。何苗再看向劉誕身後的那一百名錦衣衛,他們每個人臉上都是面無表情,但眼神冷峻有神。

第一百六十九章 劉誕之思第三百一十七章 朝廷部署第八百三十七章 襲營得手第七百七十八章 發現鐵礦第一百五十七章 朝堂地震第一百九十九章 無情帝王第五百九十九章 悉問策論第四百五十一章 曹操陽謀第五百一十九章 佯裝伏擊第八百四十六章 元老塞氏第五十三章 田豐效力第三百四十四章 無中生有第六百四十三章 好戲上演第六章 定計破鄴縣第五百七十一章 臨幸南門第五百四十九章 敵我難辨第八百一十四章 不情之請第三十六章 天下無賊第八百四十七章 栽培新人第二十四章 拜見劉焉第三百八十七章 上天不公第一百一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二百七十二章 戰爭結束第三十五章 故技重施第三百九十一章 十軍會攻第八百四十六章 元老塞氏第四百三十四章 趁勢反襲第七百八十八章 出兵問題第四百七十一章 驚天秘密第三百九十六章 昏君之由第六百三十三章 竊聽密語第五百五十一章 南鄭有伏第六十章 欲攬猛虎第六百零七章 作別家人第六百六十八章 渡河擊狂胡第三百一十四章 楊彪上鉤第四百三十八章 西涼軍容第一百五十二章 人馬鎧甲第二十二章 賊窩尋寶第七百零一章 凱旋慶典第五百七十一章 臨幸南門第三百三十九章 反應過度第四百六十章 出城鬥將第六十章 欲攬猛虎第一百二十四章 漁翁之利第八百七十三章 羅馬使團第三百二十章 後代取名第二百五十七章 互下戰書第六百零七章 作別家人第六百零七章 作別家人第九百一十章 大謀始作第一百零八章 偶遇馬騰第八百八十一章 雙重保障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氏長計第八百七十六章 驚天交易第二百零七章第五百零二章 殺人比賽第一百四十章 艱難選擇第八百六十章 爭執又起第一百七十五章 力量對比第一百零四章 喜事臨門第六百二十五章 伐涼同盟第八百五十七章 達成一致第八百八十一章 雙重保障第五十四章 袁氏家醜第五百八十四章 以打促和第五百四十三章 王允智算第六百六十七章 虛假瘟疫第兩百零二章 大戰之始第五百二十七章 西線告平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五十七章 昭姬評詩第三十九章 梟雄本性第三百二十四章 州牧刺史第一百六十一章 驚天消息第七百二十章 募兵改制第二百八十六章 主意已定第七百六十九章 撲了個空第五百一十七章 出城應戰第七百三十三章 望月懷遠第八百九十一章 飛鴿傳書第三百零八章 成王敗寇第三百七十八章 陰謀敗露第六百九十四章 途中問政第三百四十八章 繼續忽悠第五十七章 昭姬評詩第七百八十章 囤積困境第兩百章 萬國衣冠第八百八十九章 情報傳回第八百七十章 處置貲財第六百三十八章 新月之陣第六百九十六章 臨車聽政第六百一十三章 安息公主第六百四十五章 危機降臨第七百二十一章 稅改金改第兩百零一章 大戰前夕第七百二十三章 新政之行(中)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之將死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涼邸報第八百一十章 何後之謀
第一百六十九章 劉誕之思第三百一十七章 朝廷部署第八百三十七章 襲營得手第七百七十八章 發現鐵礦第一百五十七章 朝堂地震第一百九十九章 無情帝王第五百九十九章 悉問策論第四百五十一章 曹操陽謀第五百一十九章 佯裝伏擊第八百四十六章 元老塞氏第五十三章 田豐效力第三百四十四章 無中生有第六百四十三章 好戲上演第六章 定計破鄴縣第五百七十一章 臨幸南門第五百四十九章 敵我難辨第八百一十四章 不情之請第三十六章 天下無賊第八百四十七章 栽培新人第二十四章 拜見劉焉第三百八十七章 上天不公第一百一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二百七十二章 戰爭結束第三十五章 故技重施第三百九十一章 十軍會攻第八百四十六章 元老塞氏第四百三十四章 趁勢反襲第七百八十八章 出兵問題第四百七十一章 驚天秘密第三百九十六章 昏君之由第六百三十三章 竊聽密語第五百五十一章 南鄭有伏第六十章 欲攬猛虎第六百零七章 作別家人第六百六十八章 渡河擊狂胡第三百一十四章 楊彪上鉤第四百三十八章 西涼軍容第一百五十二章 人馬鎧甲第二十二章 賊窩尋寶第七百零一章 凱旋慶典第五百七十一章 臨幸南門第三百三十九章 反應過度第四百六十章 出城鬥將第六十章 欲攬猛虎第一百二十四章 漁翁之利第八百七十三章 羅馬使團第三百二十章 後代取名第二百五十七章 互下戰書第六百零七章 作別家人第六百零七章 作別家人第九百一十章 大謀始作第一百零八章 偶遇馬騰第八百八十一章 雙重保障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氏長計第八百七十六章 驚天交易第二百零七章第五百零二章 殺人比賽第一百四十章 艱難選擇第八百六十章 爭執又起第一百七十五章 力量對比第一百零四章 喜事臨門第六百二十五章 伐涼同盟第八百五十七章 達成一致第八百八十一章 雙重保障第五十四章 袁氏家醜第五百八十四章 以打促和第五百四十三章 王允智算第六百六十七章 虛假瘟疫第兩百零二章 大戰之始第五百二十七章 西線告平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五十七章 昭姬評詩第三十九章 梟雄本性第三百二十四章 州牧刺史第一百六十一章 驚天消息第七百二十章 募兵改制第二百八十六章 主意已定第七百六十九章 撲了個空第五百一十七章 出城應戰第七百三十三章 望月懷遠第八百九十一章 飛鴿傳書第三百零八章 成王敗寇第三百七十八章 陰謀敗露第六百九十四章 途中問政第三百四十八章 繼續忽悠第五十七章 昭姬評詩第七百八十章 囤積困境第兩百章 萬國衣冠第八百八十九章 情報傳回第八百七十章 處置貲財第六百三十八章 新月之陣第六百九十六章 臨車聽政第六百一十三章 安息公主第六百四十五章 危機降臨第七百二十一章 稅改金改第兩百零一章 大戰前夕第七百二十三章 新政之行(中)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之將死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涼邸報第八百一十章 何後之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