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

劉備的傷勢看起來很重,其實不致命。

徐福救他時,他之所以昏迷不醒,是因爲失血過多,被徐福救回到中尉府後,荀貞聞訊,急來探看,親令人去市上請來瘍醫,給他包紮住傷口,灌了一貼藥下肚,他便悠悠地醒來了。

“玄德,這是怎麼搞的?”

遇賊前,劉備正在雄心壯志地在展望未來,卻沒料到居然被數百流民給打了個落花流水,險些“壯志未酬身先死”,他又慚又羞。本來因爲失血過多,他臉色慘白,這會兒羞意上來,兩頰飛起兩團暈紅。

宣康跟在荀貞的身邊,看見他臉色變紅,高興得很,誇獎那個瘍醫,說道:“君真神醫也!只用了一副藥,功曹的臉上就見了血色了!”

這話聽入耳中,劉備越發羞慚,他長嘆了一聲,回答荀貞所問,說道:“唉,在巡鄉的路上遇到了作亂的流民。”

“西渠鄉的流民?”

“是。”

“共有多少流民作亂?”荀貞在得到消息後的第一時間即遣人去兵營傳令,命許仲立刻調撥人馬趕去西渠鄉,控制流民營。因爲時間尚短,許仲的回報還沒有送來。

“五六百人。”

“五六百人作亂?玄德,卿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啊。”

五六百流民作亂,劉備手底下只有四十人,全軍覆滅實屬正常。唯一令荀貞驚奇的是,四十個義從兵卒全亡,而唯獨劉備卻只是受了一處不太重的傷。“劉皇叔”的運氣也實在太好了。

“中尉有所不知。備所以僥倖未死,全是因爲那些流民手下留情。”

“噢?”

“備前些天不是曾親持醫藥送給流民麼?備也給西渠鄉的流民送過湯藥。他們記得備的這點好,故此沒有痛下殺手,留了備一條性命。”

“原來如此!”荀貞感嘆地說道,“卿種善因,故得善果。”

“備聽來了一個消息。”

“什麼消息?”

“備起初不知這些流民想留備一條活路,負傷之後,遂倒地佯死。這些流民來剝義從兵卒和備的衣甲時,備聽他們說‘卻怎麼害死了賢功曹’,這才知道他們是不想殺我的。同時,又聽他們閒談,聽他們說起,原來此次煽動流民作亂的是黃巾餘孽!”

“此話怎講?”

“這些天不是從外郡來了許多逃疫的流民麼?這些流民中有好些是黃巾道的餘孽。他們潛入到各個流民營中,煽動流民作亂。西渠鄉的這批作亂流民就是一個黃巾餘孽煽動起的。”

宣康失聲說道:“啊?這麼說來,餘下諸縣、各鄉的流民營也有可能會爆發作亂?”

劉備又嘆了口氣,說道:“相君令縣鄉吏卒把各個流民營隔離開來,不許流民出入,各營的流民均怨氣充盈,這個時候有混入了一羣黃巾道的餘孽,在他們的挑撥下,其餘各營確是極有可能也會出現作亂。”

荀貞當即命令宣康:“叔業,你立刻去縣外兵營傳我軍令,命君卿、伯禽等分兵出營,即刻往去各流民聚住地,搜檢察問,凡是新近外來之人、凡是有黃巾道餘黨嫌疑之人統統拿下,送去縣寺。”

宣康應諾,急匆匆地出屋自去。

幾個人正往屋裡來,差點和宣康撞上。荀貞看去,來的這幾個正是關羽、張飛、簡雍。他三人獲悉了劉備負傷,剛從縣外趕回來。

“玄德,你安心養傷。你這傷勢不重,臥養幾日應就能好轉。你適才所說的黃巾餘黨混入我縣之情報事關重大,我現在去找相君,請他下令解禁。”

解禁,自是解“隔離流民營”之禁。

現今已是二月中了,天氣已暖,傷寒病漸將停息,這個隔離流民營的禁令也到解開的時候了。

對關羽、張飛、簡雍點了點頭,荀貞離開了劉備的屋舍。

出了門,他回頭往屋裡望了眼,見關、張二人拜倒地上,正向徐福行大禮。這一禮當然是爲了感謝徐福救了劉備。

原本的歷史中,徐福與劉備意氣相投,這一世估計是沒可能了。不過現如今有了徐福相救劉備,也算是還了原本應有的那份因緣吧。也是因此之故,荀貞沒有懲治徐福擅出府外一事。

把劉備所說之內容轉述給劉衡,劉衡驚駭之下,忙不迭地答應了荀貞的“解禁”之請。

從相府又回來中尉府,剛到堂上,許仲派的人到了,卻是高素。

高素回稟荀貞:那數百作亂的流民在搶了義從和劉備的衣甲、兵械、戰馬後,沒有多停,直往西邊的山中去了,許仲已經令辛璦帶其本部騎兵啓程追趕。

稟過正事,高素唉聲嘆氣,欲言又止。

見他這般做作的模樣,荀貞沒好氣地說道:“還有什麼話?想說就說!”

“荀君,要說劉功曹真是一個仁義寬厚的人,可在用兵上卻未免有點……。”

“有點什麼?”

“有點外行。他帶的那四十義從都是咱們軍中的精銳啊,如指揮得當,雖只四十人,足能破四百強敵。那些作亂的流民既無衣甲、又無兵械,餓了多少天了,沒多少力氣,且不通戰陣之術,說白了,不過是一羣烏合之衆,卻竟把他打了慘敗,四十義從悉數陣亡。唉,荀君,真是可惜啊!”

也不知高素是可惜那四十個義從,還是可惜劉備被打敗了。他說的這些,荀貞早就想到了。誠如高素所言,劉備帶的這四十人均是從軍中選出的百戰老卒,如果指揮得力,莫說五六百流民,便是上千流民也難以將之盡滅。劉備的運氣不錯,可他的指揮才能確是不怎麼樣。

也還好劉備沒有高超的軍事才能,他要是再用兵如神,有韓信之能,荀貞不得天天如坐鍼氈?

……

劉備臥牀養傷,辛璦率騎兵追擊逃跑的亂民。

這檔子事兒還沒處理完,一封信從洛陽來。

信是何顒寫的。

這是何顒頭次給荀貞寫信,收到信時,荀貞頗是驚詫。不過展開信看到內容後,他不奇怪了。

信裡說的是:北宮伯玉、李文侯勢大,似欲南下侵迫三輔,朝中有人提議不如詔令皇甫嵩回鎮長安,衛護園陵。長安是前漢的都城,前漢諸帝的陵墓均在附近,這是漢家的祖宗陵墓,必須要確保不被叛軍損害。何顒在信裡說,朝廷雖然還沒有做出最終的決定,可從各個方面考慮,皇甫嵩調離冀州應是勢在必行了,也許不日詔書就會下到冀州了。

“從各個方面考慮”,何顒沒有明言都是從哪個方面考慮的,但就算他不說,荀貞也能猜得出來。調離皇甫嵩離開冀州的原因可以有很多個,但最根本的原因只能是:州牧的權力太大,朝廷不能讓皇甫嵩在冀州牧的位置上久坐。

俗話說,朝裡有人好做官。

何顒寫這封信的目的顯然是爲了提醒荀貞,讓他提前做好準備。

荀貞是皇甫嵩的愛將,皇甫嵩一走,荀貞就失去了在冀州的最大的靠山。

這半年來,看似皇甫嵩沒有給荀貞什麼直接的幫助,可皇甫嵩在冀州就是給荀貞最大的幫助。有皇甫嵩在這裡當州牧,上到國中大吏、下到郡縣吏員對荀貞無不禮敬十分。

早在去年底,荀貞就猜到皇甫嵩會被調走,只是當時他猜的是朝中會把皇甫嵩調去涼州平亂,沒有想到朝廷卻是準備把皇甫嵩調去長安。不過這也能夠理解,皇甫嵩已是“功高震主”,功勞大到只能以冀州牧這個頭銜來賞他了,如果調他去涼州平亂,他再立下功勞,朝廷可該怎麼辦?功勞大到賞無可賞時,就只能殺人了,所以乾脆調他去長安。

一則,州牧權重,不能久置,二來,有他在長安坐鎮,可以威懾北宮伯玉、李文侯,不但可以保衛園陵,而且可以保住京畿、洛陽的安全,三來,也算是保全功臣之意。

當初爲了應對皇甫嵩將會被調走這件事,荀貞做出了兩個決定,一個是收拾郡裡不聽話的豪強大族,一個是積極準備進山擊賊。現在終於到了皇甫嵩將要被調走的時候,郡裡最不聽話的豪強大族楊氏已被邯鄲榮用計滅掉了,那麼剩下需要做的就只有擊賊了。

不過在擊賊前,還是得先開個軍議,討論一下皇甫嵩走後會給荀貞帶來什麼影響。

這個軍議不能有太多人蔘與。

荀貞特令人去營中把荀攸叫回,又召來許仲、荀成、戲志才,幾人聚在一起,開了個小小的軍議。荀攸、戲志才、許仲、荀成四人可謂是荀貞最親信的人了。荀攸、荀成是他的族人,戲志才先和荀彧的關係極好,現和荀貞的關係極近,許仲是荀貞最放心的軍中將領。

諸人聚在堂中,荀貞令典韋等在外警戒,不許任何人接近,把何顒的信給他們四人看了,說道:“你們怎麼看這件事?皇甫將軍可能要調離冀州,去長安了。”

看完何顒的信,戲志才說道:“眼下這個關頭,皇甫將軍一旦離開冀州,這冀州恐怕就要亂了啊!”

去年底缺糧,今年春疫病,諸郡皆盜賊蜂起,冀州滿目瘡痍,底下的百姓、流民蠢蠢欲動,這就像是一堆火在暗中燃燒,至今沒有掀起大規模的亂事之唯一緣故就是因爲皇甫嵩還在冀州,有他的威名鎮壓,沒有人敢作亂。

可一旦把皇甫嵩調走,這亂事恐怕就按不住了,要爆發了。

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29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四)23 甲兵四千向神都(三)61 陶謙謀逼彭城國 劉備下邳見笮融42 馮鞏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51 故事26 招人207 丈夫豈可受人輕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138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四)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10 邊文禮攘臂不齒23 劫人211 撫戒刺嚇二策行上架感言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25 鄉有野賢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29 關雲長一身是膽 劉玄德暗猜玄機72 健兒戰死誰封侯(上)37 起行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41 效果64 難居人下劉玄德 文動天下陳孔璋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162 一將功成萬骨枯(中)6 初夜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80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下)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1 上任西鄉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36 會師(上)1 光和六年(上)15 玄德仁義愧獨生140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六)26 威震郡北50 排場13 荀君有召27 蘇合湯餅孰爲香45 欺人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84 誅趙家者在今日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1 謀北要在泰山郡2 獲名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92 兵臨西華(中)78 張飛宿將襲如狼(下)13 黃巾圍城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59 吾候諸君久矣34 大勝(上)92 虛席問賊進退意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126 玄德愁悶業不立30 怒自羞出堪難忍 非因勇故守此營61 太守行春(上)79 了卻山中寇賊事(三)56 熔鑄233 數騎星夜報州郡30 歸家諸事19 惡奴115 張益德輕取定陶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129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四)54 膽大妄爲豫州兒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46 呂布撤圍南渡汝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95 會師城下(中)76 演武薦賢(上)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53 勸降非是一路使 臨敵當有攻守備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28 君子報仇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47 山雨
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29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四)23 甲兵四千向神都(三)61 陶謙謀逼彭城國 劉備下邳見笮融42 馮鞏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51 故事26 招人207 丈夫豈可受人輕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138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四)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10 邊文禮攘臂不齒23 劫人211 撫戒刺嚇二策行上架感言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25 鄉有野賢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29 關雲長一身是膽 劉玄德暗猜玄機72 健兒戰死誰封侯(上)37 起行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41 效果64 難居人下劉玄德 文動天下陳孔璋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162 一將功成萬骨枯(中)6 初夜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80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下)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1 上任西鄉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36 會師(上)1 光和六年(上)15 玄德仁義愧獨生140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六)26 威震郡北50 排場13 荀君有召27 蘇合湯餅孰爲香45 欺人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84 誅趙家者在今日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1 謀北要在泰山郡2 獲名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92 兵臨西華(中)78 張飛宿將襲如狼(下)13 黃巾圍城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59 吾候諸君久矣34 大勝(上)92 虛席問賊進退意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126 玄德愁悶業不立30 怒自羞出堪難忍 非因勇故守此營61 太守行春(上)79 了卻山中寇賊事(三)56 熔鑄233 數騎星夜報州郡30 歸家諸事19 惡奴115 張益德輕取定陶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129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四)54 膽大妄爲豫州兒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46 呂布撤圍南渡汝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95 會師城下(中)76 演武薦賢(上)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53 勸降非是一路使 臨敵當有攻守備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28 君子報仇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47 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