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孟德引兵還東郡

袁紹與公孫瓚的攻戰暫告一段落。

曹操移交了貝丘的守禦,連着參加了三天袁紹組織的慶功宴席後,對袁紹說道:“劉幽州廣募步騎,伯珪敗軍之餘,後顧有憂,難以久留渤海,旬日內肯定就會返回薊縣。冀州連年受兵,百姓疲弊,士吏浮動,西有黑山之擾,操之陋見,以爲將軍不妨偃旗息鼓,稍作休整,既養百姓,又充軍實,補充兵員,整頓郡縣,然後待來年開春,觀幽州之變,再做計議不遲。”

公孫瓚兵敗後,一路撤到了勃海郡。

早前,袁紹畏公孫瓚的兵威,將渤海太守的印綬交給了他的從弟公孫範,等於是親手把渤海郡送給了公孫瓚。

渤海郡臨海,民口多,有漁鹽之利,是一個較爲富庶的大郡。

郭圖等謀士擔憂,公孫瓚肯定能在渤海得到充足的兵馬、糧械補給,加上收攏殘兵,這樣一來,他雖然敗了一場,卻很快就能恢復元氣,到的那時,肯定還會再來進攻紹軍,與其等他來攻,不如挾己軍大勝之勢,現在就遣兵進攻勃海郡,爭取將之一舉打下,從而不但可以把公孫瓚的勢力徹底從冀州清除出去,將接下來的戰火燒到他的地盤上,並且能夠從此斬斷幽州與平原郡的聯繫,使田楷部孤立出來,方便紹軍包圍擊破。

麴義等不少急於再立戰功的武將同意這種觀點,持贊成的態度。

但曹操不贊同,所以有了他對袁紹說的這番話。

袁紹是有一定的政治目光、戰略眼界的,他認同曹操的觀點。

正如曹操所說,紹軍雖勝,然冀州的局面卻仍不容樂觀,連年兵爭之下,不僅百姓疲弊,西有黑山之擾,更重要的是:“士吏浮動”。

當公孫瓚兵盛之時,冀州的郡縣有多半都投降或者想要投降於他,由此可見,冀州的士心、民心已經“浮動”到了何等的地步!攘外必先安內,眼前的當務之急,不是追擊公孫瓚,而是應該藉助此大勝的威勢,馬上着手整頓內部,把那些騎牆的、首尾兩端的郡縣長吏,統統處置掉,曾和公孫瓚眉來眼去的那些地方豪強,也要拿出手段來整治他們。

儘管認同曹操的意見,然而使袁紹難做決斷的是:渤海離魏郡太近了,從渤海的最西南到魏郡的最東北地,只有二百來裡地,如果不趁勝追擊,等到公孫瓚恢復了些元氣後,他反而再來進犯,豈不是錯失了良機麼?

袁紹沉吟良久,說道:“孟德,聽你話中意思,你是認爲劉幽州和公孫伯珪將有一戰麼?”

劉虞名德高邁,可惜不知兵,前時趙岐去信與他,說以與袁紹共擊公孫瓚,他雖與公孫瓚不和,卻也知其善戰,猶豫不決,直到日前方始募召步騎,只是已經晚了,沒能趕上這場戰鬥。

不過雖然沒能參與進來這場戰鬥,他招募的兵馬還在,而且他還在招募中,這對公孫瓚必然是個危險。曹操說道:“正如冀州士心浮動,將軍宜先整理之,操料公孫伯珪亦定有此意,兼之伯珪新敗,急需振奮士氣,劉幽州,正可爲其磨刀石也。”

袁紹慮之再三,說道:“孟德言之甚是。”

於是,袁紹決定採納曹操的建議,休兵養民,先觀幽州動靜,然後再議進戰之事。

曹操見袁紹同意了自己的意見,放下心來。

他之所以建議袁紹不要急着打渤海,一方面固然是因爲他的確判斷公孫瓚與劉虞必有一戰,另一方面也是因爲兗州的局勢,泰山被荀貞攻取,徐州的刀已經架在兗州的脖子上了,而劉岱卻仍未能擊破黃巾,兗北糜亂,兗州的形勢是越來越不利於他與鮑信的謀劃。

想到兗州,曹操就憂心忡忡,如有一塊重石壓在胸口。

他對袁紹說道:“既然將軍有意暫作休整,整頓州內,那麼我明日就回東郡罷。”

聽曹操提及東郡,袁紹由之想到了兗州,想到兗州,又也想到了荀貞,袁紹城府頗深,心中銜恨,面上不動聲色,從容說道:“也好。劉公山無軍事長才,坐視黃巾侵略於北,徐州攻犯泰山,無能爲力,孟德知兵能戰,是該早點回東郡,幫幫公山。”

頓了下,袁紹又道:“應仲遠從泰山狼狽投我,對我說,荀貞之對兗州甚懷覬覦,說他是虎狼之雄,孟德,你與貞之昔年交好,或知其人,你覺得仲遠說得對麼?”

曹操嘆了口氣,說道:“昔我與貞之相識的時候,唯覺他仁義,現在,我就不知道了。”

袁紹心道:“荀貞之若果有盡取兗州意,劉公山勢難阻擋,我現下無暇東顧,孟德善戰,倒是可用他來抵禦徐州。”說道,“今次與公孫伯珪戰,卿拔貝丘,爲我護右翼,功高,我借給卿兵五千,且先歸東郡,如能助公山擊破黃巾,安守州內,來日我必上表朝中,爲卿請封拜。”

曹操心中一動,想道:“爲我請封拜?”

他現在已經是行奮武將軍,東郡太守,再有封拜的話,前後左右等重號將軍顯然是不可能,便只有兩種可能,要麼是封侯,要麼是從東郡太守的職位上再升一級,或許即是兗州牧了。

有些話不用明說,而且即是沒有這個“封拜”的誘惑,只袁紹借的那五千兵就足使曹操大喜了,他行禮感謝,說道:“操回到郡中後,必全力助劉兗州北擊黃巾,安守州疆。”

次日,曹操領本部,及袁紹借給他的五千兵啓程回東郡。

袁紹借給他的兵馬分爲兩營,營將分別是蔣奇和朱靈。曹操與他兩人也算都熟悉,相處得挺是和睦。這日回到東郡,接到密信一封和軍報一道。

密信是鮑信寫來的。

軍報是有關徐州的一項人事安排。

荀貞表荀成以偏將軍兼領泰山太守,表陳矯爲泰山丞,表凌操爲泰山都尉,表毛玠、羊秘爲參軍司馬,參泰山軍政事,表高堂隆爲護軍司馬,又以孫觀、吳敦屯駐泰山郡。

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65 短歌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4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一)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34 一怒之威19 誅滅沈家(下)9 太守長史兩不負56 買馬(下)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8 守職歲滿乃爲真44 許仲程偃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25 鄉有野賢119 郭奉孝東陽說反 劉玄德廣陵先至34 一怒之威126 玄德愁悶業不立112 詔討東郡出汝南(上)39 點將封侯趁少年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7 獨行34 飛蠅逐路廁之臭65 短歌102 殊死鏖戰破敵營(上)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43 縣尉58 二月習射(下)132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五)4 牆下相托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51 得領汝南意不足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47 將軍何嘗真無情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33 偏師掠潁橋蕤橫59 軺車從事雷霆來62 忽聞北地羌人亂95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三)19 二荀優劣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13 黃巾圍城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24 張讓賓客84 了卻山中寇賊事(八57 二月習射(上)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65 短歌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5 邯鄲陌上九月秋(五)76 江東猛虎方列陣 幷州飛將已出營5 冀董幽田兩名俊15 出城激戰32 國家棟梁傅南容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11 孟德窮窘設摸金12 仲仁迫凌去檄書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70 孫曹通脫荀慎行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126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五)1 飛書問君何所欲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69 樂文謙領兵北上16 五日九戰(上)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136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二)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44 許仲程偃72 寧舍濟北取任城45 欺人221 孫文臺傳請擊魯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97 趙子龍進克歷城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29 盤點籌劃4 牆下相托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3 殺人63 同道5 大計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27 高素三勸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49 輜重已備28 君子報仇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30 怒自羞出堪難忍 非因勇故守此營
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65 短歌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4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一)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34 一怒之威19 誅滅沈家(下)9 太守長史兩不負56 買馬(下)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8 守職歲滿乃爲真44 許仲程偃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25 鄉有野賢119 郭奉孝東陽說反 劉玄德廣陵先至34 一怒之威126 玄德愁悶業不立112 詔討東郡出汝南(上)39 點將封侯趁少年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7 獨行34 飛蠅逐路廁之臭65 短歌102 殊死鏖戰破敵營(上)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43 縣尉58 二月習射(下)132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五)4 牆下相托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51 得領汝南意不足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47 將軍何嘗真無情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33 偏師掠潁橋蕤橫59 軺車從事雷霆來62 忽聞北地羌人亂95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三)19 二荀優劣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13 黃巾圍城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24 張讓賓客84 了卻山中寇賊事(八57 二月習射(上)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65 短歌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5 邯鄲陌上九月秋(五)76 江東猛虎方列陣 幷州飛將已出營5 冀董幽田兩名俊15 出城激戰32 國家棟梁傅南容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11 孟德窮窘設摸金12 仲仁迫凌去檄書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70 孫曹通脫荀慎行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126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五)1 飛書問君何所欲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69 樂文謙領兵北上16 五日九戰(上)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136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二)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44 許仲程偃72 寧舍濟北取任城45 欺人221 孫文臺傳請擊魯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97 趙子龍進克歷城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29 盤點籌劃4 牆下相托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3 殺人63 同道5 大計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27 高素三勸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49 輜重已備28 君子報仇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30 怒自羞出堪難忍 非因勇故守此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