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大計

晚上還有一更。。

——

忘了今天是元旦了,祝童鞋們新年快樂。

——

剛在書評區裡看到了好多熟人,諸位童鞋,好久不見了啊!

——

史巨先的直覺很對,隨着瞭解的深入,荀貞的確不想追捕許仲了。

在接到報案之初,他是有想過將案犯抓捕歸案,以立威信,但隨着對許仲越來越深入的瞭解,在瞭解了其爲人、瞭解了其名望後,他的想法也隨之改變了。

爲什麼改變?這就要從“穿越”二字說起了。

……

穿越到這個時代已有十年,瞭然身處漢末。

因爲“他”有個堂弟叫荀彧,有個堂侄叫荀攸。就算他對歷史再不精通,這兩個名字總是聽過的。

如果說,荀彧、荀攸的名字還只是巧合,那麼,在先後聽說了袁紹、夏侯淳、曹操的名字後,確定無疑必是漢末了。

最先聽說的是袁紹。

當時在族人的一次聚會上,族中的長輩在堂上品茶評士,議論汝南、潁川兩郡的名士。有人帶着讚賞的語氣誇獎道:“汝南袁紹先服母喪,又行父服,棄官歸家已四五年,閉廬不出。這樣純孝、遵循禮節的年輕人,很少見啊!”

又在去年聽說了夏侯惇。

夏侯惇年紀尚小,才十四五歲。去年夏天,有個人侮辱了他的老師,被他給一刀殺了,由此揚名,名字從他的老家沛國譙縣直傳到數百里外的潁陰。

又在今年,聽說了曹操。

今年六月,朝廷詔公卿舉薦能通經者。亭父黃忠說“六月時,朝廷下詔求賢”,講的就是這件事,被舉薦的不但有汝南的那位“袁先生”,也有從洛陽北部尉轉任頓丘縣令的曹操。

除了這幾個人的名字外,陸陸續續的他還聽過許多別的人名,無一例外,都是漢末名人。

……

只是,雖知身處漢末,但具體哪一年?

只知道前年改元“光和”,今年是“光和三年”,然而是西元的哪一年?一頭霧水。

可以斷定的是:荀彧、夏侯惇年紀都不大。荀彧尚未弱冠,夏侯惇更小,估計“年輕人”袁紹以及“頓丘令”曹操的年齡也不會太大,以此推斷,雖處漢末,離三國亂世大約還得十幾二十年。

穿到這個時代的日子裡,有塊石頭一直壓在他的心頭。

他怕的不是三國亂世,事實上,自知道荀彧、荀攸是“自家親戚”後,他大鬆了一口氣。

荀彧、荀攸,名聲多響,曹操的大謀士,等三國來到,大不了緊跟着他倆就是,不敢想榮華富貴,至少可保住一條小命。

他怕的是黃巾起義。

穿越前也讀過些書,知道義軍所過之處的地方慘狀,可千萬不要三國沒到,先在黃巾起義裡丟了性命。而根據種種的蛛絲馬跡,尤其近年,他分明地發現:似乎離黃巾起事不太遠了。

這些年,大範圍的傳染疫病一再爆發。

十年間,天下兩度大疫,波及南北,很多的百姓因此破家,甚至一些宗族盡歿。

這其中包括“荀貞”在內。

“荀貞”的父母就是因爲感染疫病而相繼病故的,包括“荀貞自己”也是在多年前感染了風寒,一病不起,這纔給了“他”趁虛而入的機會。

面對疫病,人人恐慌,由此導致城、鄉里信奉太平道的人越來越多。

——太平道,不就是黃巾起義的主力麼?

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什麼?

不是危險,也不是死亡,而是明知有危險卻不知這危險何時來到,如頭頂懸着一柄劍,如履薄冰,如閉目在懸崖邊走路,時時刻刻提心吊膽。

……

他不是沒有想過提醒一下世人。

但一來他人微言輕,二來朝廷裡也不是沒有人看出問題。

三年前,“司徒”楊賜就曾上書天子,認爲太平道終會成爲大患,請求誅殺張角等人,但天子沒有理會。——這件事他也是聽族中長輩閒談時說起的。

“司徒”,三公之一,說的話尚且不管用,何況他一個沒有功名的荀家少年?

……

荀貞在穿越前,有過成功,有過失敗,不是一個軟弱的人,事已至此,既然無法改變,就只能想辦法去適應,總不能坐以待斃。

該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黃巾起義呢?

他思來想去,不外乎三個辦法,一個投靠太平道,一個避走他鄉,一個聚衆自保。

投靠顯然不行。

黃巾起義的聲勢雖大,但很快就被鎮壓下去了。不投靠,不一定死;投靠,一定死。

避走他鄉也不行。

想當那黃巾起事時,張角登高一呼,八州響應,信徒數十萬,連接郡國,遮天蔽日、海內震怖。天下雖大,又哪裡尋得桃花源去?

兩者皆不行,唯有聚衆自保。

只是,說起容易做起難。

他既無威望,又無錢財,年方弱冠,世人不知,如何聚衆?

那麼,有沒有快速得到威望和錢財的辦法?

有。

他最後想出了一個辦法:“當官兒,走仕途。”

只要能當上官兒,好好幹上一年兩年,威望、錢不就都有了麼?

……

雖有了定斷,可想當官兒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士大夫與宦官的鬥爭延續多年,最終失敗,自延熹九年至今,十餘年中,多達六七百之數的士人或被殺、或被“黨錮”,幾乎天下的名士被一打盡。——“錮”,就是禁止做官。

潁陰荀氏是士人中的名門,也有多人受到牽連。

比如他的堂伯父荀曇,便被禁錮終身。

又比如荀曇的兄長荀昱,因好結交,人稱“天下好交荀伯修”,“八俊”之一,與人稱“天下楷模李元禮”的李膺齊名,因與大將軍竇武謀誅宦官事敗,後也與李膺同死。

本來禁錮的只是當事人。

但到了熹平五年,也就是四年前,永昌太守曹鸞上書爲“黨人”鳴冤,請求解除禁錮,激怒了天子,不但將曹鸞抓進槐裡獄,“掠殺之”,又下詔書,擴大了黨錮的範圍,凡黨人門生、故吏、父子、兄弟,乃至五族之內,皆在黨錮之列,凡有任官的,悉數罷免,“禁錮終身”。

荀貞與荀曇、荀昱兄弟的親戚關係在五服之內。於是,他也被牽連。

本以爲沒希望了,老老實實等着黃巾亂起得了。

沒想到去年,武都郡上祿縣的縣長和海上書諫言,說道:“按照禮,從祖兄弟別居異財,恩義已經很少了,如果服喪,也只是穿五種喪服之中最輕的那個。而今黨人錮及五族,既違背了典訓之文,也不合乎經常之法。”說動了天子,“黨錮自從祖以下,皆得解釋”。

真是天降之喜。

在詔書下來後,他立刻準備“入仕”。可問題又出來了,該當個什麼官兒好?

……

“當官”不是問題,藉助荀氏的名望,怎麼也能獲得一官半職,但是擺在他面前的選擇也不多,雖然他有着荀氏子弟的背景,畢竟初出茅廬,又沒有什麼名望,不像荀彧、荀攸從小就郡縣皆知,即便得到族中長輩的推薦,肯定也不會得到太好的位置,最多擔任一個縣中文吏。

縣吏不但很忙,而且除了休沐外,下了班還不能回家,必須住在縣衙內的宿舍中。整天接觸不到人,忙於案牘之事,能得到什麼威望和錢財?還不如干脆到鄉里當個專治十里地方的亭長,至少行動比較自由,並能接觸基層。

況且,當世不比後世,後世“官”就是“官”,“吏”就是“吏”,而當世的官吏間並無甚麼鴻溝天塹,“吏道”是仕進的基本途徑之一,這點倒與他穿越來的共和時代有相像之處。大量的名臣高官皆是從底層的椽吏做起,做過亭長的也有不少。

高祖皇帝通過當亭長、進而結交英豪,從而定鼎天下的故事人人皆知。

便不說高祖,只說公卿高官,文武名臣,本朝的傅俊就是以亭長的身份追隨光武皇帝,最終名列雲臺二十八將。做過三公的名臣虞延,爲吏之始亦是亭長。

雖說亭長需要懂法律、知“五兵”,但荀家的子弟,本就不是隻研習經文,不通世事的。荀貞從小讀書,學過律令,並因知亂世將至,虛心求教族中的“技擊高手”,能騎射、會擊劍,知“五兵”之用,當一個亭長綽綽有餘。

……

他就去找堂兄荀衢講說心願。

荀衢,是荀曇之子,與“八龍”同一個祖父。他有一個親侄在歷史上大大有名,便是荀攸。

因荀衢家與荀貞家相隔不遠,荀貞在穿越後見到的第一個“名人”就是荀攸。荀攸少孤,先從他的祖父荀曇生活,荀曇病故後,又依從叔父荀衢。

荀貞知荀攸日後必成大器,爲了與他拉近關係,便以當時才“十來歲”的年紀,親登荀衢家門,以“父母皆亡,無人教誨”爲藉口,請求從其讀書。荀衢憐其“少孤”,又喜其“沖齡懂事”,便答允了他。從此,兩人亦是兄弟,又是師生,關係很親密。

荀衢爲人曠達,但即使如此,在初聞他的想法後也不能理解。

“你怎麼會想去做此奔走雜役!”

荀氏族中既有“八龍”父親荀淑這樣的大賢巨儒,又有荀曇、荀昱兄弟這樣遭受黨錮之禍的名士,爲天下的士人們深深敬重。有這樣的家世,怎麼會想着去當一個亭長呢?

荀衢對他說道:“你從我攻讀多年,刻苦認真,我都看在眼裡。今雖在解錮之列,但你年紀尚輕,又何必急着出仕呢?……,就算你執意出仕,我也可以將你推薦給縣君,總強過當一個亭長。”

荀貞回答道:“亭長務實,文吏勞形。方今天下,權閹當道,言路阻塞,有學識的人都退隱不出。與其做一個整天忙於文牘的文吏,何如當一個能爲黔首做些實事的亭長呢?”

荀衢倒不是看不起亭長的低微,而是他生性簡約,最討厭被細務煩勞:“就算你想做實事,也不必做亭長啊!亭長是最勞累不堪的賤役,既受上官驅使,又爲部民操勞,且迎來送往,還要忍受高官貴人的呼喝叱責。難道你沒有聽說過逢子康的那句話麼?‘大丈夫安能爲人役哉’!”

逢子康是前漢末年人,因爲家貧,當過亭長,迎來送往,低三下四,難以忍受驅使,遂發出了上邊的這句感慨,隨後就辭職不幹了。

荀貞答道:“大丈夫固當如此。可是,亭長雖然卑賤,但只要做得好,也不是不能得到天下的讚譽啊。陳留仇季智,四十歲的時候才被縣裡召補爲吏,任職亭長,後來進入太學,不也一樣名揚天下,連當世名賢郭林宗都很欽服他麼?許縣陳太丘,少爲縣吏,任職都亭,如今是天下名士的泰斗。甚至像前朝的朱子元一樣,封侯也是可以的啊!”

荀衢知道他說的都是事實,雖不願意,但還是帶着他去拜見縣君,求爲亭長。

縣君在聽過荀貞的請求後,起初也很驚訝,不肯答應:“若是我答應了你的要求,肯定會被天下的名士恥笑,說我對名族苛刻。”但經不住荀貞的再三請求,末了還是隻能應了。

答應雖是答應,不過當時並無亭長的空缺,直等到今年,纔算正式任職。

……

荀貞費這麼大勁,這麼辛苦,纔得到繁陽亭亭長的職位,所爲者何?還不就是爲了獲取名望、錢財,從而結交豪桀,爲即將到來的大變做自保準備?——這就是他來任亭長的“大計”。

上任第一天,屁股沒坐穩,就碰上了“許仲殺人”。若許仲純爲勇夫,他不介意拿來開刀立威,然而通過了解,卻發現許仲分明不是常人。史巨先、程偃、陳褒、東鄉亭“求盜”等等諸人,無一不對他敬重有加。這樣一個人,怎能殺之了事呢?

“若能拉攏住此人,豈不就等同拉攏住了當地鄉里的遊俠、壯士?”

於是,荀貞便做出了那幾個令史巨先“看不懂”的舉動。拜許母、留錢。至於史巨先提出的第三點疑惑,也一點沒猜錯,他的確是在提醒許季快去許縣“通風報訊”。他可以對許仲“開一面”,但是等案子上報到縣衙後,縣裡邊會有何行動?他可是管不了、也管不住的。

荀貞有自知之明,曉得這樣特立獨行、名重一地的輕俠定然不好拉攏,而且沒準兒很快就會被逮捕歸案,不過沒關係。古人云“千金市馬骨”,他相信,他在許家的那幾個“舉動”,肯定用不了不久,就會通過史巨先、里長、裡監門等人的嘴,傳遍本亭、乃至本鄉。能如此,也就足夠了。

8 清洗潁陰(下)254 飛檄八郡召兵至48 其人卻恐不易輔也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8 守職歲滿乃爲真7 遍觀諸郡(上)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61 仲業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77 曹隱袁進皆貴宦30 臨大事從容不迫24 張讓賓客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49 選編死士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85 威震陽翟(下)66 急擊則負緩則勝25 我公恩信結人深49 輜重已備77 了卻山中寇賊事(一)33 鸞鳳擇良木而棲49 選編死士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48 惟是小人最難養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211 撫戒刺嚇二策行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146 沙丘臺上舊時月(一)33 程偃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3 路見白骨露於野112 詔討東郡出汝南(上)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17 搜山千騎入深幽(八)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51 謀算將戰57 尺素飛傳相思意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63 同道48 許君卿計敗張遼3 殺人33 破敵(下)53 不顧母弟朱靈忠6 本初何如伯珪強67 操以兵戰振郡氣 報得長安急信來30 歸家諸事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33 破敵(下)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19 血雨腥風洛陽城(上)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42 君臣自古固多疑81 不足憂懼劉玄德21 賞錢11 寇至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17 第一天(中)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20 屯田從來積糧策21 賞錢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7 每思內戰常齧指57 尺素飛傳相思意11 寇至54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24 張讓賓客93 兵臨西華(下)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92 兵臨西華(中)82 了卻山中寇賊事(六)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97 賈文和出謀分守 戲志才獻計馳擊38 縱橫意氣袁本初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23 甲光向日來者誰51 得領汝南意不足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5 邯鄲陌上九月秋(五)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158 劉玄德兩戰援徐84 廢漢帝陳留登基 察雲氣程嘉附會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13 典韋33 程偃10 荀家五虎度陳倉(上)126 玄德愁悶業不立2 二李陰與澤賊通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
8 清洗潁陰(下)254 飛檄八郡召兵至48 其人卻恐不易輔也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8 守職歲滿乃爲真7 遍觀諸郡(上)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61 仲業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77 曹隱袁進皆貴宦30 臨大事從容不迫24 張讓賓客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49 選編死士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85 威震陽翟(下)66 急擊則負緩則勝25 我公恩信結人深49 輜重已備77 了卻山中寇賊事(一)33 鸞鳳擇良木而棲49 選編死士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48 惟是小人最難養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211 撫戒刺嚇二策行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146 沙丘臺上舊時月(一)33 程偃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3 路見白骨露於野112 詔討東郡出汝南(上)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17 搜山千騎入深幽(八)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51 謀算將戰57 尺素飛傳相思意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63 同道48 許君卿計敗張遼3 殺人33 破敵(下)53 不顧母弟朱靈忠6 本初何如伯珪強67 操以兵戰振郡氣 報得長安急信來30 歸家諸事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33 破敵(下)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19 血雨腥風洛陽城(上)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42 君臣自古固多疑81 不足憂懼劉玄德21 賞錢11 寇至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17 第一天(中)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20 屯田從來積糧策21 賞錢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7 每思內戰常齧指57 尺素飛傳相思意11 寇至54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24 張讓賓客93 兵臨西華(下)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92 兵臨西華(中)82 了卻山中寇賊事(六)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97 賈文和出謀分守 戲志才獻計馳擊38 縱橫意氣袁本初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23 甲光向日來者誰51 得領汝南意不足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5 邯鄲陌上九月秋(五)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158 劉玄德兩戰援徐84 廢漢帝陳留登基 察雲氣程嘉附會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13 典韋33 程偃10 荀家五虎度陳倉(上)126 玄德愁悶業不立2 二李陰與澤賊通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