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六)

闕宣一邊吃驚,一邊往“壯聲”說話那人的方向看去,見是一個穿着校尉甲衣的人,年有三十許,昂昂按劍立,頗有不俗之貌,記得之前許仲給他介紹,說這人姓劉名備,字玄德。

對劉備,闕宣卻是聞名已久的了。

一來,早時郭嘉和闕宣聯繫的時候,劉備就在東陽;二來,既然決定了投靠荀貞,對荀貞帳下的文武親信,闕宣自然也會做些瞭解,知道劉備甚得荀貞信用,荀貞常呼劉備爲“弟”。

許仲還在等着他回答,帳中諸人的目光也都轉在了他的身上,闕宣不敢多耽擱時間,心念在劉備身上只是一轉而過,旋即面向許仲,回答說道:“徐縣雖在淮水北岸,然距淮陵不過百餘里,縣中的豪傑、士紳,宣多熟之,聲氣互通,笮融虐民,他們一直都是心向荀侯的,宣早就已經爲義軍聯絡好了,現計各家共有約百餘壯士屯於內城,可爲將軍內應;宣家在徐縣亦稍有置地,立有莊塢,也已在莊中、城中佈下了三十餘劍客,隨時可爲將軍前導、策應。”

“淮水寬廣,聞軍報稱:笮融沿淮設防。入下邳前,我就聽說司馬有渡淮之策?願聞其詳。”

闕宣在回答許仲的這個問題前,先擡眼看了下許仲的臉色,——因爲許仲帶着面巾之故,他當然是什麼也沒有看到,然後他回答說道:“將軍當知,徐縣臨淮接湖,笮融殘民不已,下邳百姓民不聊生,爲了活命,有些徐縣的豪傑迫不得已,只好遁入淮水、諸湖,在水澤間求條生路。這些而今出沒在水澤間的豪傑,宣也認識幾個,他們也願意爲將軍助陣,只是……。”

許仲問道:“只是怎樣?”

“只是他們有個不情之請。”

“講。”

“他們懇求荀侯,在攻下徐縣後,能夠納他們入軍;或有不願從軍中,求荀侯可放他們歸田。”

廣陵、下邳境中都多水澤。

廣陵境內的湖羣有白馬湖、後世的高郵湖等,——所謂“後世的高郵湖”,指的是高郵縣西邊的大片湖域,這片湖域直到近兩千年後才匯成一湖,然在當下之時,還沒有貫連一起,而是分爲了數十個較小的湖,湖湖相通,雖未貫連,然合在一處,佔地亦有百萬畝之廣。

下邳境內的湖羣主要聚集地便是在徐縣以東的淮水兩岸地域內了。

徐縣附近這片湖羣的佔地比高郵西邊湖羣的佔地還要廣闊,這片湖羣橫跨了下邳、廣陵兩郡,便是後世鼎鼎大名的“洪澤湖”。

這片湖羣佔地既廣,又臨着淮水,加上而今天下亂起,下邳的笮融又崇佛虐民,湖羣水澤之中,自是少不了有水賊出沒。闕宣說“爲了活命,有些徐縣的豪傑迫不得已,只好遁入淮水、諸湖,在水澤間求條生路”,這只是好聽話,往直接裡說,他說的其實就是徐縣周邊的水賊。

爲了穩定在廣陵的統治,荀貞此前曾在廣陵整治水賊、海賊,手段頗是狠辣,名聲傳出來,難免會使得下邳水賊兔死狐悲,可雖然會兔死狐悲,看看廣陵軍的戰鬥力,加上下邳西邊的孫堅部隊壓境,他們又未免會驚駭忐忑,沒有膽子和荀貞做對,那麼在這麼情況下,他們借幫助荀貞奪下徐縣的機會,提出請求“招安”或者請求“解甲歸田”,自也就在情理之中。

許仲看了眼坐在邊兒上的荀攸。

荀攸微微點了點頭。

許仲說道:“笮融暴虐,倒行逆施,只要肯與吾軍同心討逆,便是義士。待取下徐縣後,可悉從司馬言:願從軍者,以克徐的功臣對待;願歸田者,另給賞賜。”

笮融固然虐民,水賊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但現在主要的敵人是陶謙,次要的敵人是笮融,較之陶、笮,水賊壓根不值一提。爲了能攻取徐縣,使廣陵軍可以儘快地進至淮水北岸,從而在下邳站穩住腳,進而掌握住下邳戰區的主動權,收編些、或放掉些水賊也不是不可以的。

並且再則說了,闕宣能夠“通過水賊來使廣陵軍悄然渡淮”,這件事,其實早在闕宣和郭嘉聯繫時,他就對郭嘉說過,對這些水賊該如何對待,荀貞也早就給過許仲等人指示了。許仲之所以這會兒又問了一遍闕宣,事實上,他只是在向闕宣確認此事沒有變動。

闕宣說道:“有將軍此諾,必可使水澤豪傑爲將軍效死!”問道,“敢問將軍,打算何時渡淮?”

許仲望了望帳外的天色,還是下午時分。

他詢問荀攸:“以參軍意,我軍何時渡淮爲宜?”

許仲和荀攸兩人非常熟,平時私下,兩人都是以“君”、有時甚而以對方的“字”相稱,可是現下是在軍中,議的是軍事,故而許仲以荀攸現在的官銜“參軍校尉”相稱。

荀攸答道:“兵貴神速。”

“參軍所言,正合我意!”許仲面向帳中的文武諸人,說道,“今雖得淮陵,而下邳諸縣,唯徐在淮北,最難克。遲恐生變。故我意今晚便渡淮取徐!”對闕宣說道,““你現在便可以去聯絡你說的那些‘水上豪傑’,以及你在徐縣佈置的內應壯士,告訴他們今晚我軍渡淮擊徐。”

闕宣應諾,向許仲、荀攸和帳中諸人行了個禮,立刻轉身出帳,去辦這件事了。

徐縣在淮水北岸,現今淮陵已下,不能給對岸的下邳部隊太多反應時間,給對岸的時間越多,對岸的敵人就越能充足地佈置沿淮防線,對廣陵軍這邊來說,就越不利。

是以,許仲、荀攸都認爲“兵貴神速”。

許仲、闕宣說話的時候,劉備一直沒有再開口。

這時見許仲定下了渡淮的時間,闕宣也已經出去辦理此事,劉備因又按劍請戰:“備請帶甲士五十,今夜渡淮,爲將軍取徐!”

許仲沉吟了下,說道:“雖有徐縣內應,有‘水上豪傑’相助,此事亦險。玄德居‘雍奴校尉’,乃一部之長,不可輕出。”

91 忽然聞得故人到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31 名重徐州陳元龍51 謀算將戰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186 星羅雄傑滿部中(下)19 圍不赦以威生仁13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六)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2 賭錢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50 祭祀族宴49 聖如仲尼也好名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196 周幼平如熊舉將(中)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35 文遠突陷潁川營(上)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70 劉玄德率部西攻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3 誰人不知荀貞之49 登門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73 大丈夫寧鳴而死3 誰人不知荀貞之97 趙子龍進克歷城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13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六)53 送糧301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49 登門81 擒賊先擒王(中)32 破敵(中)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14 性格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118 欲進故退曹孟德92 北海郡邑黃巾滿 孔融襟抱稱名儒42 可願南下?106 歲歲年年人不同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23 甲光向日來者誰18 府主簿拒降守名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47 張飛急襲葛陂西8 守職歲滿乃爲真223 調派署威壓山重90 從徵汝南(下)41 謀重有利爲臣職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53 滅族(上)66 急擊則負緩則勝199 委昱諶西京以資14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六)53 滅族(上)55 孟德引兵還東郡62 賜字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32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三)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13 倏忽如白駒過隙31 破敵(上)234-251 公臺允誠意相同59 文若誓願扶漢室 貞之笑辱董仲穎48 惟是小人最難養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99 做下何事引敵驚亂15 命令24 鐵官見聞40 路畔相投父子俱 賊名水上號錦帆64 難居人下劉玄德 文動天下陳孔璋45 欺人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17 身負海內盛名望 雲起河內亦如龍34 大勝(上)9 道人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195 周幼平如熊舉將(上)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57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七)103 孔德信報刺史病 荀貞再表孫文臺13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六)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91 忽然聞得故人到78 聞聽道上辱郡丞(上)9 計吏郭圖(上)90 從徵汝南(下)49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123 呂布劍客意亦雄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12 琴心劍膽1 光和六年(上)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
91 忽然聞得故人到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31 名重徐州陳元龍51 謀算將戰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186 星羅雄傑滿部中(下)19 圍不赦以威生仁13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六)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2 賭錢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50 祭祀族宴49 聖如仲尼也好名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196 周幼平如熊舉將(中)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35 文遠突陷潁川營(上)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70 劉玄德率部西攻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3 誰人不知荀貞之49 登門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73 大丈夫寧鳴而死3 誰人不知荀貞之97 趙子龍進克歷城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13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六)53 送糧301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49 登門81 擒賊先擒王(中)32 破敵(中)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14 性格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118 欲進故退曹孟德92 北海郡邑黃巾滿 孔融襟抱稱名儒42 可願南下?106 歲歲年年人不同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23 甲光向日來者誰18 府主簿拒降守名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47 張飛急襲葛陂西8 守職歲滿乃爲真223 調派署威壓山重90 從徵汝南(下)41 謀重有利爲臣職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53 滅族(上)66 急擊則負緩則勝199 委昱諶西京以資14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六)53 滅族(上)55 孟德引兵還東郡62 賜字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32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三)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13 倏忽如白駒過隙31 破敵(上)234-251 公臺允誠意相同59 文若誓願扶漢室 貞之笑辱董仲穎48 惟是小人最難養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99 做下何事引敵驚亂15 命令24 鐵官見聞40 路畔相投父子俱 賊名水上號錦帆64 難居人下劉玄德 文動天下陳孔璋45 欺人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17 身負海內盛名望 雲起河內亦如龍34 大勝(上)9 道人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195 周幼平如熊舉將(上)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57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七)103 孔德信報刺史病 荀貞再表孫文臺13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六)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91 忽然聞得故人到78 聞聽道上辱郡丞(上)9 計吏郭圖(上)90 從徵汝南(下)49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123 呂布劍客意亦雄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12 琴心劍膽1 光和六年(上)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