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書友的捧場。
——
得了家長的許可,次ri一早,辛璦、辛評、辛毗就開始從族中的賓客、徒附、奴隸中選人。
在選人前,辛評、辛毗徵詢了辛璦的意見,問他想帶多少人。
辛璦答道:“二十騎足矣。”
辛評說道:“二十騎?”
辛毗問道:“你打算只帶騎士,不帶步卒麼?”
“正是。賊衆十萬衆,荀掾帳下只兩千人。我族中賓客、徒附、奴加在一塊兒,四五百人,就算我把他們全帶走,對破賊而言亦無多大作用。與其如此,不如只帶jing勇的騎士。”
辛璦說的很有道理。荀貞只有兩千人,波才足有十萬衆。就算他把族中能用的人全部帶去,也只是給荀貞多了幾百人而已。兩千多人對十萬與兩千人對十萬差別不大。與其是這樣,不如只帶勇武的騎士。兵貴jing不貴多。
辛評、辛毗經過考慮,認可了他的意見。
前些天相助守城的時候,城中各大族都出了不少人,辛氏也出了一些賓客、徒附、奴,都是勇敢可靠的,便從這些人中揀選。先選出會騎she的,大概三十多人。又從這三十多人中選,家有父母在而無兄弟者不要,有傷病者不要,最終選出了二十三人。
辛璦穿上皮甲,掛起長劍,率此二十三人環拜於庭中樹下,辭別家長。
家長端坐堂上,受了他們這一拜,隨後,整衣冠,從堂中出來,將辛璦等人一一扶起,與辛評、辛毗等族人把他們送出門外。
辛評、辛毗想把辛璦送到荀貞的營中,家長卻止步於宅門內,並制止他們出去。辛評、辛毗不解其意,家長也不解釋,直等到辛璦率那二十三人遠去,身影消失街角後,才說道:“玉郎有爲天下英傑之志,捐軀赴險,此男兒之行也,爾等何必效婦人之態?”
辛璦率二十三人,出里門,上長街,直行出城,一路上招惹來許多目光。
“這不是辛家玉郎麼?披甲帶劍,策馬馳行的,這是作甚去?”
“他往東邊去了,東城門外正是荀掾cao練新卒的地方。莫非,他是要投軍南下?”
“投軍南下?啊呀,若真如此,那可太了不起了!”
辛璦貌美,每當他出行之時,常有女子追從,聽得別人猜測他是要投軍南下,追着看他的那些女子越發傾慕他了,有膽大的乃摘下頭飾,yu投到他的馬上。奈何辛璦不好女se,目不斜視,只管催馬行馳,把她們遠遠的拋在了身後。
快到城門時,碰見了一輛輜車。辛璦從車邊馳行而過。
車中一男子掀起了車簾,往外看去,瞧見了辛璦率衆馳過的背影,向車後看去,又看到街上許多女子或驚喜舞蹈,或失態尖叫,不覺問道:“此誰人也?”
邊兒上一個女子答道:“陽翟滿城只有一個男子出行能引起此等場面,必是辛家玉郎。”
先前說話的男子雖非陽翟人,來過陽翟幾次,也聽過辛璦之名,嘖嘖稱羨,說道:“也不知這辛玉郎到底何等貌美,竟引得城中女子顛狂至此。可惜,剛纔沒看到他的相貌。”
“聽街上女子尖叫,他這似是要出城投軍。夫君既想觀他相貌,咱們可快點登城,或可一見。”
對話這兩人正是費暢之弟費通和費通之妻遲婢。前兩天陽翟解圍後,費暢擔憂他們的安全,把他們從鄉中接了來。一到陽翟,他倆就聽說了荀貞將要南下擊賊之事,繼而又聽說他在城東練兵。兩人生長鄉中,見識不多,沒有見過練兵是個什麼樣子,因此準備登城看看。
費通點頭稱是,說道:“好!”催促車伕快點駕車,至登城處,與遲婢下車,兩人上城。費暢派了兩個家奴侍從他二人,守卒認得,不敢阻攔。上到城頭,費通急不可耐的按住城垛,往下觀看,正瞧見辛璦帶着二十三人正在過護城橋。
遲婢沒有看辛璦,而是展目遠觀,向遠處的cao練場上看去。
場中高臺上,一人着黑衣、戴高冠,跪坐將旗下。在這個人的左右,兩個甲士執赤旗而立。在這個人身側,又有一甲士捧劍肅立。在臺下,又有二十餘披甲的騎士相對而立。
高臺前,廣闊的場地上:兩千人分在七八處,或習隊列,或習旗鼓,或習弩she,或演練武力。喊殺、金鼓聲振地,塵煙瀰漫,雖然聲大,但從城頭上遠遠望之,整體卻井然有序。
遲婢心道:“跪坐旗下的那人,肯定就是荀貞了。”
她猜的不錯,這人正是荀貞。
……
荀貞正跪坐檯上觀新卒、丁壯cao練,一個甲士來報:“辛璦求見。”
“辛璦?”
“他帶了二十多人,說是要投軍南下。”
辛璦生xing疏懶,並因受族人寵溺之故,與人言談時常直言無忌,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在不熟悉他的人看來,又似有“驕狂”之嫌。疏懶、驕狂,xing子不討人喜。
荀貞與他相識多年,對他的xing子知之甚深,也被他“冒犯”過好多次,雖不介意,然亦爲之頭疼,今聞他帶人前來,yu投軍南下,怔了一怔,卻大喜起身,說道:“玉郎來了?好,好啊!快牽我的馬來,我要親迎之!”
城中那麼多豪族大姓,辛璦是第一個、也可能會是唯一一個前來投軍,yu從他南下的。這太難得了。並且,辛氏不但是士族,還是荀氏的姻親。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荀貞都應該親迎。
而且,前些天守城,辛璦也曾從荀貞出城“擊賊”,並在與“賊兵”的戰鬥中救過文聘一次,若言步戰之能,他不及許仲、劉鄧,但較之騎she,卻勝過許、劉,也可算是一員勇將了。
相比這幾個好處,他不討人喜的xing子只不過是個不值一提的小毛病罷了。
щщщ ☢TтkΛ n ☢¢○
下了高臺,荀貞令程偃:“去把公達、志才叫來。”
戲志纔在cao練那數百丁壯。荀攸則在新卒各曲中巡視。
他兩人很快就過來了。
荀貞說道:“玉郎帶人來投軍了,咱們去迎迎他。”
荀攸甚是驚奇,嘆道:“貞之,聞吾等南下,滿城衣冠壁上觀,唯玉郎前來。危難之際,方顯英雄啊!”
戲志才與辛璦相交多年,彼此熟知,對此倒是不甚驚奇,笑道:“玉郎是個好勇的人,我早知他會來的!”
三人上馬,在護城河外迎上辛璦。
<b,吾郡英俊多從之,卿亦在其列,時我在西鄉。至我鄉,言及she獵,卿慨然嘆道:‘我少學擊劍,十五習she,自覺有所得,惜無用武之地,只能將之用在逐獵上,可惜可惜。如當高祖、世祖時,萬戶侯何足道哉!’
“當時,我就知卿有大志。前數ri賊兵圍城,卿輕甲挾弓,馳於賊中,左右開she,潰賊甲士,馳救仲業,如入無人地。城中皆呼:‘美將軍’。今我南下,卿又來相助!今得卿,平賊易矣!”
就像辛璦對辛家家長說的,辛璦結交的都是本郡英傑,對荀貞原本不以爲意,以爲他只是個常人,但後來先是從故太守到西鄉,親眼見到了荀貞在西鄉的民望,隨後又在前些天的守城中,看到了荀貞的勇武和帶兵的才能,這讓他徹底改變了對荀貞的觀感。
儘管改變了對荀貞的觀感,但他疏狂的xing子卻難改變。他掙開荀貞的手,將一隻手放在馬鞍上,另一隻手拈着馬鞭,倚馬笑道:“我只一人,連帶賓客奴僕也不過二十餘人,要破賊,還得靠你荀貞之啊!”他揚起馬鞭,指着戲志才、荀攸,說道,“志才、公達,你兩人武勇不及我,都敢從貞之南下,何況我呢?此番南下破賊,咱們且比比試試,看誰立下的功勞最大!”
諸人齊聲大笑。
辛氏雖是陽翟大族,並非將門,弓箭刀劍好說,鎧甲、戰馬沒有那麼多。辛璦等二十四人只有一半人騎的有馬,十來人穿的有甲,還缺十餘匹戰馬、十餘套jing甲。荀貞手裡也不富裕,當下遣人去郡府,又從文太守那裡搞來了一些戰馬、jing甲,給了辛璦,湊成了二十四騎。
自把門下的賓客分到各曲任軍官後,荀貞手邊的騎兵就只剩下了那二十餘親衛,如今有了辛璦這二十四騎,在機動方面的力量得到了大大的補充。若運用得當,亦足能爲一支奇兵了。
……
城頭上,遲婢遠觀荀貞與辛璦相見。
辛璦的貌美更襯托出了荀貞的英武,她砰然心動。
遲婢生長鄉中,很少能見到名族子弟,對荀貞本就有好感,要不然也不會在張直的“鴻門宴”上提醒荀貞,給他示jing。紅顏本愛英雄,今又聞他要南下救汝南五縣,更是愛慕了。
費通不知妻子所想,興致勃勃地觀望遠處練兵的場景,說道:“真是熱鬧好看!”遲婢“嗯嗯”了兩聲,遠望荀貞,心中想道:“保佑荀君此次南下,能破賊凱旋!”
……
遲婢所想,費通不知,荀貞也不知。
安排下辛璦等二十四騎,他邀請辛璦登臺,與他共坐,同觀新卒cao練。
荀攸、戲志才各回場上,繼續他們剛纔的事情。
辛璦注意到,cao練場裡的兩千人訓練的內容各有不同。他問荀貞:“緣何有cao練隊列的,有辨識旗鼓的,有習she的?”
荀貞答道:“cao練隊列的乃是鐵官徒、奴,他們已學過旗鼓,今天專按金鼓之聲,從旗幟號令,練習進退擊殺。辨識旗鼓的是那八百丁壯,他們昨天剛被編爲什伍,尚不識旗鼓,故今ri學之。習she的許仲曲,他曲中都是蹶張之士,當臨敵之際,不需他們奔赴前敵,只需在後方開弩即可,因此今天不再練習隊列,專門習齊she之術。”
“原來如此!”
辛璦觀望場上,又注意到荀攸、戲志纔在巡視及cao練的過程中,不時會點上一人,喚他們出列。這些人出列後,又會由專人引着,至高臺左側聚坐。
此時臺左已聚了大約十餘人。臺右也有人,而且人更多,聚坐了大約四五十人。
他問道:“貞之,這些人爲何不參加cao練?”
“這些都是我將要大用之人。”
“此話何意?”
“玉郎,你讀過《太公兵法》麼?”
《太公兵法》就是《六韜》。秦末,張良得一老者授書,即是此書。這本兵書在兩漢非常有名。辛璦答道:“讀過。”
“《太公兵法》裡有《練士》一篇。在此篇中,周武王問太公望:‘練兵的方法是什麼?’太公望是怎麼回答的?”
辛璦恍然,說道:“‘軍中有大勇、敢死、樂傷者,聚爲一卒,名曰冒刃之士,有銳氣壯勇強暴者,聚爲一卒,名曰陷陣之士,有奇表長劍、接武齊列者,聚爲一卒,名曰勇銳之士,……。’云云。貞之,你是打算按此編練一支jing卒,這些人就是你選出的冒刃陷陣之士麼?”
“正是。臺左之人即是從鐵官徒、奴及丁壯中選出的大勇敢死、銳氣強暴之卒。”
“臺右的呢?”
“臺右的則是‘敢死之士’。”
“‘敢死之士’。”辛璦默唸了兩遍,說道,“‘有死將之人子弟yu與其將報仇者,聚爲一卒,名曰敢死之士。’我知道了,這些人都是與賊兵有仇的。”
“有死將之人子弟yu與其將報仇者,聚爲一卒,名曰敢死之士”,這一句亦是太公望回答周武王的話,在“冒刃之士”、“陷陣之士”、“勇銳之士”之後。
“不錯。鍾功曹爲我招募來的八百丁壯多是郡北百姓。波才賊兵四起,郡北亦受其害。這些百姓中有很多都有親人爲賊所害,今天上午,志才從其中jing選出了五十個既悲憤敢死、又剛健善斗的勇士。我準備把他們編成一隊,取個名字,就叫‘敢死隊’。”
荀貞頓了頓,向臺左看了眼,接着說道:“臺左之人,我也打算選夠五十,亦編爲一隊,取名爲‘冒刃隊’。待編成之後,再將兩隊合爲一屯,此屯,便取名爲‘陷陣屯’。”
文太守只給了荀貞五天的cao練時間,這麼點時間,只能讓新卒和丁壯學會一點簡單的旗鼓號令,與敵接戰後,或許不會敗北,但要想取勝也很難。這個時候,就得依靠死士陷陣了。
本來荀貞門下的賓客和繁陽亭受訓的里民是足能做爲死士使用的,但現在他們另有重任,是新軍裡的骨幹,動用不得。所以,荀貞只能另想辦法。這個“陷陣屯”就是他想出的辦法。
辛璦點頭說道:“有此百人,加上吾之二十三騎,再加上你的親衛二十餘騎,有了這一百五十餘勇壯敢死之步騎,貞之,此番南下又多一分勝算啊。”
荀貞微微一笑,臉上鎮定,如勝券在握,心中想道:“希望如此罷!”
荀攸、戲志才選人選得很jing細,直到傍晚,才選齊了五十個冒刃陷陣之士。
……
夕陽西下,結束了今天一天的cao練,諸曲歸營。
飯畢,一如前兩天一樣,各曲隊率以上的軍官齊聚於荀貞帳中,討論今天練兵的得失,討論完後,又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定下明天的cao練細則。開完這個議事會,軍官們散回各營。荀貞叫上辛璦,帶着程偃等親衛,復又巡營。
這要放在前兩天,巡完營就沒什麼事兒了,今天又多了一件事。
巡營歸來,荀貞把剛組建的“陷陣屯”百人召至帳前,又叫來劉鄧,當衆任命劉鄧爲此屯屯長。任命過後,又帶着劉鄧一一詢問這百人的名字、籍貫,對家有親人被“賊兵”所害的“敢死之士”,他溫言撫慰之,對大勇銳氣的“冒刃陷陣之士”,他慷慨激勵之。
最後,他對這百人說道:“諸君是從兩千人中jing選出來的,古人云:‘過萬人者謂之英,千人者謂之俊,百人者謂之傑,十人者謂之豪’,兩千人中選出君等百人,如君等者,可謂強豪,今聚於一屯之中,此屯便是我軍中之冠。望來ri上陣殺賊,君等能不負強豪之名,不墜冠軍之號。我與諸君約,我亦不負君等,必盡我全力,使有仇者得報,使勇武者能得功名。勉之!勉之!”叫“陷陣屯”的這百人就住在中軍,於自家帳外左右的空閒帳篷裡休息。
又把劉鄧叫到帳中,交代他:“這百人或勇武,或懷悲憤,都是不怕死的。你雖然驍勇,但他們對你並不熟悉,我今任你爲此屯的屯長,他們不一定會服氣。明天,你們這個屯不必參加cao練,可自行比試武勇技藝,一則,讓他們能更快地彼此瞭解,二來,你也可藉機立威。”
最先任命各曲軍官的時候,荀貞沒有給劉鄧什麼職位,只叫他跟着許仲練兵,爲的就是這一天。陷陣屯百人都是勇士,能當長這個屯的屯長,劉鄧幹勁十足,大聲應諾。<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