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飛檄琅琊御冀方

從荀貞的本心而言之,他現在實是不想與袁紹直面爲敵的。

倒不是怕了袁紹,而是因爲徐州現下的戰線拉得太長,他手頭的可用兵力已是捉襟見肘。

揚州那邊,九江是他安插在淮水東南、長江以西的一個釘子,此郡,無論如何都是要保住的。

而九江郡東鄰丹陽、南鄰廬江,此二郡都稱得上兵強馬壯。

尤其丹陽郡,此乃盛產精卒之所,方下的丹陽太守周昕,又是曹操、袁紹一黨,其兄周昂等今就在袁紹帳下;而那被荀貞奪了地盤的前任徐州刺史陶謙,家亦在丹陽,如今陶謙已被荀貞放歸,雖是老邁,他的子侄卻難免會銜恨荀貞,一邊是執政的長吏,一邊是本土的豪強,兩下聯手,加上郡內的精兵,對九江的東境着實是個不小的威脅。

外部的威脅除了丹陽、廬江,還有西邊南陽郡的袁術。

廬江西與荊州的江夏郡接壤,江夏郡西邊就是南陽郡。袁術目前的擴張方向只有兩個,要麼是南下打襄陽的劉表,要麼是向東打江夏。劉表,他是一直在打的,可一直打不贏,那麼,接下來,或者說,已經不是接下來,他現下的主攻方向就已是江夏郡了。江夏一旦被他攻克,緊隨其後的就是廬江。再之後,就是九江郡了。

丹陽周昂、南陽袁術,一近一遠,是九江外部的威脅。

內部也不安穩。

揚州的州治在九江郡的歷陽,揚州刺史陳溫擁衆近萬,歷陽東與丹陽郡接壤,他背倚周昕,實是九江郡的一大內患;陳溫以外,又有鄭寶等巢湖的水賊,盤踞在九江的南部。九江太守荀諶、九江丞劉曄、九江主簿蔣幹等,雖是按照劉曄的獻策、荀貞的謀劃,已把阜陵相逼走,將阜陵與九江連成了一體,大爲增強了九江的自御能力,並一邊與丹陽東邊的吳郡太守盛憲結盟,一邊分化、拉攏鄭寶等巢湖賊寇,可九江目前內部的形勢,也只是能夠暫時穩定而已。

是以,非但九江郡內的劉鄧、文聘等部不能動,而且廣陵郡的徐榮部,也是能不動,最好就不要動,——月前打兗州的時候,要不要調徐榮部支援?荀貞當時就猶豫了很久,虧得孫堅主動提出相助,這才幫荀貞把這個難題給解決掉了。劉鄧、文聘等部,總計兵馬五千,徐榮部總計近六千,這就等於說有一萬出頭的戰兵現在是基本調用不了的。

徐州之前的兵馬總數有五萬餘,除掉此一萬多,現在用於鎮戍於兗州各郡的,共有約兩萬。這就是三萬多步騎了。東海是州治、琅琊臨青州,這兩郡都不能無有重兵屯駐,攻打兗州前,東海的駐兵有近兩萬,琅琊的駐兵有六千多,而下屯駐兗州各郡的兵馬,大多是從東海的駐兵中選用的,東海郡的駐兵數量現已少了多半,二郡現今駐兵之總數,有萬餘衆,加上許顯出兵前留在下邳的屯駐兵馬、趙雲所率戍衛歷城的兵馬、荀愔等所率屯在汝南的兵馬,換言之,徐州本土必須的鎮戍部隊,加上歷城、汝南的鎮戍部隊,現在有一萬五六千人上下。

五萬餘的部隊總數,減去此近五萬的部隊,荀貞眼下手頭可用的機動兵力,只有三四千人了。

不錯,先前是從黃巾降卒中選出了萬人的精銳老卒,可他們是剛剛投降的,還沒有完成整編,荀貞又怎敢輕易地就把他們投入戰場?

面對趙雲送來的這道軍報,荀貞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劉謙見他半晌沒有說話,也不知是否該拜辭出去,摸了摸鬍鬚,輕輕地咳嗽了一聲。

荀貞回過神來,說道:“只顧看子龍的軍報,卻是把卿給忘了。”

劉謙說道:“明公既有軍務,謙便先告辭吧。”

“誒,你不要走,我正要聽聽你的意見。”

劉謙聞言,心道:“鎮東這是要試試我的才幹麼?”提起精神,端正了下坐姿,莊重地說道,“明公請說。”

荀貞不知劉謙會做如此想,他之所以想要徵詢一下劉謙的意見,一來,與劉謙接觸的這些天,他覺得劉謙是有智謀的,二來,劉謙是青州人,關於青州的事,問他一二,總沒壞處。

不過劉謙這麼想,倒也沒錯。

對於荀貞的問詢,劉謙若是回答得好,自就能給他加些分,也許用不了再“等過些時日”,荀貞就會擢任他以實職,他也就不用在當這個雖然尊崇卻無甚權力的“師友從事”了;而他若是回答的不好,只怕這個“師友從事”,他且還得有段日子要當的。

荀貞先給劉謙介紹趙雲軍報的內容,說道:“咱們才說到我欲表孔北海爲青州刺史,子龍的這道軍報就來了。軍報上說,袁本初遣其子袁譚,率張郃等將,引兵萬餘,進攻平原郡。平原郡的田楷向子龍求援,言稱願投我徐。”

介紹罷了,問他,說道,“義遜,你說田楷的這個求援,我是援他爲好,還是不援他爲好呢?”

劉謙略作忖思,已有主見。

他說道:“明公,謙之愚見,援他爲好。”

荀貞說道:“哦?爲何援他爲好?願聞其詳。”

劉謙說道:“明公,平原郡西接冀州,南鄰東郡,東北將至海,東南與樂安、濟南兩國,隔黃河以望。此郡誠然是我青州西邊的鎖鑰,如果被袁本初攻佔,則冀州兵過河東擊,侵樂安、掠濟南,趙將軍雖屯歷城,恐難敵之。

“樂安、濟南既下,卷席而進,齊、北海、東萊三郡,就會盡爲袁本初得矣!”

頓了下,劉謙接着說道,“不僅青州將會被袁本初盡佔,平原郡西南與東郡接壤,東郡南又與陳留郡接壤,袁本初部也就由此而能與曹孟德、張孟卓兩部北、西呼應,從而對我徐州形成半包圍的態勢,亦將會大大的危險於我徐州矣!”

荀貞嘆道:“卿之所言,正我所慮。唯是我才得兗州五郡,我徐州的兵馬現在分駐於兗州、九江等地,眼下可用的兵力不足,——袁本初與公孫瓚連番鏖戰,好容易把公孫瓚打回去了幽州,他不休整部曲,養護民力,即遣其子攻平原郡,我料也正是因他看到了我現在手頭上的兵力不夠用這一點。我雖是欲阻袁本初入青州,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奈何!義遜,卿可有良策,解我此難?”

聽完荀貞的話,劉謙明白了荀貞的難處,心道:“聞鎮東將軍話意,他是擔憂如果在平原郡陷入苦戰,到最後不得不從別地調兵過去的話,很有可能就會引致兗州、九江的不安定。這確是個爲難之處。”

兵馬不足,乃是硬傷,他也沒辦法解決這個難題。

只是,雖然沒法從正面解決這個難題,卻不妨換個思路,從側面想想,看看有無辦法,可把荀貞的這個爲難解決,或者減輕一些。

劉謙想了一會兒,得了個對策,說道:“明公不是有意再表孔北海爲青州刺史麼?”

“不錯。”

“卿此話何意?”

“齊國與我北海接壤,齊國相陳買,其人謙素知之。這個人自視甚高,有靖難之志,在我州中,名僅亞於孔北海。他與孔北海時有書信來往,在他的信中,他常斥袁本初、袁公路兄弟叛亂不臣,愧對國恩。明公何不改表陳買爲青州刺史?”

荀貞明白了他的意思,說道:“你是想讓我表他爲刺史,然後,借他對袁本初的不滿和他在青州的名氣,聚合青州各郡的兵馬,以共同對抗袁本初?”

劉謙說道:“謙正是此意。”

“那他,會接受我的表舉麼?”

劉謙笑道:“陳買其人,與孔北海不同。孔北海守忠持正,陳買頗通權變。明公只要上表,舉他青州刺史,今日明公上表,明日他得了訊,就必會立刻走馬上任。”

荀貞問道:“青州各郡,又會聽從他的號召麼?青州黃巾勢盛,便是各郡願意助他,又能湊出多少兵馬與之?”

“濟南、樂安兩郡的太守雖是清談名士,無實幹才,然強敵壓境,欲侵其土,既有人敢挑頭出來抵抗,那麼他倆料來還是肯做些應和的。孔北海要爲天子守土,則一定是會傾力助他。

“至於兵馬方面,我州的確黃巾肆虐,但各郡也不是無兵,加上東萊郡,四郡怎麼也能湊出個七八千的郡兵給他。齊國自有郡兵五千餘。合計亦有萬餘兵矣!”

荀貞大喜,說道:“好!若是如此,就按卿之此議,我今天就上表,舉他青州刺史!”

劉謙說道:“陳買雖有名聲,但不知兵,只靠他,也許還是擋不住袁譚、張郃的。”

荀貞笑道:“陳買此萬餘兵,我只欲用來助聲勢耳。”

劉謙說道:“只用來助聲勢?這樣說來,明公是打算遣兵馳援田楷了?”

WWW ¸тTk ān ¸co

“先前我之所以猶豫,是否援助田楷,所慮者,我兵不足用也,今既陳買可聚兵萬餘,已足能爲我壯聲勢,那麼,誠如卿言,平原郡系青州西面之鎖鑰,而青州之得失,又關係到我徐州的安危,田楷的求援,我自當是不可坐視不顧。我將傳檄吾弟,令他提兵立即援救平原!”

“吾弟”,非是別人,便是現任督琅琊諸郡軍事、偏將軍的荀成了。

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27 高素三勸10 督郵在此(下)7 夜眠營中敘舊情 郭嘉不辭尊者賜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1 風物迥異江南地39 點將封侯趁少年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90 從徵汝南(下)78 好立功業潘文珪 乳虎欲奪猛虎功?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56 熔鑄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23 劫人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13 荀君有召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67 鮮卑復又寇幽並15 陽城治吏(下)57 市恩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77 演武薦賢(下)24 太守驪馬從白駒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108 震張北進以逼兗93 孫文臺一戰破營 荀貞之喜得徐榮3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二)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27 蘇合湯餅孰爲香77 布植黨羽養虎豹15 問世間誰主沉浮52 圍魏救趙亂其陣22 文聘(上)53 滅族(上)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35 大勝(下)45 取天下唯造時勢 圖兵勝當行正奇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37 起行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12 敬事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16 虎狼之威(上)2 禮錢需得四百萬36 第三兄弟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50 排場148 沙丘臺上舊時月(三)89 智勇兼備褚飛燕73 大丈夫寧鳴而死6 本初何如伯珪強82 光陰似苒流如箭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23 文聘(中)67 鳳集西鄉(上)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12 一檄引得泰山驚43 董卓狼顧問英雄(上)85 了卻山中寇賊事(九)14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一)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92 北海郡邑黃巾滿 孔融襟抱稱名儒35 集合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57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七)47 山雨71 董仲穎操立天子 袁本初離洛奔冀89 從徵汝南(中)50 排場3 殺人132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五)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101 許逢共上辣毒計 二袁不謀而意和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7 遍觀諸郡(上)26 祖宗德澤在遺黎41 謀重有利爲臣職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77 曹隱袁進皆貴宦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208 督軍要務需先試65 歸來解甲抵足眠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70 相見恨晚堂上歡40 鐵營63 下邳相舊習難除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9 計吏郭圖(上)78 開陽連營屯兵地 陶謙厚待泰山軍
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27 高素三勸10 督郵在此(下)7 夜眠營中敘舊情 郭嘉不辭尊者賜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1 風物迥異江南地39 點將封侯趁少年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90 從徵汝南(下)78 好立功業潘文珪 乳虎欲奪猛虎功?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56 熔鑄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23 劫人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13 荀君有召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67 鮮卑復又寇幽並15 陽城治吏(下)57 市恩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77 演武薦賢(下)24 太守驪馬從白駒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108 震張北進以逼兗93 孫文臺一戰破營 荀貞之喜得徐榮3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二)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27 蘇合湯餅孰爲香77 布植黨羽養虎豹15 問世間誰主沉浮52 圍魏救趙亂其陣22 文聘(上)53 滅族(上)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35 大勝(下)45 取天下唯造時勢 圖兵勝當行正奇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37 起行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12 敬事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16 虎狼之威(上)2 禮錢需得四百萬36 第三兄弟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50 排場148 沙丘臺上舊時月(三)89 智勇兼備褚飛燕73 大丈夫寧鳴而死6 本初何如伯珪強82 光陰似苒流如箭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23 文聘(中)67 鳳集西鄉(上)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12 一檄引得泰山驚43 董卓狼顧問英雄(上)85 了卻山中寇賊事(九)14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一)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92 北海郡邑黃巾滿 孔融襟抱稱名儒35 集合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57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七)47 山雨71 董仲穎操立天子 袁本初離洛奔冀89 從徵汝南(中)50 排場3 殺人132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五)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101 許逢共上辣毒計 二袁不謀而意和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7 遍觀諸郡(上)26 祖宗德澤在遺黎41 謀重有利爲臣職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77 曹隱袁進皆貴宦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208 督軍要務需先試65 歸來解甲抵足眠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70 相見恨晚堂上歡40 鐵營63 下邳相舊習難除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9 計吏郭圖(上)78 開陽連營屯兵地 陶謙厚待泰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