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沙丘臺上舊時月(一)

廣宗城東邊臨清河,向西去二十里則是漳水。城東、城西或臨水太近,或土質太鬆軟,皆不適合布兵列陣。

城南、城北皆合宜。廣宗黃巾駐在城外的主力在城南,同時皇甫嵩的中軍也在城南,因此皇甫嵩選擇了城南做爲試探性進攻的方向。

辰時初刻,皇甫嵩擊響了召將鼓。

夏季天長,這個時候雖還是早上,但天光早就亮了,漢兵的三軍也早已吃過了早飯,迎着早晨的涼風,在隆隆的戰鼓聲裡,宗員、鄒靖、董旻、牛輔、荀貞、傅燮等千石以上的司馬、校尉悉數來到,雲集中軍。劉校尉帶着昨天選出的兩部兵卒,出漢營壘,於營前列陣。

奉令前來觀戰的將校不少,好在中軍搭建的望樓也多,諸將校分別登上不同的望樓,於高處觀之。今天是個大晴天,此時天藍無雲,初升不久的朝陽灑下光輝,遠近的田野林木碧綠蔥蔥,顧盼左右,只見清河、漳水皆如玉帶,清河近,能夠清楚地看到河面反射出的水光。

荀貞、傅燮做爲皇甫嵩的愛將,和皇甫嵩同處一個望樓。同在這個望樓的還有宗員、董旻、牛輔等人。皇甫嵩知荀貞帳下的荀攸、戲志纔多謀善計,特別下令,允許他倆跟着荀貞上來。

處身諸多千石、比二千石的將校之間,荀攸眼觀鼻、鼻觀嘴,捧手肅立在荀貞身後,一副拘束的模樣,和他平時在荀貞、戲志才面前的揮灑暢快意判若兩人。荀貞、戲志才素知他每當有外人之時往往沉默少言,外貌若怯,因對他的這副模樣倒也並不驚奇。

戲志纔是個不受約束的性子,雖和荀攸並肩立在荀貞身後,但姿態形貌就輕鬆隨意得多。望樓高達數丈,居高可以望遠,他望了會兒在營前列陣的出擊部隊,大約是覺得有些無趣,遂左顧右盼,卻不是看望樓上的諸將,而是眺望周邊的風景城池,他翹足往西邊望了好一會兒,喃喃說道:“可惜,可惜!”

劉校尉剛出營沒多久,還沒列好陣,諸將又知此次進攻只是試探性的,因此都較爲放鬆,皇甫嵩聽到了他的低語,轉首笑問道:“戲君連言可惜,不知有何可惜?可是營前劉校尉列的陣有不足處麼?”皇甫嵩在最前,諸將環列在他的身後,因此他沒有看到戲志才之前是在左顧右盼、眺望風景,以爲他是在可惜劉校尉所列之陣,故有此問。

戲志纔不慌不忙地答道:“非也,非也。”擡起眼皮,望了眼營前列陣的漢兵,說道,“我聞劉校尉出身將門,少習兵法,排兵佈陣自是其拿手之事,忠一介儒生,豈敢妄加置喙?”

“那你在可惜什麼?”

“忠是在可惜此地離鉅鹿太遠,不能於望樓上遠見其城。”

從廣宗往西,過了漳水,再行一二十里便是鉅鹿縣。秦末時,項羽便是在這個鉅鹿破釜沉舟大破的章邯。皇甫嵩“噢”了聲,笑道:“臨賊將戰而戲君好整以暇,當此戰鼓將擂、兵卒將發之時而戲君卻尚有興致弔古,寄託幽情,真膽勇士也。”

“將軍,忠所以有暇,卻是因爲廣宗黃巾必敗。”

“我等兵方臨城下,尚未交一矢,戲君就怎知廣宗賊必敗?爲何這麼有把握?”

戲志才遙指營西北,說道:“敢問將軍,可知彼處是何地麼?”

皇甫嵩順着他的手指望去,漢兵營外的西北就是廣宗城外的西北,乃是一片望之無垠的田野,中有丘陵矮樹,外是漳水流淌。皇甫嵩說道:“戲君說的是漳水麼?”

“非也。”

“那麼說的是大陸澤麼?”

由廣宗向西北,過漳水,在鉅鹿縣的北邊有一處大澤,名爲大陸澤,佔地數萬頃,汪洋浩蕩,乃是天下有名的大澤之一。昔年大禹治水,“北過絳水,至於大陸”,大陸便說的是大陸澤。

戲志才又搖頭說道:“非也。”

“那是什麼?”

“廣宗城西北不遠,古時有處沙丘,在前漢時尚存。”

戲志才說到這裡,皇甫嵩恍然,接口說道:“原來戲君說的是沙丘離宮。”

“然也。”

廣宗縣境內地勢平衍,土壤概系沙質,到處堆積成丘,故古名沙丘,先後有兩個國君在這裡建造過離宮,一個是商朝的紂王,一個是戰國時的趙王。不過,此地之所以有名,倒不是因爲這先後的兩座離宮,而是因爲自商紂以來有三個帝王、國君直接或間接地死於此地。

最近的一個便是始皇帝,始皇帝在巡天下的路上病故於沙丘平臺,即此地。往上追溯,推行“胡服騎射”使趙國得以強盛的趙武靈王也是死在此地,因爲兒子們爭奪王位,他被困在沙丘離宮,最終餓死宮中。再往上,商紂王雖非死在此地,然其之所以國滅身死卻是因驕奢縱慾,築造沙丘離宮也算是他驕奢的一部分。商紂、秦始皇帝、趙武靈王都是一代之雄主,特別始皇帝,乃是華夏之祖龍,卻都或直接或間接的死在此地,這沙丘臺又怎能不爲天下王者忌諱?又怎能不有名於海內?

皇甫嵩若有所悟,說道:“戲君的意思是?”

“此困龍之地也。真龍尚且接連隕落此地,況乎張角?就算他倚仗兵多糧足,能守城一時,早晚必爲將軍所擒!昔鉅鹿一戰,項羽名震天下,今廣宗戰後,將軍定亦能威震海內。”

皇甫嵩哈哈一笑,說道:“嵩一介匹夫,只知報國安民,不能與項羽相比。”沉吟片刻,心道,“困龍之地雖爲無稽,但兵卒多村野民夫,卻是相信這個。”因此下令,“把戲君的話傳下去,告之三軍,就說城西北就是沙丘平臺,真龍至此尚且不得活,況且張角賊子?”

傳令兵應諾,即下樓傳話。

皇甫嵩觀望樓上漏斗,見已是辰時三刻,又見劉校尉已列陣畢,即又命傳令鼓手擊鼓。

劉校尉聞得鼓聲,便就揮動軍旗,指揮部衆緩緩前進。早前盧植挖掘溝塹、築造圍牆的時候,沒有把整個廣宗城都圍住,畢竟要想克城還是得依靠兵卒進攻,所以空出了一些地方,供兵卒在攻城時所用。劉校尉所部前行數裡,即至盧植留下的空口處,在此處又暫停列陣。

廣宗城外的黃巾兵早就聽到了漢兵營內的鼓聲,知道他們要發動進攻了,因也早早地就遣派了數千人出營,在營外相待。

此時見劉校尉部停在了空口處,他們沒有站在原地等,而是踏着營中的鼓聲持兵列隊前行,迎了上來。別的不說,只這份積極迎戰的作戰態度就值得皇甫嵩等高看廣宗黃巾一眼。

出營的黃巾兵卒前行,劉校尉部重列陣完畢。很快,兩支人馬就相逢於溝塹和圍牆的空斷處。

105 先登陷城斬劉闢39 雄豪滿座乳虎聲(上)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36 會師(上)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78 好立功業潘文珪 乳虎欲奪猛虎功?77 薛禮高踞臨下問 劉備席坐從容答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8 朱門酒肉路邊骨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42 鮑信燭下勸離洛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12 道是襄陽德珪來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34 招攬樂進66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62 忽聞北地羌人亂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52 最後的麻痹8 士族36 我所邀者仁民名68 鳳集西鄉(下)53 不顧母弟朱靈忠48 雷霆34 招攬樂進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62 忽聞北地羌人亂211 撫戒刺嚇二策行69 樂文謙領兵北上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34 飛蠅逐路廁之臭2 禮錢需得四百萬65 奉孝高臥懷棲逸18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中)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29 志高行健皓月明32 荀衢63 不朽曰三次爲功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43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四)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3 誰人不知荀貞之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14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六)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17 無賴198 舍泰欽名臣之望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14 臧霸風從元直言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63 同道6 東漢諸侯王4 牆下相托138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四)97 孫文臺單騎陷陣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91 兵臨西華(上)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6 何爲乳虎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37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八)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2 雙喜臨門(下)30 將戰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119 東郡二文鎮兗州105 許顯截擊濟水岸10 督郵在此(下)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129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四)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28 甲兵四千向神都(八)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39 班底24 杜買85 襲陣兵退夏侯惇(三)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98 荀貞之虎膽包天12 道是襄陽德珪來67 二月風雷重又動8 遍觀諸郡(下)26 鄉中四姓97 趙子龍進克歷城
105 先登陷城斬劉闢39 雄豪滿座乳虎聲(上)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36 會師(上)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78 好立功業潘文珪 乳虎欲奪猛虎功?77 薛禮高踞臨下問 劉備席坐從容答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8 朱門酒肉路邊骨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42 鮑信燭下勸離洛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12 道是襄陽德珪來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34 招攬樂進66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62 忽聞北地羌人亂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52 最後的麻痹8 士族36 我所邀者仁民名68 鳳集西鄉(下)53 不顧母弟朱靈忠48 雷霆34 招攬樂進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62 忽聞北地羌人亂211 撫戒刺嚇二策行69 樂文謙領兵北上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34 飛蠅逐路廁之臭2 禮錢需得四百萬65 奉孝高臥懷棲逸18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中)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29 志高行健皓月明32 荀衢63 不朽曰三次爲功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43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四)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3 誰人不知荀貞之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14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六)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17 無賴198 舍泰欽名臣之望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14 臧霸風從元直言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63 同道6 東漢諸侯王4 牆下相托138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四)97 孫文臺單騎陷陣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91 兵臨西華(上)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6 何爲乳虎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37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八)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2 雙喜臨門(下)30 將戰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119 東郡二文鎮兗州105 許顯截擊濟水岸10 督郵在此(下)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129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四)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28 甲兵四千向神都(八)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39 班底24 杜買85 襲陣兵退夏侯惇(三)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98 荀貞之虎膽包天12 道是襄陽德珪來67 二月風雷重又動8 遍觀諸郡(下)26 鄉中四姓97 趙子龍進克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