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

李宣求見不是爲了別事,亦是州府那邊來了一道文書。

李宣現爲典學從事,掌着州中的文教事宜,他就職以後,曾給荀貞上言,請求設立州學,之後,又建議荀貞把鄭玄從泰山郡給請到州里來。

鄭玄是當世大儒,如果他能來州學裡邊教書,那對徐州的文教事業將會是一個極大的幫助,甚而郯縣會因此而極有可能成爲北方的一個文化中心。在李宣之前,張昭、張紘、荀彧等人對荀貞也有提出過類似的建言,荀貞在把鄭玄的弟子孫幹召闢到府中後,亦曾再次派人專程去延請過鄭玄,但被鄭玄婉拒了,這也不足爲奇,鄭玄名動海內,門下弟子常常千餘,許多士子不辭千里之遠地拜到他的門下,這樣一個有身價的人,自不是一請就能請到的,所以,在得到李宣的建議後,荀貞遂便又遣人去泰山,誠摯地邀請鄭玄入徐。

因李宣掌着文教,所以這件事就由李宣全權負責。

派去泰山的人於數日前返回了州府,然後,又趕來合鄉,當面向李宣稟報了邀請鄭玄的結果。

李宣對荀貞說道:“使者言:鄭公以年高爲由,不欲南下。”

鄭玄是順帝永建二年生人,今年六十五,雖說人生自古七十稀,然而六十五這個年齡,說低固然不低,但要說“年高”似乎也有點算不上。

李宣接下來的話也證明了鄭玄此言只是託辭。

他接着又說道:“鄭公門下有與師友華君、儒林孫君等交好者,私言於使者,說:孔北海在高密修葺鄭公故居,數遣吏赴泰山邀鄭公還鄉,意態殷誠,唯北海黃巾暴虐,門下諸生多以爲孔北海難定之,鄭公因是躊躇不決,雖暫尚無意北返,然或因此故,亦不肯南下來我州也。”

“師友華君”是師友從事華歆,“儒林孫君”是儒林從事孫幹,華歆、孫幹兩人都是青州士人,與鄭玄同州,孫幹並且是鄭玄的弟子,所以鄭玄門下的不少青州人都和他兩人稍有交情。

張昭是徐州本地人,他的家鄉彭城縣距鄭玄現隱居的泰山南城縣只有二百餘里,他往常曾頗遣人問候鄭玄,是以對鄭玄在泰山的情況比李宣更爲了解。

他說道:“泰山應太守素有文名,鄭公在泰山深得他的照顧,兩人書信不絕。鄭公不願南下我州,這恐怕也是其中一個的緣故。”

應劭出身自汝南應氏,汝南應氏這個家族雖也是累世二千石,但卻不是以官高位尊顯名於世,而是憑藉其族人在文章、學術領域的成就世享高名,乃是“世濟文雅”,其族世以文章顯,族人中出過不少有名的文、儒之士,相比荀貞的以軍功著名,顯然應劭的文學、儒學修養會更對鄭玄的脾氣,換言之,他兩人的情趣喜好會更相近。

荀貞聽出了張昭話裡透露出的“儒業、文學,明公不如應劭”的這層意思,莫說張昭此話並非貶低荀貞,就算是貶低,荀貞向有“自知之明”,深知自己的長處,亦明自家的短處,對此也不會介意的,他笑道:“像鄭公這樣的高士,本就不是一次兩次便能請到的,既然再請仍請不動他,三請就是,三請如還不成,那便四請、五請,只要他沒回北海,就一直請下去。”

李宣應道:“諾。”

把邀請鄭玄的事情仍然交給李宣,當晚,荀貞召見陳褒、劉備、昌豨、孫康等人,再次把之前已經下達過給他們的調動軍令明確了一遍,然後於次日,留下徐卓在合鄉協調部署,自帶着張昭、李宣等人啓程返回州府。

徐卓年歲雖不大,品秩也不高,只有六百石,但一來他是荀貞的心腹,深得荀貞的信任,二來,他久從荀貞,于軍中的資歷不低,同陳褒等將又是同鄉,俱皆相熟,三來,他是幕府的從事中郎,本就掌着軍機,對軍隊這一塊兒非常熟悉,四來,他有足夠的能力,故此,把他留在合鄉,協調配合許仲、陳褒等的換防、調駐必是綽綽有餘。

從合鄉出發,路經襄賁時,荀貞召來駐紮在此的趙雲,把此前從他部下調出的一千五百步騎交還給他,在這裡住了一宿,和趙雲同榻共眠、夜話通宵,第二天,繼續行程。

襄賁到郯縣只有四五十里地,荀貞等輕車快騎,渡過沂水,未到入暮,即至郯下。

留守郯縣的荀彧等人俱在城外迎接。

許劭也在迎接的人中。

當年荀貞在汝南見許劭時,才二十出頭,如今八年過去了,荀貞已年過三旬,而許劭也過了四十,年已有四十三了。汝南許氏作爲聞名天下的士族,其族世代二千石,許劭的從祖父許敬、許敬之子許訓、許訓之子許相都曾爲三公,雖比不上袁氏的四世三公,卻也是顯赫名門。出身既高,許劭與其兄許虔又成名甚早,被稱爲“平輿二龍”,後來他與其從兄許靖兩人的月旦評又是盛極一時,因而雖是遠從汝南前來徐州投奔荀貞的,許劭卻是不卑不亢。

荀貞一眼就看見了許劭,忙從馬上下來。

他徒步上前,至許劭面前,長揖行禮,笑道:“許公大駕光臨,郯縣蓬蓽生輝。只是公既來我州,緣何不在來前遣人告之與我?我也好請孫侯派精卒護送公來。”

許劭還禮,說道:“孫侯攻伐不休,哪裡會有空遣兵卒護送我呢?”

荀貞心道:“聽許子將這話,對文臺似是頗有怨言。”不願就着這個話題繼續往下說,乃笑道,“聞公大駕至,我在合鄉是一天也待不住,急匆匆地就趕回來了。”問在近前的荀彧,“文若,把許公安排在哪裡住了?”又問許劭,“汝南雖與徐州接壤,而風俗略不同,尤以飲食頗有別,不知公來到徐州這幾天,在飲食上可還合口?”

許劭答道:“我攜來徐州的門客中有擅廚的,日常飲食都是由他們做的,倒是不覺有異。”

荀彧答道:“現暫請許公居於縣外莊中。”

荀貞略奇,心道:“我之所以建了一個梧桐裡,正是爲了安置居徐的別州士人。許子將來了徐州,文若卻爲何不請他入住梧桐裡,而卻把他安置在了縣外的莊中?”知此中必有隱情,只是人多,不好詢問荀彧,遂便不言此事,和荀彧、許劭等敘話片刻,一同進城。

33 程偃164 常山中軍真倜儻(中)80 冠軍將呼太史慈(二)3 道左遇貴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60 鎮東結與糜家婚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41 荊州刺史武陵守 魯陽袁術望南陽98 幸有螟蛉機變才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1 光和六年(上)285 彰廉禮賢下邳行(上)63 滍水星河影動搖3 陽翟侯扣使不遣80 恨天失我傅南容10 計吏郭圖(下)6 何爲乳虎180 四陳併力厚丘陷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178 袁紹表舉豫刺史33 程偃33 再見遲婢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4 留錢61 太守行春(上)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13 典韋49 登門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15 燕趙意氣多豪俠(上)31 名重徐州陳元龍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10 計吏郭圖(下)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254 飛檄八郡召兵至51 故事12 郡兵曹椽48 許君卿計敗張遼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23 甲光向日來者誰105 許顯截擊濟水岸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60 文直56 我爲君取彼良駒(二)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78 了卻山中寇賊事(二)22 文聘(上)62 橋元偉恃功身滅 陶恭祖侵迫彭城35 大勝(下)47 武貴立功18 西鄉薔夫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11 陳琳表令諸荀怒65 延攬勇士(上)46 室暖臨懷春情在1 虎士232 前軍輕剽入任城76 演武薦賢(上)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88 徐榮久觀疑雲起 荀貞靜候將欲擊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89 從徵汝南(中)95 會師城下(中)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8 士族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88 徐榮久觀疑雲起 荀貞靜候將欲擊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29 甲兵四千向神都(九)71 擒得鄭相逃呂尉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55 買馬(上)56 行若純儒實懷詭62 橋元偉恃功身滅 陶恭祖侵迫彭城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53 勸降非是一路使 臨敵當有攻守備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48 其人卻恐不易輔也13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三)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100 荀友若奉使離冀 曹孟德吐露忠亮112 伯符叱吒破俊寵85 了卻山中寇賊事(九)6 邯鄲陌上九月秋(六)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94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二)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55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五)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15 問世間誰主沉浮62 其猶穿窬之盜也
33 程偃164 常山中軍真倜儻(中)80 冠軍將呼太史慈(二)3 道左遇貴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60 鎮東結與糜家婚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41 荊州刺史武陵守 魯陽袁術望南陽98 幸有螟蛉機變才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1 光和六年(上)285 彰廉禮賢下邳行(上)63 滍水星河影動搖3 陽翟侯扣使不遣80 恨天失我傅南容10 計吏郭圖(下)6 何爲乳虎180 四陳併力厚丘陷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178 袁紹表舉豫刺史33 程偃33 再見遲婢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4 留錢61 太守行春(上)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13 典韋49 登門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15 燕趙意氣多豪俠(上)31 名重徐州陳元龍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10 計吏郭圖(下)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254 飛檄八郡召兵至51 故事12 郡兵曹椽48 許君卿計敗張遼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23 甲光向日來者誰105 許顯截擊濟水岸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60 文直56 我爲君取彼良駒(二)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78 了卻山中寇賊事(二)22 文聘(上)62 橋元偉恃功身滅 陶恭祖侵迫彭城35 大勝(下)47 武貴立功18 西鄉薔夫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11 陳琳表令諸荀怒65 延攬勇士(上)46 室暖臨懷春情在1 虎士232 前軍輕剽入任城76 演武薦賢(上)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88 徐榮久觀疑雲起 荀貞靜候將欲擊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89 從徵汝南(中)95 會師城下(中)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8 士族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88 徐榮久觀疑雲起 荀貞靜候將欲擊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29 甲兵四千向神都(九)71 擒得鄭相逃呂尉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55 買馬(上)56 行若純儒實懷詭62 橋元偉恃功身滅 陶恭祖侵迫彭城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53 勸降非是一路使 臨敵當有攻守備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48 其人卻恐不易輔也13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三)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100 荀友若奉使離冀 曹孟德吐露忠亮112 伯符叱吒破俊寵85 了卻山中寇賊事(九)6 邯鄲陌上九月秋(六)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94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二)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55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五)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15 問世間誰主沉浮62 其猶穿窬之盜也