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除賊之策

劉範見衆人心定,便莊嚴地說道:“既然朝廷要戰,那我們就戰!如今,朝廷之所欲西征,昭然若揭。大戰一觸即發,無比避免。爲挽救西州千萬生民,爲自保圖存,我決議奮起反抗,作殊死戰,絕不投降朝廷!然,此戰必定是天下絕無僅有、前所未有之大戰。屆時,將有大量人等犧牲於疆場之上。跟隨我一同反抗者,也一定會被朝廷宣佈爲反賊,爲天下人所不齒。但如今不戰,則是束手與朝廷,不攻自破耳。我不能以關西三州三十二郡方圓四千裡之地、一千萬人民而不戰而降,衆人有勸降之言者,定斬不饒。衆意如何?”

聽到劉範如此說,衆人皆半跪下來,嚴肅地說道:“屬下(末將)必追隨主公,矢志不渝,爲主公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劉範看着底下跪倒在地的一羣人,更爲心潮澎湃。劉範慨然道:“好好好!有諸位與我同在,朝廷何懼之有?諸位都起來,我們這就來商議商議,將如何反敗爲勝,擊敗十軍。”

衆人皆道:“喏!”

劉範說道:“如今我西涼將面臨兩難之境地。衆所周知,我等正將所有糧草付與西域開發所用。因我等在西遷時,就估算西域開發,大約需要五年之久。故而,我將四百萬石糧草均備爲西域所用。而今,朝廷將與我戰。此戰必是消耗糧草極爲靡費。常言道: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若無糧草支撐,則敗軍是矣。是將糧草留給西域移民,還是留給大軍糧草所用,此爲魚與熊掌之不可兼得。”

田豐說道:“稟主公,當此時刻,最爲緊要的,就是打退朝廷之十軍會攻。若將糧草盡皆留給西域流民,則大軍敗績,使官軍攻入西涼,則糧草也會讓官軍奪走,主公也守不住這些糧草,西域之地也會另屬他人。主公不如留給西域兩年糧草,約一百五十萬石。將剩餘的二百五十萬石糧草統統用以軍糧。大軍有充足之糧草供應,方能決勝疆場,此乃壯士斷腕之計。”

劉範憂心忡忡地說道:“二百五十萬石,在平時訓練,自然足夠。只是戰時將士們必將消耗更多,對軍糧的需求也會成倍增加。再加上還要供給爲大軍運輸糧草的民夫,這區區二百五十萬石恐怕不堪支使。不過數月,這二百五十萬石必將消耗殆盡,到時候大軍無糧,西域又只有一百五十萬石糧草,拆東牆補西牆,恐非長久之計。”

田豐管理涼州所有的糧草,豈能不知劉範的擔心是正確的?田豐嘆了口氣,說道:“屬下豈不知主公之意,屬下這也是無奈之舉。除此之外,再無良策。主公首要是自保,然後再圖西域之事。而糧草不濟,可等戰後再作計較。另外,我西涼三州,牛羊繁盛。羌中之地,西域之地,牛羊不止數千萬。若糧草缺乏,再以牛羊充作軍糧,也可應付一些時日。”

劉範知道,田豐這也是沒有辦法。畢竟糧草缺乏是短時間難以改變的,更不是田豐說能解決就能解決的。而糧草的缺乏,必然會對劉範抵抗十軍會攻的難度加大不止一點。沒有軍糧,行軍打仗都是白扯。諸葛亮何等出色,手下的蜀漢軍戰鬥力何其出色。但諸葛亮六出祁山,只能取得戰術性勝利,如斬殺王雙、張頜等,而不能取得戰略性的大勝,比如攻克長安,全面佔領隴右,都是因爲蜀漢軍糧缺乏,無力打持久戰。劉範的處境,和諸葛亮的處境是一模一樣的。

劉範說道:“好吧,軍糧分撥一事,就按照元皓說的辦。”

郭嘉說道:“既然我軍軍糧缺少,那主公就必須在短時間內將來犯之敵擊退,必須急攻。且爲了引誘十軍與我軍急戰,就必須採取主動進攻之勢。另外,我軍不過二十多萬,而敵軍十倍於我。若固守關隘,則我軍必將日漸消耗。且西涼多地無險可守,只可以兵爲守。”

劉範點點頭,說道:“奉孝之言,可付施行。我軍戰略,便定爲主動進攻。若敵軍避免與我軍交戰,妄圖消耗我軍糧草,我軍必須積極尋找戰機,引誘敵軍與我軍交戰。而我軍必須急攻之,總攻之,爭取畢其功於一役。”

賈詡說道:“另外,東路大軍要進攻西涼,必定是要屯兵於陳倉,派兵進攻街亭和大散關。攻破街亭城,則官軍就克服了隴山之困,能長驅直入,直達涼州重鎮:金城。而大散關有失,則官軍兵臨武都城下。主公可派兵駐防大散關,勿得出戰,只需堅守不出即可。而在街亭城採取主動進攻之勢,與東路大軍決戰。擊敗東路大軍,攻破陳倉城,應是重點。

另外,主公對於四方來犯之敵,必須分好主次輕重。屬下以爲,於主公三州之中,涼州最爲緊要。故而,東路大軍是主公最爲緊要之敵。東路大軍是朝廷最爲強大的一支軍隊。而在東路大軍中,以官軍爲主,幷州軍、烏桓軍和鮮卑軍爲輔。然而,主公應優先進攻作爲輔佐之幷州軍、烏桓軍和鮮卑軍。因爲這三部兵馬大部分是騎兵,相較於主要爲步兵的官軍更容易在戰敗後從戰場上逃脫。主公先攻擊此三軍,則官軍也不能快速逃離。等主公收拾了速度快的幷州軍、烏桓軍和鮮卑軍,再來殺敗官軍爲時不晚。”

劉範點點頭,說道:“此等戰法,已在涼州之中應用。文和可否還記得,當時我用了你的抹書離間計,使韓遂與北宮伯玉反目成仇,在隴縣中混戰。我率軍攻之,叛軍皆作鳥獸散。當時,正是文聘文仲業勸說我先攻擊羌氐兵,從而將羌氐兵大部殲滅。後再回頭收拾韓遂之軍,果然叛軍在一戰之中全數伏法。擁有速度優勢的羌氐兵也未曾得以逃脫。”

文聘聽到劉範點名誇讚他,十分高興,沒想到劉範至今還記得涼州之戰中他獻計的功勞。賈詡說道:“主公英明。官軍之組成,由屬下猜測,必定是由洛陽駐軍與州郡兵組成。洛陽駐軍有南軍、北軍、西園軍,受朝廷培養,戰鬥力雖遠不如西涼軍,但卻高於州郡兵。故而,主公在大戰之中,應首先攻擊洛陽駐軍,而後再回頭處置州郡兵不遲。並且,屬下以爲,州郡兵多爲貧民組成,戰力低下。之所以不敢倒戈投降,是因爲仍有洛陽駐軍在。等主公將洛陽駐軍擊敗後,州郡兵必定喪膽,且多心向主公,而投降主公。”

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八百五十九章 氣憤填膺第六百四十一章 鼓舞士氣第二百九十六章 何進論策第九十四章 涼州之牧第八章 張角來襲第四百二十二章 最後安排第二百八十四章 文人原罪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後餘威第九十一章 再設州牧第四百八十一章 攻關之難第六百八十三章 毒殺之計第六百二十六章 親探虛實第七百五十六章 惻隱之心第八百七十七章 篡位方針第八百七十六章 驚天交易第三百六十一章 西遷之爭第二百二十五章 孟德高見第一百七十八章 幷州軍事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州昆州第三百一十一章 意見相左第七百二十二章 新政之行(上)第五百三十五章 敗報兩至第六百五十四章 設計退敵第一百七十七章 幷州謀士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大發明第四百四十六章 重甲騎兵第八百二十八章 無邊箭雨第四百五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六十一章 黃忠歸心第四百九十三章 坑殺降兵第二百九十章 倉皇失措第六百九十四章 途中問政第六百零九章 一盤大棋第八十一章 鮮卑無謀第四百七十八章 危機四伏第五百三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四百七十二章 初顯崢嶸第六百九十一章 臨別贈言第五百一十七章 出城應戰第一百零三章 女神來了第八百五十九章 氣憤填膺第三十九章 梟雄本性第七百二十四章 新政之行(下)第七百六十章 引蛇出洞第二百一十六章 太監獻計第五百一十二章 偶見火油第九百零三章 最終勝利第一百五十九章 擴軍十萬第三百八十一章 貂蟬之子第五百八十六章 豐厚利潤第七百五十五章 圖窮匕見第三百八十章 能屈能伸第五百一十七章 出城應戰第八百二十二章 弓與重甲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照不宣第六百五十章 強攻大營第二章 新的征程第八百七十二章 移風易俗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戰落幕第二百八十五章 衆說紛紜第六百二十二章 伯樂安出第六百九十章 翁婿相見第四百九十五章 西域以西第七十九章 各自備戰第三百一十五章 劉虞之子第八百四十八章 暫告段落第七百四十九章 科學進步第八百九十二章 密信傳遞(上)第九十章 打定主意第四百九十八章 貴山城下第二十三章 殺蘇陵第八百三十二章 告一段落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全其美第九十章 打定主意第九百零八章 董卓上表第五百四十七章 南鄭陷落第四百八十章 攻防戰啓第三百八十八章 光武在世第八百三十三章 守營不出第二百三十五章 家人團聚第八百三十八章 再次戰敗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紹妙算第八百九十八章 劉宏之死第四百六十六章 敗退入城第二百八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五百零八章 擒賊擒王第六百九十章 翁婿相見第六百零四章 議將親征第五百零八章 擒賊擒王第五百三十五章 敗報兩至第二百一十八章 張讓傲嬌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州昆州第一百二十三章 反目成仇第四百零四章 夫復何求第四百二十四章 蓋勳之意第二百四十三章 烏孫異動第八百九十八章 劉宏之死第六百七十九章 五大強國
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八百五十九章 氣憤填膺第六百四十一章 鼓舞士氣第二百九十六章 何進論策第九十四章 涼州之牧第八章 張角來襲第四百二十二章 最後安排第二百八十四章 文人原罪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後餘威第九十一章 再設州牧第四百八十一章 攻關之難第六百八十三章 毒殺之計第六百二十六章 親探虛實第七百五十六章 惻隱之心第八百七十七章 篡位方針第八百七十六章 驚天交易第三百六十一章 西遷之爭第二百二十五章 孟德高見第一百七十八章 幷州軍事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州昆州第三百一十一章 意見相左第七百二十二章 新政之行(上)第五百三十五章 敗報兩至第六百五十四章 設計退敵第一百七十七章 幷州謀士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大發明第四百四十六章 重甲騎兵第八百二十八章 無邊箭雨第四百五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六十一章 黃忠歸心第四百九十三章 坑殺降兵第二百九十章 倉皇失措第六百九十四章 途中問政第六百零九章 一盤大棋第八十一章 鮮卑無謀第四百七十八章 危機四伏第五百三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四百七十二章 初顯崢嶸第六百九十一章 臨別贈言第五百一十七章 出城應戰第一百零三章 女神來了第八百五十九章 氣憤填膺第三十九章 梟雄本性第七百二十四章 新政之行(下)第七百六十章 引蛇出洞第二百一十六章 太監獻計第五百一十二章 偶見火油第九百零三章 最終勝利第一百五十九章 擴軍十萬第三百八十一章 貂蟬之子第五百八十六章 豐厚利潤第七百五十五章 圖窮匕見第三百八十章 能屈能伸第五百一十七章 出城應戰第八百二十二章 弓與重甲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照不宣第六百五十章 強攻大營第二章 新的征程第八百七十二章 移風易俗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戰落幕第二百八十五章 衆說紛紜第六百二十二章 伯樂安出第六百九十章 翁婿相見第四百九十五章 西域以西第七十九章 各自備戰第三百一十五章 劉虞之子第八百四十八章 暫告段落第七百四十九章 科學進步第八百九十二章 密信傳遞(上)第九十章 打定主意第四百九十八章 貴山城下第二十三章 殺蘇陵第八百三十二章 告一段落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全其美第九十章 打定主意第九百零八章 董卓上表第五百四十七章 南鄭陷落第四百八十章 攻防戰啓第三百八十八章 光武在世第八百三十三章 守營不出第二百三十五章 家人團聚第八百三十八章 再次戰敗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紹妙算第八百九十八章 劉宏之死第四百六十六章 敗退入城第二百八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五百零八章 擒賊擒王第六百九十章 翁婿相見第六百零四章 議將親征第五百零八章 擒賊擒王第五百三十五章 敗報兩至第二百一十八章 張讓傲嬌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州昆州第一百二十三章 反目成仇第四百零四章 夫復何求第四百二十四章 蓋勳之意第二百四十三章 烏孫異動第八百九十八章 劉宏之死第六百七十九章 五大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