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

荀攸、程嘉看過王芬的信,兩人相顧驚愕。

程嘉說道:“夫廢立之事,伊、霍之所難,伊尹據宰臣之勢,霍光受託國之任,俱國家重臣也,朝野敬賴,是故計從事立,而今無伊、霍之位勢,卻欲以區區數人之力,謀廢二十餘年安位之天子,此必無成!方伯素有大名於天下,卻怎麼行此荒謬之事?”一臉的不可思議。

荀攸的性子比程嘉厚道,再怎麼說,王芬也是黨人、士人的前輩、領袖,他雖然和程嘉一樣,對王芬信中所提議的內容不以爲然,卻也雅不願評斥王芬,所以他只是苦笑而已。

話說回來,也難怪程嘉毫不客氣地評斥王芬“荒謬”。

王芬在信裡,卻是向荀貞提出了一個“不可能實現”的提議,他想廢掉今天子,改立合肥侯爲天子,因爲知道荀貞和宦官們不對付,所以想拉荀貞入夥兒。王芬是八廚之一,天下有名,這麼一個黨人的前輩、領袖,卻提出這麼一個不靠譜的提議,亦難怪程嘉評斥、荀攸苦笑。

事實上,荀貞不知道的是,他並不是王芬第一個寫信的對象。

早在數月前,曹操還“養病”在家,沒有去洛陽當西園八校尉裡的典軍校尉的時候,王芬就給曹操寫去了一封幾乎是一模一樣內容的信。

曹操的反應和荀貞、程嘉、荀攸一樣,既是驚訝,又是好笑,另外再加上一點兒不可置信。廢立天子這種事,連伊尹、霍光這等的國家重臣都不好乾,王芬算什麼?一個六百石的州刺史,要人沒人、要兵沒兵,居然就敢想效仿伊尹、霍光,實在太過令人瞠目結舌。

曹操何等人也?當然不肯陪他一塊兒送死,不過王芬名氣很大,而且參與此事的人中有許攸,許攸和曹操是很早就相識的老朋友了,——王芬之所以會寫信給曹操,拉曹操入夥兒,其中就有許攸的“推薦之功”,故此,曹操卻也不能“見死不救”,於是非常誠懇地寫了一封長信回給王芬,在信中給王芬指出:你們是比不上伊尹、霍光的,這件事兒你們是幹不成的。

要說曹操也夠朋友了,這等臣子私下商量廢立天子的事情,一旦暴露,就是抄家滅族的大罪,換個旁人,即使不舉報王芬,卻也立刻會和王芬撇清關係,別說回信了,恐怕連交情都要從此斷掉了,以免被牽連其中,可曹操卻冒着這樣大的風險,回了封信給王芬,確是是非常夠“義氣”的。

奈何王芬這個人,性疏不武,從此前荀貞討張牛角、張飛燕一戰中,就可看出王芬沒有什麼才能,他之所以能“有大名於天下”,不是因爲他本身的能力,而是因爲他家裡有錢,他能“仗義疏財”,所謂黨人的“八廚”,這個“廚”本就是指“能以財救人”,換句話說,王芬其實就是個士人裡的大財主,別說與黨人的“八俊”相比,就是與同樣名列“八廚”的度尚、張邈相比,他的才能也是不及的,故此說,他的德操雖不錯,可見識與能力卻就有限了,因而在得了曹操的回信後,王芬依然不死心,他又寫信給平原人陶丘洪,邀陶丘洪“共襄大事”。

陶丘洪是平原名士,早年與孔融、陳留邊讓齊名,並稱俊秀,王芬之所以會在被曹操拒絕之後給他寫信,也是受了許攸的推薦,許攸有輕俠氣,交往的朋友很多,與陶丘洪的關係不錯,而且陶丘洪與襄楷是同郡人,襄楷也瞭解他,因而王芬又想拉他入夥兒。

——襄楷是當今有名的術士,亦平原人,這次王芬起意廢立天子,便是因爲襄楷的一句話。早年,黨人“三君”之一的陳蕃爲太尉時曾舉襄楷爲“方正”,襄楷雖然沒有應就,但與陳蕃也算是有了“師生”之誼,因而與陳蕃的兒子陳逸來往甚密,他兩人前些月結伴來到冀州,造詣王芬,在席間談話時,襄楷說了一句“天文不利宦者,黃門、常侍真族滅矣”,陳逸、王芬聞言大喜,王芬慨然說道:“若然者,芬願驅除。”於是與許攸等結謀,乃有此謀舉。

陶丘洪雖名士,見識卻遠不如曹操,接到王芬的信後就打算啓程去冀州入夥兒,幸好王芬同時還給華歆寫了封信,華歆也是平原人,與陶丘洪齊名郡中,馬上阻止了陶丘洪,對陶丘洪說:“廢立之事,伊、霍所難,王芬性疏不武,此必無成而禍將及族,你我不能去!”陶丘洪聽了華歆的勸阻,這纔沒有來冀州。

說來也是挺巧,王芬聯絡的這三人,除了陶丘洪,曹操與華歆皆是荀貞的熟人。曹操不必說,與荀貞經常有書信來往,而華歆雖然只是早年與荀貞在潁川有過數面之緣,可華歆當時是專門去潁川師事陳寔的,所以後來當荀貞步步高昇之後,他兩人也時有一些來往的書信。

王芬寫了這幾封信,曹操、陶丘洪、華歆,沒有一個肯入夥兒的,因此他便想起了荀貞。

荀貞知兵善戰,坐擁數千精兵義從,前從皇甫嵩討張角兄弟,部曲辛璦逼死張角,後平定趙國賊亂,又擊退張飛燕,復兵不刃血地剿定魏郡於毒,在鉅鹿、趙、魏諸地稱得上威名赫赫,最重要的是,他與宦官也不對付,兩次黨錮中,潁川荀氏也是吃了很大的虧的,那麼,如果荀貞肯幫助王芬,或許登高一呼,至少便能做到趙、魏影從,——荀貞做過趙國中尉,現又是魏郡太守,在此兩地威望很高,王芬自認爲就算曹操等不肯參與,但如果能把荀貞拉入夥兒中,有了荀貞這個“豪傑之士”參與,那麼他的這個“廢立之事”也就足能成功了。

但是廢立之事豈是輕易能做的?

程嘉看出來了,曹操看出來了,華歆也看出來了,以王芬的威望、權勢,他是壓根就不能與伊尹、霍光相比的,這件事他也是肯定做不成的。

荀貞自然也看出來了,故此看過他的信後,當時就大驚,說道:“方伯必敗。族趙家者,在今日也!”

話說回來,王芬固然是難以成事,可王芬敗不敗,與誅滅鄴縣趙氏有何關係?

卻是因爲:

首先,王芬這件事肯定做不成,那麼其次,做不成就有泄露的可能,那麼再次,如果泄露,荀貞收到其信這件事就極有可能會被暴露出去,而一旦暴露出去,荀貞即使可以因爲沒有參與其中而免去死罪,以趙忠對他的不滿程度而言,卻也難逃朝廷的追究責罰,別的不說,魏郡太守肯定是當不成了,說不定還會被削去侯爵,“潁陰侯”削不削無所謂,可魏郡太守要是當不成,“誅趙”這件事顯然也就只能放棄,沒法兒幹了。

所以,荀貞一接到信,就明白“誅鄴縣趙”就在今日了。

話又再說回來,荀貞既然知道王芬是必要敗的,何不乾脆把他賣掉?索性向朝廷舉報之,豈不是最好的選擇?不但可保不受牽累,而且還會因此立功。

只是可惜,就當下的士風和輿論主流看之,“舉報”這種事兒是萬萬不能做的,即使牽涉到“謀反”,即使王芬的此謀是“大逆不道”,也不能舉報他。

不錯,如果舉報了王芬,荀貞肯定能得到朝廷的獎勵,可王芬是黨人的前輩、領袖,“八廚”之一,有大名於天下,而且他這次謀搞“廢立”是爲了“消滅宦官”,在士人看來,只要和宦官不對付,那麼就是“政治正確”,荀貞若將他舉報,荀貞的名聲就算徹底壞掉了。

豈不見曹操、華歆、陶丘洪雖然先後拒絕了王芬的提議,可他三人之中,卻也沒有一人去檢舉揭發王芬,所爲何故?便是因爲怕壞了名聲。

由此卻也可以看出,當今士人與宦官間的矛盾實已到了完全不可調和的地步,即便是謀反這樣的不道之罪,只要和誅宦聯繫到一起,士人也可以包庇之、隱藏之。

再聯繫到早年討黃巾時北州名士閻忠勸皇甫嵩謀反,又可從中看出,幾十年地被打壓之下,幾十年的積怨之下,漢家天子在不少的士人眼中亦早已是威儀不在了。

皇甫嵩拒絕閻忠的緣故不必多說了,曹操、華歆拒絕王芬,他二人不約而同說到的是“廢立之事,伊、霍所難”,指出的是難度,不肯參與是因爲知道這事兒辦不成,而非是因爲名教綱常,要知,曹操是大貴族子弟、華歆是儒徒名士,“君君臣臣”這樣的綱常禮教本應是他兩人竭力維護的,可他兩人卻皆提都沒提,這在士人以“磨礪名節”爲要的當代是極異常的。

荀貞不知曹操、華歆拒絕王芬之事,也不知他兩人拒絕王芬的理由,如果他知道了,他肯定又會私下感嘆:四百年漢家天下,雖經中興,而今卻終於天厭漢德,帝國走向了衰微,亦難怪近年以來,反叛者自稱天子者層出不絕,亦難怪亂世一起,袁術、袁紹便皆有稱帝之志。

荀貞對荀攸、程嘉說道:“‘夫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地之常也’,閹宦盛極一時,今固將衰,而襄公矩天象之言卻不足以爲憑,我料方伯此謀必難成,事如不成,恐會累及我等。因此,我以爲,誅鄴縣趙當在今日!二卿以爲如何?”

荀攸、程嘉無奈地對視一眼,答道:“事已至此,也只有按君侯所言,及早動手誅鄴趙了!”

83 戰尚未起勾心角 久別且以雄兵談78 開陽連營屯兵地 陶謙厚待泰山軍43 爲今之計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96 善將兵何如善將將31 名重徐州陳元龍32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三)41 一諾從來許殺身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123 呂布劍客意亦雄3 光和七年44 許仲程偃41 荊州刺史武陵守 魯陽袁術望南陽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44 許仲程偃31 除惡務盡45 虎膽奸雄80 冠軍將呼太史慈(二)25 孟德智略真天授24 河南諸侯荀曹雄55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五)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27 甲兵四千向神都(七)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63 滍水星河影動搖105 豫方郡國唯貌恭 荀家諸俊各有長80 恨天失我傅南容66 燕雀安知鴻鵠志 雍季之言百世利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52 受表揚威心感動51 得領汝南意不足84 威震陽翟(中)166 城頭暮升英雄旌71 初見一龍(上)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35 褒貶由人18 第一天(下)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46 盜馬3 光和七年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7 計劃287 彰廉禮賢下邳行(下)158 劉玄德兩戰援徐45 欺人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50 孰謂盜跖不知義11 督郵屬吏22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三)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83 了卻山中寇賊事(七)147 沙丘臺上舊時月(二)110 宣高節義英雄志 亂世臣亦擇人君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267 荀貞之態漸梟雄47 張飛急襲葛陂西14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一)77 薛禮高踞臨下問 劉備席坐從容答37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八)40 路畔相投父子俱 賊名水上號錦帆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8 勢先造成計乃行8 清洗潁陰(下)42 君臣自古固多疑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124 狂士罵荀以求死91 兵臨西華(上)41 虛虛實實69 樂文謙領兵北上48 正旦之日7 夜眠營中敘舊情 郭嘉不辭尊者賜35 大勝(下)42 馮鞏74 花開是爲迎卿來12 敬事50 排場61 太守行春(上)1 張長詈罵府門外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36 會師(上)39 班底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14 荀家五虎度陳倉(五)32 破敵(中)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74 奮武遣以一軍阻1 上任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11 朋黨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33 破敵(下)21 賞錢60 荀君爲政(下)
83 戰尚未起勾心角 久別且以雄兵談78 開陽連營屯兵地 陶謙厚待泰山軍43 爲今之計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96 善將兵何如善將將31 名重徐州陳元龍32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三)41 一諾從來許殺身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123 呂布劍客意亦雄3 光和七年44 許仲程偃41 荊州刺史武陵守 魯陽袁術望南陽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44 許仲程偃31 除惡務盡45 虎膽奸雄80 冠軍將呼太史慈(二)25 孟德智略真天授24 河南諸侯荀曹雄55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五)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27 甲兵四千向神都(七)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63 滍水星河影動搖105 豫方郡國唯貌恭 荀家諸俊各有長80 恨天失我傅南容66 燕雀安知鴻鵠志 雍季之言百世利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52 受表揚威心感動51 得領汝南意不足84 威震陽翟(中)166 城頭暮升英雄旌71 初見一龍(上)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35 褒貶由人18 第一天(下)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46 盜馬3 光和七年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7 計劃287 彰廉禮賢下邳行(下)158 劉玄德兩戰援徐45 欺人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50 孰謂盜跖不知義11 督郵屬吏22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三)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83 了卻山中寇賊事(七)147 沙丘臺上舊時月(二)110 宣高節義英雄志 亂世臣亦擇人君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267 荀貞之態漸梟雄47 張飛急襲葛陂西14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一)77 薛禮高踞臨下問 劉備席坐從容答37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八)40 路畔相投父子俱 賊名水上號錦帆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8 勢先造成計乃行8 清洗潁陰(下)42 君臣自古固多疑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124 狂士罵荀以求死91 兵臨西華(上)41 虛虛實實69 樂文謙領兵北上48 正旦之日7 夜眠營中敘舊情 郭嘉不辭尊者賜35 大勝(下)42 馮鞏74 花開是爲迎卿來12 敬事50 排場61 太守行春(上)1 張長詈罵府門外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36 會師(上)39 班底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14 荀家五虎度陳倉(五)32 破敵(中)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74 奮武遣以一軍阻1 上任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11 朋黨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33 破敵(下)21 賞錢60 荀君爲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